上一页
下一页

宣化老和尚追思纪念专辑第二册

育良小学与培德中学校史

◎ 易果参

一九七五年秋天,金山寺为参加十一月竞选的人,举行了一连串的候选人之夜,来参加的人包括竞选地方检察官的西佛女士(以后数年她曾担任 三藩市参事)。在西佛女士来演说那一晚,她把收养的儿子阿辉也带来了。阿辉当时五岁,原籍台湾,西佛女士十分关心她这位养子,能否学到他自己原有的语言及文化,我们当时谈了很久关于教育上的看法,后来她答应帮我们成立一所学校。

一九七六年三月一日,育良小学成立,校址即在座落于三藩市华盛顿街三六三六号的国际译经学院,以中英双语教学,注重孝道、报父母师长恩、敬老。第一学期(春季班),共有男女八个学生,年龄由四岁至十一岁不等。除了中文课之外,学生学习范围,包括加州政府规定的学校课程,打坐、梵文、中国书法,及部份佛教仪式。

秋季班开学时,学生人数增加了一倍。一九七七年暑假,第一次举办暑期班,班址即在刚于瑜伽市成立的万佛城。学生在万佛城住了六个星期,学习范围融合了学科、佛法、太极拳及户外活动。育良小学此后又在 三藩市校址上了一年的课,之后即搬入万佛城。在那一年中,学生有幸与于斌枢机主教见面(学生在机场曾为于枢机唱歌)。就在那个时候,学校树立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一切宗教互相合作、互相尊重。(上人就在那时说,他要做佛教里的天主教徒;于枢机也同意要做天主教里的佛教徒。)学校学生来自许多不同宗教、国籍、背景,不论学生信仰什么宗教,我们教导他们做自己教中的好教徒,做他们自己国家的好公民。在创校头几年中,学生演了几出话剧,及第一出佛教音乐剧“孙陀罗难陀找到了道”,这出剧讲佛陀的弟弟孙陀罗难陀怎样出家。

一九七八年秋,学校迁至万佛城。刚开始时,校中学生大部分都是原在三藩市时的旧生,周一至周五,在万佛城住校;周六及周日,回 三藩市家中。慢慢地,瑜伽市居民也开始知道了育良小学,所以来自当地的学生人数也逐渐增加。

一九八一年秋天,成立培德中学,校旨注重学术及道德之并进,在传授孝道之外,又教导学生做好公民,鼓励学生选择,不但能利己也对社会有所利益的职业。

一九八二年秋天,学校开始男女分校上课,以保护学生的天真及清净无邪,也为帮助学生能专心课业。强调学生应该珍惜年少的时间,好好用功,与异性间之情感可以缓一步发展,待到年岁适当时,再论婚嫁(女子二十岁,男子三十岁)。那时城中设有难民救济中心,来自这些佛教家庭的孩子也就读本校,为本校更增加了国际性的特色。这些学生大部份是从越南、寮国,和柬埔寨来的,他们在本校念了三至六个月之后,再搬移至父母就业之处定居。这些学生在本校就读时,学习范围包括英语、本校伦理课程、西方生活方式习俗。因为这些学生大都来自佛教家庭,所以很能适应我们学校。又因为他们来自国外,所以他们也将自己国家的特色及经验,与本校其它学生分享。本城救济中心于一九八六年结束。

育良小学及培德中学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并在洛杉矶、温哥华及三藩市设立了几处分校,办理课后教学及周末教学;在加州西沙加缅度法界圣城,今年秋天也会办理周末教学。万佛城的育良小学及培德中学,有学生一百三十名,其中包括住校生三十名,都是由美国各地及海外来的,毕业生约有四十名。本校注重忠孝仁义,并遵守六大宗旨--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一九九二年十一月,本校招请义务老师,自愿奉献时间工作、不受薪,致力以最高道德教育学生,希望他们长大后成为国家及世界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