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为诸佛之母

◎比丘尼恒音讲于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星期四晚 万佛城大殿

上人、各位法师、各位佛友,首先,我想温习今晚所听的《华严经》,因为这段经文非常不可思议,善财童子已经证入佛的境界!这段善知识的代表是摩耶夫人,摩耶夫人是诸佛的母亲,她的解脱之道是「大愿智幻庄严解脱门」,并已洞见万相皆空。摩耶夫人不仅生下释迦牟尼佛,同时尽过去、现在、未来际,她都是一切世界诸佛的母亲。

当初释迦牟尼佛以菩萨示现受生时,他住胎于摩耶夫人腹中,尔时所有十方世界的诸佛也都进入她的胎藏,然后示现诞生。摩耶夫人看到所有菩萨将欲下生时,诸身毛孔咸放大光明,于此光明中,摩耶夫人看到所有未来佛的一生,她看到他们如何教化众生,如何净佛国土。上人开示过,要清净佛国土,必须先要自净其心,内心不要藏污纳垢。

我们再看这个光明,它普照所有世界后,复照摩耶夫人的身体。摩耶夫人的身体可以海纳所有的这些境界,然而身体形状却无改变,身形虽无扩胀,其实它已经超越所有世间。

菩萨示现入胎时,不是独自入胎,而是与无量微尘数的诸菩萨众及其眷属,还有诸大龙王一起入胎。处胎期间,菩萨们可以自由自在穿越,并往诣许多刹土及三千大千世界。单凭阅读这段经文,我们的心灵对时间及空间的执取便刹时脱落了。上人在解释前面章节时便说过,《华严经》里面所有的三昧及所有的法门,都不离我们本有的自性。也就是说,我们的自性宏廓,能够含容《华严经》中所描绘的所有境界。但是,我们需要透过修行才能登入其境。

另外一项意味深长的观点是,「智慧」是诸佛之母,而诸佛之母是由一位女性,也就是摩耶夫人来诠释。在这部经里,也使用了家庭关系做为隐喻:佛有母亲及眷属,而母亲在这里是「智慧」的象征。

现在,我要转移到另外一个相关的话题。上个星期,康乃狄克州发生校园枪击事件,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开枪射杀自己的母亲以及二十多位校园中的人。罹难者多数是五岁到十岁的孩子,他也是其中之一。

大家都在问,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这位年轻人有不幸的童年?他的精神异常吗?还是他遭到其他孩子的霸凌?难道他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还是他找不到生命的意义?这样的枪击案,其实很常发生,特别是在美国。

之前在奥勒冈州,有一个人扮装成电脑游戏里的杀人英雄,他或许自以为是游戏里的杀人英雄。所以他就带枪去购物中心扫射,杀死了几个人。这些事情经常发生,我们就会问为什么?这个社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总是有人要杀害自己的亲眷?

佛教,是从「心」的观点来检视万象。方才上人教导我们,想要国土清净,先要清净我们的心。很显然地,在我们的心还没有纯然清净前,我们的意识里还有许多不清净的种子。这些种子可能是愤怒、冤枉、妒忌、不满、害怕,或者觉得生命没有意义。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跟别人没有关联,就无法懂得关心旁人;如此一来,无论自己的死活,或是他人的死活,对他而言都没有差别。

很多年轻人透过观看颂扬枪击和杀戮的电脑游戏及电影,在自己的八识田中播下了种子;这些种子诱使他们,误以为那种行为才能与众不同,或是有影响力。康乃狄克州校园枪击事件肇事者的母亲,她蒐集了很多枪,也教会她的儿子如何射击;正因为如此,最后他拿着母亲的枪,杀害了母亲,也结束掉自己的生命。

我想追本溯源,问题的根本是当代文化强调个人主义,着重个体权益,人人力求满足自我的需求,而无心关怀他人,就算帮助他人,也是因为对方有利可图。如果一个人和家庭或是社群间缺乏紧密的连系,他会趋向于孤独或是傲视一切;他会妄自尊大并轻践他人。

我记得刚出家不久,上人在台湾对大众开示时说:「你们不要觉得美国人那么好,在美国,结婚的人百分之九十九都会离婚。」当时我心里想,上人您讲得太离谱了,没有那么糟糕。然而不过几十年的光景,美国家庭的变化已经逐渐印证上人的话。过去,学校里的学生,几乎都来自双亲及完整的家庭,孩子们快乐又健康,并且拥有正向的自信心。现在,一般的家庭普遍都是单亲,大部分的孩子都有情绪或是心理上的问题。

纵使目前的文化提倡个人主义,但是在本质上,人还是社会及群体的存有。事实上,没有人可以不仰赖其他人而完全独立生存。没有生育我们的父母,我们根本不会存在;没有家人、友人、师长及前辈,我们也不会成为现在这等模样;没有他们,我们生命的意义也会不一样。我发现,东方的传统文化比较强调以人际关系为主的世界观。儒家的八德,所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品德其实在帮助我们的心理发展健全,并丰富我们的人际关系及社会网络。这里所指的关系并非黏着的那种关系。身为人类,我们是广大整体里的一个局部。「同体大悲」就是我们可以学习以众生为己的同心同体感;这样就可以对所有众生感同身受,并悲悯世界上所有的苦难。

每当我们学校里的学生举止出现问题,或者有学业挫折,经过老师深入了解后,往往就发现问题的起源来自于他们早期的生命经验:如家庭暴力、家庭冲突、父母离婚、父母分居,或者他们看到父母被逮捕;他们或者离家出走,或者被忽略,或是缺乏关爱。所以当这些学生来到我们学校时,他们已经有了情绪创伤。可是我们也发现,虽然老师及义工们并不是专业的辅导人员,但是借着提供给学生们适当的照顾、关怀、指引、及足够的时间沉殿,他们通常在两年到五年之间,逐渐有了转变,然而这过程是很缓慢的。不过只要我们有信心,一切都没有问题,所有绝妙的境界也都存乎这一心。这些学生,不过是暂时被埋没,尚未被发掘而已。

今年我们学校又要举行六年一度的「自我评鉴」(self-study),以更新我们的教育认证。六年前,我们的高中首次被认证;教育评鉴的小组今年又再次来进行考察。负责认证我们的小组,他们的主席上个礼拜来到圣城参观。

这位主席问我们:「贵校的宗旨是什么?」我们跟她解释,我们希望学生在根本上能懂得孝顺父母,报父母恩……等等。这位女士从来没有访问过私立学校,她过去在军队里服务,后来进入公立学校工作,现在任职于加州的教育部。所以当她一听到孝顺,就很欢喜,她说:「哇!我的孩子也需要学习这个!」我们介绍《弟子规》给她看,她马上要求带一本回家。

这位主席花了半天的时间参观校园,并在中午时间到君康用餐。当她结束参访前,这位主席说:「我可不可以看看你们的佛殿?」因为当天,她没有时间参观其它地方,她只拜访了学校。我说:「当然好啊,我带妳去。」当时,大殿内正好在拜〈大悲忏〉,她就站在后面观看。

我们跟她介绍「礼佛」的仪式以及解释「观音菩萨」的意义;我们也解释学生之中,有些人信奉基督教或者其他宗教,或是完全没有宗教信仰,然而,我们会带他们来佛殿,并教导他们礼佛其实是尊重内在本有的智慧,也就是我们的佛性。我们也告诉学生,礼拜的时候他们可以自由观想,比如说他们可以当做礼敬上帝来礼拜,我们会鼓励学生依照自己的宗教价值观去礼拜。这位主席听我们解释听得兴味盎然。

之后,我们带她去祖师殿瞻仰上人的铜像,她非常欢喜地说:「哇!你们的学生知道自己有多幸运吗?可以每天来佛殿。」我说:「他们大概不这么觉得!可能要等毕业几年后,他们才会发觉来佛殿的好处。他们现在有时候还是觉得──啊!我太累了,或者太忙了,我不想去做晚课──但是他们还是会来。」

最后我想表达,身为僧团的一份子,我自认非常幸运能够身处在一个共同创造远景的团体──我们志同道合、同行同愿、价值观一致。这令人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虽然我们已经出家,但在某种意义上,感觉是和家庭的连结更为紧密。随着心量不断地的扩大,我们将修行的功德不仅回向给俗家和出家的家庭,而且也回向给整个宇宙。我盼望圣城里每一位住众,也都能感受到这一份归属感。

为了维持一个关系良好的团体,我们必须对周围的人伸出援手;当自己感到孤独无助的时候,我们也要适时地表达出来,好让他人知晓。在圣城,大家都极度忙碌,有时候彼此之间擦肩而过,忽略了要互相关心问候。而事实上,佛法的精神,正是要关心呵护一切的众生。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