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志未伸──徐元直

东汉末年
先生名庶,字符直。东汉末颍人。少年习武,后弃武学文,受业于水镜先生门下。智高谋广,博学多闻,初事刘皇叔,颇受礼待。曹军围攻,先生用计破之,轻而易举,大获胜利。曹知先生之筹谋,故骗其母入曹营,令书与先生招之,徐母深明大义而不为。操令人模仿徐母之字迹,先生得书,知其伪也,若不归曹,必害母命,天下人笑徐某之不孝也,故辞皇叔。相送途中,被林木所遮,令兵伐之。先生受感动,回马荐诸葛亮。徐母见子背刘备,而大怒,自缢而死。先生虽在曹营,但终身不为曹设一谋。

赞曰

满腔热血 一颗丹心 略使小计 曹操胆惊
伪造母书 先生奔命 一言不发 还我清净

又说偈曰

事母至孝为国忠 追随刘备走西东
大志未伸堪遗憾 小鬼设计入曹营
逆来顺受道之动 返本还原德业兴
从赤松游黄鹤跨 比美留侯子房公


  白话解

“忆徐元直先生”,这个“忆”字,就是回忆,想一想,想一想谁呢?想一想三国时代这一些个杰出的人物,那么徐元直也是其中之一。他的谋略是很多的,可是建树很少。为什么呢?这也可以说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那么命运不太好,所以,虽然有那么大的本事,却怀才莫售;他才能是很大的,满腹的经纶,可是“莫售”,卖不出去。这是为什么呢?这有他的前因后果,因为在往昔种的因种的不好,所以今生结的果也令人不满意。虽然不满意,可是﹁反者道之动﹂,他没有参加军队去作战和人争胜负,据说他以后是修道去了。他去修道这事,我这也是听的传言,有人说他在东北的千山那儿住。

东北有广宁山、有千山,所谓“千广二山神仙多”,这里头有几百岁的老比丘都有的。我们庙上的那个方丈和尚在守孝的时候,就见过明朝的人。那明朝的人用扁担挑着两个小包,就叫“挑子”挑着。那么在那明朝的人没来之前,方丈和尚就在打妄想,说是:“啊,我守完了孝,到千山去修行去,因为那个地方是很好用功的地方。”那么这样呢,有一天他就听见耳边有人告诉他说:“你今天要等一等,有贵人要来看你。”他当时在坟上守孝是不讲话的,也不知道这个贵人是个谁。那么等着,等到大约巳时的时候,是上午还没有到午时,就来那么一个出家人,这个出家人挑这一个叫高挑的,有两个包包,在这扁担两头绳挑着。那么到这儿来,他心里就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啊?”这个人就用口答他:“我从千山来的。”“你来做什么呢?”这个人就说:“我来要告诉你,你若守完了孝,不需要到千山去修行。你就在这一带修行就好了,因为这一带的人和你有缘,你不必到千山去啦。”“那么你是谁哪?”“我是在明朝做过将军的,以后和清朝作战失利,我就不做官,到山里头去修行了。因为我和你有这么一段缘,所以我现在来告诉你,我告诉你完了之后,还回千山去。”就这样子,那明朝的人把他姓什么、叫什么,当时是哪一位将军,都告诉他了。不过我那方丈和尚也很善忘的,或者他忘了,或者他也不敢讲那人的名字,那么这是一个。又有人告诉我,说这个徐庶在每年三十的晚间,到一个家里头去和老百姓谈话,可是他告诉这些人不要出去宣传。这是现在的事情,究竟是真、是假的呢?这也没有什么考据,没有什么证明。古来到今这些个修道的人都神出鬼没的,都是像那神龙变化无穷的。

徐元直这位先生的名字叫“庶”,就是徐庶;“庶”当个众字讲,当个多字讲,就是老百姓的意思;这是他的名字。字叫元直,他是三国时代的人物,东汉颍川人(现河南省)。那么他少年时代学武,到后来他就弃武学文,跟着司马徽水镜先生,做他的学生。他智多谋广,博学多闻,所以对兵书战策一目了然;孙子兵法这种种的兵书战策他都懂。因为懂这个,他以后就效忠刘皇叔,在那儿处理事情,得到刘皇叔的特别待遇,很优待他的。很优待他,他就帮着刘备来计划事情,就做参谋,现在的名词就是参谋(谋士)。

这时候刘备在樊城这个小地方,曹操想要用人海战术来包围刘备,刘备那时候的军队最多也不过几千人,或者最多也不超过一万人。那么,本来这是寡不敌众、少不能胜多;可是,徐元直先生就用种种的智谋,以少胜多,把曹操十万大军都给打败了。曹操当时以为十万大军就像席卷残云似的,能把这个刘皇叔杀得片甲不留,想不到他这么多的军队被刘备给袭击而破,一点作用也没有。那么曹操也是很善于用兵的,像鬼那么奸;鬼是更奸的了。所以说:“曹操奸似鬼”,曹操那个奸法就像鬼似的;“尧帝智如神”,帝尧他的智慧像神似的。那么曹操就调查自己的军队是怎么样失败的,这么多军队怎么会大败溃输呢?然后就知道:喔,原来在刘备的军队里头有一个叫徐庶的!这个徐庶是足智多谋,三韬六略他都懂得,善于用兵。于是乎就想办法,怎么样能把这个人拢络来,能把他弄到曹营这儿来用呢?

曹操也有谋臣,就说:“这个徐庶,他侍母至孝,最孝顺母亲;他母亲是个守孀的,是个寡妇。我们把他母亲给请来,然后叫他母亲写信叫他来,他就会来了。”曹操说:“好计,好计,这是好办法!”于是就到徐母那儿,说是她的儿子在他们军营里头病了,请她到这儿来看一看,徐庶的妈妈就给被骗来了。她到曹营来了,曹操就威迫利诱的,说:“你要给 你儿子写一封信,叫他到这儿来看你。你如果不写这信,我就要杀了你。”大约徐庶的妈妈也是吃软不吃硬的,也是性情很刚强的(要是不刚强,也不会守寡的),所以就很坚强的说:“这个信我不写。”那么不肯写。大约曹操以前有徐庶母亲写字的笔迹,就叫一个人假造了一封书信,用徐母的名义,叫她儿子来曹营。

徐元直一看这封信就知道是假的,可是被时势所迫,没有办法;不去,就怕曹操真把他母亲给杀了,那么母亲就没命了。他这个孝念是很纯的,所以就到曹营去救母,宁可不保刘备,要去保曹操了。刘皇叔亲自送他出城,而且一直站在原地等他渐行渐远,就是不忍离去。后来徐庶的身影被途中的一丛树林挡住了,刘备看不见他,就命令士兵把树林砍了。徐庶被刘备的真诚所感动,于是勒转马头,回来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先生。

那么去到了曹营,妈妈看儿子来了,就知道他儿子中计了。徐母知道因为自己令儿子的志愿、抱负不能发展,于是乎就自缢而死,自杀了。那么徐元直本来是来救他妈妈,想不到妈妈比他更刚强,比他更有骨头,自杀了,免得累赘他。徐母死后,曹操也不叫他走,就把他软禁起来,给他好好的待遇,每一天吃好的、住好的。他就在曹营里头也是郁郁不得志,一天到晚也不讲一句话,所以有这么一句俗语说:“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因为什么他一言不发呢?一方面和曹操道不同不相为谋,看他是个奸雄,所以不愿意帮他;一方面他母亲自杀,这杀母之仇,也是曹操用手段,就等于间接地把他母亲杀了一样,因为这个,他就不出力给曹操。

曹操在曹营里养着他,他就在那儿修道了,也等于死了一样!所以头先我不是说他闭关嘛!这一些个好像诸葛亮、庞统都是古来的隐士、古来的大学问家,他们都是想要少欲知足的、淡泊明志的。那么这样子,他在曹营里住到多久,以后就没有下文了。大约以后他不知道怎么样子就离开曹营,去修道去了,修道就跑到东北千山,所以到现在据说有人还见到徐庶。这是真的、假的,你不要问我,我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你们信、不信也都可以。我只是这么说一说,要是骗人也不是我骗的,是我听来的啊;要找,你们找那个最初打妄语的人!总而言之,我现在说得明明白白的,我不确实知道,我也没有见过徐庶。

赞曰

满腔热血,一颗丹心:这位徐元直先生,他抱着满腔的热血。那么他也就是一颗红心(爱国心),当时的志愿想复兴汉室,想把复兴汉室为己任,所以他初初地就保刘皇叔。

略使小计,曹操胆惊:他只用了一个小小的计策,还没有展开他的抱负,没有用上他的才干,曹操就吓得胆子都吓怕了。因为他以少破多、以寡击众,以这个很少的兵,就把曹操那么多的兵都给打败了,所以曹操也就害怕了。

伪造母书,先生奔命:曹操假造一封母亲的书信给他,先生就到曹营里来,听他母亲的命令;也就是,被曹操这种的狡猾陷阱,设计把他弄去的。

一言不发,还我清净:可是到了曹营之后,就是被这个环境逼迫,他也一句话不说,什么也不干了,用功修行,要个清净了。不然,他一定要把曹操杀了,因为杀母之仇不共戴天嘛!

又说偈曰

事母至孝为国忠:这位徐元直先生,他事奉母亲很孝顺的;妈妈守寡,守着一个儿子。那么他不只侍母亲尽孝,也还想要复兴汉室,想要尽上自己的一种忠心。

追随刘备走西东:他毛遂自荐,到刘备那儿,想要帮着他复兴汉室,所以效忠汉朝,到处奔波。

大志未伸堪遗憾:他这种很大的抱负、志愿没有能完全施展出来,他自己当然认为是遗憾了,这是我们后人也觉得很遗憾的一件事情。

小鬼设计入曹营:这个“小鬼”就是曹操,曹操就是个小人;小鬼并不是另外有个小鬼,就是我叫曹操是小鬼。那么他做事不是光明磊落的,他用一种权术,用一种手段来想要拢络徐元直,结果令徐元直怀才莫售。那么曹操的这种鬼计多端,对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叫他叫小鬼。

逆来顺受道之动:“逆来”,我们人谁要遇到有坎坷逆境,都应该很欢喜的接受这种的逆境。逆境,就是不顺心的事情,就是横逆;横逆,就是不如你的意的事情。如意吉祥那是如意,那么这个不如意,就是你想什么也得不到什么;想这样不得这样,想那样不得那样,甚至于各方面的accident(意外),什么灾祸都来了。逆来顺受要认命,所以“认命要知足,烦恼一概除;声色也不好,名利更不图。瞪我没看见,骂我把理服;打我忙跪倒,光笑不会哭。人间也没有,世上找不出;西方真衲子,怀揣摩尼珠。”你要能这样子,那就是“道之动”。

人为什么有逆境呢?逆境造英雄,你若能在逆境里头,能明白了,这个逆境是给你说法,是叫你提高志气,要有真正的志气,有真正的硬骨头。受,能以改变横逆,这叫“逆来顺受道之动”。所谓“不受魔,不成佛;不受苦,不享福。”你能在这个反面找好处,能从反面明白这个道理了,就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为用。”弱就是有一种柔和,好像是软弱,但是这才真是道的一个用。

返本还原德业兴:你若能返本还原,就万德庄严,能认识本来的面目。我们人在世界上,都是在这儿像做戏似的、作梦似的,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有为法”,有为法包括世间社会所有一切一切,这都叫有为法;有形有相、有所作为的,这都叫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都像在作梦似的,都是虚妄的;泡影,就像那个水泡,就像那个影子,不实在的。“如露亦如电”,又像一早起来的那个露水,又像那个电光石火,根本都是不常的,无常的。“应作如是观”,你应该这样的去了解,这样的观察。

从赤松游黄鹤跨:“从”,就是跟着。“赤松”,就是“赤松子”。这个“赤松子”不是红的树上的,红木的那个籽,不是那样子。赤松子游,“赤松子”就是黄石公的一个道号。“圯桥献履”,张良在圯桥遇到一位老头子,他的鞋丢了,张良就把他的鞋给拿来,跪到他的面前,拿着这个鞋送给他,这叫“圯桥献履”。那么黄石公看见这个人给自己拿鞋,还跪到那儿,便说:“我有一本书要送给你,你明天到这儿来拿。”

第二天,天一光,张良就来到这儿拿这本书,这个白胡子老头子冲冲大怒,就大发脾气说:“你这一个年轻人和长者约,你怎么可以后来。你不先来,这不行!今天我不给你,等明天再给你。”隔天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了,这个老头又已经在那儿:“这还不行,你这还是失信,我不能给你!”张良一想:“我来得早,你来得也早!好,我今天不回去了,晚上就在桥上这儿睡。”等到半夜的时候,这个老头子来了,张良就跪着向他叩头。然后,这个老头子自己告诉张良,说:他的名字叫黄石公,道号叫赤松子,和他有这个缘,所以要把这三卷天书送给他;这个天书有治国安邦的、有修身养性的、有这个排兵布阵的。

那么张良以后把这三卷书读熟了,就保着汉刘邦兴天下,作为汉朝的“三杰之一”。所以这个“从赤松游黄鹤跨”,是说徐庶也就像那个张良从赤松子游。因为张良以后功成名遂了,他就身退,不再留恋富贵,把侯爷位子也不要了,就辞官不做去修道了。这个徐庶,听后人传言现今还在,大约也是像张良那样子从赤松子游了。“黄鹤跨”,那么修行成了,能骑着黄鹤在虚空里飞,不用坐飞机,也不用坐火箭,愿意到天上去到天上去,愿意到地下来到地下来,很自由的。你要是想这么自由,也要好好修行,不要懒惰。

比美留侯子房公徐庶大约和张良(汉朝三杰之一的张子房)可以互相比美,都是识时务的,为俊杰的人。张良能以功成名遂身退,那么徐庶功没成名也没有遂,可是在很短的一段时间,他也知道身退,不被曹操利诱,不贪功名富贵;他们都是有正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