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禅选辑2

◎宣化上人开示于三藩市一九七○年十一月十五日~一九七一年二月二十日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道,有清有浊,有动有静。清者是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动静你要是会用功是一样的
打禅七,虽然人不太多,可是谁也没有向后转的心,都是向前勇猛精进。勇猛精进已经到第八个禅七,起早探黑这么样用功修行,那这是修静功,习这个定;我们又有人去修动功,不是静。可是这个动静你要是会用功是一样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你做这个动的工也可以参禅、也可以念佛、也可以修行,不打妄想一边做工。我们现在新的道场,有好几位到那边发菩萨心,白天做工晚上又做工,这和我以前差不多。我讲在以前有个地方,我早起三点钟就起来做工,晚间十一点钟休息,现在有了化身,这个化身也是这样不怕辛苦,这叫动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你在动,修这个动功。做工的时候这叫动功,你也要很镇定的,很有定力的,不要做工做得很慌张、很慌张。好像我前几天很慌张,手都碰破了,手不但碰破,就扎了很多次。前天去做工,新皈依这个徒弟—就是昨天发愿等他小孩子生出来一定要孝顺师父─这新徒弟供养这手套。可是我戴上不太会做工了,带手套没有带惯,所以以后我又放下它,也不知道放到什么地方,大约没有跑出这个新道场,一定在这个里边,这是我知道的。今天我好像又看见了,看见又好像没看见,也忘了。

立外功,成内果
那么在那儿做工的人呢,一定要很小心的,要特别 be careful,不要像我手碰破了,挨扎了很多次。那么做一切的工都要很小心,不要慌张,你要很有定力,很有静,这种静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老子那个《清静经》说了:「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夫道者」,说这个道啊,「有清有浊,有动有静。……清者是浊之源,动者静之基。」那么什么叫清呢?说「天清」,天是清的;「地浊」,地就是污浊。「男清女浊」,男人就是清净体,女人这个体就是很肮脏。「男动女静」,男属动,女人就属静。可是讲来讲去,清者是浊之源,这个清的就是那个污浊的源头,说「男清」,男人是女人生出来的,所以男人虽然清,那个根本还在女人,这叫「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动就是那个静的基础。你这个会修功的、会用功的人,就是「立外功,成内果」,所谓「三千功满,八百行圆」,要八百行圆满了,三千功也都圆满了;这个又有说「三千威仪,八千细行」,这都是修行的道路。所以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发心来帮助这个道场做工,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用功的人要「内圣外王」


我们用功的人要「内圣外王」。什么叫「内圣」呢?就是内里有圣明了,这个圣是圣人,明是聪明,像圣人那么聪明,这就是「内圣」。怎么叫「外王」呢?外王,就是我这样用功,也能教化其他人也来用功,你能使令其他人也来用功、来修行,将来成佛,这就叫「外王」。你是「内圣外王」了,又要立功,所谓「立功、立德、立言」。修行不是这么简单的、这么容易的就修行成佛了,是要立功,怎么立功呢?譬如造庙,你来帮著作工,这是「立功」。又要立德,立德就是做德行。你亲身来做工,这立功;你再能用你很辛苦所得来的金钱把它施舍出来,这就叫「立德」。然后「立言」,你功也有了,德也有了,那么你就可以教化众生了,这个众生看见你的面,听见你说话,就会发菩提心,也成无上道。如果你自己没有功德,你讲得很有道理的,也没有人听;你要有了功德了,甚至于你就骂人,人也都欢喜听。


行所无事


发菩萨心的人,是帮助他人,不是帮助自己;是利益他人,不是利益自己。所以我们这个受过菩萨戒的人都应该行菩萨道,行菩萨道就是要遇到机会就帮助人。你也不必找机会去帮助人,说:「我到街上去看看,哪一个人需要人帮助,我去找他来我要帮助他。」那也不必去找去,你遇着这个机会就帮助人。你若去找,那又是有心了;有心那就是妄想,就是打妄想了。你用你的心去想说:「哦,我要行菩萨道啊,我帮助人啦!我看这人受苦,我就来救一救他。」那就是妄想!「无心是感应」,要没有心。没有心,你遇着这个境界:「啊,我要来帮助他。」你要帮助了,还要「行所无事」,帮助完了不要想:「喔,我帮助人啦!」好像礼拜天我们来那个贵宾,果护的这个 Uncle,他说得很合理的,他若真这样做那就对了,真这样行就对了。他说:「我不要人谢谢我。」真能有这种的思想和行为,那是对的。

所以修行就是要利益众生的,不是要众生来利益我的。我有力量,我能建立道场,我们就建立道场,建立道场也就是利益众生,这也就是行菩萨道了。所以我们大家来在这儿做工,这么辛辛苦苦的,这都是行菩萨道。可是菩萨道你要会行;你要不会行,你行菩萨道变成行魔道了。怎么叫魔道呢?你尽妙想天开,想一些个奇奇怪怪的事情。什么奇怪的事情?想啦:「哎,那个猪,我若即刻能叫牠做个人,这是多好啊!我把所有的猪都变化成人,然后我再度牠成佛。」这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或是他就这么样想:「哎,那个人不听我话,我叫他变成个猪,他就害怕我了。叫他现个猪形,他自己知道他要变猪,那么他就听我教化了!」

这也叫奇怪的思想:要行这个特别的一种行为。

这个行菩萨道要是「平常心是道」,平平常常人人都懂的、人人都明白的。不是人做不到的事我能做到,那我就比人家高了;不是的,就是要和大家一样的,能和大家一样,你再能利益大家、利益众生,那就是行菩萨道了。不是或者:「我赶快修行,修行到天上去。我往这儿一打坐就到天上,我度天人去。这个人间的人太难度了,我去度天人去,我到天上给天人说法。」这也叫奇奇怪怪的事情。又有想:「哎,地狱众生那么苦,那么多恶鬼,那么多的地狱。哎,我现一个神通到地狱,把地狱都变成莲花,叫这些个饿鬼即刻就成佛去,你看这多妙啊!这佛就是鬼、鬼就是佛,他现在是鬼,我即刻叫他做佛。」这怎么可能的事情?这都是奇奇怪怪的想法。我们要「平常心是道」!

私欲净尽,天理流行
「私欲」没有了,这个天理才能露出来。
「天理」也就是这个自性,这个自性才能显现出来。

一念不生全体现
修道是要时时刻刻去修行,不能一秒钟的时间躲懒偷安,那么认真去修行也就是去实做实为。参禅的人就不要一参禅就睡觉,要打起精神来,用功照顾自己的话头。你能照顾自己这个话头,能提得起来这一念,你这一念提得起来,万念就放下了;万念放下了,这一念也不生了,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那么这「一念不生」是不是把话头这一念也都断了?不是的,这在这一念当体上就是不生,也就是不灭。这个功夫用到绵绵密密、密密绵绵,也不生也不灭,在这个境界上也不思善也不思恶,善恶两忘,人我双亡,也没有人也没有我,这时候与法界合而为一,与法界合成一个了:我就是法界,法界就是我。法界虽大,我也不比法界小;微尘虽小,我也不比微尘大──这叫「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你到这种的境界上才能豁然贯通;「豁然贯通」,就突然间就开悟了。你这种的境界,是由平时用功才能达到这种的程度上;你若不用功,那不会有这种觉悟的。

想要开悟,必须天天修行
所以你想要喝水吗?你先要造个井。就是你不造井,你用江里的水,你也必须要安这个水管子。安好了水管子,才能想要喝水,把那个水管子打开就有水喝了。你如果平时不预先把水管安好了,或者井造好了,你想喝水,那是不容易喝的。修行也是这样子,你想要开悟吗,必须天天修行;你若不修行就不会开悟的。说:「我修行很久了,好几年了,我为什么还没有开悟呢?」哎,你问我你为什么没有开悟,莫如问问你自己为什么没有开悟。为什么?就因为你那个妄想还没有断呢,你那个妄想还没有变过来真想呢!你妄想要变成真想了,那就会开悟了。为什么你没有变过来呢?就因为你看破的也看不破,应该放下的也不放下。这个「私欲满腔」,这个私欲满肚子,「道德不装」,这道德就没有法子存在。你私欲净尽,天理才能流行,「私欲」没有了,这个天理才能露出来。「天理」也就是这个自性,这个自性才能显现出来。

发大乘菩提心,才会开悟,道德才能存在。为什么你不开悟,就是因为你这个贪心、瞋心、痴心、狂心、野心,这种的心没有打破,还有自私心、自利心、损人心、利己心。「损人」就是对人有害处,「利己」就是对自己有好处,尽存这种的心怎么会开悟呢?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发大乘菩萨心,要利人损己。菩萨发心是帮助众生的,他帮助众生不是说希望众生返回来帮助自己,他没有这种念头;他只是帮助人而不希望人帮助自己,只是利益人而不希望人利益自己。所以你要发起来大乘菩提心,那才会开悟,你道德才能存在。

讲起来「道德」两个字,这个道德就是天地间的正气,这个道德就是天地的生命,这个道德就是我们人人修道应该吃的「饭」──我们人人都吃饭,必须要修行人人都有道德。那么这个「道德」怎么样也能有呢?「道是行的,不行何用道?」道,你是要去修行,要不修行就不须要这个道。「德是做的,不做那有德?」德,是要你自己去做,你要不做它就没有。

譬如某某人的父亲,要发心修这个庙,这就有了德行了;要不发心修这个庙呢,那这个德行他就没有造。他怎么会发心修庙呢?因为他有木场、又有材料、又有这个地,只要说一句话,说「我送出来多少木头可以造庙」就可以了。那么他若不送呢?也可以,但是就没有道德;不是说他没有旁的道德,是没有这个造庙的道德。所以「道德」这是最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