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佛教大护法──阿育王

◎西元前二六八 ~ 二二六年
阿育译为无忧,生于佛灭后二百余年,东天竺国人,为孔雀王朝第三代王(公元前二六八年)。貌丑性坚强,不得父信。具雄才大略,平乱有功。父崩,群臣拥而为王。造人间地狱,控制人民。后被海比丘感化,笃信佛教,禁杀生,行布施,建八万四千塔于全世界,供养佛舍利。又立石柱于各地,刻敕文,申告人民“不得干涉邻人信仰”。派高僧到邻国弘法。建寺供僧,外道混入,为贼住比丘,窜改三藏,不重戒律,故有第三次结集之举。以巴利文写于贝叶,为南传小乘经藏。其弟帝须比丘,到狮子国弘扬正法。王偏向大众部,排斥上座部。因之,原始佛教分家,各立门户。

赞曰

佛教恶人 改过自新 名阿育王 杀尽六亲
遇海比丘 识果达因 忏悔前愆 供养慈尊

又说偈曰

恶王悔过护圣僧 恭敬三宝息贪争
兴建宝塔阎浮提 重结经藏华子城
阐扬正法化邻国 树大宝幢度怨亲
如来舍利传后世 增福培慧彼岸登


  白话解

阿育王翻译为无忧王;他叫无忧王,因为他什么也不怕,所以不忧愁。他生在佛灭度以后两百多年的时候,是东天竺国人(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天竺),为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他的相貌很丑陋,大概是鼻孔朝天,嘴巴朝地,所以人人看见他,就觉得很没有缘的;他的个性既刚强又主观,他父亲看他这个样子,就不怎么信任他。可是他虽然貌丑,却具有雄才大略,雄心万丈,有想把印度全都统一的志气。当时的几个战争,他所向无敌,到处都打胜仗;因为打胜仗就对国家有功,所以就把名誉、地位都建立起来了。等到他父亲死了之后,一般的文武大臣就拥护他做国王。

可是他一做了王,得了权力,就实行残忍的政策。做什么呢?他造一个人间地狱,不是地狱里的地狱,来控制人民。那时候也就差不多像秦始皇一样,毁谤者诛(毁谤的人处死),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有敢两人谈论《诗经》、《书经》的也处死);老百姓不能反抗的,你若反抗,一定是被杀的。

可是阿育王以后遇到海比丘,被海比丘感化,就笃信佛教(注1)。信佛以后,他就改变他的行为;以前他造人间地狱,好杀生,现在他叫所有人都不要杀生了,为什么?他明白因果了。又常常做布施,方便其他人;又建八万四千佛的舍利塔,在全世界供养佛的舍利。舍利是怎样有的呢?若能没有淫欲心,也没有淫欲的行为,修道就会有舍利。又造了很多石柱立在各地,石柱上刻敕文──皇帝的命令,申告人民,不得干涉邻人信仰,人人有信教的自由,谁也不能干涉或反对谁去信仰什么宗教。

他又派高僧到外国弘扬佛法;又建了很多寺院,来供养僧人。因为他建寺供僧,鼓励人出家修行,所以外道也都混进来了,渗透到佛教里,为贼住比丘,他们想要到佛教里边来毁灭佛教。现在就有很多贼住比丘,穿出家人的衣服,吃佛教的饭,然后还败坏佛教的戒律,这都叫贼住比丘。他们窜改三藏,把三藏的经典都改了,也不守戒律,都不听佛的话了。因为这样,所以才有第三次结集经藏之举。以巴利文(巴利是地名,巴利岛属印度)写于贝叶,这就是南传小乘的经藏。

阿育王的弟弟,帝须比丘,到狮子国去弘扬正法。又因为阿育王偏向大众部,所以排斥上座部,原始佛教就因此分家了;有大众部、有上座部,各立门户,各说各的对。

赞曰

佛教恶人,改过自新:佛教化恶人,都要改过自新。这个恶人不单单是指阿育王,所有的恶人都包括在内,都要改过自新。

名阿育王,杀尽六亲:以前有一个王名叫阿育王,他把一百个弟弟杀了九十九个,剩下一个,还逼着他出家。

遇海比丘,识果达因:以后他遇到海比丘,知道杀人要偿命,欠债要还钱,这种因果是丝毫不爽的。

忏悔前愆,供养慈尊:所以他忏悔以前的过错,供养佛法僧三宝

又说偈曰

恶王悔过护圣僧:阿育王本来是个很恶的人,还造人间地狱;他可能是阎罗王转世的。可是他后来悔过了,成为佛教的大护法。

恭敬三宝息贪争:他恭敬三宝,又息贪争。

兴建宝塔阎浮提:阎浮提意思是堪忍,就是指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叫堪忍世界,言其众生堪能忍受这种五浊恶世的痛苦。

重结经藏华子城:阿育王在华子城那个地方重新结集经藏。

阐扬正法化邻国:他弘扬正法,教化邻国人。

树大宝幢度怨亲:和他有怨的、有仇的、有亲戚关系的,他都度。

如来舍利传后世:他把佛的舍利传入后世,所以我们现在还都知道有佛的舍利。

增福培慧彼岸登:大家应该多拜舍利,能增福,又能培植智慧;福慧圆满,就可以到彼岸了。


◎宣化上人讲述于一九八七年一月十六日


注 1:最初阿育王造人间地狱残害人民,凡是进入此狱者无一生还,甚至路过此狱的人,也被擒住杀害。有位比丘出家不久,因托钵乞食,误到此狱门前,即被狱卒擒住要杀害他。这位比丘心生畏惧,就请求狱卒让他先作礼忏;他旋即见一人被绑入地狱受种种厉刑,片刻间就粉身碎骨。比丘一见,心里非常难过,因此悟到一切无常的道理,证得无学果(四果)。这时狱卒对他说:“该你死了。”由于他已证得圣果,视生死如一,虽被扔进一大锅滚水中,却如在清凉池,水中还长出一朵大莲花,做为他的座位。狱主见后,十分惊恐,立即派人报告阿育王,阿育王一看此奇迹,深受感动,就此归佛,笃信佛教。这位感化阿育王的比丘,就是海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