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破缸救友──司马光

西元一○一九年~一○八六年.北宋
姓司马,名光,字君实,北宋河南夏县人。一生忠孝,恭俭正直。仁宗时为相,忠君爱国,封为温国公,思想古老。神宗时,于洛阳撰资治通鉴,以历代治乱兴亡为借镜,除政治得失之外,他事不录;与司马迁齐名,称前后两司马。哲宗时,复为宰相。新法为民,害者尽除之。惜八月而卒,谥为文正。终身真言实语不妄语,居家不欺亲,为国不欺君,仰不欺天,俯不欺地,正人君子也。每逢十月下元节,就寺斋僧诵经,超荐祖先,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之风。

赞曰

以石击缸 救淹溺郎 人以为奇 我说平常
本有智慧 不假商量 俨然宰相 儿童之光

又说偈曰

三岁看大七知老 政治学问人称好
忠君爱国无双士 真言实语有独觉
资治通鉴良策训 温公司马善书宝
斋僧布道修福慧 般若花开早早早


  白话解

司马光是宋朝的一位贤宰相,一个清官。他复姓司马(复姓就是姓有两个字),名光,字君实,是北宋河南夏县人。他一生纯忠纯孝,有温良恭俭让的德行;他对人谦恭温和,又能忍让;生活俭朴,读书勤劳,为人也很正直,所以在宋仁宗时做丞相。

他思想古老,忠君爱国,兢兢业业,力求治国之道,对他的职务是特别敬慎其事,恭敬职守,丝毫都不马虎。在他这一生之中,从宋英宗正式下令他领衔主持写史,至宋神宗时编撰完成,历时十九年,终于在洛阳完成《资治通鉴》这部史书的著作。“资”是资料、典藉,“治”就是政治,“通鉴”就是古往今来的一面镜子,什么镜子呢?就是从事政治、为官者的一面镜子。这部书记载着古来清官怎样治理国家,怎样能把国家治好,可以说是专论治国的方法,治国的策略,治国的规则。所以这部书是以历代的治乱兴亡为借镜,除了政治得失之外,不讲旁的问题。司马光毕惮其生,完成这部与《史记》相互辉映的旷古钜着,故与汉朝司马迁齐名,称“前后两司马”。

神宗驾崩,到了哲宗时,他又做宰相。这时天下因为经过一大段时间王安石变法,把天下变得乱七八糟,民不聊生。所以他就把新法里行不通的那些妙想天开,不适合中国政治的制度除去,刷新宋朝的政治,而且做得比以前更好。可惜他复为宰相只有八个月的时间,就因旦夕劳瘁而病死,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司马光在生时,宋朝封他为温国公,死后谥号文正,所以世人称他为司马文正,也就是赞许他一生所行所做,不但在政治上很可观,为人方面也特别正直。

司马光的父亲叫司马池,对子女管教甚严。在司马光五、六岁时,有一次因为剥弄青胡桃,请才七、八岁的姊姊帮他去胡桃皮,但是姊姊也没有法子去之,所以便迳自离去了。后来有一个婢女把核桃丢进开水一烫,拿起来就把青皮去了。他姊姊回来后就问:“是谁为你脱去胡桃皮的?”司马光随口打了妄语说:“是我自己除去的。”但这件事前前后后都被坐在一旁的父亲看得清清楚楚,便严厉的指责司马光:“小孩子要诚实,怎么可以随口说谎!”骂得司马光面红耳赤,再也不敢欺骗他人了,从此“以诚待人”便成为他的美德。他一生光明磊落,终身真言、实语、不妄语,晚年时自己也说:“我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一生所行所作,没有哪一样是不可对人说的。”他居家不欺亲,为国不欺君上,仰不欺天,俯不欺地,是个道道地地的正人君子。

司马光每逢十月十五下元节,必定亲自到庙上斋僧诵经,超荐他的祖先。这种行为就是慎终追远,不忘自己的本源,不忘自己的根本,不忘先人的血脉。什么叫“慎终追远”呢?“慎终”就是对父母临终大事很谨慎,必恭必敬,郑重其事地发殡;“追远”,那么等到父母去世的时间久了,会不会就忘记他们呢?不会的,也是常常做纪念。在什么时候做纪念呢?就是在农历十月十五日这一天。所以《论语》上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老百姓要是都能这样,人人就都有厚重的德行,民德也就很好、很多,很可观了。

赞曰

以石击缸,救淹溺郎:司马光小时候,有一天,他和一些儿童在一起玩耍,当时有一个还不太懂事的小孩跌到水缸里,其他小孩子看到有人跌进水缸里,心想一定会淹死,于是自然地都跑开了,没有一个人说:“我想法子把他救出来”,所以大大小小差不多都跑了。可是司马光不跑,他想:“见到人快要死了,应该救他。用什么方法救呢?这个缸是瓦做的,我用石头把它砸出窟窿,这小孩大概就能得救了。”于是他拿起一块石头把缸打破,缸一打破,水流出来,那小孩子也就没有淹死。所以说“救淹溺郎”,他情急生智,以石击缸,救出溺水的小孩。

人以为奇,我说平常:人人以为他小小年纪能救溺水的小孩,这是多么希有奇怪的事!其实并不奇怪。“我说平常”,这个“我”,不一定是指写这个偈颂的我,而是指一般人。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出奇的,怎么不出奇呢?

本有智慧,不假商量:这是司马光本有的智慧。那么其他小孩有没有这种本有的智慧呢?也都有的。只是司马光会用,其他的童子不会用,把它遮盖得深了。这种救人的行为,是他本有的智慧,不假商量──不需要别人告诉他,也不需要向谁问一问:“我怎么办啊?这小孩子淹到水缸里了,你想想法子啊!”不需要的。不假商量,不假思索,不假造作,用一块石头把缸砸破,水放了,小孩就活了。

俨然宰相,儿童之光:虽然这时候他还小,可是俨然有大智大慧、大谋大略,好像宰相处理国家大事,很镇定、很平常的就把它处理好了。那么他小时就俨然有做宰相的那种智慧,这是所有儿童的光荣。因为一个小孩有这种智慧,表示各个小孩都有这种智慧,要是都能利用这种智慧,人人都可以做宰相。为什么其他小孩不能做宰相呢?就因为尽贪玩。司马光那时候虽然也玩,可是他救人的思想还存在;其他小孩就因为玩心太重,所以把救人的这种智慧也都忘了。

又说偈曰

三岁看大七知老:从三岁的时候,就能看出这个人长大之后怎么样;等到七岁的时候,旁观者就会知道他老年的境界。所以一个小孩的前途,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观察得到。

政治学问人称好:司马光的政声人人都说好,因为他行仁政,对老百姓有益处。人人都赞叹他的道德学问,为什么?因为他忠君爱国。

忠君爱国无双士:他忠君爱国,没有自私心,是一个无双士──没有人可以比得了他。

真言实语有独觉:他说的话都是真的,实实在在,不打妄语。“有独觉”,这是说他自己先觉悟了,因为他小时候打妄语,被父亲管教,以后就知道不可以打妄语,所以他一生都不打妄语,所说的话都是真语、实语、如语。所以生育小孩,不单要有良母,也要有慈父、贤父。贤父能教训子孙,建立良好的人格。

资治通鉴良策训:他所著作的《资治通鉴》,凡是想学政治的人,都应该把它当作良好教训的一部书。

温公司马善书宝:司马温公以书为宝。好像古人说:“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楚国没有什么可以宝贝的,善就是楚国的宝贝。做人也没有什么可以宝贝的,善于读书就是宝贝。司马温公善于读书,性情慈悲良善。

斋僧布道修福慧:他斋僧布道,修福修慧。

般若花开早早早:他这样做人,一定很有般若智慧;现在开般若花,将来结般若果,而且一定很早结果,所以说“早早早”。他这样有觉悟,可以说是自觉,将来又可以觉他,等到觉满的时候就可以成佛。他是为了行菩萨道,修出世法,所以先在世间上立功。因此我们人无论是在政治舞台上,或在哪一个阶层,都要好好做,都要修往极乐世界的路。这条路什么时候修完,你也就什么时候走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