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我们要学佛的楷模

“佛”是最小的善事也要做,最小的恶事也不做。

学佛的人要真正认识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学佛的人就是为了将来要成佛;如果不想成佛,那就不要学佛。学佛要学佛的愿力,要学佛的行为,要学佛的思想。佛的愿力是不单自己成佛,而且要普度一切众生皆成佛道,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因妄想和执着,所以从久远劫以来到现在也没有能成佛。妄想是什么呢?妄想就是贪心,我们人若没有贪心,就没有妄想,没有贪心就知足了,知足就是快乐,不知足就会痛苦。知足的人时时都快乐,不知足的人时时都痛苦。

为什么不知足?就因为有贪心,为什么能知足?就因为没有贪心。很简单,回头就是,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我们人的贪心比天还高,比地还厚,比海也更深,无底的洞,什么时候也填不满。

什么叫贪心?凡是你所想要得到的,不应该得到的你要得到,应该得到的你要得到更多一点,这都是贪心。这种贪心一生出来,贪财、贪色、贪名、贪吃、贪睡也都生出来了;因为有贪心,所以脑子一天到晚也没有停息过,时时都在自己的Computer(计算机)里打算盘,可是这个算盘,算来算去总觉得不够,所以就要想办法填满自己的欲壑,欲念的沟壑是没有满足的时候,见到这个也认为是真的,见到那个也认为是真的,见到什么就贪什么,甚至垃圾也要贪一大堆,觉得这才有意思。

为什么要贪垃圾?因为生执着心。垃圾就是不干净的妄想,贪财的妄想是垃圾,贪色的妄想是垃圾,贪名的妄想也是垃圾,贪吃的妄想又是垃圾,贪睡的妄想还是垃圾,这些都是不干净的东西,所以叫垃圾;也因为这样,才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

我们学佛的人,如果不认识这五条根,就等于没有学佛,不认识这五条根,就不能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的人都对这五欲看得非常淡,不贪财、不贪色、不贪名、不贪吃、不贪睡,什么都不贪,什么都没有执着。看看那些贪财的人,视财若命,财就像是他自己的父母,甚至比父母更亲,有了钱,爸爸妈妈都不认了。贪色的人更是颠颠倒倒的,一个不够就要贪二个,二个不够又要贪三个,某某人说他这一生有几千个,像这样的人死了一定做畜生,作龙去;龙就是淫欲心太重,所以贪色的人就去作龙,罪再重的就下地狱。至于贪吃,贪好吃的,吃好的又能怎么样?不过也是吃饱了就再不能吃了,再好吃的东西,吃饱了就会有麻烦。睡也是,睡得多就愈睡愈想睡,甚至睡不醒了。人因为执着财色名食睡这五欲,所以一天比一天没有智慧,自性也一天比一天不干净,尽贪垃圾,尽和染污法在一起,所以自己自性的智慧光明总也露不出来。

要想露出智慧光明就不要贪心,不贪财、不贪色、不贪名、不贪吃、不贪睡,能把这五欲断了,那就是佛的愿力。佛修福、修慧,修了三大阿僧祇劫,(一增一减是一劫,人的寿命从十岁增到八万四千岁,再从八万四千岁减到十岁,这叫一劫,一千个劫叫一小劫,二十个小劫合成一个中劫,四个中劫合在一起叫一个大劫,阿僧祇劫就是没有数量那么多的大劫)。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修福就是尽量做善事,修慧就是学习文字般若;也可以说众善奉行就是修福,诸恶莫作就是修慧,所以要福慧圆满才能成佛。佛在三大阿僧祇劫和百个劫里修福修慧,他是最小的善事也要做,最小的恶事也不做,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才能成佛;也因此凡人信仰佛,信仰佛所说的法,也信仰佛弟子及一切僧人。

我们学佛一定要学佛的愿力,佛的愿力就是自己成佛了,也要度一切众生成佛,自己得到佛果菩提,得大智慧、大安乐,所以也想令一切众生分享大智慧和大安乐。我们学佛的人切记不要争、不要贪、不要自私、不要自利、不要向外驰求,也不要打妄语,这是最初一条开步的道路。佛的愿力是无量无边的,犹如汪洋大海,可是我们不能说汪洋大海太深太大了,我们学不了就不学了;我们应该一点一点地学佛的愿力,要舍己为人,学释迦牟尼佛舍身喂虎、割肉喂鹰那种精神,被歌利王割截身体,心里也不生瞋恨心。要有这种忍辱的精神也就能持戒,也就能精进,也就能布施,也就能禅定,也就能生出般若来,这六度万行,只要往前去修是同时具足的。

要是说佛的愿力这么大没有法子学,那么看看世界上有钱的人,钱那么多,人们绝不会说:“他钱太多了,我没法子能得到那么多的钱,所以就不要了。”人们一定是想他有钱,我也要一点一点地积攒起来,钱也就多了,也就富可敌国了。

如果说:“他有那么多钱,我没法子得到那么多钱,我就不去做了。”这也未免自误前程,所以佛的愿力虽然大,我们的愿力也不小;只要能发佛的愿力,我们也会有成功的一天,只要发奋图强,那么勤俭治家家业富,殷勤教子子孙贤,能努力,不向后转,早晚会达到目的地。

佛的行为,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时时都照顾自己,时时都不妨碍他人,这种行为是利人而不是害人的,是救人而不是杀人的。他是令众生开大智慧,而不是用愚民政策来欺骗老百姓,所以佛的行为是最高无上的。佛的思想,就是慈悲喜舍,慈能予乐,给众生快乐;悲能拔苦,利用悲心来解除众生的痛苦;喜是对一切众生都欢欢喜喜的,众生骂他也欢喜,众生打他也欢喜,甚至把他杀了,他也不生瞋恨心,也欢喜;舍就是舍人所不能舍的,一般人舍不得的,他能舍了,一般人都要的,他不要了,所以他就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也不打妄语,因为他不要去骗人,去打妄语,所以他自己一切一切都满足,不会向外驰求,不会做一些愚痴、没有智能的事,所以这是佛的愿力、行为和思想。

我们每天自己想一想,我的愿力和佛的愿力比较一下,怎么样?我的行为和佛的行为比较一下,怎么样?我的思想和佛的思想比较一下,如何?能天天这么比较,见贤就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见着好的人、善的人,大忠、大孝、大信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自己回光返照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做这样不合理的事情?愚痴的事情?这么样一想,能推己及人,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这样子,这就是培福培慧,发大菩提心的一个开始。

 

── 一九八九年七月三日于金轮圣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