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居士的本分

◎正法佛学院学生讲于弥陀圣寺楞严法会

佛教徒可大略分为两种:出家人与在家人。出家人乃是三宝之一的僧宝,而在家人,今多以居士称之。

然而,「居士」的意思是什么?东晋慧远大师《维摩经疏》卷一明载:「居士有二:一、广积资财,居财之士,名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唐代窥基大师所著《法华玄赞》卷十:「守道自恬,寡欲蕴德,名为居士。」宋代著名的禅宗辞典《祖庭事苑》卷三对居士有如下的定义:「凡具四德,乃称居士:一、不求仕宦;二、寡欲蕴德;三、居财大富;四、守道自悟。」综上,居士是在家的修行人,有德行,以守道为要。

什么是道?宣公上人曾言:「这个道字,从走从首。走字是教你行,也就是要修行。不修行怎会得到道呢?首字是头,也就是第一。修行是第一件最要紧的事,若不修行,就不能了生死。」「道是行的,不行何成道;德是立的,不立哪有德。」简而言之,修道是为了生脱死。「道」不是靠着嘴吧说说就好,而是要身体力行的,「德」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在红尘世俗中,努力改习气毛病、逆生死流,希望能了生脱死的人,是谓居士。

知道了「居士」的意思,其本份为何?也就昭然若揭了。

第一,敬三宝。犹如「先生」成为男士的代名词,「居士」几乎是在家佛教徒的代名词。礼敬三宝、护持三宝是佛教徒的当然本份。三宝乃是佛教的根本。佛是三觉圆、万德备的大圣人,法是佛陀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僧是依法修行并将佛法传释给我们的人。我辈虽然业障深重,未能生值佛时,但是有幸为人,得以听闻佛法,但因根器粗鄙,须仰赖法师教导。法师是已踏上成佛之路的人,并依法修行来教导我们。居士的首要本份乃是放下我执,诚心礼敬三宝,万不可用个人知见,以井蛙管窥之念,妄自揣测、评断僧团或僧团内法师的作为,造成僧团无谓的困扰,也为自己种下恶因。

第二,护僧材。能够放下万缘出家修行并安住道场,乃不易之事。然而,法师也是凡夫之躯,多少还是会有一些习性,所以「如法的护僧」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出家人与在家人的分际不同,不可踰越。所谓的护法,不是一股脑的依著自己的想法、喜好去做,必须要合乎戒律;所谓的护法,是要帮助法师在道业上更精进,而非回到世俗;所谓的护法,是不给法师添不必要的麻烦,不耽误法师修行。换言之,不要以金钱或物质供养个别法师,不要过分赞美某位法师,不要别请法师(请想想阿难尊者的遭遇),不要特别以私人情谊与法师交好‧即便是法师的家人也是如此,毕竟法师已是出家之人,实不宜再走回头路。请想一下,明代圣僧莲池大师的「火坑」公案,若不是「火坑」,也成就不了这位明代的圣僧。时下许多人喜欢当追星族,甚至对僧众也是如此,对地位高或是名声大的法师,特别喜欢吹捧、亲近,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不但容易长养法师的贡高我慢心,更是妨碍他人修行,这是种地狱的因。居士要成为法师修行的增上缘,而非逆增上缘;要成为法师修行的助力而不要为法师制造境界与考验。

第三,守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世俗是如此,修行也是如此。尤其是进入道场,须配合道场作息与法会行程,不要将世俗的话题与言谈带到道场,不要特异独行,不要占三宝的便宜;来到道场就是为了修行,而不是来制造散乱的心并影响他人修行。能够守规矩的人,多数是可以守戒律的。戒律是修行的根本。戒律持得严谨,心就不易散乱、容易安定,进而就能获得智慧。如果一下子做不到五戒圆满,起码在道场要遵守道场的规矩,在家要守国家的法律,这是守戒律的第一步。

第四,少欲望。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多,「需要」已被忽视,大家追求的是「想要」。对物质是如此,对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对修行更是如此。让自己的贪心日增,追逐眼耳鼻舌身意的快感,心往外弛,便与道相违背。一旦欲望多了,更是让无明牵着鼻子走,我执日高,对三宝的尊重也随之日低,即便是行善事,必也是善恶夹杂,所谓「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上人从来没有教我们要做一个快乐的佛教徒,因为快乐一词,都为世间放逸享乐的代名词,那种乐来的快,去的也快。不是说我们就要不快乐才是好的在家修行人,身为佛教徒不能舍本逐末、本末倒置;我们要的是清净为乐、助人为乐、寂灭为乐,乃至于无住为乐,这种乐才是长久的乐,也是种日后修行的善因。上人说过「苦可以受尽,福不能享尽」。欲望少的人,其福必长。

第五,多积德。上人曾说:「德行是人的根本。」德行也是我们修行的资粮,没有德行,修行的路走不远,故要多积德。上人还说:「德行先由小处做起。『毋以善小而不为』,你不要以为小善就不去做,而等著做大善,大善没有那么多。『山』是一粒一粒微尘积成的,微尘虽小,但积多了也会变成一座山。德行虽小,但积多了,也会变成一座德行山。

不违背道德就是德行,不妨碍他人就是德行。无论做什么,要以帮助他人为本份。若于利益上、时间上、文化智慧上,或其他种种事情上,对他人有所妨碍,这都是于道德有所违背。所以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总以不违背道德为根本箴规。想要修道,先要培德;没有德行,就不能修道。」

居士一词,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居士其义,知者甚寥。上人说过不可以自称为居士,因为这个称呼是旁人称自己的,不是我自己称自己为居士。好像「先生」也是旁人称自己叫什么什么先生,不是自己称自己叫什么什么先生。要有十种美德,才够居士的称谓。虽然今时在家的佛教徒都被称为居士,而我们自己亦当以「居士」为目标,恪守居士的本份,成为一位真正的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