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下一页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第九册(五十阴魔)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编按】宣公上人自一九六八年讲解《楞严经》后,数年间,又曾在万佛圣城及金轮寺举行以“楞严经五十阴魔”为主题的研讨会及翻译会,由上人与四众弟子参与此会。会中上人偶尔对五十阴魔作部分解释,同时对修行做了一些开示。本书特别将上人在此会中的开示及答问,分别析出,一并附录,以免遗珠之憾。

C2辨五魔令识以护堕落(分二)
D1无问自说五阴魔境 D2因请重明五阴起灭 D1分三
E1普告魔境当识 E2会众顶礼钦承 E3正以详陈魔事 E1分三
F1最后真慈不尽 F2详标微细魔事 F3敕令谛听许说
今F1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在这个时候,如来将罢法座,因为《楞严经》快要讲完了。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因为佛说法犹如狮子吼,狮子一吼百兽皆惧,所以称其法座为“师子床”。佛前桌子是七宝造成的,七宝庄严的,这叫“七宝几”。那么佛在法座上揽着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佛回转好像紫金山般光明遍照的身体,再来凭几讲这个法。

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普遍告诉大众和阿难,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没有证四果以前,都叫有学位。你们现在这些有学的人,修十二因缘而开悟的缘觉,或者修四谛法而开悟的声闻,你们现在都回小向大了,由二乘人发大乘心,想得到大的觉悟——没有比这个再高上的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我现在已经将真正的修行法告诉你们了。

F2详标微细魔事

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着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又复于中得少为足,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证圣,天报已毕,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阿鼻狱。

汝犹未识:阿难在前边请问佛怎么样修行,为未来的众生请法,他虽然明白修行的道理,可是他并没有实地的经验。理论他是明白了,可是他没有经验,所以也就不知道修行中会有一些什么事情发生。所以佛就说:“你啊,现在还不知道呢!”你不知道什么?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修楞严大定这个微密的观照,在修行这种的定里头,可有很多的魔事,这个魔并不是很显著的,而是非常之微细。

魔境现前,汝不能识:在你修道用功,用反闻闻自性的功夫时,可是这个魔境现前,你不认识这个魔怎么叫魔。洗心非正,落于邪见:你虽然洗心,但稍微有一点不对,不合乎正知正见,就会落到邪见去。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这个洗心哪,不是洗心,就是你有邪见在里头,你落于邪见。“洗心”,就是你心里收拾得不干净,洗涤心性里还有邪见,是你心里邪见没有洗干净。“非正”,是没有洗干净,就是你想要不生不灭,可是你里头还要生灭。这个意思就是,譬如女的说:“啊,我不要男朋友了!”可是里边还要;男的说:“啊,我不要女朋友了!不要,不要。”可是还不是真的不要——以上就叫“洗心非正”。因为里头还存着邪念,所以就落于邪见。“非正”,不是“不正”,就是没有洗干净。

上人:果某!你在金山寺,那个人有病到那儿的样子,你看见没有?

果某:我看见了。好可怕!

上人:那是一条恐龙,那就是飞精附人,着魔了,着魔他还冒充他是什么菩萨、什么菩萨!

果某:这一次,我们在金山寺看见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就是有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人,她从台湾来的。后来爱茉丽告诉我们,她的丈夫不要她了。因为她晚上随时都听见声音,叫她做什么,做这做那,要去这个庙、那个庙,所以她就半夜十一点、十二点都冲出门去的;她的丈夫觉得她是神经病,就不要她了。

她到处找庙,星期六那天来金山寺,不知道她干什么,就是和师父对着坐,是用打坐的姿势来坐的。我看她表情好凶好凶的,那个瞋恨的样子,当时我想那个瞋心真的要不得,那从无量劫积下来的话,真是一颗原子弹。她目露凶光,双手合掌对着师父,在场每个人都看见的。她忽然间就“呜”的一声,声音好厉害,后来嘴巴好像吐什么出来,手就一直弄得好快好快,好奇怪。

上人:她那是在用法术和我斗法,你不知道,她在显她的神通呢!

果某:又念咒,等一下她就泪流满面。师父就问她:你到底干什么?

上人:她哭的时候,就跪下来。那个恐龙在那儿趴着跪下了,跪着叩头呢!她显得不行了,就投降了。

果某:她投降了,就请示师父,她到底要怎么样修行?师父就告诉她:“因为你乘急戒缓,以前你就是一直用功拼命的修行,可是不守戒律,现在堕落龙身。虽然有神通,可是很痛苦的,你为什么还不好好修行?”叫她皈依三宝,那个女人就说:“我不晓得怎么样去修行?”她说她每次打开《地藏经》就好像有一股力量不让她看。后来她又请示师父,她要先看那一部经,怎么样去修行?

上人:“洗心非正”可以翻译成“存心非正”,让人容易明白;因为存心不正,所以就落于邪见。对英文上,通顺就好的,不必按着一个字一个字来翻译。我相信当初梵文翻成中文的时候,也就是翻那个意思,不一定完全按着那个字,所以英文通顺了,人看得懂这是好的,不是一定要照着它那个字,要上下文通顺才可以。

这段经文上句“汝不能识”,就是种种魔境来了你不认识,所以“洗心非正”。你不认识,也是没有智慧。为什么没有智慧?就因为你存心不太正当,有邪见,所以就落于邪见了。

什么叫存心非正呢?譬如这个人修行佛法,他不想开智慧,只想求神通,这就是洗心不正;他只想:“我学密宗去,来得快。”这就是洗心非正,也就是他存心的注意力不正当。这也就是他因地不正,果地就邪了。这个“洗心”是他在心里头的那个因,心里那种贪瞋痴,那种欲念没有洗干净。总而言之,这个“洗心”是说他的欲念没有干净,因为欲念不干净,无明障着你,魔的境界来了不认识,也不知道那个是魔,那个是佛了。

“汝不能识”,为什么不认识?因为没有智慧,这就洗心不正,也就是存心非正,你注意力不正当,落于邪见,落到邪见里去了。因为魔来了,你当他是佛了,根本他是个不正的,你拿他当正了,也就落于邪见了。魔的境界来了,你拿他当好的境界。经文上说:“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你要是以为你有什么不得了了:“哦,我现在本事可大了!”你一自满,那就是着魔了。你生出贪心,就不正了;你生出有所求的心,都叫不正了。存心非正,落于邪见了,你还自私自利、打妄语,都叫落于邪见了。

好像某某说他是虚云老和尚的徒弟,也来过万佛城,在金山寺被迁单,撵跑了。他自己睁着眼睛打妄语,说他又住山七天啊!又见着弥勒菩萨,又怎么样啊!他觉得才几天就是多少日子了!胡说八道的。这个就叫存心不正,洗心非正,未证言证,未得言得。他落了魔的境界,自己还不知道,还拿着这个到处去宣传,所以到金山寺被撵走了好几次。

@@@@@@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或汝阴魔:或者你自己心里生出来的魔——自心魔。或者就是由色阴生出来的十种魔,这也是属于你自己的。或复天魔:或者又有天上的魔。为什么天上的魔他来魔你呢?就因为你这修行人修行有定力了。你这一有定力不要紧,可是魔王的宫殿都摇动了,就好像地震似的。他也有神通,那儿一摇动,他一观察:“啊,我这宫殿怎么无缘无故就摇动起来了呢?就破裂了呢?”喔,他就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人要成道业了!所以这种定力,把魔王的宫殿都要给破碎了。于是乎——你想破碎我吗?我就先破坏你的定!所以他就来破坏这个修道人的定力,这是天魔。

或着鬼神:鬼神也是这样,看见你要修行证果,他就妒忌了。你要证果?我先来破坏你的修行。于是乎他就钻到你的心窍里去,或者附到你的身上,令你定力就不成了,令你就走火入魔。这个着魔,前面这经上不是讲了,这最重要的。为什么着魔呢?就因为“洗心非正”,就因为你立心立得不正,所以你有一点邪心,哦,就着魔了!这叫走火入魔——走着火,入魔了。

或遭魑魅:或者遭魑魅魍魉,这都是妖怪之类的。心中不明,认贼为子:你一遇到这种境界来了,心中不认识、不明白,你就认这个贼人做为自己的儿子。你想想,那你的东西他焉能不抢去、偷去呢?你把贼都引到家里来了,家里所有无价的珍宝都会给偷去的。

什么是你家里的无价珍宝呢?我现在老老实实地告诉你,你切记啊!应该相信我的话,切记不要不相信我的话!为什么?这是对你的前途和生命有大关系的,什么是你的宝啊?就是你自己本有的如来藏性。这如来藏性,他能抢去吗?前面不是讲过精、气、神吗?你若是要恢复你的如来藏性,首先就要保持你的精、气、神,如果不保持住,那就是财宝被人抢去,被人给夺去,被人打劫去了,所以你要小心一点啊!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人们所欢喜的就是钱,他们认为“天命之谓钱,率性之谓钱。钱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钱也。”这是一般世俗人都有这个毛病,对这个钱的问题看不破,就放不下。自己中这种钱的毒不要紧,还要毒子、毒孙,这么一路一路毒下去,所以就留钱给子女。留钱给儿子,儿子又留给儿子,儿子的儿子又留给儿子。哦,传来传去就是被钱这种毒水毒得透不过气来!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所以我们这儿告诉大家,那个钱上面都有一种毒,你还不相信,总是要和这个钱最接近,那么这就是中毒了嘛!中钱的毒,这个流毒要毒到子子孙孙,千秋万代都毒下去。

我以前讲过很多次,人都要储钱,就以为是好事。那么我们修道的人,不应该再把钱看得那么重,所以不需要储钱,不需要“钱不可须臾离也”。我们要把它改过来,我们是“天命之谓法,率性之谓法,法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法也。”那什么叫法呢?说那是佛法僧的“法”,我知道。你还没有知道,你若真知道了,你就不会把你那个法都丢了。

究竟法是什么呢?法就是气,就是我们这一股气,通天通地,乃至于诸佛、菩萨和我们所以都是一体,就因为这个气是通的。这个气,好像我们呼吸气,能看得见的,那个气里头支配气的就是法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气,不要生气,你要修养你这个气,所谓“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这都是养气。你想养气呀,你要把法不丢了!我告诉你们一个最重要的、最要紧的法门,你们听呢,也好;不听呢,也没有关系。不过我要告诉你们,什么呢?你若想养气嘛,就不要讲那么多的话。

修行人不能寡言,那就不能修行。你不能养气就没有法,所以“法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你若尽讲话,那就是随随便便把法都丢了。你法都丢了,那你看你还修什么道呢?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五蕴本来是空的,没有体性的,你自己没有五蕴的。“或汝阴魔”,汝阴魔是你那个境界来了,自己执着它,不是真是你的,你根本没有阴魔。或者你自己这个阴魔境界现前,你就认为它是真的了,根本不是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照见五蕴皆空嘛!五蕴不是自己的,照见五蕴皆空,这都是个假的嘛!自己没有这个,这是一种虚妄的境界。

“认贼作子”,你认为他是真的了,根本都是假的。修行要不着境界,破除一切的执着。什么也不着,也不着于空,也不着于有,着到空上,也错了;着到有上,那个“有”就是个色法。

这经文是四个字一句,“或汝阴魔”这“汝”也不一定就是你,你就翻译作“或执阴魔”、“或迷阴魔”,都可以讲得通。这个“汝”是一个虚字意,在这里是很没有实体的,你不认识不就迷了嘛!那个“执”字好一点,下边都有那个意思,或者你执着天魔,或者你执着有鬼神,或者你执着有魑魅魍魉。

“心中不明”,你心里不认识他,“认贼为子”,你就拿他当儿子了。这就好像现在那些邪里邪气的,以为他们都是了不起的;实际上将来都堕地狱的,他们自己不知道的。“或遭魑魅”,“魅”这个并不是一定自己造作的,根本没有实体的,都是虚妄的,都是有影无形的。这东西你说一定造作的,你也不能拿出来给人看的,你造的东西应该可以拿出来给人看;不执着这种妄。这都是一种妄,由妄就产生出这种邪来,这是邪见,落于邪见,不正确的知见。

譬如前边我说的这龙,它附到人身上,又叩头、又顶礼、又发威风、又是喷毒!它喷毒喷得没有办法了,就又跪下、又哭、又什么了。那么你说这是真的吗?一般人也看不见的,但是她就现出那么个假样子;你说是假的,她又有那么一回事。类似这个样子,就是看你在这里头认识不认识。你若一定说:“我不相信这个。”那也是不对的。你不相信,你要认识她为什么会这样子?那才叫真的,要明白它。你说:“我没看见,我就不信。”那也不是真正智慧,那还是在那儿自己来糊涂着,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弟子:“或复天魔”,这个“天魔”,是执着引来天魔,还是天魔自己过来的呢?

上人:这个“或复天魔”和那个“或执阴魔”,意思是不一样的。天魔是有的,是从天上来的,是遭遇到天魔的意思。天魔、鬼神这都真有的,那些个魔是外边来的。唯独色、受、想、行、识这五阴是唯心所现的,是你自己心里现出来的。

弟子:那个天魔不是从想阴来的吗?

上人:是从想阴来的,你里边有阴气才招外边的魔。他这个都是里边有这个影子,外边他就来了;就像你有个茅厕的话,苍蝇就来了一样的,因为里边没有扫干净,没有收拾干净。五阴也是虚妄而生,虚妄而灭。这个五阴和天魔都是相因相循的,你也不用一定说他是在里边、在外边。这里头都是变化无穷的,变化不可思议的,你一定说这样了,他又不是了;你一定说那样,他又不是了。这就是举出这么个例子来做大家的参考,并不是一定就这样的,这都是一个假设之词。就说那些个境界,也都是大大概概有这么多的问题会在这个里头,这都不是一定的。

因为这些人洗心非正,不认识,所以这些个魔的境界都来了,这叫阴境,就是属阴的境界,不是属阳的。不要想去掉,也不要想不去掉,这个就是心里无动于衷,就是正。你不为这个境界所转,而能转这个境界,而能对一切境界都处之泰然,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你不动呢,就是智慧!你一动啊,就是愚痴!你一追究它是:“啊,这是好境界!”也是愚痴。“这是坏境界啊!”也是愚痴。好境界,你生出欢喜心,那也被境界转了;坏境界,你生出忧愁想,那也是被境界转了;你就是阵脚大乱了。就像军队作战,你能稳住阵脚,一定打胜仗的。

你做了个梦,“啊,我不知道这是个好境界,还是个不好境界?”根本就是做梦,你管它好不好干什么?为什么要那么紧张?好,是个梦;不好,也是个梦;这没有事嘛!你一紧张,欢喜得饭也不能吃了,瘦三十磅;或者忧愁得也不能喝水了,又瘦了二十磅。你不执着梦,就你醒的时候做的梦,也都不执着,你看,多自在!就像永嘉大师说的:“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又复于中得少为足:在修道中,你就是不着魔,也要有真正的智慧,要有择法眼。要你能认识佛法,自己到什么程度上应该知道。不要得少为足,像什么似的呢?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就像那个修道修到第四禅的无闻比丘。怎么叫无闻比丘呢?就因为他自己没有那么大的知识,知识不够,知道佛教的道理很少,所以叫无闻比丘。

怎么样无闻呢?本来四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这都超过四禅天了。佛讲证到四果阿罗汉,就不会再受生死了。二果的圣人,名为一来,一生天上一来人间,这还有一番的生死;而初果就有七番生死。那么这种的境界都超过四禅天;这无闻比丘修行用功,他的程度只是到四禅天,就以为证了四果阿罗汉。其实这四禅天,根本就不是证果,这还是凡夫。

那么无闻比丘妄言证圣:他说自己证了四果阿罗汉。现在这个人不单以为四果阿罗汉这个程度都低了,这个人直认自己就是佛了!可是佛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那么自认是佛的这个人,你先问问他有几通。六通之中,鬼有五通,没有漏尽通;佛果位上有六通。我相信现在自认是佛的人,不要说六通、五通,我相信一通都不通。一通都不通,所以他就说他自己是佛了;如果他要是有一通,也就不会打大妄语的。

天报已毕:等他在天上的寿命完了之后,衰相现前:这个衰相,记得以前我讲的五衰相现吗?天上的人寿命终了,要死的时候,就有这五衰相现,有五种。谁记得就讲给大家听一听,若不知道的人,应该记一记,现在我就不必再讲了。

【编按】:五衰现相:(一)花冠萎谢、(二)衣着尘埃、(三)两腋汗出、(四)身体臭秽;(五)、不乐本座。

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阿鼻狱:等到他天福尽了,五衰相现,寿命终了的时候,他就发了脾气。谁发脾气?这个无闻的比丘。发什么脾气呢?他说:“啊,我现在被佛给骗了!佛是欺骗人的,他说证四果阿罗汉就永远不受生死了,我现在为什么寿命又终了呢?又要去托生,又去受轮回?这是佛打妄语啊!”他这一谤佛,你说怎么样啊?就堕阿鼻地狱了。阿鼻狱,就是无间地狱。

根本他不是证到四果阿罗汉,他就说自己是四果阿罗汉,证果了;所以他天福享尽,寿命终了,又堕落了!他不知道他自己错误,而说佛说法说错了,根本佛说:“你没有证到四果阿罗汉嘛!你若证到四果阿罗汉,自然就没有生死了嘛!怎么还会有五衰相现呢?”所以他这一谤佛,即刻就堕无间地狱——阿鼻地狱,这是无闻比丘。

你说,现在说自己就是证得佛果了,就是佛,这样的人应该到什么地方去?这我都找不着他所去的地方,不知道他到什么地方去。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有人提议要没有分别心。)

上人: No,要真没有分别心,就证果了,那就不会愚痴。他何以叫“无闻比丘”?就因为他不懂,对佛的话不懂,到四禅境界以为是证四果了。因为他这种邪见,“身遭后有”,这不是指以后那生,就是现在这一生他就堕阿鼻地狱了,死了。

“多闻”,是学了很多;“无闻”,是没有学那么多,这等于中国话叫盲修瞎炼。如他到了四禅,以为是四果了,因为他没有择法眼,不懂得法的步骤。所以我们说:“这个人证果了,那个开悟了。”这简直是骂人家的嘛!初禅的境界脉都停了,二禅是气住,三禅是念住,四禅是无念住。谁能无念呢?

说:“我的脉停了。”你自己那么说不算的,要旁人证明,不是自己说的。这不是说:“我脉也住了,我气也停止了,我念也没有了。”不是自己说的,自己不能给自己发毕业证书的。你脉停止了,你自己根本不知道脉停止了。你气停止了,你自己也不知道。你若念停止了,你自己更不知道。你说念停止了,你那还念着呢!你怎么说知道。那就是妄觉,你那个觉都是你的妄想。你若真到那个境界,你自己不知道的。

你就证四果,自己也不能说:“我证四果了。”你证了什么四果?你简直打妄语!你觉得?你觉得都不是的。“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证四果阿罗汉了,才可以信汝意;你没证四果阿罗汉,你所想的都是不对的。你的境相说:“哦,我觉得我到什么程度了!”这不是的,这是你自己在那儿搽胭脂,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

眼睛里揉不进沙子的,你“觉得怎么样”,那个叫诸恶觉观,你那恶的习气又生出来了,那个贡高我慢都由你“觉得”生出来的。“啊呀,我觉得我了不起了!”“啊呀,我觉得我有点神乎其神的!”这是不行的,假钱到街上没有人用的,自己说自己是活神仙、是阿罗汉,往自己脸上贴金!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

F3敕令谛听许说

汝应谛听,吾今为汝仔细分别。

汝应谛听:阿难哪!你应该谛视而听,应该特别注意,审视而听。吾今为汝仔细分别:我现在为你阿难及一切的人,详详细细地为你分别,讲给你听,你不要辜负我这种的心。

E2会众顶礼钦承

阿难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欢喜顶礼,伏听慈诲。

阿难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欢喜顶礼:阿难即刻就站起来了,和在会里头的大菩萨、大阿罗汉、大比丘,还有初果、二果、三果这一些有学的人,一听佛要分别仔细地讲,大家都高兴地一起顶礼,向佛叩头。伏听慈诲:“伏”,是趴在那个地方。但这并不是趴到地下就在那儿听;这个“伏”,是把心里什么念头都降伏了,没有其他的妄想,就一心听佛说法,这叫“伏听慈诲”。

E3正以详陈魔事(分三)
F1标告动成之由 F2详分五魔境相 F3结示超证护持 F1分二
G1惊动诸魔由定  G2成就破乱由迷 G1分二
H1推真妄生灭相关 H2示大定致魔之相 H1分四
I1先明本觉同佛 I2次示妄生空界 I3比况空界征茫 I4归元必坏空界
今I1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佛告诉阿难和在会的一切大众,汝等当知:你们现在的人应该知道,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这个有漏的世界所有的十二类众生,本来这个觉性妙明的真心,又圆满又觉悟的这种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这十二类众生的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一切的佛都是一样的,没有分别。十方佛也是这个本觉妙明觉圆心体,十二类的众生也是这个本觉妙明觉圆心体,这又叫如来藏性,和一切众生是一样的。

I2次示妄生空界

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

由汝妄想,迷理为咎:阿难啊!你的自性和十二类众生的自性与佛是无二无别的。可是你依真起妄,把真正的真理迷昧了,所以就生出毛病,生出过错来了。痴爱发生:最大的毛病是什么呢?就是愚痴和这个爱。愚痴和爱,可以说是两个,又可以讲成一个。愚痴是一个,爱是一个,又愚痴,又有爱,这是分两个讲。若合上一个讲,就是“痴爱”,因为你这个无明,变成什么都不明白,就知道爱,一天到晚就想这个东西,想这个淫欲,想这个爱欲,时时刻刻也放不下。

你若能对研究佛法像这个这么样注意,时时刻刻也忘不了佛法,那很快就成佛了。可惜你没有能把好色的这种心,放在好佛法上,所以学佛法,学来学去,愈学愈觉得乾燥无味,说:“我就这么多毛病,这个佛法都把我讲出来了。哎,真是不要学了,学佛法把我的毛病都要学得没有了,这怎么可以呢?”这就是一种痴爱。前边说是“由汝妄想,迷理为咎”,我现在可以说是痴爱为咎,痴爱的过错。

痴爱发生,生发遍迷:因为你有痴爱,所以就生发出来遍迷,一切都迷了,什么都迷了。最初就是痴爱,你有了痴爱,什么都不明白,什么都不顾了:“下地狱就下地狱,管那么多干什么!”所以什么也都不管了。

故有空性:因为你这个痴爱为咎,一天到晚就想女人,女人就想男人,所以就发出一种虚妄的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这个迷就变化,由一个迷化出两个迷,两个迷又化出三个迷,化迷不息,总也不停止,才有这个世界生。聪明的人应该在这个地方着眼哪,应该注意这段经文哪,这个真把你讲到骨头里去了,讲到人这个骨头里去,这个毛病都给你讲出来了!

则此十方微尘国土:既然这样子,这个十方所有一切的世界微尘国土,非无漏者:这不是一个不坏的,不是一个无漏的,因为它根本就没有体性,是由妄想造成的。皆是迷顽,妄想安立:这都是不明白,“迷”就是不明白,“顽”就是顽固不化,这都是你这种妄想所安立的,你知道吗?

I3比况空界征茫

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阿难你不要睡觉!应该知道,知道什么呢?你当知虚空:所谓我说不要睡觉,就是叫你不要迷惑了,不要再有这个痴爱,不要再迷昧这个真理了,所以叫你不要睡觉。那么佛叫阿难不要睡觉,我现在叫你们各位也不要睡觉。现在主要的问题,你应该知道这个虚空,生汝心内:这虚空在你的心里边,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好像一片小小的云彩点到太清里边。“太清”,也就是虚空的一个别名。

况诸世界在虚空耶:何况所有的一切世界在虚空耶?虚空在你的心里边,就像一片云彩在虚空里头。一片云在虚空里是很小的,但是这个虚空是很大的。可是虚空在你的心里头,也是像一片云彩那么小。

本经卷六不是讲过“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空在大觉心里头,就像海里边一沤发,现在又说“空生汝心中,片云点太清”,空在你的心里头,好像一片云点在太清里那么小。那你的心有多大?况且诸世界在虚空呢?所有一切的世界在虚空里面是很渺小的,那么如果在你的心里呢,那就更小了。所以这就是形容我们的觉性是遍满一切处的。

I4归元必坏空界

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

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发真归元”,就是成佛了;证四果阿罗汉也叫发真归元。阿难哪!在你们里边的一个人如果成佛了,这十方所有的虚空统统都没有了。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怎么可以说虚空里边所有这一切国土而不振裂呢?虚空都没有了,国土又怎么能存在呢?所以一切国土也都没有了。

那么有的人说:“既然成佛,虚空都消灭了;十方的佛成了很多,现在虚空怎么还没有消灭呢?还没有销殒呢?”在众生分上,你看见,这是有的;在诸佛的分上看,这一切的虚空都没有的,什么都没有。所以所见的不同,你就不能一概而论。好像现在我们有人得到五眼,开五眼的人,他就几千里、几万里,此国土、他国土,这个国家的事情、那个国家的事情,他都可以看得见的,都可以知道的。那么你没有佛眼的人,你看得见吗?看不见的。所以由这一点,你就不能说是:“喔,我看见了,这就是有的。”你看见,这是有的;在佛的分上看,就没有了,虚空粉碎了。

@@@@@@

H2示大定致魔之相(分二)
I1诸圣心精通吻 I2诸魔佥来恼乱
今I1

汝辈修禅,饰三摩地。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心精通吻,当处湛然。

汝辈修禅,饰三摩地:你们修禅定,也就是修三摩地,得到三摩地。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心精通吻:你修这个禅定得到定力,和所有的十方菩萨及一切无漏大阿罗汉的心里都互相通的,互相吻合,就像一个似的。所以当处湛然:这种清净本然的样子,不要到旁的地方去找,就在你当处就是;当处就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如来藏性。

为什么说十方的菩萨、大阿罗汉和修道的人“心精通 ”呢?因为菩萨、阿罗汉和你所修的定是一样的,都是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都是修这个楞严大定,所以大家都是一样的。既然一样,所以心精通 ,心里都是相合的,彼此就好像互相都有电,通着的。

不要说和诸佛菩萨、阿罗汉,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人的心里,你如果想这个人,你那电报就打到他心里去了,说:“那个人知道不知道呢?”他自性里知道,他心里不一定知道,但是彼此大家自性方面都知道了。

你说:“那每一个人,我一天到晚就想他,想、想、想,那么他也就会想我了?”你想死了也没有什么用的,好像前边讲那个痴情、痴爱的人就是。如果有一个爱人,一天到晚想着放不下,啊,总那么想,想!想!想!想来想去就想得死了。怎么死的?想到一起来结婚了,结了婚就昏了;昏了,然后久而久之就死了嘛!结婚!结婚!结婚就是昏,昏就是愚痴,就是什么也不知道了。这在中文的意思是这样,英文是什么意思,那我就不知道了!

I2诸魔佥来恼乱

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陆飞腾,无不惊慑。凡夫昏暗,不觉迁讹。

你得到楞严大定真三摩地这个时候,你说怎么样啊?就好像昨天你们去开会,那些个人一看到你们就震了。啊,现在有一个人得真三摩地,魔王也就震了!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一切魔王和一切的鬼神,与六欲天、四禅天这诸凡夫天。见其宫殿无故崩裂:他们那个地方就不得了了,怎么样啊?他的宫殿无缘无故就坏了。

我有没有对你们讲过?以前我在东北,有一个小徒弟,这个小徒弟大约十四岁的样子。虽然是个小徒弟,他的神通可不小,他可以上天入地。他得到五眼,但是没有得到六通——他得到五通,没有得漏尽通;若是得漏尽通,那就证阿罗汉果了。

有一天,他就跑到天上去玩。到了天上,这个魔王很欢喜他,就把他圈到宫殿里头了。魔王的宫殿都是玲珑透体的,都像琉璃造的,非常地美丽,他就留在那里。因为他有五眼,他看到他自己的法身到那个地方,魔王就不叫他回来了。他就告诉我:

“师父啊,我到天上去,现在回不来了!”

“你到天上去回不来,谁叫你去来着?”

“我以为那个地方好好玩的,我到那个地方去看看。啊,天上那个人就不叫我回来了!”

“你玩,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嘛!那六欲天的天魔,他专门就想要破坏修行人的定力。”于是乎我说:“你不要害怕,我叫你回来。”

我叫他回来,这魔王就在那儿圈着他不叫他回来。这个时候他就很恐惧了,他说:“他不叫我回来,那怎么办呢?”

我说:“你不要怕,我现在叫你回来。”于是乎我就用〈楞严咒〉,我已经告诉过你们了——那个破魔咒术的五大心咒。喔,魔王宫殿即刻就粉碎了!这次他回来了,这是真实的事情。

所以现在这魔王宫殿崩裂了,大地振坼:大地也都震出很多的裂口,地也都破坏了。水陆飞腾,无不惊慑:水陆都飞腾,大家都恐惧得不得了。凡夫昏暗,不觉迁讹:可是我们世间的凡夫,感觉力不那么清楚,所以也不知道,不觉这个大地有这么多的变化。因为他感觉力没有那么灵敏,没有那么快,所以就不知道有大地六变震动的这种情形。

彼等咸得五种神通,唯除漏尽,恋此尘劳,如何令汝摧裂其处?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

现在明白了吧!那个魔为什么要来,就因为这样子。彼等咸得五种神通:天上的魔和这个鬼神都有五种的神通。什么五种神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但没有漏尽通。如果他得到漏尽通,他也就不会来扰乱你了;因为他没有得到漏尽通。所以他就还想做坏人、做恶人,来破坏你。

唯除漏尽:可见这个漏尽不容易得的。什么叫漏尽?我再给你们讲真了一点,就是无论男人、女人,男的想女的,女的想男的,那就叫漏。你一天没有把这个念头断了,那就没有得到漏尽。

再给你们说深一层,我现在要给你们讲真了,若不讲真了,好像盖着盖儿摇,摇到几时,你们也不知道这里边是什么?讲真了,就是要你那个精不走了,那就漏尽了;你的精若走了,那就漏了。现在我把天地的秘密都告诉你们,你能精不遗失,那你就没有漏了。你不单精不走,连那个念头、那个心都没有了,微细微细的那个念头,好像要有淫欲心的念头都没有了,那是漏尽了。现在明白了吗?天魔为什么没有漏尽?他就有这个淫欲心,鬼神也有淫欲心。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弟子:师父说:“漏尽通就是不让精走了。”英文该怎么样翻译?

上人:这是我讲的时候讲得很浅显,翻译的时候就翻成“含而不漏”就好了。不要写那么白,把天地间的秘密都泄漏出来了。我讲的时候怕你们不明白,所以就和盘托出。那你们若都明白了,就“含而不漏”有那个意思就好。就是你有欲念就是漏;没有欲念,就是不漏。因为初初讲经,尤其听众多数是美国人,不那么破斧沈舟,本来画公仔,不用画公仔肠(画人不用画肠),我也破例把他画出公仔肠了。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恋此尘劳:这个“尘劳”是什么?我告诉你们,就是这个淫欲;淫欲就是尘劳,尘劳就是淫欲。他就贪恋这个东西,如何令汝摧裂其处:他贪恋这个东西,所以他也不愿意叫你放下,叫你也要贪恋。他说:“我们两个是好朋友,我没有放下这个东西呢,你就想要跑了,要把这个东西舍了?不可以的!”所以他就来了。干什么呢?他舍不得你离开这个世界。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所以这一切的鬼神,和所有的天魔,还有魍魉、妖精。以前我讲妖精,你们不懂,现在告诉你了。

你看中国这“妖”字怎么写的呢?什么是妖精?这个“女”是寿“夭”了。怎么叫夭?夭就是年纪不过三十岁以前死的,这都叫夭。那么这个妖精,你看这个字义,我不要讲得太多了,这个意思你明白就可以了。总而言之,这个女字边搁一个短命鬼,青年死的就会做妖精。

于三昧时:谁的三昧?就是你的三昧,你在定的时候,佥来恼汝:“佥”当“全”字讲,当“皆”字讲,也可以当“都”字讲,就是他们统统都来了。来了要干什么呢?所谓都来了,要吃唐僧肉。

唐僧,谁叫唐僧呢?唐玄奘就叫唐僧,好多妖精都想要吃他的肉,那就是恼乱他的定。所以你要是修行有了定力,那一切的妖魔鬼怪也想要来吃你的肉。不是吃你的肉,我再给你们讲真一点,今天我和盘托出,一点都不保留,怎么样呢?就因为你没有淫欲心,你的精足了。

你的精足、气足、神足了,所以他这个时候,看你有这么多宝贝,说:“我一定到你那儿抢你的宝贝来了。”为这个,所以他就来破坏你。他破坏你的原因,就想要抢你的宝贝。你谁有女朋友,那个女朋友就是抢你宝贝的!谁有男朋友,那个男朋友也就是抢你宝贝的!你以为干什么的呢?你说:“我学佛法,佛法讲布施,我把我的宝贝布施给人。”那你就是变成穷鬼了。将来,穷鬼堕地狱了!那时把你宝贝抢去的那个人,他不会再到那儿跟你说:“我给你一点宝贝,你可以再出去了。”没有法子帮你的忙。那时候,你自己想一想看。

@@@@@@

G2成就破乱由迷(分六)
H1示喻客不成害 H2正推迷乱由主 H3觉悟必能超胜
H4迷惑必致堕落 H5前堕淫室害浅 H6若堕魔类害深
今H1

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汝如沸汤,彼如坚冰,暖气渐邻,不日消殒,徒恃神力,但为其客。

在前边所说的这个魔,你的定力修得有所成就了,魔王就怕你成就定力,于是乎他就来破坏你的定力,令你三昧不能成就。

然彼诸魔虽有大怒:虽然魔王都来扰乱你,给你麻烦,可是这一些个魔虽然他们都非常地恼怒,彼尘劳内:可是他们有这种尘劳染污,汝妙觉中:所以在你的妙觉性里边,如风吹光:他们没有你的办法,不能奈你何,怎么呢?就好像风吹光似的,光不为风所摇动。如刀断水,了不相触:又好像用刀来斩水一样,刀斩水,你就怎么样斩也斩不坏水的。

汝如沸汤:你这种修行的定力,有一个比方。比方什么呢?就好像热汤。彼如坚冰:魔王也有一个比方,比方什么呢?比方冬天冻的坚冰。暖气渐邻,不日消殒:这个坚冰虽然坚固,但是遇到沸汤,暖气渐渐地和它就接近了,不用一天的时间,它就会消灭了。徒恃神力,但为其客:他们只仗恃着有神力,但始终是做不了主人,就仅仅做一个客人而已。

H2正推迷乱由主

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他们不能成就他们的破乱,成就破乱的是你心里五阴的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你这个主人若是迷惑了,那么客就得了方便了;如果你这主人不迷,他就没有你的法子。谁是主人?就是自性。你自性假使迷了,那魔就有办法了,就可以恼乱你;你自性要是不迷呢,魔就没有办法你,他就束手无策。

H3觉悟必能超胜

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阴消入明,则彼群邪咸受幽气,明能破暗,近自消殒,如何敢留扰乱禅定?

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当你得到三昧的静虑,得到正定正受这种禅那的时候,你只有一个觉悟的菩提心,而没有一切的疑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那么魔的本能,他就不能奈你何,不能把你怎么样子,他没有办法你,也没有法子给你麻烦。

阴消入明:那么魔是属阴的,阴会消去了,就好像魔就是冰,你自己就好像热水,热水把冰化了,这就叫“阴消”。“入明”,你的智慧火高悬,所以就入明了。则彼群邪咸受幽气:那一班的邪魔外道、妖魔鬼怪,他们所有的本事就是黑暗的幽气。明能破暗:你自己有真正的定力,有真正的慧力,慧光的发明,这暗就破了。近自消殒:如果他想近前来恼乱你,来给你麻烦的话,他自己就会消灭了。如何敢留扰乱禅定:他怎么样还敢在这儿留难你,在这儿给你添麻烦呢?他就不敢在这个地方来恼乱你了。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这种阴魔,其实不止五十种,五百种、五千种、五万种、五十万种都有。每一种又可以分出来十种;若细分析起来,千千万万种都有。归纳起来,什么叫阴魔呢?本来是没有什么东西的,它就是一股阴气。这股阴气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也就是从我们每一个人的阴念来的。这股阴的念就是属于贪、瞋、痴之类的念,所以就生出来色、受、想、行、识,那每一个蕴里头就生出来这种种的阴相。这种阴相,是功夫到了,它必然现出的一个情况。你若功夫不到,想有这个阴魔,也没有的;你若到了,它就现出来。

现出来那也不要紧的,不用说是怕着魔了。不用怕!那怎么样呢?阴相现出来的时候,你能处之泰然,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见如不见,闻如不闻,都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嗅之无味。你能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这个阴魔它一点办法也没有了。你若能没有贪、瞋、痴,也就把这阴魔都降伏了。没有自私、自利、求、贪、争这五种的毛病,什么魔也没有办法你。

所以我们各位现在研究,不要说研究这阴魔就怕魔了。不需要怕,它这一股气就像什么呢?这也是用一个粗的比喻,什么呢?就好像我们烧热水一样,水烧滚了,它会有热气出来,那热气一出来了,就是水开了。你修行有魔现出了,那个魔的现出,也正是因为你自性里头那个阴念、阴气所幻化出来的。虽幻化出来,你能不为它所摇动,也就没有事了。好像你烧开水,那热气出来了,这没有什么奇怪,等它出过去了,那水就可以喝了。

人有这一股魔气现出来了,就好像锻炼金,精金剩下了,那金里头的渣滓都锻炼出去了。修道也就像锻炼真金一样的,所以说:“真金不怕洪炉火。”你要炼出精金来,炼出金刚不坏身来。所以金刚不坏身就是要时时刻刻、念兹在兹地用功修行;用功修行,你无论修到什么程度上,也不要生欢喜,也不要生恐惧心,这是修道人最要紧的一个根本解决魔障的办法。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H4迷惑必致堕落

若不明悟,被阴所迷,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

若不明悟,被阴所迷:假使你不明白、不觉悟,被这个五阴魔所迷,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那么现在你阿难一定做魔子魔孙了,你所成就的都是属于魔之类的。

H5前堕淫室害浅

如摩登伽殊为眇劣,彼唯咒汝破佛律仪,八万行中祇毁一戒,心清净故,尚未沦溺。

如摩登伽殊为眇劣:像摩登伽女,这是一个很渺小、很平常的魔事。彼唯咒汝破佛律仪,八万行中祇毁一戒:她就只用先梵天咒来迷你破坏佛的规矩,在这八万行中就只毁坏了一戒而已。心清净故,尚未沦溺:因为你心里清净,你这时候证了初果,所以尚未被她魔住,还没有堕落。

H6若堕魔类害深

此乃隳汝宝觉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没,宛转零落,无可哀救。

此乃隳汝宝觉全身:而这个魔是令你堕落的一种行为,让你这个宝觉的全身沦堕。如宰臣家,忽逢籍没:就好像做大官的家里头,忽然被皇帝给抄家了。宛转零落,无可哀救:那么就互相辗转地零落,你没有地方去求救,没有地方求哀怜;叫人可怜你,来救救你,没有的。

@@@@@@

F2详分五魔境相(分五)
G1色阴魔相 G2受阴魔相 G3想阴魔相 G4行阴魔相 G5识阴魔相 G1分三
H1具示始终 H2中间十境 H3结害嘱护 H1分二
I1始修未破区宇 I2终破显露妄源
今I1

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地,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

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阿难!你应该知道,你修反闻闻自性这种的功夫,所以把一切的诸念都销落了,一切的念都没有了。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这个念若没有了的时候,则所有的一切离开你这想念的,所有一切的精明,所有的这种智慧和定力,“动静不移”,你动,它也不会改变的;静,它也不会改变的。忆忘如一:想起来和忘了,这两种道理是一样的;是一个,没有两个的。

当住此处,入三摩地:阿难啊!你应该知道,修这种的定力,住在这清净“动静不移,忆忘如一”这种的境界上,得到一种定力。如明目人,处大幽暗:就好像有眼睛的人,居住到一个大幽暗的房子里头。精性妙净,心未发光:虽然有这种精明的妙性,这种妙净,而心里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智慧光明。此则名为色阴区宇:这个名为色阴的区宇,就是色阴所管的一个地方。

I2终破显露妄源

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若目明朗:假设你这个人的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则十方世界都给洞开了,再没有幽暗的情形了。这个时候叫什么名字呢?名色阴尽:这个名字叫色阴尽。这五蕴——色、受、想、行、识——中的色阴就没有了。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这个人他还能超越过去劫浊这时候。观其所由:观看观看这个人他这种行动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他以这种坚固妄想,做他这个根本。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这个“十方洞开”,果某说是用眼睛看十方。不是的,“十方洞开”,是他自己坐着,就觉得自己和虚空合而为一了,十方都大放光明。这不是他眼睛看,但是他见着这光了。这个是境界,并不是像我们人所想像的。常常有人这样的,某某用功用了十年,他的功夫就是这样子。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不是用眼睛看的,这是有一种feeling(感觉)。

这些都是幻境,不是真的,这所说五十种阴魔都是一种境界,并不是真的,不要把它看真了。这是幻化的,自有化无,化来化去,这都是境界,并不是实在的。所以很多人一遇到这样境界,就觉得自己了不起。

你们看五十种阴魔,我告诉你们一个根本的idea(概念),你就根本拿它当太空小说看,要想入非非,要那么想,这都是一种不是人所有的事情。所以你以为凡夫这么样子看啊、听啊,那是不行,就不合了。不过这都是隐伏的,太空小说它不一定有的;这就要知道,用功的人,这些境界都有的;太空小说呢,用功不一定有的。我这是举一个例子,来以此类推。再给你举一个例子,好像抽大麻烟之后见到的那些境界是一样的,那你们就懂了。你说吃L.S.D的那些境界都是真的吗?要用客观的态度来翻译这个,你不要跑到那里边去了。你把这个道理明白了,就很容易翻译这个经典,但这不是要叫你们吃L.S.D,再翻译这个。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补述

弟子:这个色阴尽的时候,“是人则能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上人:他还有妄想。“坚”,就是他在那里执着得太厉害了。

弟子:是不是坚固妄想做为色阴由来的根本?

上人:他到那境界就是这样子,不管它由来不由来,这没有法子追根穷底的,这都是虚妄的;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这都是假的嘛,无论什么境界都是假的。

弟子:就好像做梦一样,梦里没有道理可以讲的。

上人:嗯,“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上人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补述至此

@@@@@@

H2中间十境(分十)
I1身能出碍 I2内彻拾虫 I3精魄离合 I4境变佛现 I5空成宝色
I6暗中见物 I7身同草木 I8遍见无碍 I9遥见遥闻 I10 妄见妄说
今I1

阿难!当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织,少选之间,身能出碍。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现在讲到这五阴魔上,文当五阴魔,五阴是什么呢?是色、受、想、行、识。色有十种魔、受有十种魔、想有十种魔、行有十种魔、识有十种魔,合起来就是五十种阴魔。修道的人必须对这五十种阴魔认识得清清楚楚的,如果不清楚这五十种阴魔,很容易就做了魔王的眷属。等做了魔王的眷属时,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做了魔王的眷属呢!还不得其要领,还不知道──所以这要特别注意的。

阿难!当在此中:当在什么中呢?就在这个色阴将尽的时候。人在这个“十方洞开无复幽黯”的时候,精研妙明,四大不织:因为这时候有一种光明,在精研这个妙明,四大互相都不起作用了。

少选之间,身能出碍:在这个“十方洞开无复幽黯”的时候,就等了“少选”,就是没有好久的一个时间,在很短的一个时间之内,这个身已经没有障碍了,好像等于虚空一样。这时候叫什么?叫意生身。这个“身能出碍”,就是离开这个肉体,另外还有一个身。就像前面讲的我那个徒弟,他到了天上去,这叫法身,又叫意生身。这意,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这个意,是由意生出来的这个身,这叫出碍了。

此名精明流溢前境:这个名字叫精明流溢前边的这种境界。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弟子:精明的“明”,意思是“光明”还是“明白”?

上人:这个“明”,就是pure(清净)的意思。“精”,就是到了极点。修道就怕自满,如果你想你是证了,你就会自满。你一自满,这贡高我慢什么都生出来了,觉得谁都不如你。你自满了,那个智慧水就灌不下去,你也就不能再有进步了。你不能有进步,这就是落于邪见了,就是落于中道自划,裹足不前进。所以这个意思就是:我们修道的人再怎么样有智慧、有学问、有道德、有什么,也不可以自满;你一自满,那已经离死不远了。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补述

弟子:“此名精明流溢前境”这句话怎么说?

上人:这就因为他太精、太明啦,就好像假聪明──世间智慧,那也就是太精明了嘛!

弟子:“前境”是指什么?

上人:前边所说的那个境界。

弟子:还是他在用功当前的境界?

上人:就是他所得到的境界,以前所得到的。

──上人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补述至此

斯但功用暂得如是:这种的境界只不过是一种功用而已,不能常,它是偶尔的。如果你随时可以自由出入,我愿意到什么地方去就到什么地方去,我愿意回来就回来,操纵自由。“放之则弥六合”,放开了,满三千大千世界,“卷之则退藏于密”,收回来呢,随时可以收回来。你若不能这样子,不能随你自意,这叫什么呢?这是暂时的一种功用,你用功用到这个地步了,就有这么一个境界。暂时间得这么一个境界,不是永远的,不是常常都能这个样子,不是常常能身出碍。非为圣证:这不是一种的证果,圣人证果不是这个样子的。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你若不作证果这样的解法:“你看,我这修行真有了功夫啰,我简直地又能怎么样出玄入牝!”你若这样一自满,怎么样啊?那就完了。所以你若不作证圣、证果,这还算可以,这种境界还算没有大的妨碍,没有大的过错。若作圣解:假使你若说:“哦,我现在的功夫不得了了!我真了不起,我现在就是出世的圣人,我就是阿罗汉了!”你若一这样子,认为自己是阿罗汉,证了圣果,即受群邪:这时候,一切的魔就都会来了。魔既然来了,那将来是堕地狱的。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非为圣证”,就是不是你证圣果了。“不作圣心”,你不做这种想法。“即受群邪”,这个不是着魔,是你生出来邪知邪见了,明明对的,你认为不对;明明不对,你认为对了。以非为是,以黑为白,以白为黑,这就没有真理了。譬如本来这个境界OK,可以的,但是你一遭到了,就想说:“啊,我这个境界好啊!”那就完了,一有贡高我慢,那就是邪见了。一遇到自己有什么好的境界,到处去宣传,“啊,我怎么样!我怎么样!啊,我又做梦了怎么样!我又打坐见到什么了!如何如何了,我又会观察什么因果了!”这都是遭邪知邪见了。

就算是你自己的长处,一天到晚自我宣传,那就是邪见了。譬如你修道,去偷东西吃,你什么时候也不想告诉人;你要是有好东西让给旁人吃了,就会到处去说:“人家送我的人参我都不吃,我都给他了。”自我宣传,这就是邪见。好像某某专门想要吃好东西,一看见吃的东西就眼睛睁大了,但是他又不想让人家知道,何某一给他揭穿了,他就把何某撵走了;就是这个样子,这都是邪见。就是这一部经,你们大家不会念,这才是真经啊!万佛圣城这一部真经,你要会念。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I2内彻拾虫

阿难!复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内彻。是人忽然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此名精明,流溢形体,斯但精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这是五阴里色阴的第二种魔的境界。这种魔境为什么来的?就因为你修行,你用功,它才有的。如果你不用功,你想找这种魔的境界也找不着,他不理你的。为什么?因为你是个穷人,他到这儿来,也没有什么好处。现在你修行修到有宝贝了,所以他就来了,想要把你的宝贝给抢去。

那么来的时候,你要怎么样子呢?你还要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不要着相,不要生一种的执着心,也不要想:“啊,这种境界真好啊!再来一次吧!”不要去欢迎它,也不要不欢迎它,就像没有那回事,说“非为圣证”,这不是一种证果的境界。“不作圣心”,你要是不作证果这样想,“名善境界”,这个还不错的。

你若一作圣解,说:“啊,我现在真是了不起了,连在我身里的虫都能把它拿出来!”这种认为自己得了神通自在,这就错啦!你只要有这一念的贡高心,魔就来了。魔随着你的贡高心就钻到你心里来,钻到你的心里怎么样啊?就把你摆布得摇摇荡荡,得不着定力了。

所以修道你一定要真正地明白这个道理,才不至于堕坑落堑,不至于走错路。你若不明白佛法,好容易就走错路的。你没有功夫,那不成问题;有功夫的时候,那个魔王时时刻刻都看着你的,看着你一有机会可趁,他就来恼乱你了。

阿难!复以此心,精研妙明:阿难!再用这个心,精研这种微妙而光明的情形,其身内彻:其身内里通彻光明了;这个人修行修行,自己身体里边什么东西都看见了。要是常常能看得见,那就可以;要是不是常常看得见,只是偶尔看见,这就是一种境界,这是五阴中色阴的一种境界。

是人忽然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这个人忽然间可以在他的身内拾出蛲蛔;他在肚皮里面拿出虫子来,这虫子有长的、有短的、有大的、有小的,他都可以伸手就拿出来。拿出的虫子,是清清楚楚真实不虚的,但是肚皮也没有坏,你说他怎么拿出来的?你若伸手到肚皮里头拿这虫子,肚皮应该坏了,可是肚皮也没有破裂。身相宛然,亦无伤毁:这个身相宛然,这个地方就有两个解法:可以说这虫子身相宛然,一点都没有坏,是整个的、是完整的、是活的、是生动的,这是一个讲法;又可以说,你自己的这个肚皮也宛然没有损坏,这也是一个解法。

此名精明:这叫什么呢?这就叫“精明”。精到极处,也明到极点了,所以就其身内彻,流溢形体:这不是你用手到肚子里面去拿出来的,是从你身子里边流溢出来的。斯但精行:这个就是你用功用得精微,得到一种奥妙,发生一种妙行。暂得如是:暂时间这个样子,不是常常这个样子。你若是常常这个样子,那又另当别论了。非为圣证:这不是证果圣人的境界。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你若不是作证果圣人的想法,这还可以过得去,没什么大问题,没有大的麻烦。若作圣解:你要是说:“我现在证了圣果啰,肚里边的东西,我随便可以拿得出来,你说这有多妙!这个境界,你是没有的。”你若一有这种贡高我慢心,一有这种的执着心,即受群邪:就会被魔王拖去了;拖去,就变魔王眷属了。

I3精魄离合

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志精神,除执受身,余皆涉入,互为宾主。忽于空中,闻说法声,或闻十方同敷密义。此名精魄递相离合,成就善种,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内外精研:那么又以精研妙明这种的心,精益求精,深造不已。其时魂魄意志精神:其时自己的魂、魄、意,同你的志气,和你的精、神这种种的。

除执受身:这个身体除了八识执持身根外,余皆涉入:这个魂、魄、意、志、精、神互相涉入,你到我这儿,我到你那儿,互相帮助,互相涉入。互为宾主:有的时候你做主人,我做客人;有的时候又他做主人,你做客人,这六种互相为宾主。

魂有三个,魄有七个。以前我不是讲,在人身上有十兄弟吗?有的就单单有耳朵;有的就单单有眼睛,没其他的五根;有的就单单有个鼻子,没有嘴,也没有眼睛,也没有耳朵。这三魂七魄,各有一根,没有其余的五根。所以他单独的就不能成立,必须要大家来共同合作。你有耳朵的,帮忙我没有耳朵的;你有眼睛的,帮忙我没有眼睛的,这真是互相利用,互相帮助,他们很合作的。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补述

上人:三魂七魄,像小孩子的样子,但是它单有一根,没有多根;它在人身上,所以人能言行动作,都是这个支使的。魂魄聚到一起,然后修成了,在佛教就是“佛”,在道教他们就是修“仙”。有的单单有眼睛,有的单单有耳朵,互相帮助的。能听的小孩子,就帮助能看的小孩子,互相可以通的。所以你修成了,就可以六根互用,耳朵也可以吃饭,也可以说话,这个很多你想不到的境界。

弟子:上人,您以前提到您有一个小徒弟到天上去玩,被魔王圈着,然后他就对您说:“怎么办?我不能回来!”这是不是他的魂魄有一些到那里去了?

上人:那是三魂七魄中,或者去一个,或者去两个,或者去三个、四个,都不一定。出去的,它又聚到一起了,不是还七个魄,或者三个魂,出去就合成一个。这个就是这么妙的,它是一股灵气嘛!

弟子:这个是不是修行的程度不一样,有的可以出去少,有的可以出去多?

上人:不出去好一点。尽出去游玩的也有危险,有时遇到魔,就给抓去了。把魂魄抓去了,这个人就傻了。白痴,人像个vegetable(植物),都是没有魂魄的,魂魄被魔抓去了。魂就是鬼,修成了,属阳就是属神,再修好了就是仙,再修好了就是佛,都是这一个成的。

弟子:譬如一个植物人,或者有一个人,他的三魂七魄去了一些,虽然他的身体还在,那么这出去的魂魄,是不是又变成另外一个?

上人:>不是变成另外一个,就是跟着魔走了。所以这个人有时候就明白一点,有的时候就很糊涂的。

弟子:一个修行人,他的三魂七魄去了一些,如果遇到佛菩萨… …

上人:你若真修行,默默中都有护法。我遇到奇奇怪怪的人太多了,好像能出玄入牝的人,我遇到很多。你们没有遇到这种境界,都不认识,不知道。好像台湾那个跳童的,都是“五十种阴魔”的作用嘛!

弟子:他们是修到那个程度了吗?

上人:他们也往前修,也在立功嘛!也就像人似的,有的学好,有的不学好;不学好就做魔王的眷属。

──上人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补述至此

忽于空中:忽然在虚空里头,闻说法声:虚空里头讲经说法呢!谁讲的?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就听见说法声,但是看不见谁说的,其实就是你自己的魂、魄、意、志、精、神互为主宾去讲的。或闻十方同敷密义:或者啊,听到十方虚空里头都讲经说法呢!这是什么道理?这个就是因为你在因地,所谓因地就是前生,前生你听过经、闻过法,在你这魂、魄、意、志、精、神里头没有忘了。所以今生你用功逼拶到极点,就把这个东西都拱出来了,都跑出来了,就听着好像讲经说法的声音。

此名精魄递相离合:这个名字就是精魄“递相离合”,或者我和你合作了,或者你和我合作了,互相离合,互相结成一党,做了一个团体。成就善种:或者说法,令你在不明白的时候,又提醒你,令你种这善根的种子。暂得如是:这也是暂时间的,不是永远的。非为圣证:这不是证果,你不要以为这个境界:“喔,又不得了了,你看我现在不用去听经,随时随地我听见虚空中都在说法呢!”你听见说法,那是说法,也不是你自己证圣果了。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你若不是作证果圣人的想法,这还可以过得去,没什么大问题。你不生贡高心,不生自满心,不生自己了不起的心,不生这种骗人的心,“啊,你看,我用功用得没有人讲经,我都听到说法!你有没有这样子啊?”故意地去向人家讲自己的这种境界,好叫人家相信自己。“你有没有这个时候啊?”“没有啊!”“哦,我是得过啊!”就这么炫示自己的长处,这怎么样啊?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你这么一自满、一执着、一贡高、一我慢,一认为自己不得了,一定着魔的,着魔干什么去呢?一定堕落的。

@@@@@@

I4境变佛现

又以此心,澄露皎彻,内光发明,十方遍作阎浮檀色,一切种类,化为如来。于时忽见毗卢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围绕,百亿国土及与莲华,俱时出现。此名心魂灵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诸世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澄露皎彻:以这个心,澄清而显露出来,皎洁而明彻。内光发明:内里边就发出一种光明来,发出光明怎么样子呢?十方遍作阎浮檀色:十方的世界都像阎浮檀金这样的颜色。一切种类,化为如来:所有胎卵湿化,无论什么种类,都变成如来了。

于时忽见毗卢遮那:在这时候忽然间就见着了,见着谁呢?毗卢遮那,就是遍一切处,这是佛的名字。他无在无不在,任何地方都有他的身体。忽见毗卢遮那遍一切处这一位佛,踞天光台,千佛围绕:他坐在天光台上,现千丈毗卢遮那身,周围有一千位佛围绕着毗卢遮那佛。百亿国土及与莲华,俱时出现:国土也非常多,和所有的青、黄、赤、白的莲华都有,同时都现出来了。佛就坐在莲华上,莲华就在佛的足下出现。

此名心魂灵悟所染:这个你不要认为是真的,这是你的心和你的魂互相这么一种灵感的觉悟所染,这并不是真的。心光研明,照诸世界:你这个心光在研明了,在明白,这时候这个心光照诸世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这不是永远这样子,是暂时的,这不是证圣果。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你不要作证圣果的想,就是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你若说:“哦,这又是个不得了的境界,毗卢遮那佛我都看见了,你看见了吗?你没有我这么功夫深,我真够功夫了!”你若这样一想啊,魔王又来了,拖你到地狱里去了!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暂得如是”,因为这个境界是偶尔有的。为什么会有呢?就因为你用功用到极点了,偶尔现出这虚妄不实的境界。虽然是虚妄不实,可是也因为你用功用到差不多的程度上,所以有这种影像。这种影像,只是一时的,暂得如是,不是长久的。如果要是长久的,这种境界若随时现前,这也都不一定是真的,况且你只是偶尔现出这种境界。所以这都是不需要认贼作子,不需要把这种境界就作为圣证了,所以说非为圣证。

这不是究竟法,还没有得着边呢,谈不到什么证果。你不要“未证谓证,未得谓得”,你没有证到果以为证到果,你没有得到真正的智慧以为得到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感觉。所以不要执着这种境界,你不执着这种境界,无论它是什么,也都没有大问题。这不需要咬文嚼字,一定在字义上浪费这么多时间。

这个“灵悟所染”的染,可以说是显,也可以说是影像,也可以说是有这么一层云雾的样子,所以它不是一个真的。你要知道这说来说去,都不是一个究竟的,就是一个“暂得如是”。暂得就是偶尔的,也不是你想要这样就得这样的;暂得就是暂时间的,一过就没有了。

你不要以为我有这个境界了,有什么了不起,这没有什么,这很平常、很平常的,所以修行不要自满。再你就是证果成圣人,成阿罗汉、成菩萨也不可以自满,也不可以说:“噢,我就是个菩萨!你们懂吗?”不可以这么说,这么说这就是个无赖,这就是一个佛教的混帐,也就是佛教的败类。

凡是他自己称呼,旁人称呼他的不算,譬如旁人赞叹这个人说他是活佛啊!他是大菩萨啊!这不算。若自己公然承认自己是活佛、是菩萨、是阿罗汉、是出世的圣人,这都是妖魔鬼怪出现于世,来扰乱一般无知无识的人,来扰乱一般不懂佛法的人,在这儿弄一些个鱼目混珠!这些个问题就发生了。

为什么要把这个说出来呢?就怕人认贼作子,就怕你看着这种境界,又看见毗卢遮那佛千佛围绕,这一切都变成如来了,你就执着在这个境界上了,认为自己了不起。就这个没有旁的,主要的你不执着!前边那个就不管它都可以的,没有什么问题的。主要的是每一个境界,后有的那几句,是说明白,解释明白这问题的,就说:“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说来说去,后边这几句,就是说明前面这个都是虚妄的,你不要在这虚妄上用功夫。在翻译上你把文说通,就算了,不必一定要刻那个文字窟窿。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

I5空成宝色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青黄赤白,各各纯现。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停:又以精研妙明这种的心观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抑”,就是把它压抑着。这么把它压抑按着来降伏,制止这种的心不让它有所偏激。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在这个时候,忽然间所有的十方虚空成七宝的颜色,或百宝这种颜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在这一个时候遍满虚空,互相谁也不妨碍谁,互不留碍。青黄赤白,各各纯现:青、黄、赤、白各种颜色,都自己现自己的颜色。

此名抑按:这个也就是抑按着,修到你这个心抑按了,不叫它打妄想,不叫它想其他的东西。它抑按久了,功力逾分:“功力”,就是你用功修行。这功力超出平时应有的这种分了。暂得如是,非为圣证:暂时间看到这七宝的颜色,这不是证圣果的一种表现。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你若不作证圣果的这种想法,这还可以的,这个境界也不是什么不好的。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你若是以为证了圣果,就受到群邪的包围,就会堕落了。

I6暗中见物

又以此心,研究澄彻,精光不乱。忽于夜半,在暗室内见种种物,不殊白昼,而暗室物亦不除灭。此名心细密澄其见,所视洞幽,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澄彻,精光不乱:又以这个定的心,研究清彻。这种澄彻的精光不乱,有一种定力。忽于夜半,在暗室内见种种物,不殊白昼,而暗室物亦不除灭:忽然间在夜半,在那么一间没有光明的房子里边,看见种种的东西,就像在白天一样。不但房子里边本来有的东西看得见,房子外边的东西也可以看得见;不但本来有的东西可以看得见,而且从这个房子外边来的东西也看得清清楚楚。

此名心细密澄其见,所视洞幽:这个叫什么名字呢?这个就是你心细到极点了,把你这个见也清净到极点了。因为你的见清净了,所以就是幽暗的地方也一样看得见的。暂得如是,非为圣证:可是这是暂时间得这个境界,这不算证圣果的一种境界,不要以为这就是证圣果了,这不是证圣果!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你若不拿它作证圣果嘛,你不这样想,这还可以算一个善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假设你自己生出贡高的心、自满的心、骄傲的心,认为自己这功夫不得了了,这就会招魔障的。

有的修道人,在这个净极光通达,他清净到极点了,啊,忽然间他就见一切物!这见一切物,是什么所见的呢?就是他开了佛眼所看见的。那么这个佛眼,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开的,也不是你开了就永远开了。这种境界是暂时开的佛眼,所以在暗室里边,他也看到光明,也看到房子里边一切物质、一切东西。可是,方才我说从外边来的东西也可以看得见。从外边来的什么东西呢?好像在这一个房里头是黑暗的,你可以看到从外边来个神,或者是来个鬼,或者来个菩萨,或者来个佛,这都没有一定的。

以上所讲的这种境界也不是一定的,也不是人人都一定有的,也不是人人都一定没有的。这也不一定是必经之路,这不过是修道有时会有这种境界。所以你不要以为个个修道人都是一样的境界,不是的。

谈到这个佛眼,有的人开佛眼就可以永远都开了,这叫报得通。什么叫报得通呢?就是他前生修行用功,修千手千眼这个法,所以感得生生世世都可以开佛眼。

有的开的是临时的,暂时这么一开,不是永远的。为什么不是永远的呢?就是因为你心哪,不是时时清净。如果你心时时清净,你在前生修过大悲法,那就可以永远开了,所以这有种种情形,是不同的。

I7身同草木

又以此心,圆入虚融。四肢忽然同于草木,火烧刀斫曾无所觉。又则火光不能烧爇,纵割其肉,犹如削木。此名尘并,排四大性,一向入纯,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圆入虚融:又以这个定的心,圆满而又虚融,你说它有,也不是有;你说它没有,它又有。四肢忽然同于草木:这两只胳膊、两条腿,突然间像草木似的,没有知觉了。火烧刀斫曾无所觉:用火烧它,用刀来砍它,也是没有知觉。用刀砍,你就砍;用火烧,你就烧,也不痛不痒了,没有感觉。又则火光不能烧爇,纵割其肉,犹如削木:此外,用火烧它也烧不热,你就把胳膊、腿上的肉割下来,像什么呢?就像削木头,也不知道痛痒,这叫什么呢?

此名尘并,排四大性,一向入纯:这是所有的尘相都合并起来了,排地、水、火、风四大的性,都合而为一,成一个了。暂得如是,非为圣证:可是这是暂时间这样子,不是永远的,是偶尔的,或者一阵间的,你不要以为这就是证圣果了。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你不作证圣果的想,这就是一个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你若是以为是证果了,生一种大我慢,生了一种骄傲心、自满的心,就要受群邪来交攻你,群邪就来包围你了。

I8遍见无碍

又以此心,成就清净,净心功极。忽见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国,具足七宝,光明遍满。又见恒沙诸佛如来遍满空界,楼殿华丽,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得无障碍。此名欣厌,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成就清净,净心功极:又以这个修道,修三昧的这个心,所成就得非常清净。清净这个心,功夫到了极点,忽见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国:忽然间就看见所有十方一切的山河大地都变成佛国了,具足七宝,光明遍满:每一个地方都有金、银、琉璃、砗磲、赤珠、玛瑙、珊瑚这七种的宝贝,这个七宝也放光,光明照彻十方。

又见恒沙诸佛如来遍满空界,楼殿华丽:又看见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诸佛如来遍满在虚空里头,这楼阁和宝殿都非常华美的。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得无障碍:往下一看,怎么样呢?就看见所有的一切地狱;往上边一看,天宫的境界也都看见了;他没有一点的障碍,任何地方都看见了。

此名欣厌:为什么看得见这些个东西呢?就因为平常你有欢喜和厌恶,欢喜或者上天、或者佛国,而厌恶地狱。那么凝想日深:凝结你这么想,就好像鸡菢鸡仔,又好像猫在那儿等着老鼠那么样子,又好像龙养它的珠子那么样地注意。“凝想”,就是不想旁的东西了,专心致志,一心就想这个佛国怎么样好,地狱是怎么样痛苦。“欣”,就欢喜快乐的地方:“厌”,厌恶苦恼的地方,特别苦的地方。所以这心念专一,想得专一了,想久化成:想得久而久之,就化成这种境界了。非为圣证:你不要以为这就是证了圣果,有了功夫了,不可以的。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你若不作证圣果的想法,这个境界还不坏的。若作圣解:假设你若说是:“啊,这个境界可妙了!我现在和佛住在一起了,我甚至于也就是佛了。”若这样一想,即受群邪:那一些个天魔外道就都陪着你来了。你说你和佛住在一起吗?这会儿他们先亲近亲近你,和你做一做朋友再说。

I9遥见遥闻

又以此心,研究深远。忽于中夜,遥见远方市井街巷,亲族眷属,或闻其语。此名迫心逼极飞出,故多隔见,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深远。忽于中夜,遥见远方市井街巷:又以这修道的心研究深远。忽然在中夜的时候,看见远方一切的情形。远方什么情形呢?看见卖东西的街市上,又看见井。“井”,那取水的地方;“街”,就是大街;“巷”,就是小街道。亲族眷属,或闻其语:或者你的亲戚、朋友、眷属,或者听到他们说话。

此名迫心:那么这就是你修道修得逼拶这个心,逼迫到极点了,逼极飞出:你把你这个心压制,总不让它打妄想,逼到极点了,这个心就飞出这种境界来了。故多隔见:所以隔着多远,他都看见了,因为你总也不想见东西,这回呀,它可一下子跑出去了,就什么都看见了!非为圣证:你不要以为这个境界,就是个好境界。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你若不作证圣的这种想法,这个境界还可以的。若作圣解:假设你说自己得了圣果,未证言证,没有证果,你说证果了;未得谓得,你没有得道,就说得道了。这样的话,即受群邪:就要受一切的魔来包围你了。

I10 妄见妄说

又以此心,研究精极。见善知识,形体变移,少选无端种种迁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无端说法,通达妙义,非为圣证。不作圣心,魔事消歇;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这是色阴第十种的阴魔,叫妄见妄说。

又以此心,研究精极:又以这修道的心研究到极点了。见善知识:他这时候看见这个善知识。什么叫“善知识”呢?就是他过去跟着学法的这个善知识。他看见善知识怎么样呢?形体变移:看见这个善知识,等一等又变成了一个老年人,等一等又变成一个中年人,等一等又变成一个少年的人。又看这个善知识,好像本来是个男人,又变成个女人。“噢,这个善知识,原来前生大约是个女人!”就生这一种邪知邪见。其实他所见的这个见,不是真正的见;这种改变,是由他的妄想变成的。

少选无端种种迁改:“少选”,就是时间不长。啊,什么都变了,什么都和平时不一样了!这就和现在一般人所吃的那个LSD(迷幻药)差不多。吃了,哦,花花绿绿的,眼睛看什么东西也看得不清楚了!看得红红绿绿,画出来那个画,也画得古灵精怪的,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就那么乱画。画出来,这儿说:“啊,画得真好!”有人还赞叹。你看,就是这种样子!那么说:“这个人是不是吃那个东西了呢?”这个不是,这是一种魔王的作用。你就吃LSD,那也是魔王的作用。你一吃那个药,那魔王就帮你忙来了,叫你改变。

不过这个境界,有的时候会改变好的,有的时候会改变坏的。这个人善根充足,有善根的,他就变到好的那一边去;那善根不够的人就往下流,变得不好了──所以说种种迁改。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上人:研究这五十种阴魔,谁都可以发挥意见,用大家的智慧来研究道理。因为末法时代人人都贪快、贪捷径,以为这样子就会有什么侥幸的收获,就好像赌钱似的,一赌就赢钱了。所以有的就各处钻,各头跑,又有研究密宗的,又有研究这个、那个的。听这个地方有,就往这儿跑;听那儿又有什么了,就往那儿跑。跑来跑去的,把时间空过在这路程上了,结果什么也没有懂。我们现在大家都要认识这种境界,你不认识这种境界,就很容易误入歧途了。

弟子:好像吃毒药,在西方社会,这是个很厉害的问题。你也可以说,这些迷幻药就是魔的另外一种化身,他们化做另外一种药品来迷着人。大家都上瘾了,就算不需要吃药,他自自然然就会化那个魔气;有那个习气,就迷着了。所以现在有很多恶知识,他催眠人也不需要给人家吃毒药,那个人就看光啊,看什么的,这都是因为有毒药在肚子里作怪。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此名邪心含受魑魅:这个名字就叫邪心,心里不正当,他这心里就有鬼,或遭天魔入其心腹:或者是天上的魔王入到他心窍里头去了。无端说法:你说怎么样啊?就像某某人说他也会讲经了,某某人他又会说法了,某某人他又开悟了,某某人又成长老了;所以“无端说法”,他自己也不知道是说的什么。通达妙义:这个通达妙义不是真正通达妙义,这个说法也不是真正说法。他就拿这个不对的认为对了,他说他的法最妙了,就这么自赞毁他,说他是最第一,是个长老了。非为圣证:这种境界不是一种好境界。

不作圣心,魔事消歇:你若不作证圣果的这种心来想,这个魔事就没有了,就消了。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你要是认为你自己证果了,那就快啰!快到什么地方去了?就快到地狱去了,你证了地狱的果了!

@@@@@@

H3结害嘱护(分三)
I1示因交互 I2迷则成害 I3嘱令保护
今I1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色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像以上所说这十种的禅那,这种静虑所现的境界,皆是色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这都是属于色阴因为用心互相这么研究它,到了极点,所以就有时会现出这样的事情来,这样的境界来。

I2迷则成害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众生顽固不化,愚迷不醒,也不忖量忖量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遇着这种的境界,这种的因缘,愚痴而不认识这种魔的境界。自己就说:“我现在已经成了佛,开了悟,证了果了!”啊,你说怎么样啊?这大妄语成,堕无间狱:这真是打大妄语,这就是打最大的妄语。打这种妄语,说自己就是成佛了,这决定下地狱的,堕落到无间地狱里去!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我们这一切一切都要很谨慎、很小心,所谓“差之丝毫,谬之千里”。学佛学来学去,学得堕地狱了,为什么?就因为没能依教奉行,没能真正不打妄语、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杀生。连五戒还都持不住,你总想要成佛,岂有这个道理!

你首先一定要戒杀。戒杀不是说我吃吃斋,这就算戒杀了;不是说我没有亲手杀过生,这就算没有犯杀戒;必须要你心里对人不生瞋恨。可是这是不容易的,我今天没有说吗?啊,你看我这杀心也是很重的!我说我要戒杀,要放生,我不杀生。假如我若杀生的话,我每一根毫毛都能变成飞箭,都能变成利刀,都能变成矛、枪去刺──把人都刺死,因为我的毫毛就会那么厉害;可是我不杀。为什么不杀呢?就因为知道杀一切众生,就等于杀菩萨、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是一样的,所以就不杀。

不偷盗。不是你的东西不告而取,这都是盗。人家不知道,我把这东西拿走了,这都算盗。这个盗有盗因、盗缘、盗法、盗业,在《梵网经》上都说得很清楚。杀生也有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也都说得很清楚。

不邪淫也是这样,在心里头、在自性上,都不生淫欲的念头,这才算。打妄语戒,在什么情形之下,也不要打妄语。饮酒戒,也不要饮酒。这个酒,你喝了它,它有一股刺激性,令你失去一种常性,失去一种智慧性。你失去智慧性,就会做愚痴的事情。

所以这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打妄语、不饮酒。佛教徒对于这五种的戒律,一定要特别特别注意,要守着它,丝毫不可毁犯,这样才是够得上一个佛教徒。你随便生一种杀心,随便起一种盗心,随便起一种淫欲心,随便起一个打妄语,欺骗人的心,随便饮酒。无论什么东西,你有一种贪心,贪吃也等于饮酒一样的。不要说你没有喝酒,你就贪吃东西,吃得肥肥的,也是和饮酒都有连带的关系。

所以这一点,我们各位想学佛的人,处处都要很检点,一丝一毫也不可以错的,一时一刻也不可以马虎的,要很注意很注意的!不过,也不要很死板,我们还要活动起来,把戒律都活动起来。不是说,那我可以方便一点,还可以杀生、偷盗、邪淫、打妄语、饮酒?不是那种活动。但也不是用五戒把自己绑得紧紧地,都没有地方转身了;受持五戒,并不是被五戒绑住了,所以这一点,各位一定要深深地研究。好像加拿大有个人,他藉着我的名义来骗自己的徒弟,说我给他印证,这都是打大妄语,这一类的人将来都会堕拔舌地狱的。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I3嘱令保护

汝等当依,如来灭后,于末法中宣示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汝等当依:阿难!你们现在应该依照我所说的这个法去做。如来灭后,于末法中宣示斯义:佛灭度之后,在将来末法的时候,一定要宣传这种的道理,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你不要令天魔得方便,你要保持覆护这真正的佛法,得成无上的道果。

@@@@@@

G2受阴魔相(分三)
H1具示始终 H2中间十境 H3结害嘱护 H1分二
I1始修未破区宇  I2终破显露妄源 I1分二
J1蹑前色阴尽相  J2状示受阴区宇
今J1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阿难啊!那一些个修反闻闻自性这种功夫的善男子,他修耳根圆通得到这个定力。奢摩他中色阴尽者:在这个静虑止观里边,色阴要是破了,破色阴的时候怎么样呢?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见诸佛这种心印的法门好像什么呢?好像明镜里边显现你的形像一样。

J2状示受阴区宇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好像是有所得,但是不能使用它,好像什么呢?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前边我讲那个鸠槃茶鬼,就是魇魅鬼。这个魇魅鬼把人魇住了,被魇的人手足也都是存在的,并不是没有手足,见和闻性也都没有迷,心触客邪而不能动:可是心里接触到这个客邪,不能动弹了。此则名为受阴区宇:这种情形,它的名字就叫“受阴区宇”,就是受阴所管的这个范围以内的情形。

I2终破显露妄源

若魇咎歇,其心离身,反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若魇咎歇,其心离身:在受阴里边,好像有魇魅鬼魇魅着你,所以你就不能自由。要是魇魅鬼这种过错歇息了,这种情形没有了,这受阴破了,你这个心就离开你的身体。反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你可以看见自己的面,你愿意到什么地方去也随便,愿意不去也随便,无拘无束的,也没有所留碍。名受阴尽:这种境界就是受阴破了,没有了。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这个人就能超出见浊。见浊前边不是讲过了?那五浊恶世的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观看受阴所从来的,这个“虚明妄想”是做它的一个根本。那么现在把受阴破了,所以它的根本也都没有了。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虚明妄想”,虚就是虚假的,那个明白也是个假明白,不是真明白。“虚明”,就是好像明白又不明白,不是真明白,他明白的也是假的,就是假聪明。这“虚明妄想”是一句,就是假的妄想,也就是那个妄想的一个别名。妄想本来就是假的,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是妄想,他在妄想自己还不知道。

这个好像镜子里头能现出像的,这就是虚明;但是没有什么用,只可以现像──你虽知道了,但你见着镜子里东西这有什么旁的用呢?你自己现出来又有什么用?没有什么用的,那就叫虚明。就像那个小孩子很聪明,往往我问他:“你几岁了?”“我八岁。”我再问他:“你为什么不九岁?”他就不知道为什么不九岁了?你看他虽很聪明,他不会说:“我再过一年就九岁了。”他不懂。我又问他:“你为什么不常常是七岁呢?”他也不知道怎么讲。这就叫虚明,很简单的事情,就不明白了。如果是大人,你这样问他,他一定会答覆的;因为他是小孩子,他就不懂;这就是虚明。好像这受阴,他明白这是妄想,又不明白这是妄想,就在这个时期,这就叫“虚明妄想”,很简单这没有什么。

英文你用这么一个字就得了嘛!“虚明妄想”,可以用glass(玻璃)来形容,不透明的玻璃,里边看不见外边,外边看不见里边,那个可以说是妄想虚明;因为妄想还是很多,他看不见,看不清楚。

头一个妄想(色阴),就是坚固妄想,可以说像块木头那么样坚固;那这个就有点像不透明的玻璃那种样子,所以叫“虚明”。融通妄想(想阴),就是能看得见的。那个幽隐妄想(行阴),就是玻璃那边什么微细的都看得见。融通,就是从里边看到外边是透明玻璃一样。玻璃有的是不透明又打不烂的,这可以用来比喻坚固妄想──有铁线网,又不透明,打不烂,这是坚固妄想。有一点透明了,可是里边还是不能看见外面,叫虚明妄想。融通妄想就是可以看得见外边了的玻璃,可以知道他自己的妄想了。第四个幽隐妄想是不但能看见,而且能够看见很微细的。到第五个颠倒妄想(识阴)是玻璃啊,什么都没有了,都看得见,可是那里头还有妄想。头一个坚固妄想你就拿他当有铁线的,甚至于用铁锤也打不烂的玻璃,用枪打也打不烂,这坚固妄想。这都是比喻,很平常的嘛!就拿那个玻璃就形容出这么多的妄想。

你们翻译经典,一定要研究研究这世间什么东西可以比喻的,你用那个比喻的意思人家就懂了嘛!我说这个有道理,不是吗?黑暗的地方也看见了,明显的地方也看见了。你要是怕玻璃被打破了,那你还有妄想。你用这个来比喻五个妄想就已经很适当了。大家再想想若有另外的比喻、另外的意思,你们可以想更完整的更好。

翻译经典的这种工作特别艰巨,以前中国由梵文翻译成中文,也是特别艰巨;现在由中文翻译成英文,也是特别艰巨。不过那时候没有印度人,只有梵文,所以比我们这个更艰巨。我们现在懂得中文的人也不多,中文的基础也不怎么样好,有的呢也不太懂文义,所以我们这个是在困苦艰难里头来翻译经典。

虽然说是困苦艰难,可是我们这个是预备传佛慧命,续佛法灯的。我们这种工作对将来世界人类有大的影响,现在翻译,最好就把文义通了就可以的。我们不要像绣花那么绣得太美丽了,能过得去就可以了。以后后边的人将来认为不好,可以重翻译。这有一个大概的,他们可以把它重整顿过,这是将来的事情。现在趁着我们这么多人,大家都特别用心、特别注意来从事这种工作。那么那天某某法师到这儿一看,他说这真是译场的境界,又重现出来了。我们虽然说是外边人不怎么样知道,但是我们慢慢地就做好了。外边呢,还不知道,我从来没有对任何地方发表过,说是我们这儿像译场这个样子;而某某法师到这儿来,他是老参了,就说这译场的境界又重现了。就冲他这一句话,就是还有人认识我们。所以各位要特别努力,特别为这个神圣的工作努力,不要马马虎虎的,谁也不可以随随便便的就笑;我们这儿不是笑的地方,我们这儿是郑重其事,要特别严肃,特别拿这个事情当一回事情来做!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

H2中间十境(分十)
I1抑己悲生 I2扬己齐佛 I3定偏多忆 I4慧偏多狂 I5历险生忧
I6觉安生喜 I7见胜成慢 I8慧安自足 I9着空毁戒 I10着有恣淫 I1分三
J1发端现相 J2指名教悟 J3示迷必坠
今J1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虻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阿难哪!这个善男子,在这个情形的时候,他得着一种大的光耀,很光明的。其心发明,内抑过分:他的心里自自然然就生出来一种的感想,因为他总强制自己这种思想,太过分了,就在这个内抑过分的时候,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在这个地方,他就发生一种悲愍的心,一种无穷的悲。他悲什么呢?就悲愍众生。

如是乃至观见蚊虻犹如赤子:像这样,乃至他就观见蚊虫和虻虫,这种很小的东西“犹如赤子”;他看见这个小的生命,就好像他自己的小孩子一样。“赤”,是说小孩子的颜色是红色的。所以他看见蚊虫,也像他的小孩子那样地爱惜;看见虻虫,也像他小孩子那么爱惜。心生怜愍,不觉流泪:他心里生出一种怜愍心,噢,不知不觉就哭起来了!

J2指名教悟

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消歇。

此名功用:这是用功偶尔有的情形,这叫“功用”,用功用出来的。为什么有这种情形呢?就因为抑摧过越:这么你压制得太厉害了,所以有这种情形发生。

悟则无咎:你如果明白了,“啊,我怎么无缘无故就哭起来了呢?这个境界应该改。”你明白了,这就没有关系,不要紧了。非为圣证:这个不是圣证,不是说你得到同体大悲了。不是看见蚊虫和这个小小的生命,都拿它当自己的儿子那么看待,这真是同体大悲了,这不是的。觉了不迷,久自消歇:你若能觉悟而明白它,不迷惑于这种境界上,时间久了,就没有了。

J3示迷必坠

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若作圣解:假设你说,我现在有同体大悲心了,这可是我修行成功了。则有悲魔,入其心腑:你这么一想,就有悲魔来了。什么悲魔?专门好哭的,见着人就哭!这是悲魔到他心里头去,附到他身上,怎么样呢?见人则悲,啼泣无限:见人就哭起来了,这哭得不知怎么那么悲。失于正受,当从沦坠:这修定的善男子就失去正定正受了,应该堕地狱了。你跟着这魔王跑就会堕地狱的。“正受”就是正定,正定、正受是一样的。

我前几天不是对你们讲,我在东北的时候,有一个叫刘金童的,她就是这样子。一见着人来,她就哭起来了,说:“你呀,在以前是我第几个第几个儿子啊!你现在可回来了,你可找着妈妈了。”就这么样子哭起来了。一哭,就把这个人哭得也迷糊了,以为这真的是见到妈妈了。其实怎么样?是见着这个魔王了。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补述

好像过去的刘金童和现在某两个人,这都是五十种阴魔在那作怪,现在有一个人更厉害,她会摄魂法。圣荷西有一个女的,也皈依我,以后跑到她那儿去求佛法,一回来就生cancer(癌症),就是她给弄的。现在回来又找我,我不管这事。我就是管,也不教人知道的。

──上人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补述至此

I2扬己齐佛(分三)
J1发端现相 J2指名教悟 J3示迷必坠
今J1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祇一念能越。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阿难!又在这个定里边,这一切修道的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见五阴中的色阴已经消了,他自己也知道;这个受阴他也很清楚的。在这个时候,胜相现前:就有一种胜相。“胜”,是殊胜,很不同,很特别的这种相;“现前”,现到他的心里。感激过分:所以他就生了一种感激心,可是太过分了。过犹不及,那个走过头的,和没有走到的人,相差得不太多,都不合乎中道;譬如,你想到这个地方,到了这地方,你不停,又过去了,那也等于没到一样。

所以这感激过分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忽然在这个定中生出来一种大勇猛的心。其心猛利,志齐诸佛:他这个心勇猛精进得不得了,他说:“佛和我是一样的。”自己同佛是一样的。谓三僧祇一念能越:他说第一个阿僧祇劫、第二个阿僧祇劫、第三个阿僧祇劫,这三个大阿僧祇劫,他在一念之中就能超过去,所以他自己就说他是佛了。不但他说自己是佛,还说所有的人都是佛,那么这种人就落于邪知邪见了。不错,所有的人都是佛,但是你要修行;修行不是说在一念之间就成了佛,这修行要有一个长远的时间。你若明白佛法,依照佛法去修行,那么或者会时间不太长,但是也不能一念就成佛了。

这种人就因为修行没有善知识指示,他自己也没有智慧,那么他用苦功,用来用去,就发生一种邪知邪见,他看自己这么久都没有成佛,所以他说他就是佛,已成佛了。这一段文就是受阴里头的“扬己齐佛”,说自己和佛是一样的,其实就这一念的错误,已经就着魔了。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谓三僧祇一念能越”,本来我告诉你们,有这个境界──顿超,可以的;可是这个顿超的人,就是得到这种境界,也不会对人宣传的。不会各处卖广告,自己说:“我已经怎么样了!你已经怎么样了!”不会这样的,这么自满的。〈永嘉大师证道歌〉也说:“刹那灭却三祇劫。”这都是一念之间的;可是他得到这种境界,他不会各处去招摇撞骗的。

这个为什么对人说呢?对人说就是他想要招摇撞骗,想要叫人对他生信心。你若真得到这个境界,还怕什么人家对你不生信心?你这还在那儿贪呢!还在那儿求呢!因为这个贪求啊,就是一种邪了,就不对了,这是一种魔了,魔的境界就是这样的!魔啊,就是要自我宣传;佛呢,就不自我宣传。他为什么要对人说呢?就是要叫人信仰他,就差在这个地方。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2指名教悟

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消歇。

现在《楞严经》讲到五十种阴魔,这是最要紧的地方!修道的人如果不明白这五十种阴魔,一定会走错路的;不走错路,那是很少很少的。所以你若认识阴魔的境界,就不会胡吹乱捧了,不会自己看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所以无论谁,你有亲戚朋友,都可以叫他们来听一听这五十种阴魔,令他们知道这种修道的境界。

此名功用:这个名字就是发生一种功用,你用功发生一种作用,陵率过越:它在你自性里边互相这么样变化,变化出来的这一种过越,所以才生出一种发大勇猛心。你发勇猛心,勇猛精进向前去修佛法是可以的,不是不可以的;但是你不可以生一种我慢的心,不可以说:“哦,我就是佛了!”

你就是佛了?佛说了三藏十二部,你说了几藏几部啊?佛说的三藏十二部,你连懂都不懂呢!说你也就是佛了?你说这真是岂有此理呢!佛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你连一藏也没藏,一部也不部,怎么你就可以成佛呢?那不要说你讲了三藏十二部,你就讲一讲这三藏十二部,无论哪一部经提出来都会讲的,都明白它那个道理;你若能这样子,这也只可以称做佛的弟子,也不可以称佛的!所以他觉得这个世界上,现在人人都恭敬佛,他也就想作佛了,将来死了,好有人供养他。其实死了埋到地里头,变成灰了,什么也没有了。

悟则无咎,非为圣证:发这种猛利的心,可以!你要是明白这是一种境界,不是圣证。觉了不迷,久自消歇:你能觉悟而明了,不再迷惑,那么时间久了,它也就平息下来了,它这是一时的。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陵率过越”,你知道这是怎么样子呢?这就是功用总想争第一,很躁进的,很“不列等而进”,就想“我怎么样能用功用得超过一切”的人,他心里总有这个争第一的思想,这就叫“陵率过越”。这个“陵”,好像皇帝那个坟墓叫陵,就想自己争第一,自己坐的比谁都高;所以就得这种狂魔,见人就自己赞叹自己,总是自己称扬自己的功夫。好像某某之类的,他是不用功陵率过越;那么这一类的呢,只是用功陵率过越,觉得自己不可一世,发狂了,这叫狂魔。

可是这种你不能说是:“我修得好了。”你有这种思想,更狂了,更走火入魔了。你要拿它不当一回事,久自消歇;时候久了,它就没有了,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你们觉得是不是这样的道理?这有点像果某的样子,自己什么也没有了,就发起狂来了;凡是自夸,都是有问题的。

弟子:躁进?

上人:躁就是急躁,进就是进取。就那么粗里粗气的,往前也不加思索,就那么很Nervous的(紧张)。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3示迷必坠

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假设你说,这就是成佛了,这时候就有个狂魔,入他的心窍里头去了,到他身上,把他本来的灵魂就给撵走了。这个魔王就在这儿坐殿,就当他的灵魂了。所以你看,这五十种阴魔,你都不认识,怎么就会成佛了?这种狂魔,就是狂妄、贡高我慢。

见人则夸:他无论见到谁,就夸奖自己,是己非人。就是抑人扬己这么样的,说人家都不对,就是他最高,他自己就成佛了!我慢无比:这个我慢就是对谁都傲慢,其心乃至上不见佛:往上也没有佛了,为什么?他就是佛了嘛!下不见人:他也看不见人了。看不见人,他看见什么呢?啊,他说一切人都是佛了!他自己是佛,在他上边没有佛,他就是佛;将来一切人都跟着他成佛,所以他下也不见人了。失于正受,当从沦坠:他失去这个正定正受了,这种人应该堕落的。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上不见佛”,这说得很清楚的,在他以上没有佛了,他就是佛!就是有佛也没有佛,没有比他高的了,他就是第一个佛。你就可以这么说“上不见佛”,在他以上没有佛了;“下不见人”,他以下也没有人了,他所看的都是饿鬼、畜生、地狱这些个。

种种讲法都可以嘛,在这种地方用什么功夫,怎么讲都可以的。在他以上没有佛了,在他以下没有人了。他这个比谁都高了,天主都是他造出来的,你就可以这么说。这个地方不需要揣摩他,这随他说嘛!这研究他干什么?有那么大他说那么大,有那么狂他说那么狂,他就是狂魔入体嘛!这就说狂话就得了嘛!没有意思。这怎么翻译都可以的,你说这地方还有什么值得研究的?没有!这根本就是发狂了,在那地方信口开河。你根据他那个狂字,怎么翻译都可以的。

这个魔啊,是真正癫狂了,这是魔在支配他讲话,像某某那就是狂魔了,你看他胆子大不大?说:“我就是活佛了,我就是世尊,我就是什么什么… …”说他们自己都是莲花。结果他们都是在那个地方夜郎自大,原来是一条蛇在那儿作怪,他们每一个发狂的人,都有蛇头鼠眼的样子,他们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说他们到地狱救人去。你问他怎么下的地狱?他说愿意到地狱去救人,学地藏王菩萨。你看讲得真有道理!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I3定偏多忆(分三)
J1发端现相 J2指名教悟 J3示迷必坠
今J1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前无新证,归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迥无所见,心中忽然生大枯渴,于一切时沉忆不散,将此以为勤精进相。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在这种定中一切修道的人,见五阴中的色阴已经消了,这个受阴他也很清楚的。前无新证,归失故居:向前去也没有新的证得;向后边呢,他以前所居的地方,也没有了。智力衰微,入中隳地:他的智慧也不充足,也没有那么猛利了。在功夫上,这也就是忽进忽退,就到这个要堕落的地方了,迥无所见:他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什么所见。

心中忽然生大枯渴:在他心里边,忽然间就生出一种感觉。这感觉是什么呢?啊,生大枯渴!自己心里觉得很单调的,很枯燥的,还很渴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这个地方觉得枯燥、很单调的,没有什么意思了。又渴,渴什么呢?需要佛法,需要佛的法水来润泽他。枯燥,他觉得枯乾了,就快乾了,什么都没有了。

讲到这个,就好像普通不修道的人说:“哦,感觉非常寂寞!”很寂寞无聊的,没有什么聊,无聊了!于是乎,在这个时候就要作怪了。作什么怪呢?啊,还是“那个”!什么叫寂寞无聊?本来我不想讲,不讲啊,又恐怕人不明白,所以还是讲一讲它。就是好像女人想男人,想得觉得心里着急,枯燥得不得了;男人想女人,这也叫枯燥、单调、寂寞、无聊,就要找一个什么,好像丢了东西,找又找不着,这是寂寞无聊。

于一切时沉忆不散:在一切时“沉忆不散”,好像男女有了相思病,总想着想着,想来想去也忘不了。将此以为勤精进相:他以为这样子就是勤精进的一个相。他沉忆不散,这种枯燥的心理,他以为这就是一个精进相。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这个“沈忆”,和思惟差不多的意思,就是沉思的意思,就是想了又想(think over)。有多少好像入定的样子,那么沉思、那么回忆,就这个意思,没有什么大了不起的。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2指名教悟

此名修心无慧自失,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此名修心无慧自失:这个名字叫什么呢?这是在受阴的境界里边,这时没有智慧了。但是你不要害怕没有智慧了,悟则无咎:你若觉悟了,“啊,这是一种境界!”那就没有问题了。你若不觉悟,总在这个地方耽空滞寂,这么沉忆不散,那就会乾死了,乾死也没有什么成就。非为圣证:这不是说这样就是有所得,证圣果了,不是的。不要错认,不要认贼作子。

J3示迷必坠

若作圣解,则有忆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悬在一处。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若作圣解,则有忆魔,入其心腑:你听这多危险!真危险哪!如果你作圣解,则有忆魔入到你心腑了。你如果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境界,则有忆魔,专替你记忆东西。你记不住了吗?嘿,他帮你想着,他来帮你忙!他看你尽记忆记忆,“啊,你这么欢喜记忆。”他就来帮你忙,帮你记忆,就入你的心腑里去了。旦夕撮心,悬在一处,失于正受,当从沦坠:“撮”,就是悬挂起来。一天到晚把你的心给悬到一起,你得不到正受,将来久而久之也会落地狱的。

@@@@@@

I4慧偏多狂(分三)
J1发端现相 J2指名教悟 J3示迷必坠
今J1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慧力过定,失于猛利,以诸胜性,怀于心中,自心已疑是卢舍那,得少为足。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在这种定中的一切修道人,见色阴消,受阴明白了。慧力过定,失于猛利:这慧力超过这个定力了,所以他也就自己生一种猛利的心。“猛利”,是有一股冲劲,意思就是太过了。以诸胜性,怀于心中:以在这个境界里边有这种胜性,就是很不平凡的这种性,他就总在心里怀念着。自心已疑是卢舍那:他怀念这种胜性,自己心里就已经生出一种疑惑,疑惑什么呢?疑惑他自己是卢舍那佛。“卢舍那”是梵语,此云“光明遍照”。因为他以为自己是卢舍那佛了,所以就得少为足:得到一点点的东西,他就知足了。其实他这个定力,根本去佛很远呢,他就说自己成卢舍那佛了!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以诸胜性”,就是他自己以为了不起。“怀于心中”,常常记得这个境界,他怀疑他自己是不是成了卢舍那佛。他自己也认不清楚了,以为是这样的,他就是作圣解了嘛!他还没有正确认识,还在怀疑,这是?还是不是呢?是不是卢舍那了呢?他这个“疑”是旁人评论他疑自己以为是卢舍那了,并不是他自己怀疑的,他自己以为是。所以旁人用疑字,他自己还不知道他是不是呢,只是认为是了。

这都是旁人来批评他,说他当时的思想。但是他自己也不能肯定,自己封自己做皇帝,好像那个某某说自己是活佛,真是胡说八道的,他这种行为就是狂魔,狂魔入体。“以诸胜性”,这也不是那什么境界,也不是他自己,这就是他认贼作子了。他自己也不是胜性,他以为那个境界是好的。“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他这已经作圣解了嘛!即受群邪了嘛!那个放烟花,烟花里头可以做成看着像莲花似的;那个莲花是真的吗?他以为做的莲花是真的,这是一样的道理。你要懂得这个,就懂得他这个诸胜性了,就这个嘛!总统就职,放一些烟花,大家都狂了,那是真的吗?

无论哪一个宗教,若能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那就是一个真正的宗教。这个不求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呢?这个不求就是不淫!不“男追女,女追男”;不“男的找男朋友,女的找女朋友”,这互相同性恋,互相乱交;这不求就是说的这个,你们大家懂了吧!不是说求名求利,那个是小事;这个是大事啊!我现在给你们讲的是画公仔画出肠来了,让你们听听。我说的不求,你们大家了解了没有,有什么意见?你们那个求男求女是最要不得的事情。

“卢舍那”,就照着译音就得了。这不需要造作的,这根本是个假的,虚妄的,

你分别那么清楚干什么?他根本就不能分清楚了,这只是一个他想,其实也不是法身佛,也不是报身佛。他是那么想!你把他弄出一个决定,又是那一个,那根本就是头上安头了嘛!

你们翻译这么久还不知道都是虚设的,并不是实有的,你咬文嚼字把它弄得那么清楚干什么?有那个意思就可以了。就这一点,你们若不明白,那就不能翻译这个经典了。你们总把它构成一个实体了,实实在在有这么回事,根本这都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嘛!你们翻译这么久了,还没有认识这部经的题目,这些个经文、这些个说词、这些个意思都是或者有这么一回事,或者有这么个境界,也不是人人都这样。你若用得正当了,到时候你不生贡高我慢,这些个境界根本都没有了,你们现在懂了吗?你们不要人家说这个,又执着都有这样子,不是那样的。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2指名教悟

此名用心亡失恒审,溺于知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此名用心亡失恒审:这个名字叫用心亡失恒审,他没有常常审察自己的这种功夫,溺于知见:他对这个知见分不清楚了。“溺”,就是沉溺到这个里边,英文大约就是等于sink(沉)。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要是明白了,也就没有什么问题,这不是圣证。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忘失恒审”,就解释这个用心,就是参禅的人在那儿参悟话头,失于恒审,就是他把念头丢了──参话头那个话头丢了。丢了,他就落到知见上。“溺于知见”,就是分门别类的,讲这些个名相,落到名相上了,所以他就说他得到第一义谛了,这就是溺于知见了。参禅是不立文字的,没有这个的,没有说我得第一义谛、第二义谛。凡有言说都无实义的,他把参悟话头又跑到知见上去了;譬如说你参这个“念佛是谁”,这个念头他丢了,他就想名相:“哦,这个第一义谛,大约是我是已经得到了!”他生这种骄傲自满的心,那种下劣知足的魔就来了。他这种思想就已经是下劣,下劣的行为就是不择手段,用种种卑鄙下流的手段去骗人,很卑鄙,很下流的。但是修行不应该搞名搞利,在那个地方尽打锣打鼓的招摇过市,处处吹,讲大话。这么多大吹的,大都是这一类的。讲这话的人,都是很下劣的,一直都琢磨他已经得少为足了,中道自划。

为什么要说“用心”呢?因为下边那个“失于恒审”,这好像参禅都是用心念在那儿参,他失去了,那个参悟话头丢了。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3示迷必坠

若作圣解,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见人自言:我得无上第一义谛。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若作圣解:假设认为自己有这种境界的时候,就是证圣果了,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则有一种最卑下的、最劣的、最没有价值的这种魔。什么魔呢?“易知足魔”。什么事情都容易知足的这种魔,又钻到他心里去了,就是附到他身上,把他的灵魂给赶跑了。其实他只是个假躯壳,是个假的,可是他自己还不知道呢!见人自言:我得无上第一义谛:见到人就说:“喂!你知道吗?我得到最高无上第一义谛。”

现在在都板街(Grant Avenue,在三藩市华埠)这儿,就 有一个人天天在商业中心那个地方站着,穿得花花绿绿的一件衣服,他就说:“啊,我住了五年山哪!我开了悟啦!现在我怎么怎么样了,我有神通了。”

那个人他原来也是拜我做师父的,是我的皈依弟子,但是他不听教。在我没有来美国的时候,你猜他怎么样子?他背着个大葫芦在后边,葫芦上头写着他是度轮法师的徒弟,学了很多的本领,谁有什么事情,找他都可以解决问题。在我没来美国之前,他就在这儿招摇撞骗的;现在我到美国来了,他还招摇撞骗,但是不写我的名字了。这就是这种魔,说他得第一义谛。

失于正受:他失去正受,所以也不听我教化。从我来到这儿,讲经他也不听,说法他也不听,他就说他得道了,开悟了,有神通了。究竟什么神通呢?你们猜不着,就是 Money! Money! Money!(钱!钱!钱!)这神通。嗐,硬骗人!我也不知道他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所以就当从沦坠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入其心腑”,这个不是说把他灵魂撵跑了;并没有撵跑,只是把他迷住了,不能当权了。魔在他那儿取而代之了,就好像总统有了政变,又来一个人当了总统,他在旁边那儿被软禁,不能发号施令了。所以这个也不一定就是撵跑的,就是飞精附人,魔那个灵性来了。你不要听说撵跑了,就一定是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并没有跑出他的身体,你不要想就是他灵魂跑了,跑到什么地方去?打游击去?这你不用管他是一个、是多个?这没一个,也没有多个,谁能分出那个界限来?注解讲是讲那个意思,你翻译经文不要再把那个翻到里边去,你懂得了,还是照原来的经文翻,不要再添这个、添那个的。我讲注解,怕人不懂临时举出一个人来讲,这不是重要的,若不要都可以的。你们不要因噎废食,一打饱咯就不吃饭了。当时(一九六八年)我讲《楞严经》的时候,那些人都不懂佛法的,什么都不懂的,所以只可以用这些很普通的例子来比喻一下,这个不一定都要翻译的,你把那意思明白,就够了。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

I5历险生忧(分三)
J1发端现相 J2指名教悟 J3示迷必坠
今J1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所证未获,故心已亡,历览二际,自生艰险,于心忽然生无尽忧,如坐铁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于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脱。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这个修道的人定力深一点了,在这个定中见色阴已消,他也明白受阴了。所证未获,故心已亡:他所应该证得的这个道果,他没有得,而他原有的心已经亡了。历览二际,自生艰险:前际、后际,他也都没有了。他自己觉得:“哦,真危险啰,这可太不得了了!不得了了!”于心忽然生无尽忧:就觉得什么都忧愁烦恼,有忧愁就有烦恼了。有烦恼了,就怎么样啊?如坐铁床:他一天到晚想自己:“哦,我在地狱里的铁床上坐着哪!我在这个铁床上受罪哪!啊,这怎么办哪?有这个身体就是有苦的。”如饮毒药:好像吃了毒药,就要死了似的。心不欲活:他心里一天到晚想着“死了好!死了好!”中国有这么一句话,那个要死的人就这么说:“死了好!死了好!又省裤子又省袄。”这个人大约也就是这个思想,说:“死了好!死了好!”

讲到这儿,我再给你们讲,自尽的人都有个鬼,那个鬼怎么样呢?就向这个人叩头。他叩头怎么说呢?他就念这个咒,不过这个要死的人,他听不见。这个咒也就是说:“你死了好,死了好,你快死了,死得越早越好。啊,你快一点死了就好了!”那么要自杀的这个人呢,他耳朵虽然听不见,但是他心灵上通着的。因为鬼有他心通,可以用那一种鬼的魔气到他心里,令他心里就想:“哦,是死了好!”心里能听到,就相信鬼讲的话了;于是乎就或者吃毒药,或者去悬梁,或者去跳海,跳金门桥了。哦,就死了!

金门桥那儿也有很多鬼,在那里来回的人,谁若是阳气盛,他不敢见你的。阳气衰的那个人──就是精气神都没有了;没有阳气了,你一从那地方过,他就说:“你死了好,死了好。”拿着就把你拖下去,拖到你跳金门桥去了。所以这自杀的人,多数都有个魔鬼,在那儿叫他去,他才死的。

生大忧患这个人也就常求于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脱:常常叫着叫着:“啊,你把我杀了是最好啰!你有法子把我弄死,那是最好了,我就好早得到解脱。”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这个虽然说有鬼那么说:“死了好,死了好,死了一了百了。”他还是自己心里想:死了比活着好。他自己就随着这个境界转,他没有把握,做不得主了。他为什么要死呢?就因为太忧愁了。他生了无尽忧,忧愁啊!好过死了,就是没有那么多麻烦,也不须要忧愁;他自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所以叫人害他命,他好早点去解脱。

从三藩市到Ukiah(瑜伽市)这条路有很多撞车撞死的鬼魂,所以从开始就叫你们来回开车的时候一定要念佛,你们现在大约都淡忘了。这一条路很容易发生意外的,以后你们无论一个人、两个人,三、四个人在开车的时候必须要念佛,必须要提起精神来。你们不要以为这会是没有事情的,这个随时都会发生意外的,等到发生意外的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到那个时候,你不念佛叫旁人念,你不念佛,发生意外就把你抓去。不单是在到三藩市这条路上,在哪一条路上开车的时候,都应该大家一起念佛;念佛有佛光普照,能化凶为吉,遇难呈祥。这都是有个鬼在那儿等着要抓替身,你不念佛,他就会抓你的,这不是恐吓你们,不是开玩笑的。

那个胡果相开车门,她的钱包放在车顶上,一转身,就有一个人把她的钱包给抢走了。她一看抢钱包的人,跑得飞快,比火箭还快,要追也追不上,她就嚷,说有人抢她钱包了。这个人本来跑出很远很远了,离果相大约有一百多步,她是追不上他的,可是听她在后边嚷,就回头又把钱包撇回来了,果相拣起来。本来里边很多钱,可是数一数,一个penny(便士)也没有丢,这也是她平时拜万佛忏、念佛的感应,也没有挨揍。而某某也被人家抢她的钱包,她就往回抢,她的脸被打得肿这么高。因为她打妄语讲大话,不是我派她去的,她说是我派她去的;我没有说的话,她说是我说的,结果就挨一顿揍。这都是范例、警戒!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2指名教悟

此名修行失于方便,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此名修行失于方便:这个就是修行失于方便。他不明白这个方便法门,所以就生出这种执着。生出这种执着时,悟则无咎,非为圣证:如果明白,就没有问题了。这不是圣证啊!

J3示迷必坠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手执刀剑自割其肉,欣其舍寿;或常忧愁,走入山林,不耐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现在你们听到经典这个道理,切记不要乱打妄想,不要说自己又要死了,或者又没有什么了,你常常这样想,就会招这种魔的。这个世界这种魔很多很多的,所以不要打妄想!不要随便乱讲话!你乱讲、你一打这个妄想,就有这种魔来侵犯你。那时候,魔到你身上,你就受不了了!你那时候就不自由了,想不死都不可以。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常忧愁魔:你以为你忧愁,忧愁也有魔的!为什么你忧愁啊?你若开佛眼了,你看这个人没发脾气的时候,没有鬼;一发脾气,这鬼就来帮着他发脾气了,说:“发大一点、发大一点!Make more trouble!(多惹点麻烦!)”就从后边来帮助你发脾气。你不相信?这个我讲的是真话。你要是不信呢,就慢慢试试看!入其心腑:到他身上了。

手执刀剑自割其肉:我不是讲过那个王孝子吗?就是我以前讲的常仁大师。王孝子在坟上守孝,有一次他在定中,看见他一个外甥被土匪捉去了。捉去,这个土匪就要枪毙他外甥。他在定中,相离十五里路,那个土匪一开枪打的时候,他在定中这么用手往外一搪,这个枪就没有打上他的外甥,他外甥就跑了!

可是在默默中,也是有一个要命鬼,这个土匪为什么把他外甥绑去?就是预备要命的,所以默默中有个要命鬼,有这种因果。那么现在没有打死他外甥,这个命没有要去,所以要命鬼就找王孝子去了。可是也拿王孝子没有办法,这鬼怎么样啊?就找他弟弟王二爷,这鬼附到王二爷身上了,王二爷就自己拿着一把大刀,到坟上去找王孝子,鬼就要把这第二的弟弟杀了。

到了坟上,很奇怪的,鬼附身的王二爷拿着刀这么比着,要砍自己的头,但是拿刀的手落不下来。王孝子这个时候就一味念《金刚经》,那时候也不讲话了。正在这个时候呢,就是谁呢?就是我的师父(常智大师),那时候他还没出家呢,他在家中心里就着急,慌得不得了,觉得像不知有什么事,心里不安宁了,“啊,是不是孝子坟上有事情了?”于是就跑到坟上去,一看,果然王二爷拿着刀自己要杀头!王孝子就写几个字说:“你去买一点烧纸(中国人给死人烧的纸),我给他念经超度,这里头有一个鬼,想怎么样怎么样。”那么王孝子就念经超度他,以后才没有事。

所以,这就是这种魔。不过这鬼因为是想要命,不是修行有这种魔。但也可以说是修行有这种魔,就是因为王孝子修行多管闲事,就招来这种魔要杀他的兄弟。鬼杀王孝子杀不了,因为他有定力,也不打妄想,那么拿他没有办法,鬼就找他的弟弟去。

所以自割其肉,欣其舍寿:就欢喜死。或常忧愁:或者就常常忧愁得不得了。所以你听见这一段文,你不应该常常有一种的不高兴,不应该有的时候就哭了,也不应该有忧愁心。走入山林,不耐见人:忧愁、忧愁,就怎么样?这个魔到你身上,一半有魔的力量,一半有你自己的力量。这个魔是藉着这股气的,如果你思想正了,就没有事了;你思想若不正,跟着他转,说忧愁你就忧愁,越忧愁越忧愁,就跑到山里头去,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没有正受了,将来这种人也会堕地狱的。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他这个“走入山林”,也不是退休,也不是修行。他就是古古怪怪的一种行为,很古怪的一种性情,到那地方装模作样的,怪里怪气的做一种魔里魔气的样子。不是想要到那个地方去修行,就是做得好像很不近人情的样子。你若以为他跑到那个地方去修行,那就错了!他就是弄那么一个古怪样子,到底是给自己看呢?还是给人家看?他自己也不知道干什么?他就是着魔了嘛!就是魔里魔气的。看他样子好像是修行,实际上他什么也没有干。

这地方翻译也要懂得心理学,要设身处地想这个人是怎么回事?他或者跑到山上想要做狗、做猫都不一定的。他不欢喜见人,欢喜和猫、狗在一起玩;或找一只雀鸟,也不一定的。他就那么怪里怪气的,这都不是一定的,他就做出一个古怪的样子给人家看看。

你要懂得这个文,为什么我说他这么怪里怪气的样子,就后边那一句“失于正受”,他没有正定正受了,他失去了。失去了,当然就邪里邪气的,就古里古怪的了,失于正定正受。所以“当从沦坠”,他要是到深山里去用功修行,不愿意见人,那怎么会坠落呢?他也不会失于正定正受了。由后边这两句,就证明他前边就是邪里邪气的,魔里魔气的在那儿,那个样子好像在修行,实际上不是的。

不单这一段经文是这样子,就是每一段〈五十种阴魔〉都是有这个毛病,都是邪里邪气的、不正常。你把这个意思抓住,就会翻译这个文了。这个地方两个意思都有,也因为他忧愁。忧愁啊,说这个地方这么吵、这么闹,于是就找一个静的地方。他就是不愿意见人,他见人或者就现出很不高兴的样子,或者很恐怖的样子,或者好像一个神经病的样子。这都是不耐见人,他一见着人就发脾气了,忍耐不住了。譬如他见着人,或者就大喊大叫:“唔,你来干什么?”就闹了。这就不耐见人,他就对人发脾气,说:“我这在修道,我刚刚要入定,你来吵我!”这都是不愿意见人,忍不住了。

你看,他说人家不叫他入定了!根本人家没去的时候他也不入定,人去的时候,他就要入定了。你说这怪不怪?就像个小孩子,没有人他也不哭,有人他就要哭。比方说有Buddha eye(佛眼的),有什么eyes(眼的)?你只要说有善知识,可以知道他这个情形就好了。我那个说开佛眼啊,本来不需要那么讲,当时就因为人不懂这个道理,所以就那么说。那么一讲啊,人又跑到Buddha eye那儿去了!譬如有的地方说过的理论,或者和这个经典不相合的时候,你们现在大可以把它纠正过来;不是什么我说什么,就算什么。你若那个样子,你们自己的智慧就不会发现出来,这要用你们个人的智慧来看这个问题。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I6觉安生喜(分三)
J1发端现相 J2指名教悟 J3示迷必坠
今J1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心安隐后,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悦不能自止。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这个修道的人定力深一点了,在这个定中见色阴已消,他也明白受阴了。处清净中,心安隐后:在这个清净定中,心非常地安稳,没有一切的杂念了。正在这个时候,受阴又发生作用了。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忽然间就有无限的,没有限量那么多的欢喜生出来。心中欢悦不能自止:心里不知道乐到什么程度去了,乐到极点,想停止这个快乐,也停止不了。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无限喜生”,他这种“喜”是那种发狂的喜,不是真正的喜,自己觉得喜,旁人看了,就是发狂了。“轻安”,喜乐是喜乐,但不是那种发狂的喜乐,不是那种手舞足蹈,又歌又唱啊,说自己是解脱了。你看后边那儿说,又歌又唱又跳舞,就好像某某教授说韩国这个开悟的,晚上跑到比丘尼的庙上去要行淫欲,或者见着鸡也行淫欲,见着狗也行淫欲,他就说他解脱了──这就是发狂了嘛!根本就是不正当。

“轻安”,他本来不会发狂的,轻安只是一种感觉。而他对感觉狂起来了,他发狂了,所以就“无慧”,他没有那个智慧了。“无慧自禁”,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他无法停止,譬如他哈哈笑,他自己也不能止住他的笑,笑声止不住,高兴得不得了。

他自己轻安不能忘形的;轻安是他觉得有那么一种轻安境界,很快乐的,不是那么哈哈大笑,或者就哭起来,“啊,众生太可怜了,我要度他们啊!”不是这样的,都不会失态的。他这是失态了,根本就是一般人就看见他发狂了。你看看若忽然间来一个人,又歌又唱又跳舞,在那个地方蹦蹦跳跳的,你说这叫什么,这叫开悟的吗?这叫轻安吗?轻安,他不会那么蹦蹦跳跳的。这种境界就是忘形了,他自己忘形了。轻安是有智慧的,而他这个轻安,只知道快乐,旁的都不知道,就那么发狂,没有智慧了。还有他说神啊、鬼啊来了,就又跳又舞又打筋斗。某某也是这一套,我在西雅图骂他是魔崽子,他徒弟回去就告诉他,他又大发法威一定要作法叫我死。他就作上法了,一作作了三天法,不但我不死,而且他头痛得不得了,所以他就不行了。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2指名教悟

此名轻安,无慧自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此名轻安,无慧自禁:这是一种轻安的境界,他没有智慧禁止自己这种快乐。悟则无咎,非为圣证:如果你觉悟了,明白了,这也没有什么问题,这不是证圣果的一种表现。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悟则无咎”,他若明白这种境界,也没有问题了;若不明白呢?“若作圣解”,他说他开悟了,或者得到解脱了。那完了,走火入魔了。你由这两句的意思就知道他是着魔了,这要把前前后后的文都归纳起来,就可以懂了,不要单在一句上来找死马子。

弟子:师父的意思,是不是说假如他自己知道这个境界,一时没有办法控制,心里明白,外表还是疯疯癫癫的,是不是就可以了?

上人:他要是明白,就不会发狂了。后边那一段见着人自歌自舞,或者什么,那都不会了,都没有了;他不明白,才发狂嘛!不是心里明白,外边还可以那样。不是的,他若不着魔什么问题也没有了。“若作圣解”,你若说是开悟了,得到什么境界了,则有一分欢喜魔入他心腑了。所以他遇着人就那么自歌自舞,或者说自己解脱了,这个胡说乱讲,那就失于正受,没有定力了,当从沦坠,走火入魔了。

你们这个翻译经典都要当机立断,斩钉截铁,要有像法官判案的精神。庞统“目下十行字,耳听百人音”,几百件案子,一阵子他就都判好了。他就是在做事嘛!你要知道,他那喝醉酒了,说他不看状子也不审案子,在那儿堆着堆着。我不相信状子来了他不看的,他一定是胸有成竹,拿起来看了一批,三两字很快的,早就胸有成竹了。所以那个猛张飞,很粗鲁的,他也不懂得这个,一看,“哦,这真不得了了!”把他吓坏了。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3示迷必坠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谓已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若作圣解:假设你说:“噢,我这回入了欢喜地啰!我这就是欢喜地菩萨了。”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就有一分什么?“好喜乐魔”,这种好欢喜魔,入其心腑了。见人则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见到人就哈哈大笑,于通衢大路的旁边,自己又唱歌又跳舞,好像现在的邪皮(嬉皮)一样,自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又奏种种的音乐,自歌自舞。自谓已得无碍解脱:自己说自己已得无碍解脱了。失于正受,当从沦坠:这个也是失去正定正受这种正知正见了,失去正知正见这个理智,将来也会堕地狱的。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好喜乐魔”,这不用讲,就知道是喜乐到极点发狂了。怎么样?他有那个“魔”字,人就知道是喜乐到极点发狂了。他是一个魔的境界,不是什么样正当的喜乐。有那个“魔”字,什么都可以明白了嘛!有一种菌,人吃了也欢喜得不能停止。那种菌是一种药草,并不是有什么魔,那种的是吃错药了,欢喜得不能停止那种欢喜。菌就是mushroom(菇类)。

翻译注解的时候,不须要说邪皮(嬉皮),就说发狂就好了,邪皮不是长久的,你用发狂谁都知道。你说邪皮,或者一个时期没有邪皮,人家就不知道了。我那么讲是拿出来一个比喻,并不是一定就要放上邪皮。你现在人懂得邪皮,过五百年之后,或者邪皮影子都没有了。这翻译,你一定要往远里看,你现在翻译出来将来人懂不懂。你不是就今天流行这么翻译出来,后边人没有这个名词就不懂了,说:“什么叫邪皮啊?”无论什么时候不能闭门造车,闭门造车到外边行不通的。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

I7见胜成慢(分三)
J1发端现相 J2指名教悟 J3示迷必坠
今J1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自谓已足,忽有无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与过慢,及慢过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时俱发,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何况下位声闻缘觉。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这个修道的人定力又深一点了,在这个定中见色阴已消,他也明白受阴了。自谓已足:说自己已经什么都够了,什么都满足了,已经开悟证果了,已经成佛了。

忽有无端大我慢起:忽然有这么一种无端大我慢起,这个我慢非常之大,我慢就生起来了。“我慢”,就是傲慢,对人人都看不起,谁,他也看不起,看一切人都不如他了。如是乃至慢与过慢:“慢”,就是骄慢;“过慢”,太过这种慢。及慢过慢:哦,这个慢可就厉害了,骄慢中的骄慢,骄傲中的骄傲,再没有比他这么骄傲的了!或增上慢:“增上慢”,慢上再增加慢。或卑劣慢:或他自己觉得谁都比他卑劣,所以就看不起一切人,这都是种种的慢。一时俱发:这个就是骄傲、贡高我慢一时都发生出来了。

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他心中的这种慢,慢到什么程度上呢?不但对人骄傲、傲慢,对佛他都骄傲,都傲慢了。所以他对十方的如来也都看不起;十方的如来,他认为都不如他了。你说这慢得多厉害!非常地厉害了!何况下位声闻缘觉:何况下位这些个声闻缘觉呢!他更看不起了,“嘿,你不过是个小乘的罗汉嘛,你有什么了不起的!”自己认为他比谁都高了,比佛都高了,可惜他没起出一个其他的名称来。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这个“无端”,就是没有理由,他就生出来大我慢。你要问他为什么生出这个大我慢?什么理由都没有的,这叫无端。“我慢”,就是生出那么一种狂来了嘛!这个我慢就是一种狂,狂妄自大。他为什么这么狂妄自大?没有理由的。你怎么讲都可以的,不要用决定辞,这不是一定的,这都是那种幻想幻化的境界,你不能把他弄成一定的,这以前我讲过多少次了。

“我慢”,这是他的病,无论是慢、过慢、增上慢,这都一样是他的毛病。你要是说他自己卑劣,不是看见旁人卑劣,就不能用这个“慢”字。他这就是卑劣病,这种病就像心理变态,这很简单的。他本来卑劣,若看旁人没有卑劣,他就没有病,没有慢了。他自己卑劣,他也看旁人卑劣,甚至比他更卑劣,比他更坏,所以这就慢了,所以说他是心理变态。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2指名教悟

此名见胜无慧自救,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此名见胜无慧自救:这个是偶尔的,在受阴里头生出这种见胜,就特别有一种见,这个人没有智慧自己救自己。悟则无咎:如果他明白这是一种错误,也就不发生作用了。所谓觉了,就不迷;你迷的时候,就不觉。你一觉啊,就好像有智慧剑,把这个迷就破了。非为圣证:这不是证圣果的一种表现。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这个人要死了,掉到水里,你去把他救上来这叫“救”。“见胜”,见是很快的。“无慧自救”,他没有智慧,就是很愚痴的。无慧自救就是自己不堪自拔,自己不能救自己,不能控制。“悟则无咎”,你若明白了,就没有问题;不明白,就有问题了。“自救”,就是他明白了。

这都是连着的,一句解释一句。五十阴魔这个文,你都不要拿它当一个什么了不起的,这都是一种妄想,一种虚妄的境界,这都不是实实在在的,都是一个假设之辞,举出来形容词,形容这个人着的魔是什么样子。你若明白这个了,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尽刻字窟窿的,你只要有那个意思存在就可以了,不要在这个地方用太多功。在这个地方用太多功,永远都翻译不好的,你越把它找字窟窿,那个意思离得越远;这都是像一个讲story(故事)那么讲,每一次都讲,那重复的你把它写出来就得了嘛!这每一段文,你怎么讲都可以,只要你讲得合理就可以了。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3示迷必坠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礼塔庙,摧毁经像。谓檀越言:此是金铜或是土木,经是树叶或是氎华。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实为颠倒。其深信者,从其毁碎,埋弃地中。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假设你说这是一种好的境界,就有一种大我慢魔,这个魔是非常我慢的,到他身上来了。不礼塔庙:他见着佛也不拜,见着塔也不拜,到庙上也不叩头顶礼。摧毁经像:他把经拿出去烧了;摧毁,佛像也把它打碎了。本来你毁灭了经和像,这都犯入地狱的罪。那么他说这都是假的。

谓檀越言:他也有他的徒弟,就告诉他的徒弟。“檀”,就是布施;“越”,就是超越。这是用布施来供养三宝的信徒,在佛教就叫做檀越。他也有他的檀越、信徒,他就对这些个信徒就说了,此是金铜或是土木:说这个佛像是金子造的,或者是铜造的,或者是土造的,或者是用木头造的。经是树叶或是氎华:这个经是树叶子写出来的,或者用一种什么绢子写出来的,你恭敬它干什么啊?你拜它做什么啊?它也是一个无知无识的。

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我这个肉身是一个真的,你不恭敬我,却去崇拜这个土和木头,那有什么用啊?那偶像嘛!你拜它有什么用啊?你拜它,莫不如拜我啰!就这么叫人拜他。实为颠倒:你拜这个偶像,这一个木头,它有什么知觉?你拜它?这太颠倒了。

其深信者,从其毁碎,埋弃地中:深信他的那些个信徒,也跟着他,把佛像也毁坏啰,把经也烧了,或者把它埋到地里边。疑误众生入无间狱:他这样的行为,令众生对佛法不生信仰,而生出一种疑,所以就耽误众生入无间地狱了。失于正受,当从沦坠:这个人没有正定正受,将来一定堕无间地狱的。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大我慢魔”,这个他是外边来的魔──大我慢魔了;前边那个是自己心里生出来这一种念。着外,也生大我慢的魔,所以这个不需说无端了,这是外边来的。这个大我慢魔是从外边来的,不是方才那个无端;他因为里边邋遢了,外边的苍蝇就来了。没有猫食碗,不着苍蝇,因为你自己里头生那种邪念,外边那个魔就招来了。

“谓檀越言”,这个檀越,也可以就说是善信,这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不要在这个上面吹毛求疵,咬文嚼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你讲得通就好了,怎么讲怎么有理,经是活的,不是死的,就是佛当时那么说的,你就讲那个道理,怎么讲都可以的,那是圆融无碍的,不是拘于一端的。“君子不器”,那个经也不是一定是什么样的,你讲得有道理都可以的。我不做考古家,等研究知道东西,那都不是自己的。

这个“不自恭敬”,就是说话的这个人说一般人不来恭敬他,反而去恭敬偶像。这是指做老师的这个人,说:“你们应该恭敬我,怎么去恭敬偶像呢?”“肉身真常”,说是这个肉身是真常的,就说自己是活佛,就像某某这一类的人。说人的身体是真常的,这也不一定是说自己。他这个自己,就说你也是真常的,我也是真常的,你为什不恭敬我,去恭敬树叶?这一句也可以讲:“你为什么不恭敬你自己?”含意就是:不是说要人恭敬自己,而是要人恭敬他,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这个含意不能明显说出来,他自己也不会说:“你们恭敬我。”他若说“恭敬我”,太露骨了嘛,只可以有这种含意在里头,叫你想一想。不能那么露骨的,画公仔不能画出肠的,这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I8慧安自足(分三)
J1发端现相 J2指名教悟 J3示迷必坠
今J1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于精明中,圆悟精理,得大随顺,其心忽生无量轻安,己言成圣,得大自在。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又者,这个修道的人在这定里边,在这个色阴已消,受阴明白的时候,于精明中,圆悟精理,得大随顺:在他这个明白之中,更加精细明白,这时候他所明白的理就都很精微了,很微细微细的道理他都明白;他也得到大的随顺。其心忽生无量轻安,己言成圣,得大自在:在他的心里头,突然间生出来无量轻安的境界,说自己已经成佛了,得到最大的这种快乐自在。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己言成圣”,那是自己的“己”,不是已经的“已”,是他自己说他成圣了。你不懂那个文法,当它是“已”就错了。他自己以为成圣了,就对人说他是活佛之类的了。那个“已”是旁人也承认了,他这个旁人不承认的。你用“已”言成圣那谈不到的,这个不通的,是“己”言──他自己说自己成圣了,得大自在了。

你这个地方是要分得很清楚的,不能跟着不对的翻译。如果是已经,就不能说“已”言了。“已”言那个意思就完全不同了,那言字是“己”言,他自己说的,旁人没有承认的,是自己不要脸,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我告诉你,真有智慧的人不会赞叹自己的,他这个都是一种魔了嘛!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2指名教悟

此名因慧获诸轻清,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此名因慧获诸轻清:这个名字就因为开了一点智慧,得到一种轻安而清净的境界而已,并不算什么不得了的境界。悟则无咎:你要是明了了,就没有过错,没有问题了。非为圣证:你不要以为这样的境界,就是证了圣人实证的果位,不是的。

J3示迷必坠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满足,更不求进。此等多作无闻比丘,疑误众生堕阿鼻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若作圣解:假设你有这种轻安的境界,你就以为自己是证圣果了,做这样的想法,则有一分好轻清魔,入其心腑:就有一种“好轻清魔”,这种魔也有这种轻安的境界,也很清高的;就到他身上来了。自谓满足,更不求进:自己说他现在什么都满足了,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了。他也不需要成佛,已经成佛了嘛;他也不用度众生,众生已经度了,他把众生都度完了!所应该成的这佛,他也成了;所应该度的众生,他也度了。所以,他更不求向前进步了。

此等多作无闻比丘:这一等的修行人,多做“无闻比丘”,像前边所讲的那个没有智慧的无闻比丘,他以四禅就做为四果了。疑误众生堕阿鼻狱:这一种的人令众生不知道正路,把众生都误了,都不认识佛法了。这种的人将来要堕阿鼻地狱的,要堕无间地狱的,为什么?失于正受:他这个正定正受都失去了,所以当从沦坠:就应该堕落无间地狱去。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自谓满足”,他说他自己已经够了;好像你叫他修行,他说 I don't need(我不需要);你叫他看看经,I don't need,那个都是我这已经过去了。就是那种骄傲,恃才傲物的那种态度,以为自己了不起了,实际自己什么也没有。真有智慧的人,怎么样也不会这样的,自认自己是活佛。你这个活佛是你自己的活佛,为什么要告诉人家:“我是活佛。”你告诉人家,创这个招牌是什么用意?佛在生的时候,并没有说:“我是活佛。”他就说我是佛,还加上一个活佛,又说是真佛。有真就有假,你若没有假,怎么你要叫真佛呢?这个里头真是矛盾得不得了,自相矛盾,自语相违。所以在这儿就要有真知灼见,不愚痴,当机立断。

我告诉你们,你们翻译经典的时候,都应该生法喜充满的心,不要生像个斗争的心。用法喜充满,用智慧,不要犹豫,不要用愚痴,在那儿好像作战打架似的。这不是那样,要有法喜充满这种精神,“哦,我能参加这个翻译的法会,这个真是万劫难逢一件幸运的事情!”要有这样难遭难遇的思想,心里不知有多欢喜了。不能在那儿斗争,我和你辩论,你和我辩论。这不是辩论的,这有什么好辩论的?你看那一个对,就把你理由说出来,大家来研究,很简单的。不需要争得眼红脖子粗的,这是为法,不是为气呀!你们现在不懂得这个“虚明”,我告诉你们,就是你不会翻译这个,这就叫“虚明”了,你不明白,这很好的譬喻嘛!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

I9着空毁戒(分三)
J1发端现相 J2指名教悟 J3示迷必坠
今J1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于明悟中,得虚明性。其中忽然归向永灭,拨无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现前,乃至心生长断灭解。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在这个修行的定里边,这一种的善男子,在这个色阴已消,受阴明白的时候,于明悟中:在他这个时候,本来似明白,又没有真明白,在这个明悟之中,得虚明性:他得这种虚妄的明性,而不是实在的。

其中忽然归向永灭:在这个虚妄的明性里边,就忽然生出变化来了,变化什么呢?“归向永灭”。他说人死了,是永远都没有的了,永远都是灭的了。拨无因果:所以讲因讲果这是不对的,没有因果的,人死就没有了,就灭了,这哪有因果呢?所以就拨无因果。

一向入空:他就什么都是空的了,造罪也是空的,作福也是空的,一切都是空的了。空心现前:他在这个时候,越想他自己这个见解越对,“啊,是空的了,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死了就完了!啊,这一切皆空!”乃至心生长断灭解:在这个时候,他心里就生出一种“长断灭解”,人死了就断灭了,没有了。

J2指名教悟

(宜加:此名定心沉没,失于照应,)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这一段经文说“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这儿大约遗漏了两句,一定是当初抄写的时候遗漏了,那么这儿可以加上“此名定心沉没,失于照应”:这个定心没有了,没有定心,所以他自己生出这种空想来,失去照应了。悟则无咎:如果明白了,就没有过错,非为圣证:这可不是证到圣果的一种境界。

J3示迷必坠

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谤持戒名为小乘,菩萨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谤。鬼心久入,或食屎尿与酒肉等,一种俱空。破佛律仪,误入人罪。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假设你作为证圣果这样的见解,这个时候就有一种空魔来了,入到你的身上来。附到你的身上,他就说什么啊?乃谤持戒名为小乘:说你不要受戒,这个受戒呀,那是小乘法嘛!大乘菩萨没有这么多麻烦的拘束,不要管那个!所谓“大象不游于兔径”,你看大象,它不走兔子走的道路;“大悟不拘小节”,你开大悟了,什么都没关系,这一切都空的嘛!“酒肉穿肠过”,酒肉在肠子里边过去了,“佛在心头坐”,那个佛──一切唯心,你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嘛!他这么样讲。所以叫你不要持戒,说:“你这受戒?这小乘人才受,大乘人不要这个。”

其实大乘人的戒更清楚,大乘人更不应该犯戒的。他就欺骗这些个无知识的人,根本那些个人也没学过佛法,也不懂佛所讲的是什么道理;所以他说什么,这些人就唯命是从,就以为他说的对了,为什么以为他说对了?因为没听过佛法,也不懂什么叫佛法。菩萨悟空有何持犯:他说大乘菩萨悟一切法空,哪里又有一个持戒?又有一个犯戒的?没有的。也没有持,也没有犯的,他就这么说。

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啖肉:有这个魔入他心窍的人,常在信仰他的这一些个护法家里边,又是喝酒,又是吃肉。广行淫秽:最要紧的就是这一句──广行淫秽。佛教本来要没有淫欲心,他这个淫欲心哪,大得不得了!专门行淫欲,行这个不干净的事情。那么,他这样子怎么还会有人相信他呢?因为他有一种魔力。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谤:令信仰他的这一些个人,对他都不生怀疑,对他都信仰得不得了。

鬼心久入,或食屎尿与酒肉等,一种俱空:因为他这个鬼心久在身上,有个鬼在他身上,所以屎,他也不认为是不洁净的东西;尿,他也随便可以用的,可以喝的。吃屎喝尿,他说这是不垢不净。不垢不净嘛!那《心经》上都这么讲嘛!所以他误解经义,这就是魔的行为,他也不管是干净不干净,都不管的。你看,这个吃肉喝酒,他也说是空的;吃屎喝尿,他也说是空的。“一种俱空”,一种就是种种,他说,这所有一切种种都是空的。破佛律仪,误入人罪:他不守佛的戒律,不守戒,所以他引人造罪,引诱误人,令人都造罪了。失于正受,当从沦坠:他没有这种正定正受,这种人也应该堕地狱的。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鬼心久入,或食屎尿与酒肉等,一种俱空”,他也不垢不净了,邋遢的他也不怕了,干净的他也一样吃。好像以前我说那个某某,人家供养他狗粪他也能吃,像空魔入窍了。那也不是究竟的,况且他还不到这个程度,这两个意思都可以讲的。

但是经文“屎尿与酒肉等”,这个“与”字,就是或者他不同时吃,或者他同时吃。这么他也都表现得不垢不净,空了,就是这个意思。这不是一定怎么样的,你怎么讲,怎么都可以通,这个不是金科玉律,这都是举出一个例子来说,这就形容他这种邪见。为什么他能这样?就有空魔来帮着他,并不是他自己证到什么境界上了;他都是藉着外缘、外力而有这种能力。一般人看见他有这种能力了,以为这就了不起了,以为这真证果了,好像韩国那个叫什么开悟的,他什么都可以的,乱七八糟的,说这是不垢不净。其实这就是一种魔,他不认识,就说开悟了。那么某某名教授就写文章来赞叹这个人,就因为他赞叹这个人,所以我以后永远不准他进我的门。

你可以想像得到这个发魔气的人,魔里魔气的,又像假的,又像真的。譬如他摆上酒啊、肉啊、屎啊、尿啊,都摆在不同的地方,他到这儿喝一口酒又吃一口肉,到那儿又喝一口尿,吃一口屎,就那个魔里魔气的样子嘛!为什么他这样子呢?这一切都空了嘛!没有一个垢和净了,没有了,他都不执着了嘛!这表示他是得大解脱了。但是这都不是他的力量,就是那个魔有这种力量来控制他,叫他这样的,他自己也做不得主了,可以吃什么东西都好像一样了,就这个意思嘛!没有什么大的意思在里头,又有屎、又有尿、又有酒、又有肉,就是这么回事,他没有分别心,证果了嘛!

这都是骗人的把戏,一般人也不认识他是着魔了,有空魔在心里头,他表现他是empty(空)。其实佛怎么会说他这是着魔了呢?因为他违背人情,违背道理,你就是证果了,也不能故意显这种不经之谈,不合乎理的行为。你就是能这个样子,也不需要表露出来;你表露出来,就是在那儿想标异现奇呢!这尽是一种邪命了,所以他是魔了,他不正常,疯狂了,违背人情,违背道理,背道离经了。哪个修行人,他就能这个样子,他也不会表露给你看。这个不是好像到处变戏法似的给人看,“你看我能怎么样子!”不是这样的,凡是他说他证果了,这就是已经着魔了,或者表现他有什么神通,这也是着魔了,根本你表现这个干什么?这是背道离经嘛!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I10着有恣淫(分三)
J1发端现相 J2指名教悟 J3示迷必坠
今J1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味其虚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无限爱生,爱极发狂,便为贪欲。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又者,在修行人修到受阴这个定的时候,他色阴没有了,对受阴也非常清楚。味其虚明:前边他已经得到虚明的境界,他现在就深入心骨,其心忽有无限爱生:对虚明这种境界,深入他的心骨了,在他的心里头,忽然间就发生了一种变化。什么变化呢?噢,生了无量无边这个爱!就好像某某人说,他爱所有的一切人。讲到这个地方,就知道他说这种话,就有这种性质了。爱极发狂:他生出这种爱欲的心,到极点了,他就发起狂来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就好像我讲过的那个刘金童,见着男人,她就抱到怀里,又哭,又什么动作都有了,这就是这种魔。你说,差不离的男人,怎么见得了这一种的动作啊!所以就迷了。她叫他拿多少钱,买个什么宝贝,他说可以可以的。你拿多少钱,再买个什么东西,这个男人也就答应她。为什么呢?就因为她行淫欲,这种魔力把人都迷住了。所以这是爱极发狂,便为贪欲:贪欲也就是淫欲,由这个贪心而生淫欲。

J2指名教悟

此名定境安顺入心,无慧自持,误入诸欲。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此名定境安顺入心:这个名字就叫定的境界安顺入心。“安”,轻安;“顺”,随顺。随顺到他心里头去了。无慧自持,误入诸欲:他没有智慧控制自己这种的情感、这种的淫欲心,所以就有这一种错误,到这一切的爱欲里边去了。

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这个境界是暂时偶尔有的,如果你明白了,“哦,这是一种魔境,这不是证圣果的。”你若明白这不是证圣果,那就没有关系了;就怕你在这个境界上,不认识这个境界,入了迷魂阵,就出不去了。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安顺入心”,这个“顺”不是单单顺,是个“安顺”。那个定境安顺入心,那个定境觉得很自在的,也很好的,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境界,认不清楚这个境界了,他觉得很不错的。这多数人都犯这个毛病,你看那个“爱极发狂”了嘛!所以某某名教授就赞叹朝鲜那个人和猫狗鸡都行淫欲,也不选择;无论畜生、人都乱行淫欲,这就是爱极发狂了嘛!

“安顺”,他觉得这个很自在、很好的;包括某某之类的,都是这一样的,他们说:“哦,听其自然发展嘛!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嘛!”就这个嘛,凡是恣行淫欲的,都是有这个毛病了,发狂了嘛!他就不守规矩,什么都不管了,就“忽有无限爱生”,不守规矩了,爱就生出来了,什么都爱,猫也爱、狗也爱、鸡也爱、鸭也爱;什么他都要行淫欲,就是这个爱极发狂,发狂了嘛!没有人性了。“安顺”,他觉得不错的,“你看多好!这是天然的,这是天起的!”就是这个。“入心”,跑到他心里去了,这是一种爱魔嘛!凡是不守规矩的,都是被这个迷了。看到什么都行淫欲,不管什么那时候统统都是他的对象。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3示迷必坠

若作圣解,则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说欲为菩提道,化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于末世中,摄其凡愚其数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满千万。魔心生厌,离其身体,威德既无,陷于王难。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若作圣解:你若作证圣果的见解,则有欲魔,入其心腑:这时候因为你错了知见,就有一种淫欲的魔,入你这个身上来了。一向说欲为菩提道:对着人专门讲欲。好像现在美国,我听说有这么一个宗教是多妻主义,说太太越多越好,这就等于这一种魔一样的,专门投人所好。一般人好喜这个,他就讲这个欲,说多几个太太不要紧的,没有关系;你太太越多,那就是菩提道嘛!

化诸白衣平等行欲:“白衣”,就是在家的居士。他就用这种的方法,化一切的在家人平等行欲,这也就是平等行淫。他说也不分彼此,大家都一起,遇到一起就行淫欲;也不管是人家的太太,是自己的太太,是谁的太太,这就随随便便了。现在美国又有什么换妻的主义,大家互相交换太太,这都是近于这种魔的行为。

其行淫者,名持法子:和他有淫欲行为的这个人,就叫持法子,说这就是接他的法了。这“持法”也就是传法的,传法的子就是他的法子。神鬼力故:因为这是魔鬼和邪神、邪鬼的力量,所以于末世中:在这个末法的时候,摄其凡愚其数至百:“摄”也就是迷──迷这一切的凡夫。他摄迷无知无识的这些人,数目到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满千万:或者两百,或者五、六百,或者有一千、一万那么多。

魔心生厌:时间久了,这个魔王的心也就生厌了。生厌了怎么样啊?离其身体:就离开他的身体了。离开之后,你说怎么样啊?他也就没有神通了。威德既无:这个“威德”,也就是他这个神通。魔王有神通,现在魔走了,这个人的神通也就没有了。神通没有了,你说怎么样啊?陷于王难:这时候就犯国家的法律了。他以前有神通的时候,这个魔能避免国家的法律,令国家不知道。那么现在魔走了,这个凡夫还照这么样做;这一做,就犯法了。人知道他是旁门左道,妖言惑众,所以就犯法了,抓去就杀头了。

疑误众生入无间狱:他令众生找不着真正的道路,一定下无间地狱的。他为什么下无间地狱?就因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他失去正定正受,一定要堕落的。

H3结害嘱护(分三)
I1示因交互 I2迷则成害 I3嘱令保护
今I1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受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受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阿难!像这样十种的禅那,这个静虑所现的境界,皆是在受阴里边,因为修行用功,互相生出这种种的变化,所以就有这种的事情发生。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用心交互”,“用心”也就是用功,用功用得不对,用得太过了。“交互”,这不是什么境界,交互就是在那儿善恶斗争,用功那个正念和邪念在那儿互相斗着,不认识什么是正念,什么是邪念了。这没有什么境界,所以经文说“心”,并没有说有什么外边的境界。他有这种种的魔障发生,就因为他有贪心,有一个好胜的争心。他有所贪求,也是自私、也是自利,所以就养成一种打妄语的这种魔了。“用心交互”,这就属于受阴的境界,在这个地方就是说受阴在那儿交互。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I2迷则成害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众生顽迷:众生顽固、迷昧、愚迷,不自忖量:他自己也不想一想,自己不度量度量,也不自量力,不想自己有没有这个程度;他就是糊涂了,就是发狂。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他遇着这种的因缘,自己也不认识自己了,说他已经证果,成圣人了。大妄语成,堕无间狱:这“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没有得到这个道,他说他得到道了;没有证圣果,他说证圣果了。这是打大妄语,一定堕无间地狱的。

I3嘱令保护

汝等亦当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汝等亦当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阿难哪!你们也应当将佛所说的话,在我灭度之后传示到末法的时候。遍令众生开悟斯义:令所有一切的众生,都听着这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觉悟这个道理。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你不要令天魔得便了,不要令他们有机会来魔这些个人。保持覆护,成无上道:你要保持覆护这一切的众生,令他们都成就无上的道业。

@@@@@@

G3想阴魔相(分四)
H1具示始终 H2中间十境 H3示劝末世 H4结害嘱护 H1分二
I 1始修未破区宇 I 2终破显露妄源 I 1分二
J1蹑前受阴尽相 J2状示想阴区宇
今J1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阿难!彼善男子修这个定力受阴已经尽了。虽未漏尽,心离其形:虽然没得漏尽通,可是他已经有了神通,他的真心可以离开身体,就好像什么呢?如鸟出笼:我们人在受阴没有尽以前,都不能出去这个身体,这就好像雀鸟圈在笼子里一样的。现在这个修三摩地的人,如鸟出笼,也就能成就他的神通了。

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他已经能成就,从这个凡夫的身上就可以成了菩萨,得到菩萨这六十种的圣位。这个叫什么呢?叫意生身。这个意生身,要作意才可以有这种的神通。

随往无碍:想要到什么地方去,就可以到什么地方去。这六十圣位是什么呢?就是本经前边所讲的五十五个菩萨的位置,还再加上三渐次这三个位置,再加上干慧地一个位置,再加上妙觉,这是六十个圣位。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上历菩萨六十圣位”,他这也没有成菩萨,也没有一定正式开悟,都是一个虚妄的境界。他以为他那样子,并不是那样子,不是真的,他还在五阴里头转呢!这“上历菩萨六十圣位”都是他自己的幻想,并不是真证得了,这个都是在那儿打妄想。他神通是有了,可是他没有真正证得这个果位。修行,在这个地方你一定要有真正智慧,要有择法眼,否则很容易认贼作子,以为自己了不起了。

“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这个“意生身”,是他用功在那儿观想他这个身体外另有一个身;那个身不是像这个身体,它也是这个形象,但是是有影无形的,一般人看不见的。这是那个神识,魂魄,成佛也是这个,做鬼也是这个,转畜生也是这个。若属阳,正的,就是成菩萨、成佛;邪的,就堕饿鬼、地狱。那个“意”,就是他作观有这么一种境界出现,他在作意观想有个小人儿出来了,出玄入牝,就叫意生身;也就像鸡菢窝似的,它那也是作意观想,观想出小鸡子来了。不过他这个意生身是无形的,一般人看不见的,要开五眼的人才能看得见。不过这地方,你不能讲开五眼看见意生身。有很多用功的人,觉得自己身体出去了,到了虚空中飘飘渺渺,这都叫意生身。这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情,有位老修行,他这么想他自己变成千百万亿化身,同时有很多家庭请他,供养他斋,他都去应供,每一个家庭都看见他了,这都叫意生身。不过这都是一时的,就像耍戏法似的,一时可以的,不是长久的。

弟子:某某明星在台湾到处讲佛法很红的。

上人:那个真正有道德的人,什么地方也不会红的,他连绿也不绿,红也不红,只是白的。不要提她这一套了,这个简直是胡说八道!所以我们这里不也有两个人,公然就在日记上写他是菩萨,这一样的。菩萨不会自己称“我是菩萨”,佛也不会自己说“我是活佛,他是死佛!”没有这个,取这个名字,完全是个大骗子,他知道你是个佛迷,所以他就用佛来迷你。

弟子:某地区,他们一天到晚说自己是活佛转世。

上人:因为他们认为活佛的名词很响亮的,所以是佛、不是佛,他们也要做个活佛。根本这活佛有几个儿子,有几个太太在那个地方,那叫什么活佛?想叫人家相信他,他又迷人又迷佛嘛!人迷佛,他就迷人。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2状示想阴区宇

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

譬如有人熟寐寱言:这想阴的范围,它这一种领域,这有一个比方,譬如什么呢?譬如有这么一个人说梦话,在他睡着了,就讲他所想要说的话。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他说梦话,他自己是不知道的,可是他所说的这个梦话,已经成了一种语言了。他的声音和韵调排列得也很有次序的,说什么话也是很有次第的,但是他自己不知道。令不寐者咸悟其语:使令这一些没有睡着的人都明白他说的是什么。

譬如他说:“我今天想要有豆腐吃,我到豆腐店里去买了十块豆腐,回来我就把它炒一炒,然后就吃了。”他这么一讲,他自己不知道他说这个话,那个醒的旁人都知道:“喔,他今天吃过豆腐!”就都知道他是怎么一回事了,这叫“咸悟其语”。为什么他说这个话呢?就因为他吃东西还没有忘,就想着想着,睡着了做梦的时候,都说出来了。此则名为想阴区宇:这个想阴区宇就好像这个样子。但并不就是这个样子,你不要误会这个想阴就是说梦话,那又错了!这是个比方。

I2终破显露妄源

若动念尽,浮想消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若动念尽,浮想消除:这个动念,是动哪一个念呢?这是六识里边微细的念头。第六识微细微细的那个相,叫动念。这个微细念头尽了,那种动念没有了,所以这个浮想也就消除了。于觉明心,如去尘垢:这个觉明心,就是第八识那个心;第八识的心,就好像去尘垢一样。

一伦生死,首尾圆照:众生不有十二类吗?十二种的众生,由卵生轮到非无想的众生那儿,这十二类轮一周,叫“一伦”。“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就是哪一类众生的前因后果,他都知道了。名想阴尽:这时候这个人就得到宿命通,所以他知道这一切众生前因后果的事情,他都照了无遗,这时叫做想阴尽了。

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这个人在这个时候就超越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观看它(想阴)所行所作的这个原由,这是融通妄想以做为它的一个根本。

@@@@@@

H2中间十境(分十)
I1贪求善巧 I2贪求经历 I3贪求契合 I4贪求辨析 I5贪求冥感
I6贪求静谧 I7贪求宿命 I8贪求神力 I9贪求深空 I10贪求永岁 I1分七
J1定发爱求 J2魔遣邪附 J3客邪投扰
J4主人惑乱 J5按其言状 J6出名示害 J7教悟戒迷
今J1

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圆明,锐其精思,贪求善巧。

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阿难!这位修定的善男子,受阴虚妙,邪虑不能侵犯。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圆明:在圆满的这种定的境界发明,在这个定力里头,心里又生出一种爱心,爱这个圆明的境界。锐其精思,贪求善巧:“精思”,就是这个圆明。他向前追究精思,贪求善巧方便这种的方法,想用善巧方便来教化众生,所以他生出这一种贪心。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受阴虚妙,不遭邪虑”,这个地方是受阴过去了,在想阴里,它本来是很微细的、很妙的,这种妙是如果你没有毛病,就不会遭到这个邪虑。“邪虑”,这个虑就是有一种忧愁恐惧感。什么忧愁恐惧感呢?他就是杞人忧天;好像有个杞人,他说这个天不知什么时候塌下来,这就是邪虑了。那么“受阴虚妙”,就是他没有这个境界了,不遭这种境界,就是他自己没有了。可是虽然自己没有了,但他防备的力量不够,所以外边的麻烦又来了。

为什么外边的麻烦来?就因为他里面有所爱、有所贪、有所求,还是有一种自私心,也有自利的心在里头藏着,所以外面就有这种的境界来了。他自己没有这种的念了,可是等到外边的麻烦来了,他又被境界转了。所以这个“邪虑”,不单单是念,也就是你这忧愁恐惧感。好像我们人,这个也怕,那个也怕,这就是邪虑了。被人压迫得也怕,不敢公开,这就是怕,这就是邪虑,受不了这个压力。

现在研究这五十种阴魔,我们恐怕五百种阴魔都会来的,所以各位把你们门开开,欢迎魔来捣乱。那么虽然说是魔,他是帮助修道的,不过是在反面上来帮助,就看你到底志愿坚不坚固。你若真坚固,千魔不改,万魔不退,什么也不怕的,因为你无所求嘛!你在修行无所求,“到无求处便无忧”,你无所求,什么也不怕,怕什么?有的人怕鬼,为什么?觉得鬼很丑陋、很难看的,因为人人都知道鬼是人死了变成鬼,所以他就怕。可是没有人怕神,金甲神人也是很厉害的,可是人都不怕。孔子曾说:“敬鬼神而远之。”这是说你应该对他们恭敬,但不要接近他们,所以不要怕鬼,也不要怕神。

魔是我们修道人的一种考试,也是来试验试验,所以各位不要有一种恐惧心。你若有恐惧心,你就不想叫这魔来,他也会来了;你若没有恐惧心,他要来也来不了了——这是最要紧的秘诀,就是不怕。你若不怕,无所恐惧,这就是个正。正,什么都可以降伏的,邪不胜正;所以魔所怕的就是“正大光明”这四个字,你若能正大光明,魔也就循规蹈矩,也就向你叩头顶礼了。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九年五月廿一日补述

上人:“贪求善巧”这个“善巧”,并不是方便,方便是很随便的。这个善巧,是他用的方法你听不出来什么毛病,很巧妙活泼的,用得也很好的,是你不能听得出来他是方便。

弟子:他是不是追求教化人的善巧?

上人:不是单单teaching(教化),他这是一切一切都有善巧的这种智慧。若说的好像方便法,一般人听上来,就知道他讲的是方便法。这个善巧呢,旁人突然间看不出来的,他说得也很合理的,很巧妙的,说得好像天衣无缝,也找不出来什么毛病,所以这叫“善巧”。

──上人一九八九年五月廿一日补述至此

J2魔遣邪附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在这个时候,六欲天的天魔一看这个人的定力已经将要成功了,所以就想方法等着他,找他毛病,候着他有这个便。这“便”,就是他有漏洞的时候。什么叫漏洞呢?就是他在修道时,定力不坚固,偶尔或者就生出一种其他的什么妄念。一生出妄念,就有漏洞,这个定力就不坚固了,所以天魔就候得其便。

飞精附人:什么叫飞精附人呢?“飞”,就是飞檄。飞檄的意思就是天魔命令他的眷属,说:“你到那个地方去,去把这个人的定力给破坏了!”在色阴和受阴没尽的时候,这个邪魔可以入到这个人的身上,来迷惑这个人。在受阴和色阴都尽了,到这想阴的时候,这个魔就不能入修道人的体里边来了,他就要另外找一个人,附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上,来给你说法。口说经法:他口里也说这个经典,说这个法,可是他这种法都是一种邪法,所以要认识他。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一日补述

“飞精附人,口说经法”,这可以是两个讲法:可以说魔是附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上,来给这个人说法;也可以说是魔附到修定人的身上。这两个意思都可以存在的,不是单单一个意思。

在想阴时,这个飞精不能附到这修道人身上,不能把他的心给迷住。好像现在某人在那儿修行修行,但是他又打太极拳,又大喊大叫的,可是他心里明白,知道这是不对的,这就是这个邪没能把他的心给迷住。要是不修行的人呢?或者他一迷,就连心也不懂了,什么也不明白,不知道邪这个东西来了,自己做了什么事情。

一般不修行人,这个邪一来,他就讲;讲完,邪过去了,你问他方才讲什么来了,他说:“我不知道呢!”这就是迷住了,把那个心──性灵都给迷住了。那个没有迷住的,就是他心里还明白。所以是附带的这种种的意思都要懂得,不是单单一个的;如果单单说是邪附到旁人身上,这也是不圆满的。这都有可能的,都是不一定的,你把它想得可以往左走,也可以往右走,可以往前走,也可以往后退的,这都不是决定辞。

这五十种阴魔是他里边有那个阴气,才着外边那个天魔;他还有一个贪求善巧的那个贪念,就招来天魔。所以经上说“飞精附人”,他是从外边飞来的,不是从里边生出来的。

弟子:在想阴里,他是没有知觉,自己还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

上人:分别得出来啊!就那个飞精附人附到他身上,演说经法。他也认为他自己是开悟了,这是一种好像现在美国这一些个说是有什么神附他的身了,讲什么灾难,说什么的,都是这一类的。

──上人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一日补述至此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补述

这不要太执着,这个经文怎么说,这都是说一个样子给人听,不一定是这样子的。你要知道这里边不只是五十种,五百种、五千种、五万种都有的,说不完那么多的,这都是一个总括。总括,你们也不要拿它当怎么样高深奥妙那么想,就把它当很平常的人在说话那样,不是尽钻牛角尖。

我讲经都叫浅释,我不深释。我讲经只要人能听得懂,我的意思和人的意思大家互相都懂了,不要往太深了想;往深了想,谁也讲不完。不要钻窟窿,这一定是怎么回事。尤其这是翻译的,不一定都是一字不可去,一字不可添的,它和梵文都有出入的,所以你把总的意思得到了,就都没有问题了。这不要细追究它,不要在文字上用功夫。

弟子:到了想阴,天魔就不能直接扰乱他的心性,而要附到他人的身上来扰乱这修定人的定力。

上人:这就是好像你这修道的人,常常遇到那鬼上身的人,就来或者和你讲法啊,或者和你较量高低啊!

你们知不知道万佛城有一个人,他是普吉利(柏克莱)大学的一个学生,很多条蛇跟着他。你们没有看见,果真在金山寺看见他那个蛇和我斗法。噢,那个威风不得了的!他在这儿,那帮蛇就来这个地方和我斗、斗,大约有十多年了。他到了万佛城,病就逐渐好;回到普吉利去读书,病就发作。他自己知道身上有很多条蛇,这些蛇是被他杀的,都来和他要命的。我现在就是用善法来和它们讲和,给他们调和。它听,我也这么讲;不听,我也这么讲,慢慢来。这十多年了,他这些蛇跑了很多,现在还有几条在身上,以前是一大帮。这就是这一类的嘛!

弟子:如果住到万佛城来,那些东西就不敢来找。

上人:不是不敢啊!一样来的。你看它和我斗法,那个神气很厉害的,先跪着,跪跪就站起来,瞪着眼睛和我来比画。喘大气,呼叱呼叱的,噢,那比猫叫还厉害,比猫呼吸气还厉害!

弟子:那师父怎样?骂他一顿?

上人:我也不骂,我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他们看着我没有那么回事,其实我就是把它度了嘛!它对我敌对,我对它不敌对。不像以前我用降伏法,现在不用这个,我现在用息灾法。

弟子:受阴尽的时候,邪魔不能附到修行人身上,要附到另外一个人身上。可是也有一种讲法,说他可以直接附到修行人身上?

上人:这千变万化的,他或者附到一只猫身上都有的。这个就看你认不认识他,他附到其他动物身上也不一定的。

弟子:修行人本人身上呢?

上人:他进不去了。

弟子:可是以前上人讲五十阴魔时,说他也可以附到修行人本人身上?

上人:No(不),我方才没有说吗?这个都不是一定的,这只是举出一个例子,不是仅仅这样子,这千变万化,他一个可以分成很多的。

弟子:可是,刚才上人又说,他进不到那个修行人本身?

上人:那个修行人真若修行,他到不了的,那因为有护法保护着。

弟子:如果那修行人打起妄想来,那就?

上人:那就来啦!

弟子:就好像我们住在万佛圣城,守师父的规矩,他们就来不了;如果我们不守规矩,他们就来了。

上人:外面有很多人来到这儿,身上已经带着很多邪魔外道、妖魔鬼怪,那护法菩萨也不挡着他,说你不要进来。我们这是慈悲嘛!所以我们这儿不是那么戒备森严的,我也不防备。

弟子:所以如果这个人真修行的时候,就进不来;如果不修行,又开始打妄想,就来了。

上人:嗯,这就是以邪引邪嘛!

弟子:不是说进不了,就永远进不了。好像悟达国师,他起了一念贡高心?

上人:嗯,就是这个。这说得很清楚嘛!

弟子:本来十世都进不了,结果一念差了,就进来了?

上人:就来找他来了,要命来了嘛!

弟子:所以你说进得了,还是进不了,这没有一定的。真修行,就进不了;不修行,就进得了。

上人:嗯,这没有一定的。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你把这个道理懂了,不要太追究它。这里边都是有千变万化的,我方才没说吗!这五十种,五百种、五千种、五万种都可以变化出来的。不要在这例子上用功夫,这是举一隅,你要知道其他的、变化的。总而言之,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所以你可以说一切经都是假的,但是要在这个假的里边找真理。哪部经说得有道理,都可以信的;它没有道理、不正确的,都不要信的。

──上人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补述至此

@@@@@@

J3客邪投扰

其人不觉是其魔着,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斯须或作比丘,令彼人见,或为帝释,或为妇女,或比丘尼。或寝暗室,身有光明。

其人不觉是其魔着:你看这个魔的境界多厉害啊!这个被魔附身的人自己也不觉得,也不知道有魔在帮助他,附到他身上了。自言谓得无上涅槃:他自己怎么样说呢?他说自己已经得到涅槃这种的道理、这种的妙果了。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他来到想要求善巧的这个修道人的地方,就设备好了一个座位,来给这个求善巧的男子说法。

其形斯须或作比丘,令彼人见:“斯须”,就是很短的时间。他这个身形在很短的时间或者现一个比丘的相,令这个求善巧的人看见。或为帝释,或为妇女,或比丘尼:或者变一个天帝释的身,或者变成妇女身,或比丘尼的形相。那么这个求善巧的人,一看他这么样变化,“喔,这大约是观世音菩萨来了!”殊不知,这原来还是个魔。所以,你见到什么境界,不要跟着这个境界跑。

或寝暗室,身有光明:或者睡到一个黑的房子里边,他的身就现出光明。这你若不明白佛法的人,一看,就:“哦,这个人身上放光啊!这一定不是佛就是菩萨了!哦,或者是阿罗汉了!”殊不知这是魔王来现的神通。魔王附身的这个人,来故意诱惑你这修道人,令你生出来一种邪知邪见。

所以一般人虽不真正明白佛法,可是无论见到什么,也不要随着它转,不要跟着它跑去,不要被这个境界转。要怎么样子呢?要见有若无;见到境界就和没有见到境界一个样,也不要生欢喜心,也不要生讨厌的心。你见到魔,若生欢喜心,你这也是随着魔境界转了;你若生一种讨厌的心,你这也是随魔境界转了。怎么样呢?就是保持你的中道,也不欢喜也不讨厌,见如不见,闻如不闻,也不要说:“喔,这是好的境界,我想再看一看!”不要有这个心,你如果有这种念头,这就是错了。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魔很聪明的,他看这人有什么贪心,魔就用什么方法来诱惑你。所以我们修行人也不用念什么咒,也不必用什么法,就老老实实的,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埋头苦干,好好修行,什么魔也没有办法你。你一有了贪心,一有了侥幸心,想要占便宜,找捷径,就容易着魔的。因为魔的智慧很高,他看你这个修行人到什么程度了,用什么方法来可以引诱你,他就用什么方法。至于他选什么人,这个对象不是什么问题,这个人只是给他做一个假招牌在那里,他就利用这个人,用种种的法来诱惑你。我们修道的人,如果没有自私自利的心,什么魔也不怕的。

“其人不觉是其魔着,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人的“人”,也可以说就是这个修道的人,不是另外有一个人。他自己因为被魔着了,以为自己真是开了悟,真是证果了,“啊,现在有这么大本领了!”所以自己不能觉察到。“来彼”,这个“来”是外边来的,外边来了善男子或者善女人,外边来的人干什么呢?到这儿来求法。因为他有神通了,所以这些人从旁边来,从外边来,所以叫“彼”。彼,就是他在那儿说法,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就到那个地方去了,他就敷座给他们说法,来教化这些来向他求法的人。

我们现在是大家的意见共同来研究,并不是说谁一定对,谁一定不对。我们研究这个真理,真理就是真经,与真理不吻合,这个都是不对的。所以这《楞严经》,为什么我说它是真的呢?就因为它这个理说得太清楚了、太真了,所以这一些个邪魔外道都原形毕露了。这一些个冒充善知识,冒充什么什么东西啊,都在这个里头写出一个写照来。他现原形了,这一般的没有办法了,只可以说《楞严经》是假的,那么就弄一个鱼目混珠来,又可以混水,在那儿摸鱼了。

翻译经文,你们不能照注解的意思翻,经文就好像海似的,注解就好像其他的河流似的,一个一个怎么样流来都可以的,但你不能就拿河流去当海了。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其人不觉是其魔着,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总而言之都是魔对魔在那儿讲话,他求善巧,一开门,魔来的时候他就着魔了。他就不信戒律,行淫欲,那就着魔了嘛!外边的魔也就入他的窍,飞精附人了嘛!魔可以说动他,当然也可以跑到他那儿去,他那儿一开门,魔就可以到他那儿去嘛!

魔不是像我们人有障碍,他是无障碍的,不是像你们想像那个,“噢,他是怎么去的?怎么来的?”他来你也看不见,去你也不知道。这若有智慧眼的一看就知道了,好像那天来的就是这个嘛!那天来的在这儿现的那些法,你若相信她,那就着魔了。你也在这儿求法了,说:“啊,这人说得真妙!”就是这个嘛!这还用研究,这么参的?这还有什么好参考的?这一点都不值得。

那天那个是很好的说法,就是那种情形嘛!她很大本事的,样样都能干,什么都知道,知道你杀几个人,你怎么样子都知道的。说她自己灵得不得了,说她肚子里怀了个菩萨,生的时候这菩萨头上有一个红点,或者有一个黑点。生出来时,就叫他爸爸要赶快给这小孩子叩头,说小孩子是菩萨。你想想看,真是这样子吗?生出来果然有红点,就是这个嘛!第二次又生了个菩萨,说妈妈就要死了,病了要开刀,不会好了,又是她师父叫她不能走,“还有事情没办完,快点回去。”她就又活过来了。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就是真的,也没有什么价值的。就是这个嘛,还要研究什么东西?那个来了,叫他能有这个本事,能知道过去、未来,这就叫“飞精附人”,你们懂了吗?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4主人惑乱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信其教化,摇荡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这个人,哪个人呢?就是修定力这个人,他在这个时候很愚迷的,他一看:哦,这个人又能变比丘相,又能变帝释相,又能变妇女相,又能变比丘尼相!这种忽然变这个相,忽然变那个相,一定是个菩萨了!

信其教化,摇荡其心:于是乎,就深信他的教化,把他的心就摇荡动了。破佛律仪:你观察这个修道的人哪,观察什么地方呢?就观察他守不守佛的戒律。他若不守佛的戒律,这一定是魔;他若守佛的戒律特别精严,特别地守着这个戒律不犯,这个就是真的佛教徒。如果他又说是佛教徒,又说是长老,又说是什么什么,却潜行贪欲:偷偷地行贪欲。这个贪欲也就是淫欲,偷偷地行淫欲,不叫人知道。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信其教化”,这里包括两个意思,他是修双身法。双身法不是一个人修的,是有人传给他的这个邪法,叫他那么修的,这是破佛戒律的。因为他自己还守戒律,被这个邪魔来对他一讲,说:“你若这么修行,又可以成佛,又可以行淫欲,这是天生的,你不要守戒律,要这个你才可以修行成佛了,这不是很好的吗?”嗳,行淫欲,破戒律了!你一想就知道,就是这么回事嘛!这还要凿什么字窟窿?

自己没有定力,听这个邪说一讲,是这样的,都要这样修行成佛的,就用这个双身法,这就是最好的譬喻。以前有个女的姓刘,生得也很漂亮,打扮得也很时髦,就说她是什么巫山老母来的,见着男的就说这是她第几个儿子、第几儿子,在灵山一起来的;见着个女的,就说这是第几个女儿、第几个女儿,她是她妈妈。完了,这儿子就抱到怀里,抱到怀里就行淫欲,所以就把人迷得都相信她。你看这是人?是魔?还是什么?这个就是魔嘛!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5按其言状

口中好言灾祥变异,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

口中好言灾祥变异:邪魔附身的这个人,他欢喜说什么呢?说“灾祥变异”,“灾”,就是不吉祥的事情,就是凶事。说什么地方有灾难了,又什么地方有吉祥的事情了,又什么地方有一种非常的事情、变异的事情。变异就不是常常有的。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者他说:“喔,你知道吗?现在某一个佛在什么地方出世了,来到世间了。”

或言劫火:或者说这个三灾八难就来了,水灾、火灾、风灾,或者这个劫就要坏了。或说刀兵:或者说:“哦,这个地方就要打仗了,小心一点!苏联或者和某一个国家就来开战了。”恐怖于人:就尽讲这一些个耸人听闻的事情,尽吓人,令人听了:“哦,这不得了啰!就要打仗了!不知道我生命会不会有危险呢?”就生一种恐惧心。令其家资无故耗散:或者说:“现在都要打仗了,你快拿出一点钱,我可以保着你这个命。如果你不给我多少多少钱哪,你的命就会没有了!”尽讲这些个欺骗人的事情。

你要是想认识,是真的、是假的?是不是菩萨,还是魔?你就可以在这个地方来看。(一)看看他有没有淫欲心。(二)看他有没有贪欲心。这个贪是贪财,他若又贪财又骗色,这个就不是真的了。

怎么贪财?好像他就说:“哦,现在大劫就临头了,这个世界就没有了!原子弹就要在什么地方爆炸了,氢气弹又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就讲这些个令人恐怖的事情,完了,怎么样子呢?结果他的目的就是要你给他钱。你要知道,他若是有这种的情形,他就是放光动地,有什么特异情形,你也可以不相信他,因为他有贪心。若没有贪心,这就是真的;有贪心,就是假的。我现在告诉你们这一个最实际的测验办法。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我们若能没有贪欲,什么麻烦也没有了;你有贪欲,什么事情都发生出来了。世界上万事万物万类,什么都是由这个贪欲生出来的。所以才说“一念不生全体现”,若没有贪欲这个念,那佛性就现前了。“六根忽动被云遮”,这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一着到境界上,就好像云彩把天空给遮起来了,现不出太阳光。

这六根,它根本在什么地方?就因为一个贪欲!贪欲放不下,所以这个六根就变成六贼,六识就生出来了。你要是没有贪欲,六根这贼也不贼了,识也不识了,什么都返本还原了,什么麻烦也没有了。所以各位要注意这点,就是看你有贪欲、没有贪欲。你若有贪欲,那和魔还没有分开;没有贪欲了,和佛也就合股了。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或言劫火”,劫火,没有一定是指火;水、火、风三灾都可以包括的,注解是可以这么说,但是经文上这个劫火不一定就是三灾,七灾、八灾、一百灾都可以包括的。注释是勉强来把它解释解释,这都不可以那么执着,说是一定的;着魔的人,那也不一定懂得三灾八难。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6出名示害

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这种的鬼叫什么鬼呢?怪鬼;奇奇怪怪的这种鬼,时间久了,他就变成魔了,来扰乱这个修道的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时间久了,他这个把戏玩得也讨厌了,也够了。这够了,怎么样?就讨厌心生出来了,就不附着那个人了,走了。弟子与师俱陷王难:走了,这个弟子和师父俱遭王难,都被国家捉去了,说他妖言惑众,然后或者就被杀头,或者做什么。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这个色蕴破了,我相空了,没有我相了,凡是有形有色的,有所质碍的都会空了,你若不明白,可以把那个经文熟看多几遍,自然就懂了。这一切的宗教,当然都是在五蕴里头转的,你看后面的文说“师父和徒弟俱遭王难”,这如果不是一个宗教,怎么会有师父、徒弟?他们得到一点,就得少为足,就立一个宗教,说他们那个是真的,他们是什么什么的。我们也不必指出来哪一个宗教,就用代名词说某一个宗教,不必把它名字说清楚,这就可以明白了。至于你说一定要知道他们是从哪个蕴来的,在哪个地方。这就在于你自己和我们每个人,要是把这五十种阴魔都研究清楚了,就都会知道他们是在什么程度上。

所以你们不是问问题,是研究问题。我们互相研究,谁也不一定答覆谁的问题,因为智慧都是平等的。我们研究出来,大家认为这个道理对了,那就是对了。我们把大家的意见都集中起来,将来出〈五十阴魔〉的时候,把大家的意思都加进去。所以这是共同来研究,不是谁问谁的问题,谁都有权利发挥意见。

为什么单独要两个人念呢?因为这两个人的中文、英文都过得去。把大略的意思讲一讲,如果有不圆满的地方,谁都可以发言的,并不是问问题。这不是讲《梵网经》,我们现在是研究的性质。在研究的性质上,大家都平等的,谁也不需要请法,也不需要怎样,就是大家共同来研究,做研究学问的一种态度。大家谁也不是和谁辩论,就是谁有什么意见,都可以发挥出来,是这样子的。你们各位说这个方法好不好?

弟子:经文说师父与弟子俱堕地狱?

上人:是啊,就是那个修道的人!

弟子:修道人是指那个徒弟?

上人:No(不),师父也一样的,师父也是修行人嘛,好像人民教就是这样子的。这个有一种分别的地方,什么地方呢?就是有淫欲、没有淫欲。你有淫欲,那就是魔;没有淫欲,那才是正的,那才是佛。分别在这里,他没有断淫,他还不能降伏其心。他不过就坐在那儿可以入定了,可是在三摩地中,他还有所贪、有所求的,“潜行贪欲”,就从这两个,你就可以知道他。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J7教悟戒迷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你应该先觉悟,不入这种魔王的轮回里头。迷惑不知,堕无间狱:如果你要是迷昧而不明白,将来就会堕无间地狱的。

@@@@@@

I 2贪求经历(分七)
J1定发爱求 J2魔遣邪附 J3客邪投扰 J4主人惑乱
J5按其言状 J6出名示害 J7教悟戒迷
今J1

阿难!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游荡,飞其精思,贪求经历。

阿难!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阿难!这个修定的善男子,他受阴虚妙,邪虑不能侵犯,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游荡:在这个定力里头,他的心又打出一种妄想来,打什么妄想呢?心里想要游荡。游荡就是出玄入牝了,这个神出去了,各处去跑。飞其精思,贪求经历:就是他这个灵魂飞到旁的地方,他到处都要去看看,到处都要去玩一玩,这是“贪求经历”。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心爱游荡,飞其精思,贪求经历”,这个“飞其精思”,不是精怪,就是很微细很微细的那种思想。这种妄想,你是不容易察觉到的,它是忽然而天,忽然而地的;也不是什么力量,就是很微细很微细,你不容易觉察到的。为什么他有那个呢?就因为有那种爱游荡的心,“心爱游荡”,心里就觉得:“噢,到各处游山玩水!”这就出神了,小人儿到处看看这个山,看看这个水,都不同啦!就贪看这种境界。你那就一念的精思,在那儿研究:“哦,这个这么样子啊!”就觉得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所以说是“贪求经历”。就好像旅游,愿意观看名胜是一样的,愿意到处去看,就像某某愿意到纽约去,又是一个人又不会英文,到处去跑跑。他这是人跑;这个呢,是一种微细的神,那种思想去跑了,那是一种贪着。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2魔遣邪附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当尔之时,这个天上的魔王又生了一种妒忌了,于是就等着等着,等这个修道人有了漏洞,他就有机会。飞精附人:他又派他的眷属,去附到其他一个人的身上,口说经法,来恼乱这个修道的人。因为什么来恼乱他呢?这个修道人怎么会有魔来呢?就因为他贪求经历,想要游荡。他一动这个游荡的念头,魔王就有了机会,可以扰乱他来了;如果他没有这种的心,就不会有这种魔的。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候得其便”,就是得他“贪欲”这两个字,把门开开。所以,不容易了解这个经文的意思,就差这么一点哪!

昨天有人说,某某人念念佛就跳起来了,好像跳舞一样,这都叫飞精附人。这个人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这是入三昧了,这么样天真活泼,蹦蹦跳跳的,像只兔子似的。他念佛念得手舞足蹈,那是他自己变猴子了嘛,这没有什么旁的可说了。说菩萨和他一起?像大圣公,好像一些无知无识的人说大圣公来了,齐天大圣来了,所以就手舞足蹈的;菩萨不会手舞足蹈的,菩萨不是那么贱的,那么样哆哩哆嗦的。现在他每个周末给人看病,用透视,因为他眼睛能看病,看人身体里有什么毛病,就给人看。“哦,很多人去求他!”这就是招摇过市,这就是锋芒外露,总在那个地方大炫示。虽然他暂时还没有露出什么大贪心,或者什么问题,那么慢慢地都有一些不可说不可说的地方。所以各位要特别特别小心,这一点不要贪,以为:“哦,某某人能看见东西,某某人有什么灵感啊!”妖魔鬼怪都有灵感,连老鼠都有灵感的,不要说其他的东西,老鼠只要有人在外边一走,它就不出来了,那都是灵感。

“飞精附人”,这个就是魔的那种精,那个魔的魂魄,他那魔性,也就是那个灵鬼,就是那个天魔,他不是本体来的,他也有神通,他坐那个地方,他那个灵魂就来附到人身上,就讲:“我是齐天大圣啊!我是如来啊!我是观世音哪!”就这一类的。为什么他冒充旁人呢?就因为他自己的招牌不亮。不像那个某某,说他师父是三山九侯,三山九侯是个什么东西?没有人知道。就是他给取出那么个名字,所以招牌不亮。就像你若提出布希总统,谁都知道,他说一句也都很灵的,你这个人犯死罪了,他说赦免你,哦,这个人就活了!就这么样,因为他有势力。

那个灵鬼因为他本身没有势力,所以就冒充旁人,这也是个假冒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假的,所以就尽做假的,这个很容易懂的嘛!这个不能因为他有什么灵感,或者有什么地位,就屈就他用他这个名字。这是不对的,应该怎么样翻译,就怎么样翻译,不能因为他又有什么灵感,又说什么预言,又很准确了。那个魔都会说预言的,魔都是有这个本领的。你不能说是自己掩耳盗铃,他是个魔,你就说他不是个魔,那他是个什么?这个“飞精附人”,你可以说他是飞着来的精怪附人。你不能屈就他们这个,你若屈就他们这个,把佛教真正的道理完全没有了。佛教是不以佛法送人情,“宁可将身下地狱,不以佛法送人情”,这个不是讲人情面子的。我们翻译经典一定要有正知正见,一定要主持正义,对这个地方不能偏私,一点也不能顺手人情说好话,不可以的。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3客邪投扰

其人亦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游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自形无变,其听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光聚;一众听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

其人亦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魔附到身上的这个人,他自己也不觉也不知,也说他自己得到涅槃的妙果了。来彼求游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来到这个心里打妄想,想出玄入牝,到处去求游荡的这个人的地方,安敷座位来说法。

自形无变:前边那个是他自己的形,又变比丘,又变帝释,又变妇女,又变比丘尼,又变等等的;这一个,他自己的身不变。所以魔有种种的魔,你不要以为有了境界,就是好的事情了。有境界,你若不认识,这就着魔了。说法这个人他不变,其听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光聚:可是听法的这些个人,忽然每一个人见自己的身坐在莲华上,每一个人觉得自己的身体都变成紫金光色这样子。一众听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所有听法的每一个人都这样子。啊,认为很出奇了,很少有啰!从来也没见过,以为这是好的境界,其实是魔的境界。

J4主人惑乱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淫逸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这不是指这一个人,而是这一班听法的人。这一班听法的人太愚痴了!心生疑惑,认为:“哦,这是真菩萨了!他能教我坐宝莲华,变成紫金光色。”你自己想一想,你坐着宝莲华,变紫金光色,是不是真的呢?这根本是假的。你是一个凡夫,怎么会有这样境界呢?这如果不是魔王来愚弄你,那么菩萨做什么要现这种境界呢?他贪图你什么?

淫逸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于是乎,这一班听法人的心就都摇动了,生出一种淫逸的心来,也就不守佛的戒律了,偷偷地尽行淫欲。你们要记得,受戒之后,不要信这种迷信的境界,这个说法的人无论有什么大神通,你要观察他。要是有贪心,到处敛财,或者有淫欲心,那就不是真的,就是假的。他若没有淫欲心,没有这种贪心,对你没有什么企图,那就是真的。他破佛律仪,这就是假的。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淫逸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是放纵他的淫欲行为,这个也是心放纵,起淫欲心,放纵他的行为。他的心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守规矩的意思,就像那个邪皮(嬉皮)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很不守规矩的。“破佛律仪”,这个律就是戒律,仪是一种仪式。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5按其言状

口中好言诸佛应世,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某人即是某菩萨等来化人间。其人见故,心生渴仰,邪见密兴,种智消灭。

口中好言诸佛应世:邪魔帮助的这个人,欢喜说什么呢?他就欢喜历游一切,用这个历游,谈玄说妙,说得不知几玄妙。说什么呢?他说:“喔,现在诸佛都到世间来了,都来救人来了!”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在什么地方,哪一个人当是哪一个佛来的,他的变化身来到这个地方救一切众生了。

某人即是某菩萨等来化人间:或者某一个人,就是什么菩萨。说:“这是个菩萨来教化人间来了!这末法时代,他来救我们来了。”好像吉利不是说:沙摩楼撒的弟子就说沙摩楼撒是菩萨(菩提萨埵),是不是啊?这岂有此理!你菩提萨埵?什么菩提萨埵?鬼菩提萨埵!这真是骗人!菩提萨埵?我告诉你,佛、菩提萨埵不会自己承认是佛、是菩提萨埵的,也不会叫弟子周围去给他宣传,说:“啊,我的teacher(师父)是菩提萨埵。”吉利!我没有教你这么讲啊,你为什么说你的teacher是佛?不可以这么讲的!我没有讲过吗?我是鬼。你就说你的师父是个鬼就得了,我不愿意做菩提萨埵,也不愿意做佛。唉,真是可怜得很啊!这些人。

其人见故,心生渴仰:这个人因为是个小孩子的知见,也不懂佛法,一听说这是菩提萨埵,“哦,这不得了,赶快去听他说法,到那儿拜他做师父!”好像昨天就有一个人来盗法来了,我问他是谁的徒弟,他说是某某人的徒弟,就是这种情形。那么这个人就“心生渴仰”,渴仰就是羡慕。他心里就生一种羡慕心,“啊,我几时也拜一个菩提萨埵做师父,我到那地方去亲近他,跟他学菩提萨埵这个法。他是菩提萨埵,当然教人都可以做菩提萨埵了。”所以邪见密兴:这种邪知邪见,就一点一点秘密地生出来了。种智消灭:这个道种智、这一切种智,种种的智慧都消灭没有了。这个智慧的种子都消灭了,你说危险不危险?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这个真理和不是真理,相差没有多少,只是很微细的那一点。所以我们人很不容易有择法眼,认识哪个是正法,哪个是邪法;哪个是善,哪个是恶的,不容易分别出来。可是我们要知道这个正的,他所行所作都是正大光明的;邪的,他尽行险侥幸,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善的,他是帮助人的;恶的,他就是害人的。我们在这一点上认识了,就会明白了。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J6出名示害

此名魃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此名魃鬼:你们记得这个魃鬼是个什么鬼来着?这个魃鬼到什么地方是怎么样子啊?这个魃鬼就是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不下雨,这叫旱魃。旱魃为虐,旱魃作怪,这个鬼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没有雨下了,最少都要半年;多了,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他若在那地方不走,这个地方总没有雨下的。年老成魔:这个魃鬼年轻的时候就是鬼,等年纪一老,就变成老奸巨滑了;老奸巨滑,就变成魔了。我们人有这么一句话,“老而不死是为贼”,说人若老了不死,就变成贼了,何况这个鬼呢?这鬼若老了不死,就变成魔了。

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所以魔来恼乱这个人,等他这一套把戏玩得时间久了,也就讨厌了,没有什么意思了,于是乎就跑了,走了。弟子与师俱陷王难:这个徒弟和师父就都被人捉去,关到政府的监狱里了。关到监狱里,就或者斩头,或者终身监禁,这也就等于在地狱里一样了。

J7教悟戒迷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你应该先先地明白,不入这个魔王的轮回里边去,不入魔王的眷属里边去。迷惑不知,堕无间狱:如果你不认识魔王的这种行为,你就应该随着魔王堕无间地狱去了。

@@@@@@

I3贪求契合(分七)
J1定发爱求 J2魔遣邪附 J3客邪投扰 J4主人惑乱
J5按其言状 J6出名示害 J7教悟戒迷
今J1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绵㳷,澄其精思,贪求契合。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阿难!这个修定的善男子,他受阴虚妙,邪虑不能侵犯,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绵㳷:在三摩地中,心里想和一切的圣人来暗暗地吻合。澄其精思,贪求契合:所以就勉强用澄清的这种精思,贪求这个契合。就因为这一暗念贪求契合,所以魔王也就得便了,也就有机会来恼乱你来了。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心爱绵㳷”,那个“爱”就是有贪在里头,“绵㳷”的意思,也可以说是贪神通,也可以说是贪智慧,也可以说是他贪开悟了大开眼界;也可以说是他贪着成佛,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他贪这种的境界,这都是那个爱,有贪在里头包括了,就“澄其精思”了嘛!就为的是“贪求契合”,他贪感应道交,贪这种殊胜的境界。

这种东西啊,你没有法子把它弄清楚的,他是乱七八糟在那儿乱贪、乱想,什么都没有一个系统的,你一定要说是怎么样怎么样,未免估计太高了。他那儿七扯八拉的贪一大堆,你若问他贪什么,他也不知道贪什么,说不出来一个子午卯酉。他这没有一个次第的,一个着魔的境界怎么会有那么清楚的?

你们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注意这个人现在就是着魔了,就是糊里糊涂的,什么都不清楚的。他若清楚,他若知道的话,就不会着魔了。就是那么糊里糊涂,自己邪里邪气的,总是自以为是,就着魔了。你各处一看,现在那些个邪师说法,到处很热闹的,到那儿去听法都要买票,都要干什么的!哦,弄得不知几热闹,又是叫人发财,叫这个发,叫那个发。你说他真明白吗?他明白什么?他若明白就不做糊涂事了。

“贪求契合”这个契合,就是他贪求开悟,贪求神通,贪求想得到什么。“澄其精思”,就在那儿打坐用功;用功呢,这就是澄其精思想要怎么样呢?想要得到神通,所以贪求契合,贪求神通,贪求开大智慧。总而言之,贪种种好的东西,贪种种不劳而获的。像抽鸦片烟过瘾了,他那儿没有过瘾,想要过瘾,不知道用一个什么东西来过瘾好,所以就在这个歧路亡羊的时候,哦,就让天魔候得其便;你要得神通?好,我来帮助你,叫你得神通!就这个嘛!现在懂了吗?很简单的嘛!

好像有一个地方打禅七,打、打,大家都哭起来了。这个抱头痛哭,那个又怎么样,其实这都是着魔了,都是尔时天魔候得其便。完了,那个不懂得的善知识还说:“啊,这有境界了,你看我们这儿这么多开悟的!”就这个嘛!这没有什么。就是这个,就觉得这真了不起了,还把它写出来,谁怎么样哭,哭得怎么样,说的什么,谁又如何如何。哦,这一般无知的人,还觉得那个地方打禅七那么多人开悟!原来开悟是开哭的悟、笑的悟,这叫开的什么悟?你说这真令人啼笑皆非。“澄其精思”,就是这个,没有什么。那个被狐狸精附体了,中邪了。有一班天上的狐狸在那儿等着,啊,你参禅了!好了,我帮着你开悟;所以,搅得大家都糊里糊涂的。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2魔遣邪附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当尔之时,这个天魔也等着机会,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J3客邪投扰

其人实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合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及彼听法之人,外无迁变,令其听者,未闻法前,心自开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见地狱,或知人间好恶诸事,或口说偈,或自诵经。各各欢娱,得未曾有。

其人实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被魔附到身上的这个人,他也不知道他着魔了,也说自己得到无上涅槃的妙果了。来彼求合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来到求契合这个修行人的地方,也安排好了座位,上法座就说法。

其形及彼听法之人,外无迁变:他自己的身形和所有听法这些人的身形,在这个身体的外形,没有什么迁变。不像前文,有的又变成自己坐宝莲华,见到自己身体像紫金光聚,有的看见这说法的人又变成比丘、比丘尼、帝释、妇人等等。没有这些变化,可是怎么样啊?

令其听者,未闻法前,心自开悟:令这些个听法的人,还没听法之前,心里就开了悟。开了悟,这时候就好像喝醉酒了,又好像做梦发了财了。他这个开悟不是真正的开悟,只是一种幻境,好像看电影似的,这么一种幻化的境界。又好像吃那个“幻觉丸”,哦,看见什么东西都变了样了!念念移易:他心里头就念念迁易。

或得宿命:或者得到宿命通了。其实他这个宿命通也并不是真的,都是假的。怎么说是假宿命通呢?因为他所看的都是一种幻化的,不是真正的宿命。或有他心:或者得他心通。或见地狱:或者看见地狱了。哦,地狱的境界都看见了!或知人间好恶诸事:或者知道人间好的和不好的这一切事。或口说偈:或者随便他就可以说出偈颂来。或自诵经:或者他自己就念经。各各欢娱:每一个人都欢娱,都高兴了,得未曾有:喔,都说这可真是菩萨啰!这真是佛啰!令我开了悟,令我得到宿命通了!可是这就只在听法那一个时候有的,一过去就没有了,所以说它不是真的。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其人实不觉知魔着”,前边经文有“其人亦不觉知”,后边经文有“其人先不觉知”。这个用不同的字,也有不同的意思,所以有的是加重语气,有的是普普通通就过去了,这个地方也就用不同的意思翻译出来。

“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见地狱,或知人间”,在这个地方,这些经文都是佛说他们的这种境界,和一种形容词;形容词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这都是假设之词,也并不是直接在跟人讲,这是说他们有这种境界,所以你不要死板板的,“哦,就是这样子!”这个不需要的;你们现在都明白了吧?佛为什么要说这么一个情形呢?要设身处地想,不单有十种、五十种阴魔,这只是一部分,还有种种变化无穷的,在里头又有千变万化。你一定要死死板板地跟着文那么样子刻字窟窿,是不需要的;有的或者佛没有完全说出来,有的或者佛说得多一点,都不一定的。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九年五月补述

居士:上人、各位法师、各位善知识!我讲一段跟大家修行比较有切实关系的。在受阴尽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贪爱善巧方便,要契合天理,要契机,要化众生的急躁心。这种急躁心产生以后,会有一些现象。好像着天魔以后,有一些没有看过经书的人,往往会说很多经文。

在台湾有很多修行者(我讲修行者比较好听),他本身所看的经书很有限,本身所受的戒体,可能已经破坏了。但是他因为要得到善巧方便,看人家讲经说法有很多的信众,他很高兴,希望自己也能够快一点发智慧,可以快快讲经说法给很多人听。这种心理产生以后,在禅坐中就会着魔,你看现在很多人很会讲经,这其实已经是着魔的现象了。

如果他持戒很严,持咒或诵经很勤,又很用功的话,这个人或许就不会有这种现象。如果你看他本身平时持戒不很好,又不诵经礼拜,可是他一上台闭目养神││不只他这个讲的人,我们听的人到了那个道场以后,跟着起了妄想心,三天两天以后,听的人也可以讲得很好,根本不用学经。

我认为大家在上人的道场,应该是不会这样。如果到其他的道场,护法神又不护法,本身又起妄想贪着,这种现象多半发生在喜欢禅坐的人身上;如果不习禅的人,这种现象不太会产生。像台湾有的老太婆,她本身一个字也不懂,但是三天、五天之后,她毛笔字可以写得比吕居士漂亮得多,这种情形我看得多了。几天以后,马上即身成佛,真的是“即身成佛”了!三天前她不会讲经,三天后讲经讲得很好,这种很奇怪的事情都会产生的。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正法大家都不学,要学邪法。这种人你跟他讲佛法,他不听的。我们了解这种现象可能比较切实一点,在这道场的人可能都不会这样,但是在外面就要小心。

上人:这都是有狐狸精在那儿附身了,这都叫飞精附人。

──上人一九八九年五月补述至此

J4主人惑乱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绵爱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这个人也是愚痴到极点了,疑惑魔着的这个人就是菩萨了。绵爱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绵”也就是绵密。对着这个魔绵密地生出一种爱心来,所以把佛的律仪也都破坏了,不守了,偷偷地就行这个淫欲。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这个地方,说法的人以为自己是菩萨,听法的人也觉得说法的人是菩萨,不是听法的人是菩萨。说法的人以为自己是菩萨,一班的人也就觉得他是菩萨了,他有这样的神通变化。一班听法的人以为他是菩萨,因为觉得他是菩萨了,就绵爱心生,绵绵密密的生出一种爱慕的心,又佩服又爱慕,所以没有办法,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个就像某某似的,某某他那一班人为什么那么服从他?因为就是有这个情形。也就是“是诸人等愚迷无知”,经文可以这么样解,这就说法的、听法的都包括了,中文经文不改,英文可以这么样翻译通顺一点。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5按其言状

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后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萨亦然。其人见故,洗涤本心,易入邪悟。

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后佛:这种魔,他的口里头欢喜说什么呢?他有一种说法,他欢喜说:你光是学佛,你可知道佛是怎么一回事?佛也有大的佛,也有小的佛;也有老的佛,也有少的佛。又有先前的佛,又有后来成的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那么在佛的里边,也有真佛,又有假佛;魔王说自己就是真佛,那个佛就是假佛。又有男佛,又有女佛。所以,他说男女交媾这种情形,就是造就佛呢,就是成佛的根本,就是菩提心!他就这么样讲的,所以把人都迷住了,这一班人说:“喔,成佛原来这么成的啊!”所以拼命就恣行淫欲了,豁出命都不要了,就行淫欲。

菩萨亦然:他说菩萨也有大菩萨、小菩萨;也有男菩萨、女菩萨。其实除非你没有成佛,你若成佛,就都是男的,没有女的了;你成菩萨也都是男的了,也没有女的。观音菩萨为化女人,所以他变现女人身。

其人见故,洗涤本心,易入邪悟:这个人见他这么样说,于是乎也就相信了。把他自己本来修行那个真正的正心洗了,改变了,就变成邪悟了。说:“这对啊!这讲得对!观音菩萨,我看她都是女人身嘛!这是很现成的一个证明嘛!”其实他不明白佛法,观音菩萨也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他是随类应机而化,化度众生。

在这个地方,就很难分别清楚,什么是菩萨化现的,什么是魔化现的,不容易分;因为魔也有那种的神通,也可以变化。那么你怎么知道他是魔呢?你就在他有淫欲心、没有淫欲心上分别;在他有贪心、没有贪心上分别,就在这个地方分别。

J6出名示害

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这个就是一种魇魅鬼,魑魅魍魉这种鬼,他也是经过时间久了,就变成一种魔,来恼乱这个修定的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时间久了,他生一种厌恶的心,就离开这个人的身体了。弟子与师俱陷王难:于是乎徒弟和师父都被国家的法律管住了,把他们抓去圈到监狱里。

J7教悟戒迷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你应该先先地觉悟,首先你要觉悟,不入魔王这个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如果你没有智慧不明白,将来就会堕无间地狱的。

@@@@@@

I 4贪求辨析(分七)
J1定发爱求 J2魔遣邪附 J3客邪投扰 J4主人惑乱
J5按其言状 J6出名示害 J7教悟戒迷
今J1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根本,穷览物化性之终始,精爽其心,贪求辨析。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在三摩地中,心爱根本:他生出来一种想要学这个物理学的心。“心爱根本”,就是想要学物理,这science,所以就穷览物化性之终始:他要研究物理这种的变化,这个物理的开始和终点是怎么回事。精爽其心,贪求辨析:他的心里头精益求精,贪求要辨别而分析这个物理。“爽”,就是要明白。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弟子:看所有想阴的境界,前面都有一段说“受阴虚妙,不遭邪虑。”这个“不遭邪虑”是指的什么意思?是说他没有邪知邪见?还是说他没有不正当的念头?这个修行人到这个地步的时候,他的修行到了什么境界?

上人:“受阴虚妙”,这个“虚”才能“妙”,“妙”才能“虚”;受阴有这个境界,觉得很自在的。“不遭邪虑”,这个“遭”是遭遇到。譬如你在受阴里头已经有功夫了,本来不会遭遇到,但是你还无缘无故就遭遇到邪虑。这个邪虑就是外边的贼,外面的邪魔鬼怪来了。本来不遭这些个东西,可是不遭这个东西,最后他生出一种或者爱,或者有所求,或者有所贪、有自私心、有自利心;有这个老毛病犯了,所以他就遭了。他如果没有这个老毛病,继续往前去,若明白一切的境界来了,都不被它所摇动,这就不遭邪虑了;若一被它所转动了,就遭了。

他本来说是不遭这个邪虑,怎么又被转动了呢?这岂不是矛盾吗?不是!就因为你开开那个贼的门了,生出一种爱欲心!“潜行贪欲”,那个“潜”就是偷偷的,偷偷摸摸地去做这个不净行,不守规矩,不守戒律,他说:“戒律有什么关系啊!”他就是自命已经开悟了。所以我告诉你们,我为什么不敢不守规矩呢?可以说我没有开悟,所以我不敢不守规矩。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J2魔遣邪附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在这个时候,天魔一看,“哦,你生出这个贪心来,好东西!我现在就要叫我一个眷属来收拾你啰!”于是乎得到这个机会了,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又派他的眷属来附到人的身上,说这经典,说这个魔王的法。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飞精附人”,这精就是精神,无所谓阴,也无所谓阳;因为这个“精”,在里头他阴阳精神还没有分开。他这种东西是一种怪物,所以你也不能说他是阴,也不能说他是阳。那么他那个精神就是魔的分灵,魔的一部分,不是魔的全体,因为魔有很大力量,他也有化身的,这也就是他的一个化身,不过是精灵。

精灵很灵的,所以他也辩才无碍,也说偈颂,他的道理也井井有条的,如果你没有择法眼,没有智慧眼,你听起来就不认识了。那么这个人是被魔的力量来加持他,来帮助他,所以他本事也大了。大概你们都听过某某怕那个女人,爬到一根柱子上去了,因为他就是那长虫(蛇)的力量。还有某某摇头晃脑的,这个也叫飞精附人。为什么他那样?也就是因为当初修行不小心,生一种不正当染污的念头,所以这种魔也就来了,得便了。

所以修道啊,我们切记念力要正,无论是哪一位,若尽有这个淫欲的念头,这就很容易着魔;你要是没有淫欲的念头,那就是佛菩萨会支持你。魔和佛的分野,就是一个邪,一个正;一个染污,一个清净。那魔的力量也是和佛差不多,尤其现在这个时代是魔强法弱的时代,魔力是很强的,法好像很软弱的,所以好像自说功德、标异现奇、现奇特相,这都有一点魔的境界。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3客邪投扰

其人先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元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其座下,虽未闻法,自然心伏。是诸人等,将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现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递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绝。都指现在即为佛国,无别净居及金色相。

这真是“佛”了!这真是所有的人都是佛了,这个魔就是这样讲法。

其人先不觉知魔着:“其人”,被魔所附的这个人,他也不知道自己着魔了;因为着魔的时候,他自己就迷迷糊糊,没有知觉了,完全是魔王来替他做全权代表,替他讲话了。亦言自得无上涅槃:也说自己得无上涅槃了,得到涅槃的妙果。来彼求元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到求物理始终这个人的地方,敷座说法。“求元”,就是求这个物的本元。

身有威神:这个魔王,他身上有一种威神,这威神怎么样啊?摧伏求者:他能把求元这个善男子摧伏了。令其座下,虽未闻法,自然心伏:令这个人和座下的人,虽然在没闻法的时候,就自然心里已经都佩服了,心里已经降伏了。

是诸人等,将佛涅槃、菩提法身:这一切的人等,拿着这个佛的涅槃、菩提法身,就说即是现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递代相生:他说,什么叫菩提涅槃哪?就是现在我这个肉身上,父亲生儿子,儿子又做父亲,父亲又生儿子,这么代代相传,一代一代地生下来,即是法身常住不绝:他说这就是不坏的法身,常住的法身。都指现在即为佛国,无别净居及金色相:这个就是说的现在嘛!就这样子,说:“现在就是佛国,再没有其他的净土可住的,也没有金色相。”说那都是假的。他就这么样,因为他有鬼气,有魔气。我不是常说魔里魔气的吗?有这股魔气,他讲出话来,大家都着了他这个魔,被他迷住了,所以都相信他。

J4主人惑乱

其人信受,亡失先心,身命归依,得未曾有。是等愚迷,惑为菩萨,推究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

其人信受,亡失先心:这一些个人听他这样一说,“哦,这个有道理,讲得不错呀!父亲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这一代一代相传,就是常住不坏的嘛!这就是法身!哦,原来如此!”所以大家都相信了,把以前的正知正见都失去,都没有了,没有正念了。身命归依,得未曾有:身心性命都归依这个魔王了,认为这是从来没有的。

你看,人信魔王的道,比信真正的法,信得厉害!魔王这些个旁门左道、邪魔外道,叫这个人:“啊,你做这个,你做那个!”他不敢不做的;那个真的,叫他做一件事情,他就将信将疑的。这魔王因为有那股魔力把你迷住了,所以他说什么你信什么。你若叫魔王来讲这部经,他才不讲呢!为什么?如果他这一讲啊,把魔王的本相都露出来了,他自己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他不会讲这部经的。为什么我说在美国他们就算懂佛教,你让他讲一讲这部经,他不敢讲的;一讲,把他本来的面目都揭穿了,所以他就怕了。我告诉你们,为什么你们到那地方去开会,他们也怕,也就是这个道理。

是等愚迷,惑为菩萨:这一等的人哪,真是可怜得很,他以为这个魔就是个菩萨。推究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就跟着这个魔王来学他的魔术,就不守佛的戒律,偷偷地去行淫欲啊,贪欲去了。

J5按其言状

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彼无知者,信是秽言。

你看这个魔王多厉害!他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他说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就是净土。“净土法门,你到什么地方找去啊?这个就是净土法门!”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男女二根,这就是菩提的种子,涅槃的真处。你看,讲的这个!彼无知者,信是秽言:这无知无识,一点智慧都没有的这个人,一听说,“啊,这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原来就是这个!这个就是菩提涅槃!”于是就命也不要了,往死路上跑,拼命去跑,不要命那么跑;就信这一种不清净的话、污秽的话。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前边“推究其心”是说旁人推究其心,这个心是指老师和徒弟的心。

“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口中好言”,是他口中常常那么说,这是邪知邪见的一种邪说,不是正当的说;他那么说是不对的,不是他那么说就是那么回事了。他说眼、耳、鼻、舌皆是净土,这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强词夺理,要那么乱讲乱讲的,拿不是当理讲。他说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这个都是邪说,完全不对的,不是那么回事。他常常那么说,说的都是一种迷乱人,令人失去正念,失去正知正见的邪说。不知道的人,以为他这么说就是这么回事了;他这么说是因为他要潜行淫欲,所以他说那个是对的。

弟子:既然他公开说是对的,为什么还要潜行?那公开就行了。

上人:他还是不敢,他那个邪不胜正,他见不得天嘛!现在公开的也很多。

弟子:他也不相信他自己说的。

上人:他自己?根本就没有他自己了,这魔附体的嘛!这是飞精附人在那儿支配他讲嘛!某某名教授赞叹高丽那个发狂的人,说他开悟了,又怎么样子;都是讲这个嘛!他们都这么样讲,就都说眼、耳、鼻、舌都是净土,男女二根就是菩提涅槃真处,都这么讲嘛!说他开悟了嘛,他那是公开了,他不怕的,所以某某名教授都写文章来赞叹他,那就是这一类的。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6出名示害

此名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此名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这个名字就是那蛊毒鬼和魇胜恶鬼。魇魅,这不是有个魇魅鬼?那个鸠槃茶就是这个鬼。这蛊毒鬼和那魇魅鬼时间长了,成魔了,他来恼乱这个修定的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时间久了,他也生一种厌足的心了,离开这个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这个弟子和师父一起都受国法的限制和干涉,被抓去坐监狱。

J7教悟戒迷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你应该先先地觉悟,不要落到魔王的圈套里,堕落这个轮回去。迷惑不知,堕无间狱:如果你迷惑不知道、不明白,将来一定会堕无间狱的。

@@@@@@

I 5贪求冥感(分七)
J1定发爱求 J2魔遣邪附 J3客邪投扰 J4主人惑乱
J5按其言状 J6出名示害 J7教悟戒迷
今J1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悬应,周流精研,贪求冥感。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这个修定的善男子,在受阴中得到一种虚而微妙的境界。不遭邪虑,圆定发明:这时候,不会再有邪魔外道来到他身上,来入他的心腑了,他这时候得到一种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悬应:在这个定中,突然间,他心里就生出一种爱欲。爱欲什么呢?爱欲悬应。什么叫“悬应”呢?就是不论相离多远,也可以知道。好像现在在三藩市,想要知道纽约的事情,那么也就知道了,这就叫悬应。

周流精研:他周而复始地那么精研,精益求精,研究这个悬应的问题。贪求冥感:贪求默默中就有感应。好像在三藩市这儿一打坐,就看见纽约的亲戚在做什么,朋友在做什么,或者说什么话,看得清清楚楚。到时候去一调查,一证明,果然是丝毫不错的,这就叫悬应。他欢喜得到这种神通。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心爱悬应”,这个“悬应”就是凡事能预料,明年、后年的事情他都知道,也就是未卜先知了。

“贪求冥感”,这个“冥感”是对着上面的“悬应”说的,没有什么。那个“悬应”是预先就知道了,这个“冥感”也是默默中就知道了。这个冥感,没有法子说得清楚的,或者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或者在默默中知道了,或者他一睁眼睛看见什么,就知道了这是什么事情,不须预兆;这个不必那么费功夫研究。或者他自己身上那个地方一动,动他几下,他也觉得这是怎么回事。这都是这一类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他自己觉得是这样子,也不一定是这样子。这都是一种揣测,他冥感,就是在冥冥之中,一般人所看不见的,他就知道了。或者睁了眼睛,看见灯了,“哦,这是有光了,这个位置一定是有什么境界了!”一个闭着眼睛,“哦,黑暗了!”这都是冥感。他就这么想,贪求,本来没有事情,他就要找个事情来干。

这都不是真的,你们不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冥感有什么凭据?没有什么凭据的,也拿不出来一个什么证据。这叫冥感——空洞的。就好像那三步一拜,在路上,本来是一个贼来偷你们东西,左偷一趟,右偷一趟,把你们毯也偷去了,有的东西都偷去了。你们是想什么呢?“噢,这是菩萨来试验我们!”这就以为是冥感了,就是这个。原来他是个贼,你就拿他当菩萨了,也不敢惹他,这都叫冥感。你们以为是菩萨,结果原来是个贼,所以冥感也可以说是在那儿瞎猜,瞎打妄想,贪求这个嘛!身上这个地方跳了几跳,“噢,有神来了!”那个腿上跳了几跳,“哦,有鬼来了!”这都叫冥感。冥感真的?假的?天主知道。贪求这个,就拿这些虚妄的东西当真了,因为他心里贪灵感,也可以说是灵感。他有贪求两个字,你就知道这一切一切都是假的了,像听到鹅在叫唤,“啊,这一定是有人来了!”这都叫冥感。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2魔遣邪附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尔时天魔:这时候天魔一看,你这个定力将要成就了,所以他就生了一种妒忌心。于是乎,就派他的魔子魔孙到你这个地方来,候得其便:等着你有了漏洞,有隙可乘,就飞精附人,口说经法:这个魔子魔孙,就附在人的身上,口里就讲经说法。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飞精附人”,你们都没有懂得这个道理;这个飞精,是那个邪的怪物,譬如狐狸或者黄鼠狼、或者是长虫(蛇)、或者是乌龟,他在那个地方就像入定似的,用他的神通入定,也就是他那个魂魄,他那个精灵,他所修的那个灵从他身上飞出来,就到另外那个人的身上,入到那个人身的窍,这叫“飞精附人”。他的精飞出来了,在他这个精灵本身就不会动了,好像入定似的。他在那儿入定,但在这儿他又可以作怪,就像他本身到这儿一样,也会说话,也会显神通,什么他都会的,这叫飞精附人。你们懂这个意思了吧!

弟子:请问有神通的动物和天魔有什么关系?

上人:这个动物是个比喻,那个天魔也是这样子。那个天魔多数都是人间的精跑到天上去的,都是人间这些动物修行时间久了,到天上去做天魔了,就是这些个东西。他在天上又和人间的样子不一样了,他也会千变万化。你想要真正知道,这没有法子知道的。天地间那些个秘密的事没有法子了解的,你不要用我们人的思想来揣测天魔是什么样子。你若能知道他,你就和他是一样了;或者你若超越他了,也可以知道。这要和他一样,可以知道;不和他一样,也没有超越他,谁也不会知道的。

在西方,很多这些个事情西方人都不相信的,这也没有法子完全写在书上,叫人怎么样真了解。可是我知道西方人也有很多鬼上身的,西方人都说这是发神经,不承认他是有什么魔呀、鬼呀、邪呀!中国在表面上也多不承认,可是在骨子里边,就那些个做官的也都怕这个,也多承认的。在大体上他们不承认有这个,可是那些个做大官的都要去扶鸾问卜,好像陈济堂要造反的时候,就问那个扶鸾,那个扶鸾出四个字,说:“机不可失”。结果他就以为这现在就是个机会了,不可以把这个机会失了,就造反了。一造反,三十多架飞机一起飞起来,跑到对方去投降了。原来这个“机不可失”,就是这个飞机不可失去,飞机若失去就没有用了,结果你看看!飞精附人,他只要一念之间就可以到了,这个“飞”也就是形容其快。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3客邪投扰

其人元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应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能令听众,暂见其身如百千岁,心生爱染,不能舍离;身为奴仆,四事供养,不觉疲劳。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师本善知识,别生法爱,黏如胶漆,得未曾有。

啊,这真危险!

其人元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被魔附到身上的这个人,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着魔了,所以就说自己得着无上涅槃了。这未证言证,未得谓得;他没得到这无上涅槃,他说得到了。来彼求应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来到生出一种贪心,贪求冥感、冥应这个人的地方。他也安排一个座位,来给说法了。

能令听众:有魔的这个人,能使令这一班的听众,暂见其身如百千岁:暂时间的,你们要知道,这不是永远的。啊,这个人就好像一百岁、一千岁这么样一个老人。这些个听众看见他这么大年纪,鹤发童颜,喔,这真是个老修行、老比丘了!心生爱染:“爱”,就是爱慕;“染”,就是一种染污。有爱就有染,有染,这就是不清净了。不能舍离:这一班听众,日夜都要陪着这个魔在一起,为什么?因为魔有一种迷人的力量,所以他就把这班人都迷住了!

身为奴仆:这就亲身给他做奴做仆。四事供养,不觉疲劳:四事是什么呢?就是饮食、衣服、卧具、汤药。饮食,就是吃的;衣服,就是穿的;卧具,就是棉被或者褥子之类的;汤药,就是医药。如果需要这四事供养,这班人也不觉厌烦,不觉疲倦。为什么?你看,真是修道的人,真正的佛弟子,没有人这么样真正地亲近他、供养他。这个魔因为有一种迷人的力量,所以人人就都接近他、欢喜他。

各各令其座下人心:每一个魔附身的人,都令在他座下听法的人心,知是先师本善知识:迷得这些个人怎么样啊?自己就知道:“哦,这是我前生的师父!”自己就这样子,“啊,善知识!这个真是善知识啊!是我以前的善知识啊!”别生法爱,黏如胶漆,得未曾有:就生了一种法爱,和这个魔就黏得如胶似漆,黏到一起了,从来也没有这样子的。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别生法爱”,不一定是爱那个法,他爱那个人和那个法。他若单爱法,没有什么淫欲的行为,没有关系。他这个法爱包括也爱那个老师了,也爱那个来说法的那个人,他能叫人看见他变成百千岁,那就生了法爱了嘛!你若单爱法是没有问题的,那这里是也爱那个人了,这也不是法执,也不是爱那个法,就爱那个人。法里头是包括那个人,你们各位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子?如果单要爱那个法,法是没有形象的,没有什么问题的,这是心理变态,被他这个把戏迷住了。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教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不是单单四事供养,不是饮食、衣服、卧具、汤药这么简单;她都要以这个身心性命来供养他,都要和他行淫欲。所差的地方就在行淫欲这个地方,有淫欲,这都是邪的;没有淫欲,那才是正的。你什么时候也不可以听那个人说:“开悟了,什么都可以干了,也可以行淫欲了。”这简直地是大魔王说的话。你不开悟,不守规矩,那是你不懂;你开悟,你懂了,却明知故犯,再不守规矩,不守戒律,那你开悟,开个什么悟?变成开倒车,往回走了。

所以现在的人不研究那个真理,只知道人家说开悟了,不需要守什么规矩,也就跟着这样说:“噢,不需要守规矩了!”他开悟的了,抽烟、喝酒、玩女人,什么都干了。所以最要紧的地方,就是有一个淫欲,他有淫欲心,尽行不净行,这就是魔;他不贪钱,没有淫欲,那就是真的。

他专门公开对大家这么讲:“哦,你前生是我的什么太太啊!是我的娘娘啊!你是我的什么啊!我做过皇帝啊!你怎么样怎么样子。”公开对大家这么讲,就引诱人生这种淫欲的心。他公开讲就变成去骗人,去攀缘。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J4主人惑乱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亲近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这个人愚痴到极点,是又愚痴又迷惑,以为这个能变化的就是佛菩萨了。那狐狸精也会变化,妖魔鬼怪都会变化。他没有想到,这个会变化,不一定是菩萨,也不一定是佛;你有什么善根能遇到真菩萨、真佛?这个人就亲近其心:亲近这个魔附到身上的人,破佛律仪,潜行贪欲:怎么知道那是魔呢?主要的,就因为他破佛的律仪,所以偷偷地就行淫欲去了;因为他有这淫欲心,所以就知道他是魔。

J5按其言状

口中好言:我于前世,于某生中先度某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今来相度,与汝相随,归某世界,供养某佛。或言别有大光明天,佛于中住,一切如来所休居地。彼无知者,信是虚诳,遗失本心。

口中好言:他除非不见到人,见到人他就说了,我于前世,于某生中先度某人:这就好像我说的那个刘金童似的,一见到人,就说是她儿子;再不,就说是她丈夫。哪一生是她的儿子,哪一生又是她的丈夫。或者第一百零一生,或者是一百零二生中,我先度哪一个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或者说是他的兄弟等等,或者说是他的妻妾。今来相度,与汝相随:我现在来度你了,与汝常常在一起,形影不离。归某世界,供养某佛:和你到哪一个世界去,我们到那个地方去亲近哪一尊佛。

或言别有大光明天:我们生到那个大光明天去。其实这个大光明天,就是魔王所住的地方。佛于中住:他说那个地方有真佛,现在你们这儿相信的,都是假佛。一切如来所休居地:如来都在那儿休息的,因为如来在世界上教化众生,度众生累得太疲倦了,所以就到大光明天休息去了。彼无知者,信是虚诳,遗失本心:他这么一讲,这些人就信这种的虚诳了,信这种虚诳怎么样啊?就把以前自己那个正信的心都失去了。

J6出名示害

此名疠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此名疠鬼,年老成魔:这个名字叫什么呢?就叫疠鬼,他年老成魔了。这个疠鬼,或者三千年,或者五千年,就成魔了。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他来破坏这个人的定力,因为时间久了,他这个把戏耍得不愿意耍了,这个新鲜的玩意儿也生厌了,讨厌了,就不在这个人的身上了。弟子与师俱陷王难:因为这个魔一走,这个人自己就没有威德,没有魔力了。所以一般人也就生出怀疑了,于是乎,或者就告到官里去,把他捉去坐监。

J7教悟戒迷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你应该先先地觉悟这个道理,不要入这个魔的圈套里,不要入魔的轮回里边去。迷惑不知,堕无间狱:你要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将来一定堕无间地狱的。

@@@@@@

I6贪求静谧(分五)
J1定发爱求 J2魔遣邪附 J3邪惑事言 J4出名示害 J5教悟戒迷
今J1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深入,克己辛勤,乐处阴寂,贪求静谧。

又善男子:又这个修定的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在三摩地中,心爱深入:他的心生出一种贪爱,贪爱什么呢?贪爱深入这种道理。所以就克己辛勤:“辛”,就是辛苦;“勤”,就是勤俭。自己刻苦自待,对自己很克己,修行很用功的。乐处阴寂:他愿意居处到这个“阴”,没有阳光的地方,没有什么人的地方,就好像愿意住深山穹谷的洞里边,那个非常寂寞的地方。贪求静谧:贪求那个地方清静。因为你太贪清静,也就会生出一种魔。人修道,无论什么也不要贪,好的也不贪,坏的也不贪,你就平常心是道,要平平常常的,不要生一种贪心,你贪什么都是不对的。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心爱深入”,他是乐处阴寂,他就是要往深里追求,不论什么功夫,他想更往前有进步,更深入。“克己辛勤”,他很控制自己,很辛苦的,可是还有一种执着,就是“乐处阴寂”。“阴寂”,就是没有人的地方,什么声音都没有。他想在这个时候以为他的功夫更能进步了,所以“贪求静谧”。他贪求这个宁静的境界,所以他想深入,也不一定是三摩地,就是他所用的功夫。

弟子:建议“心爱深入”翻译为贪爱更深的境界。

上人:这可以的。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2魔遣邪附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当尔之时,这个天上的魔王,等着有了机会,就飞精附人,口说经法:派一个魔鬼——魔王的眷属,附到其他人的身上,就来给他讲经说法。

J3邪惑事言

其人本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阴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令其听人各知本业,或于其处,语一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敕使一人于后蹋尾,顿令其人起不能得,于是一众倾心钦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仪外,重加精苦,诽谤比丘,骂詈徒众,讦露人事,不避讥嫌。口中好言未然祸福,及至其时,毫发无失。

其人本不觉知魔着:被魔所附的这个人,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是着魔了。亦言自得无上涅槃:他也这样讲。总而言之,魔王都说自己得了无上涅槃。由什么地方你可以证明出来他是魔呢?魔多数是自己赞叹自己的,“你知不知道我呀?我现在已经得到涅槃的果位了,我现在证到初果了,我现在得到四果了,我现在就是菩萨了,你认识不认识啊?”一说这话的人,你不用问,这就是魔!

若是佛,他不会说:“啊,我就是佛,你快来给我叩头啊!你若不给我叩头,那你就当面错过,交臂失之。嘿,我这个佛,你都不向我叩头,你真是愚痴得很哪!”这样自己称自己是佛,自己称自己又是菩萨,自己称自己又是阿罗汉;若这样一讲,那就是魔了。你不用问,不问可知,这是魔鬼讲话!佛也不自己说:“我就是佛。”

菩萨现在到世界上来,他也不自己说自己是菩萨。就算旁人叫他菩萨,他自己都不会承认的。就算他是佛,旁人说:“喔,你是佛了,我知道你是佛!”他自己也不承认的;不要说佛菩萨,就算你说他开悟了,他都不承认的。真正开悟的人,不会承认自己开悟的。他若说:“喔,我是开悟了!”你不要听他的,为什么?那简直的,连个狗都不如!所以你不要听他尽吹,尽自己捧自己,不要听那个!因此你为什么要听经呢?听经,你就有照妖镜了,这个妖魔鬼怪他一现形,你就知道了。你若不明白佛法,他说什么,你不知道,就被他骗了。

来彼求阴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这个被魔鬼附着身上的人,来到贪求阴谧这个善男子的地方,也是搭上个法座说法,令其听人各知本业:令所听的人,每一个当时就觉得好像做梦似的,“啊,我前生是干什么的?喔,是给人看家的狗!”那个说我前生就是猫,那个说我前生就是鸡,那个说原来我前生就是牛。啊,都不是人了!

或于其处,语一人言:或者在什么地方,就告诉一个人,好像这个魔鬼就告诉一个人说,说什么呢?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你前生是个畜生,是只狗。你今生没有死呢,已经又做狗了,又做畜生了。你不相信?敕使一人于后蹋尾:叫一个人,说:“我讲话他不相信,你在后边踩着他的尾巴,看看他能起来不能起来?”于是乎那个人就用脚往地下一踩。啊,说踩他的尾巴,顿令其人起不能得:你说这个神通大不大?他说这个人有个尾巴,叫人一踩,这个人果然就站不起来。不能起来了,所以他不信都要信了,“喔,他说我是畜生,现在真有尾巴了!要不然怎么他踩着,我就起不来身呢?”

于是一众倾心钦伏:于是大家一看,“喔,这真灵!你看,这个人没死,他就知道他做畜生了!啊,这真是佛,这真是菩萨,这真是佛菩萨啰!”这所有听他讲的人都倾心钦伏。其实被鬼骗了,你还不知道呢!见了鬼,见了魔王,你当他是菩萨了,这真是颠倒众生。

有人起心,已知其肇: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就想:“啊,怎么这个样?不会有这个道理吧?”心里这么生一种怀疑心,这个魔鬼就知道了,说:“喂,你现在不相信我讲的啊?”这“已知其肇”,就是知道他那个开始了,知道他心里讲什么。所以这个人一看:“哦,这真是菩萨,我心里没讲出来的话,他都知道。哦,我生这么一个念头、一个怀疑的念头,他就给我说出来了!啊,这不得了,以后再不能不信了!”连不信的这个人也信了。你说,就怎么样呀?

佛律仪外,重加精苦:在这个佛的律仪以外,他说佛的戒律不够,我现在给你们再立一个新戒律。我要教你们做一个新佛!我创一个新佛教,以前那是旧的,没有用了。现在科学时代,什么事情都要维新改良,原子时代那个旧脑筋用不着了,旧佛教也不应该用了。他把佛教都改了,所以又可以做长老,又可以做这个什么比丘,什么都可以了。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宗教,有古老的宗教,有时髦的宗教。古老的宗教,没人相信;时髦的东西,人人都趋之若狂。佛所讲的法,最重要的就是戒律。我们现在这一些人,认为佛真是古老,要找一个时髦的东西,所以一找就找到魔王的窟窿里去了。无论哪一个旁门左道,他们都离不了这种的贪欲,贪而无厌,这种欲是损人利己,要把其他的人都伤害了,而利益自己。

我们万佛城啊,我不能对你们说我们一定是正法,一定是怎么样;但你们跟着我这么多年,所有的人,每一个都算上,我和你们哪一位要过所有的财产了?我叫你们哪一个把所有的财产都捐给庙上?有没有这个事情?那么为什么我不这样子呢?就因为我很古老的,因为我要守戒律,我要尊重戒律。戒律是布施于人;不是尽叫人家布施给自己,自己不往外布施。

我们万佛城所有的经济来源,都是很自然的,没有用过任何手段向人去募钱的。我们不用手段,我们所来的经济已经够用了,你再用手段去骗人的钱,这样不是魔法还是什么?叫人家所有的财产,甚至于身家性命都捐给道场,这完全是一种邪知邪见。

我所以和他们不同的原因,就因为我不贪所有人的财产,我也不贪哪一个漂亮的女人。我也不贪什么名,什么名我也不要。而且在外边,我有个臭名,不是个好名。谁要是听见我的名字,就觉得头痛了,尤其是那些个妖魔鬼怪。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他诽谤比丘:他说,“比丘?什么叫比丘啊?比什么丘啊?”就这么样。又说:“你说他是个比丘,我说他是个泥鳅。”他骂詈徒众:他随便骂徒弟,“你是只狗,你是只猫。”或者:“你是只老鼠。”或者:“你是只猪。”就骂这个徒弟。这个徒弟一听,这是菩萨骂我,也承认了:“你说我是猪,就是猪;说我是狗,就是狗;说我是猫,就是猫。”所以也不敢驳嘴了。你说这个真是!这个魔王的力量,你说多大!把人都迷得他说什么都相信。

讦露人事:就是揭露人的私事,怎么样的私事呀?譬如,这个男女做不正当的事情了,他就:“嘿,你同某一个男人在什么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来着啊?”这个女的想:“这他怎么知道的啊?”他把她公开,说他们两个是最不好、最坏的人,在什么地方又做一个不正当的事情,见不得人的事情。你问问她,她不敢不承认的。这两个人果然有这么个事情,也不敢不承认。那么这表现什么呢?表现他有神通,表现他什么事情都知道。所以“讦露人事”,就是揭露人私,揭露人的秘密。不避讥嫌:也不怕人来讥讽,有嫌疑。

口中好言未然祸福:他口中常常欢喜说什么呢?“嘿,你小心哪!明天你会不好的,或者有人给你下毒药,你吃东西小心一点。你若不小心,就会被人毒死。”就讲这个未然的祸福。或者讲祸,或者讲福,及至其时,毫发无失:等到那个时候呢,丝毫无失,丝毫都不错,果然应验,灵得不得了。你看,你敢不相信?嘿,这个魔王,比菩萨厉害得多!

J4出名示害

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此大力鬼,年老成魔:这个鬼就叫大力鬼,年老成魔了;人若不修德,年老就成贼了。我不是讲过吗?中国人有这么一句话,说“老而不死是为贼”,人年老了,他经验得多了,也就会作怪;鬼年老了,就成魔了。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这大力鬼年老成魔了,他就妒忌人家修道,要去破坏人的定力。久而久之,这个魔也生厌足心了,就把他附的这个人撇去。弟子与师俱陷王难:这个弟子与师俱陷王难了,也就是等于同落地狱一样的。

以前我不是说过:“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也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他没有遇到明白的师父,所以就糊里八涂的。他师父跑到地狱去了,这个徒弟一看,师父在前边走,他就在后边跟着啰!跟到地狱里的时候,这师父一回头,说:“嘿,你干什么也来了?”这徒弟就说:“我看你来了,当然我也要跟着你来嘛!”“哎呀,这不是个好地方,你不应该来呀!”“那你先来了,我怎么可以不来呢?我是跟你学的嘛!所以你到什么地方,我也应该到什么地方。”这个师父想:“啊,自己下了地狱,结果把徒弟也带来堕地狱了,真是对不起!very sorry!”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厌足心生”,就是他玩够了,拿着在人身上当游戏玩的那个人,大约也觉得在这个人身上玩得不好玩了,就不要这个人了,他所需要的都得到满足了,厌倦了。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5教悟戒迷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你应该先先地觉悟,不要入了魔的圈套,不要入魔的轮回里边去。迷惑不知,堕无间狱:如果你迷惑不明白这个道理,将来一定堕无间地狱了。

@@@@@@

I7贪求宿命(分五)
J1定发爱求 J2魔遣邪附 J3邪惑事言 J4出名示害 J5教悟戒迷
今J1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知见,勤苦研寻,贪求宿命。

又善男子:又有这种修定的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他在三摩地中,心爱知见,勤苦研寻,贪求宿命:在这个定里边,心里边想要知道多一点事情,想要得到宿命。他非常地用功,勤俭精进,也不怕苦。他那么研寻,要怎么样呢?想要知道宿命。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勤苦研寻”,这“勤苦”不是不怕吃苦,是为想要知道宿命他就很用功,并不是不怕。他是求,他很精进为的是想知道宿命通,想得到神通,并不是不怕苦,是不顾苦。

这个修有两种修行,一个是舍本逐末的修行,一个是舍末逐本的修行。“舍本逐末”的修行,就是在那儿搞名搞利,就怕人不知道自己,在那儿一天到晚攀缘,和人拉拢关系,一切一切都是为自己有一个好名,好求名利,所以就怕人不知道自己。他在那儿是不管福慧有没有,只是像那个抽鸦片烟的人,想现得利益,即刻就过瘾了,所以他就求名求利不顾一切,把修福修慧都忘了。不想我的智慧不如人,有的事情人家都懂了,我还没懂,我还在那儿糊里糊涂的,尽在揣测,用愚痴的思想尽来想东西,来分别;这个都是在那儿不知道培植德行,不知道修福修慧。所以尽在用一般世俗人的思想来用功夫,所以这叫舍本逐末,和世俗人没

有分别。

“舍末逐本”的修行呢?一天到晚在那儿埋头苦干用功修行,他是修福修慧。真修行人是要修福修慧,我的福报不够,我要栽培自己的福报。那个修福修慧是和世俗人不同,世俗人所求的是现实的。我们这个修行人所修的是要永远的,就好像佛是万德庄严,他只知道培植自己的福慧。

培福就要利人,不是利益自己;你要是利益自己,自己就没有福。你利益自己,就是自己贪享受,享福是消福。那么培植福慧是在那儿积聚自己的福报和智慧,就像你有钱存到银行去一样。你这个福报存到什么地方呢?是存到那个大公无私的宝库里头,至正不偏的银行里头。你修多少福,修多少慧,那是你自己的储蓄。你不懂得修行,就是求名求利;懂得修行,就是培福培慧。所差的就是这么一点!

所以有的人就走到错路上去了,就尽求名求利去了。“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我们谁有什么过错,应该很坦白的对大家说,不应该覆藏着,不应该包藏祸心,不应该对任何的事情不坦白。你样样要为大众着想,这就是培福培慧的地方;你样样为自己着想,那就是求名求利的地方。所以这一点每一个人都要认清楚。

我们真正为佛教,要把大家都提倡起来,人人都成佛了,那我们才是一个真正弘扬佛法的人。可是人人都成佛,度了一切众生,无一众生可度的。还不要着相,说:“我做了什么好事了,我度了多少人,我度了多少佛。”这都要行所无事,要扫一切法,离一切相。不能说我是如何如何,怎么样子。你如何怎么样子,是不是头会走路脚会吃饭?还是用脚走路,那你和人没有什么分别。你头冲下,你用你的头发可以迈步,每一条头发迈一步,你的一步可以像飞似地跑得那么快,甚至于你能飞腾变化,那是和人不同了。不然的时候,一样照常吃饭、穿衣、睡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啊!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不要在名利上用功夫,要在真实根本上摸索。真实根本你得到了,“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所以不要自满,不要自己得少为足;你要得少为足都叫着魔了。你看释迦牟尼佛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他并不是在那儿求名求利的,这一点我们要认识。

什么叫根本呢?根本就是没有一切欲念了。你若能断欲了,那你就得本了;你没有能断欲,就谈不到得本。断一切欲,包括财欲、色欲、名欲、食欲、睡欲这一切欲都离了,这些个问题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也不去依赖任何人,也不需要去向任何人攀缘拉拢关系,这才是真正修道的人。要把这根本认识了,你根本认识了,那还要一步一步往前走,不是说我就是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大家都还是薄地凡夫,不要自己自命不凡。你自命不凡,那都是着魔了,那就是那个飞精附人了,令你颠颠倒倒哭哭啼啼的,一阵间又哭,一阵间又笑,一点定力也没有。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2魔遣邪附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殊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知善男子处,敷座说法。

尔时天魔:当尔之时,这个天上的魔,又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那么其人殊不觉知魔着:其人也不知道自己着魔了。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知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这就是魔到求宿命这个人的地方,也给讲法了。

J3邪惑事言

是人无端于说法处,得大宝珠。其魔或时化为畜生,口衔其珠及杂珍宝,简册符牍,诸奇异物,先授彼人,后着其体。或诱听人,藏于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处;是诸听者,得未曾有。多食药草,不餐嘉馔,或时日餐一麻一麦,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诽谤比丘,骂詈徒众,不避讥嫌。口中好言,他方宝藏,十方圣贤潜匿之处。随其后者,往往见有奇异之人。

是人无端于说法处,得大宝珠:这个人无缘无故,就无端端地在说法的地方,得到一个大宝珠,或者钻石,或者什么如意珠之类的。其魔或时化为畜生:这个魔或者有的时候,这个说法的自己变成畜生了,他说这个菩萨什么都变的。口衔其珠及杂珍宝,简册符牍,诸奇异物:他变成畜生,用口叼着珠子,或其他的珍宝,或者这个书简、册类,或者符。这都是很奇怪的、很值钱的东西。先授彼人,后着其体:他先就给这个人,然后又自己着到这个人身体上。

这“符”,是古来有一种“若合符节”的证信方法,用竹子分成两边,都一样的,在中间连着写字。等到用的时候,两个合起来一对,若对上了,这就是真的;若对不上,就是假的。或者画符,这鬼画符,就是拿来降魔捉鬼、降妖捉怪的符。“牍”,也是一种书牍(信札)之类的。

或诱听人,藏于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处:或者他教这个听的人,说把珠子藏到地下,就有一颗好像明月这么个珠子,照得这个地方放光。是诸听者,得未曾有:这一切听他说法的人,说:“哦,这真是真的,这个不会是魔了!”他明明是魔,这一些个听法的人说他不会是魔。

多食药草,不餐嘉馔:这个魔常常吃药草,不吃饭,不吃好的东西,就吃药。吃什么药啊?或者人参,或者最补的药品。我在香港遇到一个人,他说他不吃饭。

帮着人家或者求寿,或者求子,或者求福,或者求什么。在人家里一住,就说他不吃饭,其实他吃什么呢?吃核桃。核桃里边有仁,是补脑的,你吃了它,脑筋就很好。这个东西吃很少就不饿了。比如你吃这么一碗饭,这个东西,吃半碗就饱了,它很多油的。或者松子之类的,总而言之,他吃这些个最有营养的东西。

或时日餐一麻一麦,其形肥充:或者有的时候,一天就吃一粒麻、一粒麦,他还很胖的,胖得比肥猪都胖,为什么?魔力持故:这个魔的力量摄持的缘故。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九年五月补述

上人:“是人无端”,“是人”,是指贪求宿命的人;“无端”,就是没有理由。

弟子:“来彼求知善男子,敷座说法。”

上人:这就是魔到求宿命的那个人那儿。

弟子:“于说法处得大宝珠,其魔或时化为畜生。”是另外一个魔吗?

上人:不,就是那个魔。

弟子:这个魔附着的人,又化成畜生了?

上人:嗯!大家就看见他像畜生,就是现古里古怪的样子嘛!“先授彼人,后着其体”,“彼人”,就是求宿命的人。

弟子:求宿命的人已被魔附身,化成畜生了,口里又衔着宝珠及杂珍宝?

上人:给当时那些听法的人。这不是一个人,或者他选择其中的一个人,这都是假设之辞,一定有这个事情吗?没有的。这都是假设的,不是一定的。你不要认为佛说这样,就认为是一定的。这只是举出一个例子,要大家触类旁通,不是就这样死板板的,凿死卯子。要灵活运用,再有这种事情,你就会知道,“哦,这和那是相同的!”你说他变畜生,或者他变一个佛也不一定的。或者他什么都可以变的。不是单单指定你就可以变畜生。他这里说是有珠宝,这都不一定的。你喜爱什么?他就会变什么。你心里所执着的什么东西?嗳,他就有了!好像蔡某变魔术,一变,你喜欢戒指,嗳,变个戒指给你!

所以这个都不是真的,就是说出来有这个意思就可以了,不要讲得那么详细,这都是个比喻。他或者有这样,或者没有这样,不是一定的。所以用“或”字,都是假设之辞,根本就可有可无的。你说他是这样也可以,不是这样也可以,所以用个“或”字,不是决定词,maybe, maybe not(可能是,可能不是)。

弟子:“后着其体”呢?那个魔又着到谁的体上呢?

上人:又着到每一个人身上。

弟子:另有魔来着到每一个人身上吗?

上人:就那个魔,魔可以分身无数的,可以着到那一个人的身上,又可着到旁人身上。

弟子:哦,跳来跳去!

上人:不是跳,他不是一个,可以变很多的。

弟子:哦,着到你身上,又可以着在他身上!魔的力量那么大的?

上人:嗯,那个魔和佛的力量差不多的!不过就是一个邪,一个正。魔所做的事情是邪的,佛所做的事情是正的,所差别的就在这里。台湾有一个居士,他经过很多,有这个经验,现在可以叫他再讲。(对居士说)你要和盘托出,把魔传给你的心法讲出来。

居士:上人、各位法师、各位善知识,我现在所讲的,是我在台湾跑过的外道所显现的,跟我所了解的。或许我了解的,跟佛所说的天魔不大一样,因为天魔是千变万化的。我看到的,只是他们显现的方法之一而已,不是全部的境界,只是供作参考,不一定是全部事实。因为天魔的显现方式有好几种,一种要经过灵媒,一种不经过灵媒。普通学习外道,如果你的心不太正的时候,他不经过灵媒,在你禅坐时,天魔就直接可以显化,化做一个人的样子。

在这段经文“是人无端于说法处,得大宝珠。”因为有“于说法处”,依我所看到的,我想是有灵媒、说法者、听法者三种人存在的情形。“是人”,上人的翻译说是着魔的人,这也是一种的翻法。但是我看过其他的翻译,和我所了解的,“是人”,也可以说是还没有着魔的人。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佛讲《楞严经》,是为了警惕还没有着魔,但是心已经稍微偏的人,你要警觉,如果不警觉就会着魔。用意是要警诫人:在色、受、想阴已经尽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或许有这些事情会显现,如果显现,你们要怎么样预防。

两年前,我到一个在家人那里,他也是剃了光头,好像一个沙门的样子,他在家里禅坐的时候,天魔附在他的身上,说:“某某人,我送你一本《无字天书》,送你一部什么经。”开始的时候,因为你的心不正,想得到一个迅速得证的方法,所以去那个道场,他会化做各种的方法。“五十阴魔”前面这三十阴魔的境界,每一天、每一个地方,像这一切一切,大概我都看过,也听他们说过。

好像那些简册、珍宝和藏什么东西,我都看过。或是一餐一麻一麦,还是一餐可以吃很多东西的情形都有。就好像授大宝珠,你打坐的时候,他说:“某某人,我授你宝珠好不好?”如果你心一动,想得到这个东西——这是指透过灵媒——你把手伸过去接下来,接下来之后,就产生问题了。

我以亲身的体验来讲,二年前我到一个地方,他说:“我授你一部《无字天书》,让你练三年,三年练完以后,你可以得到很大的神通。”那天我因为心有点动,就想:“你送我一部《无字天书》,好啊!”我就接下来了。他又说:“你要接受的话,就双手往上提,我授给你。”授完以后,回家第二天,我整天就念,我自己都听不懂,好像在说日文,又好像泰国文。又唱日本明治天皇那时候的军歌,我以前根本没有唱过,其实我的声音很差的,但是一唱起那个军歌来,声音可以很高,可以很低,比电视、电台里歌星的声音还要好。我想这《无字天书》就是经文说的“简册”。

这里“说法处”有二种情形,一种是你本身没有着魔的人,没有办法看得到;受阴没有尽,也没有办法看到。一种是你本身在静坐时,被天魔附的那个人看得到,你也看得到。

所以这一段有二种情形:一种是被天魔附的人和你都在定中的时候,他授你什么东西,你本身也可以看得到外界的景象,其实这只是个幻境,是“是人”所变的。一种是你本身没有看到,只心动而已,他说:“我授给你什么东西,好不好?”你讲“好”,那时候就不一样了。天魔其实也有天魔的规矩,你如果说我不要,他也着你不上的。据我所知道,整个台湾的外道都在前面这三十阴魔的境界之内,这是想、识还没有尽的境界。

今天的翻译跟我讲的事实,可能有点出入,我是说或许在这种情况下,天魔会用这种方法显现,要来害你,使你不成道。因为你的道行有高低的分别,所以他显现的方法一个一个是不一样的,这只是供大家参考,阿弥陀佛!

──上人一九八九年五月补述至此

诽谤比丘:他专门骂和尚,专门骂出家人,“出家人!出什么家啊?哼,一点都不修道,还出家呢!出家人不贪财?越多越好!”他这么诽谤出家人。又对人说:“你信他干什么?他也是个人嘛!你真是这个啊,你stupid,愚蠢到极点了!”人若信比丘,他说人愚蠢到极点了。骂詈徒众:也骂他自己的徒弟,或者什么都骂,不一定就是畜生,或者是其他什么东西都骂。不避讥嫌:他也不怕讥嫌。

口中好言,他方宝藏:他口里头欢喜说什么呢?“啊,什么地方有很多的宝贝,很多的金银财宝,你想不想要啊?”就这么妖言惑众。或说十方圣贤潜匿之处:或者是佛,或者是菩萨,他在什么地方修行,你都不知道。随其后者,往往见有奇异之人:在他后边的人,往往就看见,或者是放光,或者是怎么样子;总而言之,非常古怪的。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十方圣贤”,说是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也不怎么样,就是这么说说而已,是比喻。你不要认为这个“圣贤”就是圣贤了,不是那个样子。他是那么说嘛,都是虚妄的,不是实在的。你不要以文害意——不要因为文,把整个的意思都丢了。整个的意思就是说的他这种人有这种的境界,说的都是无根无据的这些话,没有证明的。他说的那一句话,佛把他取出来说,他那么说,并不是真的。你翻译成一定的,就变成死死板板的了。

“往往”,就是一次又一次。说一次又一次,在他后边常常见有奇奇怪怪的人。

这都是假设之辞,没有什么大的意思,都不是一定的,或者是这样子,或者不是这样子。“奇异”,就是奇装异服,很古怪的那个样子。这个和前边的“十方圣贤”的文完全没有关系,这个文都是没有一定的。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4出名示害

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与承事者潜行五欲;或有精进,纯食草木,无定行事。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年老成魔:这个是什么呢?这是或者在山上树林子里边,或者是土地,或者是土地鬼、城隍神,或者是川岳的鬼神。他也时间久了,变成魔了。或有宣淫,破佛戒律:他都是有一种淫欲的心,破坏佛的戒律。与承事者:和他在一起的这个人潜行五欲:什么叫五欲呢?就是财、色、名、食、睡,这人间的五欲。或有精进,纯食草木,无定行事:或者有的也好像很精进似的,单单吃草、吃木,他不打坐、不修行,单行这个无益的苦行。恼乱是人:他令这个修道的人,不修行。厌足心生:他厌足的时候,生了一种厌足心,就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最要紧就是“或有宣淫,破佛戒律,与承事者潜行五欲。”他若那样子,就是正的也邪了;要不是那样子,邪也是正了。要紧的就在这个地方,你要认识真正的意义在什么地方!他见到奇奇怪怪的,假如他要是正的,不宣淫,这也都不足为奇的,没有什么,都很平常的事情。就在宣淫不宣淫的地方,那是要紧的!

“与承事者潜行五欲”,和来跟他学习的人潜行五欲。就像某某那个样子,还有某人这个样子,这都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你看不出来要紧的地方,永远也翻译不好的。

“或有宣淫”,他是尽提倡淫欲,说双修法,说淫欲就是菩提。他说一定要那么修行才能成佛,这就是邪见。他有这种毛病,却掩护他的罪过,掩护他犯戒的行为,叫人不知道,说这才是真正佛法。像某某这一套,一天到晚带着一帮女人吃吃喝喝的,各处乱七八糟的,他公开宣淫,修双身法。

好像加拿大有个叫某某的,又说他是喇嘛,又说他是神父,又说他是牧师,又说他是比丘,结果带了一帮女人二十多个,小孩子也有二十多个都跟着他。一大帮人都是他的,他说他们都是在一起cultivation(修行)。你们都没有见过,这就是那个奇奇怪怪的。他到那儿,他说他知道海里来一艘船,看船去,那个地方就来了一艘船,跟着他的那一帮人说:“这真灵验,真有感应!”

我头一次去加拿大,他就带了一帮女人手上不知拿着什么东西,好像他的法宝似的,总是这么举着,弄那个怪样子,跪在我面前要来受戒。以后他们又不敢来受戒,都不敢来。他求我印证他是班禅喇嘛,他说班禅喇嘛也不知道死了,也不知活着,可是现在就对跟着他学习的人说他就是班禅喇嘛。就是某弟子以前也是跟着他学的,某弟子那时候在那儿,没有米吃了,某某就叫他用一部truck(货车)到各处去偷东西卖了来吃饭。你们想一想,这是多么不可思议,他跟着这么一个人去学佛法!在蒙特利奥,我还去看他们,还买了两百磅米送给他们,怕他们偷东西吃。

他到加拿大我这儿,对我恭恭敬敬的;等我到他那儿,就摆起个架子,穿得很威风的,带着他那一帮女人都出来给我叩头,可是他不叩头。在加拿大他对我叩头,到他那儿他不叩头。他说和他那些女人生孩子是cultivation(修行),就这个嘛!公开生孩子,都跟着他,他也很大的本事,那些个女人互相不妒忌障碍的,都是很大方的。

弟子:为什么土地城隍、川岳鬼神会年老成魔呢?

上人:他们尽受人们鸡啊、鸭啊、猪啊的供养,他就成魔了嘛!就学习不正了嘛!好像有的人就学抽鸦片烟了,有的人就往正路上走,有的人就往邪路上走。这个你都不懂吗?鬼神尽贪人的供养,贪多了觉得这是不错,所以就什么都干了,就成魔了,将来也就堕落啊!你懂吗?很简单的。

佛所说的法都在世间摆着呢,你可以以此类推,没有什么不明白的。乃至小孩子调皮,不听话,都是在那里演说妙法嘛!你认识了,样样都是妙法;你不认识,样样都是末法。十几年前,某某带了十几个人到我这儿来,要我给他印证他是班禅喇嘛,他对他的那些人说:“你们若不相信我是班禅,我们向宣化法师问去,他若说我是,我就是班禅;他要说我不是,我就不是班禅。”从加拿大就跑来了,跪在我面前叩头,我对他说:“你是班禅,我也不知道;你不是班禅,我更不知道。但是我有一个方法,班禅是西藏人,你要是不用学西藏文就会说西藏话,那我可以马马虎虎承认你是班禅。你若不会说西藏话,要我印证你是班禅,我不能跟着你打妄语。”他听见这个,卷旗息鼓即刻就跑回加拿大去了,他们是开了小巴士来的。现在某某那一帮人不偷了,为什么不偷呢?他都叫他那些女人每一个人都到外面拿一点手工到家里做,赚一点钱来维持生活。不过这也是很苦的,可是他说他们在一起cultivation。

你们翻译的时候,不用提名字,他们都立不住的,就说某某就好了。不过我不提出名字,你们根本就不知道谁。画人不要画出肠来,你们画公仔都要画出肠子来,才令人知道这里头有心、肝、脾、肺、肾五脏在里头。这个翻译经典要有真知灼见,要有择法眼,不要就这么用你想像力想的。你为什么没有真正择法眼、真正智慧?因为你平时不用功修行,所以到了紧要关头都没有正念了,都不懂得怎么样翻译了。

他装模作样尽来骗人,打妄语,这能说他是在修行吗?唯利是图到处骗财骗色,能说他这是修行吗?他有邪见,所以着魔,魔就来了。那个魔就和他合而为一了。

“土地城隍”,不是城墙,不能翻译成城墙,是两个神:土地神、城隍神。“城隍”是神的名字,城隍庙就是管着那个城市的,等于市长一样的。不过他这个不叫市长,就叫城隍。“土地”就好像管地方的地保官。地保官管的范围小,市长只有一个,地保官是很多的。

“纯食草木”,是他尽吃草根树叶之类的。“无定行事”,他没有一定的。好像那时候某弟子就是这一类的,入这个魔了。那个魔就恼乱这个人,“厌足心生”,魔和他开玩笑够了,不要他了。“弟子与师俱陷王难”,弟子和师父就都犯法了,好像那个某某被美国驱逐出境,就是现成的榜样。也好像西雅图某人之类的,都是这一类的。还有某弟子晚上跑出去弄一些树叶子回来,用油炒着吃,就是这一类的嘛!这不是有什么意思的,就是乱七八糟的,弄得这个人颠颠倒倒,魔和他开玩笑,拿他当一个玩具,就好像小孩子拿一个玩具在玩弄。

所以某弟子就跑到尼泊尔,和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结婚了,就是这一类的嘛!他跑到外边去,知道后悔,知道错了,要回来。要求了几十次,我不准他回来,因为他要把那女孩子也带回来,这个地方怎么能放她?他听到一个大神告诉他这样,又告诉他那样,又告诉他吃这个、那个,就是这一类嘛!现在这就是现身说法,你们还不懂。

“俱陷王难”,也就是犯法了,被法律制裁了,譬如他被驱逐出境了,或者被关在监狱里了,或者罚他做劳工什么的,这都不一定的;总之,他就是犯法了。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5教悟戒迷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你应该先先觉悟,不入这个魔的圈套,不入魔的这个轮回里头去。迷惑不知,堕无间狱:如果你迷惑不知的话,就会堕落无间地狱。

@@@@@@

I8贪求神力(分五)
J1定发爱求 J2魔遣邪附 J3邪惑事言 J4出名示害 J5教悟戒迷
今J1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神通种种变化,研究化元,贪取神力。

又善男子:又有一种修道习定的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在三摩地中,心爱神通种种变化:他心里又打了一种妄想,打妄想干什么呢?想要得到这个大神通,现空中十八变,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好像罗汉在空中有十八变,他也想这个神通。研究化元,贪取神力:研究变化的本元这个道理,他贪求这神通的力量。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破色阴、受阴,一样还是着魔。这色、受、想、行、识都破了,那是很平常的事情,不是真有定力,不着魔了。他不过是很高了,很高了还一样着魔,为什么?就因为他还有个爱心和贪心,就因为有这个,或者贪知见,或者贪神通,或者贪感应。这一贪就开门了,并不是他一想,就不会着魔了,那个着得更厉害的。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J2魔遣邪附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当尔之时,这个天魔就在那儿等着、等着,等着有了机会了,就飞精附人,口说经法:被飞精附身的这个人,口里讲说经法。

J3邪惑事言

其人诚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通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是人或复手执火光,手撮其光,分于所听四众头上;是诸听人,顶上火光皆长数尺,亦无热性,曾不焚烧。或水上行,如履平地。或于空中安坐不动,或入瓶内,或处囊中。越牖透垣,曾无障碍。唯于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着白衣,受比丘礼,诽谤禅律,骂詈徒众,讦露人事,不避讥嫌。口中常说神通自在,或复令人旁见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实。赞叹行淫,不毁粗行,将诸猥媟,以为传法。

其人诚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这个人不知道有魔着到他身上了,也说自己得到这无上涅槃了,得到涅槃的妙果了。来彼求通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来到求神通这个善男子的地方,也给他说法。

是人或复手执火光:魔附的这个人,或者手里拿着这火光,手撮其光,分于所听四众头上:一只手拿着火光,一只手又把这火光用手这么抓起来,放到旁人的头上。他放到四众的头上,一个人头上放一堆火。是诸听人:这所有听的人,顶上火光皆长数尺:这个“长”字,也可以读如“肠”音,也可以读如“掌”音。长了有数尺;也可以说长了,长起来数尺。他放那儿的时候,就是这么一把火放到这个人的头上了,它就一点一点长,长起来好几尺长,亦无热性,曾不焚烧:也没有热的性质,也不再往旁的地方去焚烧。

或水上行,如履平地:魔所著的这个人,或者在水上走路,就好像在平地上一样。或于空中安坐不动:或者在空中行走,或者坐到空中,空中本来是无所著的虚空,他坐到虚空里边。或入瓶内:或者他自己钻到瓶子里头去。或处囊中:或者钻到一个口袋里头去。越牖透垣,曾无障碍:你这窗门关着不是吗?他可以窗门不开,随便就出去,透墙到外边,一点障碍都没有。

唯于刀兵不得自在:他就怕什么呢?就怕刀枪刺他。为什么怕呢?因为他还有形质,他有一个形质的障碍。虽然他有五通,但是他也怕刀来割他。那么刀剁他、枪刺他,他就不能得到自在;就是他还怕刀来砍他、枪来刺他。

自言是佛:他自己说他就是佛了。身着白衣,受比丘礼:他身上不穿出家人的衣服,穿在家人的衣服,受出家人来叩拜。诽谤禅律:他说这个禅和律都不对的,都没有用的。骂詈徒众:他骂自己的徒众,讦露人事,不避讥嫌:也是把人的秘密给揭穿了,也不怕人家讥讽,也不避嫌疑。

口中常说神通自在,或复令人旁见佛土:他口里头常常说种种的神通自在,或者他教人见着十方的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实:因为他有一种鬼的魔力来迷惑人,他并不是有真实的功夫,不是有真正修行的功夫。赞叹行淫,不毁粗行:他所最赞叹的就是淫欲,他说这真是最妙了,这就是菩提涅槃的根本,说这种行为不要紧的,不要守戒律。将诸猥媟,以为传法:将这一切不清净的事情,做为他传法的一种用途。

J4出名示害

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积劫精魅;或复龙魅,或寿终仙再活为魅;或仙期终,计年应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

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积劫精魅:这个名字就叫天地的大力鬼神,或者山上的精灵,或者海里的精灵,或者风里头的精灵,或者河里头的精灵,或者土里头的精灵,或者一切草木等积着很多劫的这种老妖怪。

或复龙魅:或者是龙的这种怪物。或寿终仙再活为魅:或者这修仙的,他或者修一千年、两千年、三千年、五千年,寿命终了再活起来,就成了一种魔魅。

或仙期终,计年应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或者这个仙的期限终了了,算计算计他到这个年应该死了,可是他死了,他那个身形不变换,其他的怪物又来附到他身上。

年老成魔,恼乱是人:这也是年纪老就变成魔鬼了,来恼乱这个人的定力。厌足心生,去彼人体:时间久了,他厌足心生出来了,离开这个人的身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魔在的时候,这个人就好像很有威神似的,等这个魔一走,这时候徒弟和师父就都被国家的王法所限制,制裁了。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此名天地大力”,他这种是邪力,不是权力,就像土匪杀人,这只是他一种强权的力量,不能说他有权力杀人的。

“山精、海精… …年老成魔,恼乱世人”,我再给你们说一个比喻,他又说是山精、海精、草木年多了,久了成精;又说河精、土精这一类的。这就譬如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很正经、很守规矩的,等子孙满堂老了,他不守规矩了。不守规矩就怎么样呢?在这个国家,你看报纸常常见年老的八、九十岁了,那么老的人还常常有把他的孙女给强奸了,强奸一次、两次还不够。他老奸巨猾,乱七八糟,所以就成魔了。他若还守规矩,还像年轻的时候那么正真无私的,还是神。可是现在就不能叫他神,叫他妖怪了,他就是妖怪!在中国,这个“精”就是老的意思,就是老了他成精怪——精灵、妖怪,他变成老奸巨猾,谁也看不透他,认识他不清楚。所以单翻一个“精”字是省文,本来具足应该说是个“老妖精”,人人都恐惧他。

在〈楞严咒〉上就有一段是专门呼召山妖水怪的,这我试过,看见那个妖精有几百个头的,有几百只手的,有几百条腿的,有腿上长了很多头的,古古怪怪什么样儿都有的,我见过的。“年老成魔”,可以说是魔的精怪,就是说是魔精,那个力量你就可以说魅力,魑魅魍魉那个“魅”。你们记得有一副对联是: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能战。
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

“骑奇马”,说骑着一匹很奇怪的马,骑马的骑字,就是马字边有个“奇”字,所以是骑奇马。骑着最出奇、最奇特的马,就是龙驹。“张长弓”,张字是弓和长字在一起,这都是一个字拆开来用的。“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能战。”单戈合起来就是个战字。

这是一个外国的番王向中国造反,下一个反书,说我这个兵和将军都骑奇马,这部队都骑着龙马,张开长的弓箭,能把你们一射,就射死你们。“琴瑟琵琶”,这四个字有八个王字。“王王在上”,说我这儿个个都是王,我这儿有八大王,都是在你中国的上边。“单戈能战”,就是单手拿着戈,也能和你打仗,来下反书。

中国当时也有一个饱学之士在做大臣,一看这个战书,就给他对上了,说:“伪为人,袭龙衣”,你想要穿龙袍。“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魑魅魍魉这四个小鬼,鬼鬼都在边上。“合手即拿”,你把手合起来,合字下边加一个手字,这就是个拿字,说我一拿起来就把你杀了。这番邦大臣一看这是不行,又把这个反书要回去就跑了。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5教悟戒迷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阿难哪!你应该先先地觉悟,不入这个魔的圈套,到魔这个轮回里边去。迷惑不知,堕无间狱:如果你迷惑不知道,就会堕落无间地狱里了。

@@@@@@

I9贪求深空(分五)
J1定发爱求 J2魔遣邪附 J3邪惑事言 J4出名示害 J5教悟戒迷
今J1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入灭,研究化性,贪求深空。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在三摩地中,心爱入灭:在这个三摩地里头,就生出一种爱好入灭的心理,研究化性,贪求深空:研究自有化无、自无化有这种变化的情形,他贪图一个深的空理。

J2魔遣邪附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当尔之时,这个天魔就等着你,一有机会,于是乎就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贪求深空”,毛病在贪求上。什么叫“深空”?深空也就想得到真空,但是它不是真,所以就说深空。他研究入灭,就怎么样?能以来去自由,愿意活着就活着,愿意死就死。他想得到这种方法,他认为这种方法要明白空理,才能这个样子。

因为他一贪求深空,研究入灭这种化性,正在这个时候,大约就生了邪见;生了邪见,就是:“什么样叫真空呢?”大约就有神通了;误以为有神通愿意活着就活着,愿意死就死,生死自由了。因为这样子,他在这时候,这一迷不要紧,“尔时天魔,候得其便”,这个天魔看见他有机可乘了,有这个窟窿,所以飞精附人。这个“飞精附人”前面有很多了,就是那个精灵,天魔那个精,他那个灵性,跑到他这儿来了。所以他就好像有神通似的,忽然间又有了,忽然间又没有了,隐显自如,觉得很不可思议的,就像耍魔术似的。忽然间能把那个自由神变没有了,忽然间又现出来了;这是他变自由神,他自己本身也能这样子,也能忽然间就有了,忽然间又没有了。他这个手一垂到下边就放栴檀香,会放香。所以你不要以为,那个人有一股香气,这就有道了。那个天魔啊,什么神通都有的!“或大小便如厚石蜜”,大小便就像蜜糖似的;石蜜就是冰糖,像冰糖那个味道,你看这个大小便也不臭了。一般人看见这种境界,以为这真是了不起,这真是有修行了。实际上这是一种魔术,那个魔在那儿现这种不可思议的力量。

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得出来他是魔呢?就因为他不守佛戒律,诽谤戒律,说戒律不对,那么他也轻贱出家人,不恭敬,由这个上就知道他是一种魔,天魔在那儿帮助他,就是这个!这不要以为这个“深空”又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个深空就是他想求真空,但是又不是真空,所以叫深空。这是形容他那种误入旁门,着魔那种贪求的心;他若没有贪求心,不会着魔的。因为他一生贪求,就不合乎一种修行人的本分了。所以就求无上道,也不应该用有贪求的心。“尔时天魔,候得其便”,就因为他这儿一贪求,一贪求,天魔乘着这贪求就来了,这就是一个漏洞,魔就钻进来,所以我们修行人不应该那么贪求,贪求多了就着魔。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3邪惑事言

其人终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空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于大众内,其形忽空,众无所见;还从虚空突然而出,存没自在。或现其身洞如琉璃,或垂手足作栴檀气,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诽毁戒律,轻贱出家。口中常说无因无果,一死永灭,无复后身,及诸凡圣。虽得空寂,潜行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拨无因果。

其人终不觉知魔着:被魔所附的这个人,自己也不知道有天魔来着他的身,亦言自得无上涅槃:他也是这么说,说什么呢?说他已经得到无上涅槃的妙果了。来彼求空善男子处:来到这个求深空、求灭的这个人的地方,敷座说法

于大众内,其形忽空:在大众中,被魔所著的这个人,因为有魔的神通,忽然间他这个身体没有了。他在这儿说说法,你就看不见他了,变成一个人空、法空!啊,人也没有了,法也没有了!众无所见:大家都看不见他了。还从虚空突然而出:等了一等,大约几分钟之后,喔,他又从这个虚空突然出来了。存没自在:他愿意存在就存在,愿意没有就没有,存在和没有都是自在的,都是随他自己意的。

或现其身洞如琉璃:或者把他这个身现得像琉璃那么样地透明,里边也可以看到外边,外边也可以看到里边。或垂手足作栴檀气:或者他把手往下一垂,就有栴檀香气放出来。或大小便如厚石蜜:或者他大便,或者他小便,就好像非常浓厚的冰糖那么甜。

诽毁戒律:他说你不要持戒律,持戒律,那是小乘的东西,你持它干什么?没有什么大意思。轻贱出家:唉,你不要出家,修行就是修行嘛,何必出家呢!唉,出家人?出家和在家又有什么分别呢?他就这么诽谤出家人。

口中常说无因无果,一死永灭,无复后身,及诸凡圣:他口里常常说:“没有因,也没有果,你不要信因果,因果这是一种错误的,没有这么回事的!人死如灯灭,你死了就没有了,没有来生的。也没有凡,也没有圣,那不过都是那么讲讲而已。”

虽得空寂:虽然这个人得到一种空寂的道理(空理),但是潜行贪欲:他偷偷地尽行淫欲;这个“贪欲”,就是淫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拨无因果:和他行过淫欲的这种人,受了这种魔气,也什么都空了,没有因、没有果,不必信因果了。

J4出名示害

此名日月薄蚀精气,金玉芝草,麟凤龟鹤,经千万年,不死为灵,出生国土,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

此名日月薄蚀精气,金玉芝草,麟凤龟鹤:这个是什么呢?这就是日月的精华——日月有日蚀、月蚀,这日月相交的时候,即日月相薄蚀的时候,有那一种的精气堕落到地上,或者落到金子上,或者玉上,或者芝草上,或者麒麟、凤凰,或者是龟,或者是鹤。经千万年,不死为灵,出生国土:它们活了千万年了,因为不死,也成了精灵,出生到这个国土里边。年老成魔,恼乱是人:他因为年老成魔了,就恼乱这个修道的、修定的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时间久了,他也生一种厌烦的心,就离开他所附这个人的体了。弟子与师多陷王难:于是乎弟子和这个师父,就一起受王法的限制、制裁了。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上人:你要用择法眼来观察,也用妙观察智来观察这种境界的问题。你观察,不要执着到这个上,说我观察观察。这种妙观察智就像个镜子,和大圆镜智差不多的;不过大圆镜智是不动不摇地就现出来一切诸法实相,妙观察智是用一种观察的力量才能够知道清楚。那么你能用客观的态度,就不落这一种偏见。你认识这种境界,就不被它转。

弟子:我有一个问题,孙悟空是从石头里头生出来的。为什么那石头会生出这只猴子?是因为这石头经过几万年的日月精华以后,就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像孙悟空这种情形,是不是跟经文上讲的是一样?就是日月薄蚀精气,然后这些什么金玉芝草、麟凤龟鹤吸取这些精气,变成这些魔。像孙悟空这种情形,从书本上看,他好像还有一点善根,知道生死轮回是很痛苦,所以他经过八百年之后,就跑去求道,学各种法术,后来又变成佛教的护法。

像孙悟空这还是好的例子,可是这里说,这些什么精灵鬼怪年老的时候就变成魔。那是什么情形之下,他们老了会变成魔?因为在这种情形下,魔好像是流氓似的,就做不好的事。我想是不是有的不会变成魔,有的会变成魔?因为有的是好的,有的不是好的。

上人:孙悟空这只是魔的一分子,类似这个情形是很多的。孙悟空也就是大约在想阴上修行有问题了,所以就变成一只猴子,钻天入地。这正是《楞严经》说的,魔的一个代表者。那么至于其余的魔,当然他做魔做够了,也就会皈依三宝。在什么时候他能一念回光返照,觉悟了,他还不失为一个佛的弟子;他若不觉悟,就是魔。这魔就是他越老,年头越多,神通越大;他若年轻,就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没有那么大的神通。越老那力量、神通都不可思议了,所以叫魔。这个魔比鬼更厉害,魔鬼、魔鬼,这鬼是会变魔的。

你们听没听过以前那个如意魔女?那是周朝的一个鬼,她不守规矩,就被雷给劈了。雷劈了她,但是没有完全把她消灭了,所以她聚精会神地又聚会到一起,就修行成一个魔,各处去要人的命。

为什么魔要人的命呢?就是因为要增加自己的势力和眷属的势力。每逢这个魔魔死一个人,其余的魔就来恭贺他说:“你真有本事!”就像我们做官的,升官似的,就那样子。因为魔多杀一个人,就增加一种势力,这个鬼的势力也听魔招呼的。如意魔女以后遇到我,也皈依三宝了,这也是魔皈依佛的一个例证。

这个世间一切的事情都很微妙不可思议的。在这部经上只是说一少部分,要是详细说,每一阴的魔就有千千万万那么多,有种种的不同。所以举出这一样,大家也可以触类旁通,就不要生那种贪求爱心了。没有欲念了,什么魔也不怕;你要是没有贪欲了,什么魔没有办法你。魔就是看见你门开了,他就会进来;你总是门不开,他就不会进来。

为什么魔生到天上去,因为他修了很多福报。经上说天魔,不要以为那个天魔就是在天上,他可以到天上去,但他不一定常常在天上。那么人间这一切的有神通的魔,都可以做为天魔。天上的魔如果需要他们去呐喊助威,随时他们都可以去的。他们生到天上,不单有欲念,而且根本这个脾气是最大,刚强得不得了,就是因为有一种好勇斗狠,所以就做魔了。他若没有好勇斗狠,没有脾气了,那就是佛的眷属了;有脾气,这个无明很重的,这都是魔的眷属。

至于他们将来受什么果报,那是很远很远的一个事情,这不可以考究的。他们有的遇到这个神通大的,如果他们太不听教化,可以把他们摧毁,没有了,化为和虚空一样。那么有的没有经过摧碎,他做的恶多了不改过,还是那么背觉合尘,还是那么迷,当然将来也有他的果报。他那果报也是很辛苦的,或者去做狐狸啊,做黄鼠狼啊,都堕落到畜生道去,这都是魔的精灵,他做这一种东西。或者变蛇啊,或者变老鼠啊,或者做种种奇奇怪怪的畜生,这都是那种魔里魔气的东西变的。所以你们若看见很恶的众生,好像老虎啊,这都有一点魔的力量在那儿帮助它,因此它才有那么大本事。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J5教悟戒迷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你应该先先地觉悟,不堕入魔王的轮回里边。迷惑不知,堕无间狱:你如果不觉悟,将来就会堕无间地狱。

@@@@@@

I10贪求永岁分(分五)
J1定发爱求 J2魔遣邪附 J3邪惑事言 J4出名示害 J5教悟戒迷
今J1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长寿,辛苦研几,贪求永岁,弃分段生,顿希变易,细相常住。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在修定的这个善男子,受阴虚明而微妙,这时候不被邪虑所扰,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在这个圆妙的定里边,忽然间就生出来一种的变化,什么变化呢?心爱长寿:他忽然间心里就想着:“噢,我这永远不死,长生不老是最妙的了!”于是乎他就辛苦研几:他辛辛苦苦地就研究那个几微奥妙的地方。最微细的那个地方就叫“几”。贪求永岁,弃分段生:他想求这个长生不老,弃这个分段生死。“弃”,就是舍弃。什么叫分段生死呢?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死就叫分段生死,每一个人有一分,这叫“分”;每一个人有一段,这叫“段”。怎么叫一分呢?你也有一个身体,我也有一个身体;你也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你有你一分,我有我一分,这是“分”。“段”,就是由生到死,这是一个段落;由你脚底下到你头上,这也是一个段落,所以这叫“分段生死”。

顿希变易,细相常住:凡夫有这个分段生死,证了四果阿罗汉,就没有分段生死了,但是有变易生死。怎么变易生死啊?他还念念迁流,有这个念,念生念灭,这个念念是变易的,这叫变易生死。那么,他分段生死没有了,他想要变易生死也没有了,微细那个相常住,得到永生,得到长生不老了。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圆定发明”,他不是心里头变化,他在那儿用功,用、用,就打了妄想,妄想也就是从他修行生出来一种妄念,并没有什么变化。他在修的时候,当然都是好啦!这“圆定”,你比方地,地里头你种粮食,它出粮食,可是有时你种粮食也出一些个草。他修行当然想得到一个真正的果位,可是他就生了一种贪求的心,生了一种妄想,所以就着魔了,在他五阴里头生出一种魔的境界来。

其实这五阴这每一阴有十种,就是五十种,那么要是往究竟来说,在这个境界上不止十种,每一阴里头,甚至有百千万种都在里头会变化出来;不过佛举出这个一般人容易见到的、容易明白的来说一说而已,要是往详细来说,每一阴里头也说不完那么多种类。这是魔境现前的境界,所以我们知道这个大概了,我们修行就不要跟着魔境界跑,就不要生一种贪心。又贪神通,又贪智慧,又贪这又贪那的,又贪长寿,又贪种种奇奇怪怪的事情;修道不是贪的,贪求都是很容易就走火入魔。就在将要到那个也可以说是阴阳交关处,也可以说是凡圣的分野,那个时候很容易就走错路的。

弟子:“弃分段生”,这善男子是已了分段生死?

上人:他这个没有了,“弃”是没有了;他要了了,不必弃。这都是一切的妄想在那儿妄计,他想他是那个样子。他这个根本都是假的,他一果、二果、三果什么果也不果的,这种着魔的怎么会证果?证果还会着魔吗?只是在那儿证还没有证之间,他就着魔了。他这个谈不到证果的,你们把他估计得太高了,都拿这个地方认贼作子了。这都是妄执妄计,生大执着,以为他自己怎么了。要是证果怎么还会有天魔得便?天魔根本没法子的。你们对经义完全都不懂!他就因为没有证果,才这样子。他这儿已经着魔了,有什么果可证的?

“顿希变易”,这个变易生死,那个文说得很清楚。“顿希”,就是他立刻就希望,他要明白变易生死,他把那个分段生死弃了不要了。这都是妄想,这也不能说他了,他就是有这么个希望,他希望,那不是真的。这也不是执着变易生死,根本他也不懂得什么叫变易生死,他是希望了变易生死,他那儿就像做梦,不是执着。他要了了变易生死,就不需要希望;他不知道,才要希望。他若已经了了,更不需要有个什么希望了。好像我现在希望到纽约去,去了没去呢?这只是个希望,你要到那儿了,才算到。这都是一些个比喻,一些个假设之词,你不要把他弄得死死板板的,一定要怎么样子。他就是希望嘛!你讲得那么死板就失去意

义了。

凡夫有分段生死,菩萨有变易生死。他就是希望像菩萨似的能长生不老,这是一种幻想虚妄的,不是要改变什么。根本他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也不懂,你们看不出那个文?你们先要把题目明白了,这大题目就是“五十种阴魔”,他若得到的话,就不会着这个阴魔了,着阴魔就是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弟子:五十阴魔最后两个说的是阿罗汉跟辟支佛的境界,这不是也着魔吗?

上人:最后的,他要是真阿罗汉就不会着魔了。他那个都是虚妄的,你若看那个文就知道了嘛!不能说他已经证到什么果,是就差那么一点点,就差那一根头发那么多他没有证,就入了魔的境界;这所谓差之丝毫,谬之千里,就走错路了。

你们都把那个文,“五十种阴魔”那个大题目没有认清楚。他就在那个佛魔一念中,就走错路了。这都是指示叫人不要走那条错路的,并不是他就证得那个果了。最后那一段文,是说就差那么一点点,你要是不小心就着魔了。

他希望的,就是没有分段生死了,就长生了嘛!他的目的就是在长生,并不是变易生死、不变易生死的。这就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所以他叫阴魔,就是由这种贪求才能着这种魔。所以经文上说:“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你若不想这是证果啊,这是好啊!这可以说是个好境界。你一生出:“啊,我这是了不起了!”一生贡高我慢心,像那个悟达国师十世做高僧,然后皇帝赐给他沉香宝座,他就生了贡高我慢心,说:“世界上像我这样的修行人能有几个呢?”于是乎要命鬼就来和他要命了,就生了人面疮,就是这个嘛!这也都是着魔嘛!好像这个五十阴魔,这都不是指定的,不是决定辞,都是一种假设之辞。这假设之辞没有什么一定的根据的,他就是有这个情形会发生的。所以你们翻译这个地方,把那个文法弄活动一点,不得弄得那么死死板板,一定怎么样子的。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2魔遣邪附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因为他这种贪心一生起来,心爱长寿,所以尔时天魔,候得其便:当尔之时,这个天上的魔王,就等着得到这个机会了,于是乎就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叫一个魔王的眷属来附到一个人的身上,来给他讲经说法。

J3邪惑事言

其人竟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生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好言他方往还无滞,或经万里,瞬息再来,皆于彼方取得其物。或于一处,在一宅中,数步之间,令其从东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现前。口中常说:十方众生皆是吾子,我生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

其人竟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被魔所附的这个人,他自己因为失去知觉,完全被天魔控制他的思想,所以不知道自己着魔了,也说自己得到无上涅槃的妙果。来彼求生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来到这个想要求长生的善男子的地方,搭上了一个法台就说法。

好言他方往还无滞:这种的魔欢喜说什么呢?“千里万里,我现在就可以去,现在就可以回来。我从这儿到日本去,不要坐飞机的。到日本我又可以随时买东西,把日本的东西就拿回来。你若不信,我就试给你看!”就专门显神通,专门显他这种不可思议的微妙作用。“往还无滞”,他去和回来都不留滞,也不需要多少时间。或经万里,瞬息再来:或者经过万里,就这么一转眼、一瞬眼,这么喘一口气的时候,就回来了。

皆于彼方取得其物:他说:“我不单能去,能回来,而且还可以在那地方买东西,把这个东西拿回来。你若不信,我这个东西就是日本某某公司的专利品,我在那儿买的,你看看!或者收音机,或者是无线电,或者是录音机,这是日本的牌子,也没有经过关口,什么手续都没有的。这就是那儿出口的,那个公司所出的产品。”

或于一处,在一宅中,数步之间,令其从东诣至西壁:或者就在一个地方,在一个房子里头,就七、八步远这么个距离,使令一个人从东边往西边走,到西边墙那个地方,这不过数步远,不是吗?是人急行,累年不到:这个人就跑着走。可是虽然是几步远之间,他跑呀,跑一年也跑不到,从东边跑不到西边。你看,成年也跑不到这个地方,眼看着也走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现前:所以心里就相信了,“噢,这是佛现身给我说法哪!”这心里就怀疑是佛现前了。

口中常说,十方众生皆是吾子,我生诸佛:口里常常说:“你知道吗?十方所有一切的众生都是我的儿子啊!你知道佛是谁的儿子吗?佛也就是我的儿子来着!”就自己这么大言不惭的。我出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我造出来的。他说:一切的佛都是我生的,我造出来这个世界。我是元佛:我是第一个佛,在我以前就没有佛了。出世自然:我是自自然然地就造出这个世界来。不因修得:我出世就是佛,也不需要修行,不是因为修行才得到这个佛的。

J4出名示害

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属,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发心者,利其虚明,食彼精气。或不因师,其修行人亲自观见,称执金刚,与汝长命。现美女身,盛行贪欲,未逾年岁,肝脑枯竭。口兼独言,听若妖魅。前人未详,多陷王难,未及遇刑,先已乾死。恼乱彼人,以至殂殒。

此名住世自在天魔:这种魔叫什么名字呢?就是叫“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属:他使令他的眷属,他的眷属是谁呢?如遮文茶:“遮文茶”是梵语,翻到中文就叫“奴鬼”。怎么叫奴鬼呢?就是做奴隶的鬼神,又叫“嫉妒鬼”,这个鬼专门妒忌人的,你有什么好事,他就妒忌你。你要学佛嘛,他就不叫你学;你要学好嘛,他就往这坏的地方拉你。所以很坏的,这个鬼!可以说是个坏鬼。这个住世自在天魔就叫这种鬼去扰乱这个修定的人。

及四天王毗舍童子:和这四天王的毗舍童子。这个毗舍童子也就是“毗舍遮”,又叫“毗舍阇”,这个鬼是专门吃精气的鬼,吃五谷的精气和人的精气。好像男女行性行为这个时候,有一种精气流出来,他都去吃的。所以就在男女性行为那时候,很多鬼在旁边那儿等着吃这个精气哪,很危险的!

未发心者:还没有发心护法的这些个遮文茶和四天王属下的毗舍童子等,利其虚明,食彼精气:就贪图人这个虚明,贪人这种灵性,“食彼精气”,就吃人这种精气。

或不因师,其修行人亲自观见:或者他没有师父,这个修道的人就亲自观见了。观见什么呢?称执金刚,与汝长命:他说他就是金刚护法,是金刚神。“我来干什么来了?我现在就给你长寿了,教你活长年纪。”说完之后,现美女身:就变一个美女,盛行贪欲:这个盛行,就是行了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没有完那么多的次数。什么呢?就是这种贪欲、淫欲。未逾年岁,肝脑枯竭:没有过一年,你说怎么样啊?“肝脑枯竭”,这个脑枯竭了;可以说是精脑枯竭,他的精、气、神都乾了。为什么?这太厉害了嘛!“盛行”这两个字,这就非同凡响了,不是泛泛的,不是普普通通那种正常化了。所以这盛行贪欲啊,这个要点就在这个地方!一定是这个美女就说:“啊,男女的事情,你做得越多就越长寿,你的寿命就长了。”殊不知长寿长寿,贪这长寿,变成短寿了,没有过一年,就肝脑枯竭了!

口兼独言,听若妖魅:这时候,这个人口里自己和自己讲话,旁人听着就好像妖魅说话;其实他不是对自己讲话,他就是对着魔鬼讲话,不过你旁人看不见这个魔鬼。这种的魔鬼我都遇着过。

我遇着一个人,天天晚间就有一个女人来找他,白天没有。这个女人一来的时候,他家里所有的人,都听得见这个女人走路的声音,好像穿着高跟鞋似的,一走,喀登喀登的,踩得楼板响。但是旁人只听见这个响,看不见这个人。那么他呢,这个女人一来了,他也不管有人没人,把衣服脱了,就上床乱来一顿,这就是这种的鬼。

以后,我那边有一个古大神,就是巫医。这个巫医就去到他家里,给他治这种魔病。一治这魔病,这个魔鬼就来了,告诉古大神说:“好了!你现在不是来给他治病吗?这里这个病人从今天开始就好了。可是,我现在就到你家里去,就要和你来斗斗法!”果然,从此之后,就到古大神,这古巫医的家里去了。他的哥哥也一天到晚有这个魔鬼来,和他有这种不正当的行为。啊,这个魔,你说怎么样啊?喔,厉害啰!这个魔真厉害!

前人未详,多陷王难:像前面所说的这种人也不知道这种情形,所以也多数受王法的限制。未及遇刑,先已乾死:也没来得及拷问、审问,已经在狱里乾死了。他精、气、神都没有了,所以乾巴死了。恼乱彼人,以至殂殒:魔就是这样恼乱这个人的定力,乃至于到死亡的这种程度上。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本来“毗舍、遮文茶”这都是护法,〈楞严咒〉里都有的,但是他这个不是〈楞严咒〉里头那个,他是还没有护持正法的这些个。所以他“利其虚明”,就是在虚明的时候,他就很容易着魔,很容易魔王入窍,飞精附人。“利其虚明”,利就是趁这个机会;他这个有机会可趁,在那个破无明还没有破的时候,就在这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时候,在这里趁虚而入。这时候你一念正,就可以证佛果;一念邪,就可以做魔王;这就叫虚明,虚明就是不是很正确的明白。所以就“食彼精气”,毗舍、遮文茶就来吃这个精气。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在我年轻的时候,专门欢喜和魔来斗法,斗得三千大千世界的魔军都想来对付我,所以有很多次几几乎把生命都没有了。因为这个,我就再有这种和魔斗法的心,也不敢再用什么法来和魔斗了。因此现在很多的魔来欺负我,我都修忍辱的功夫不和他们起对待,我只用一种慈悲心来摄受、来感化他们,而不用降伏法来降伏他们。

我记得在东北有过一次,是在道德会上,有个讲习班主任叫徐某某。这道德会有五、六十个学生,其中就有一个着魔,中邪了;所谓着魔就是邪魔来附体了。这讲习班主任徐某某,自以为讲习班的主任,是有地位的、有权力的,就来为这女孩子治魔。她用一口凉水,照着中魔这个女孩子就喷一口。这一口喷上了,这魔还没有走,魔就说:“好,你来治我,我现在就到你那儿去,我要附在你身上,看你怎么样?”于是乎,这中魔的女孩子病就好了,而徐某某自己就中魔了,中邪了。

方才张果鸿说他也用过这个方法,念咒来喷这个人,这个魔就跑了;这个魔大约法术还不够,所以就跑了。但附在徐某某身上这个魔不怕凉水喷,他不跑,于是乎徐某某自己就发魔气。她发了魔气,在道德会也不能住了,就回到家里。回到家里,这个魔天天都来扰乱她,扰得她家里不平安。这个魔是什么魔呢?是个马猴子精,大马猴子,很大的马猴子精。这马猴子精一来了,就和徐某某有性行为。它附到她身上就来折磨她,有时候就把徐某某迷得又讲怎么样爱她,又怎么样,就有性行为。性行为完了,徐某某本人就七孔流血,眼睛也流血,耳朵也流血,鼻孔、嘴巴都流血;就这个样子,被这个马猴子精,把她的精气都给吸去了, 吸得瘫痪要死了的样子。

道德会就派人去找我们庙上的方丈和尚,我们方丈和尚是很有名的,在东北叫王孝子。因为听说三缘寺这庙上方丈和尚有道德,可以降伏这个魔,于是乎就找他去了。但方丈和尚什么事情都叫我去,在外面有一些个什么问题,并不是他自己本人解决的,都是我去帮他解决的。好像大南沟高德福这家里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的,外面人都也知道的。

这次方丈又叫我去,叫我去我就去了。去到这儿,他们就说把谁请来了。这马猴子,你猜它怎样说?“唉,你请他是白费功夫,没有用的!你不要说请他呀,你把济公请来,我也不怕的。”就这么在那儿讲,什么也不怕。等我到了呢,它真的来了,这马猴子来了,然后真是又斗上法啦,斗、斗、斗!斗了两天才把它降伏。降伏住了,从此病就好了,那么这个人也没有死。像这些个问题,我经过很多很多的。

现在我也不愿意管人家的闲事。为什么要这样呢?我就是修忍辱的功夫嘛!有人在我头上屙屎呀,我也不发脾气,也忍着;所以现在我的宗旨是这样子,和任何人也不斗争。果鸿你以后切记,不要再惹麻烦了,这还算你有点善根,要不然的话,嘿,这个魔很容易就跑到你身上去。所以这不是很好玩的一件事情。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J5教悟戒迷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阿难!你应该先觉悟、先明白这种的道理。不入轮回:如果你能觉悟这种魔的境界,就不会上魔的这个圈套,而到魔王的眷属里边去。迷惑不知,堕无间狱:如果你若不觉悟呢?那就毫不客气,一定要堕落到无间地狱去的,一点人情都没有的。

@@@@@@

H3示劝末世(分四)
I1妄称极果 I2以淫成化 I3陷魔堕狱 I4悲救报恩
今I1

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

阿难当知,是十种魔:阿难!你应该要知道,在前面讲的,想阴所发生的这十种阴魔的境界。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尤其在这个末法时代,就是在我佛法里边,或者他出家修道,或者这个魔王附到人的身上,或者他自己现出来这个魔王的神通,现出种种的形像,或者现佛身,或者现菩萨身,或者现阿罗汉身,或者现天人的身;这魔王什么身他都可以现的。

皆言已成:他们都说他已经成了什么呢?正遍知觉:“正遍知”也就是佛。“觉”,有正知,有遍知。什么叫正知呢?知道心包万法,这是正知;知道万法唯心,这是遍知。有真正的正知正见,这是佛,叫正遍知。可是这个魔也冒充佛,说他也是正遍知了。

在释迦牟尼佛入涅槃的时候,佛就叫魔王来,吩咐魔王说:“你呀,规规矩矩的啦!你以后都要守规矩的,不要不守规矩。”魔王说:“我守规矩?守你的规矩?好,到你末法的时候,我就穿你的衣服,吃你的饭,往你那饭锅里头屙屎,在你那里边来破坏你的法!”释迦牟尼佛听见这话,就忧愁落泪了,说:“我真是没有办法你呀!你使这个方法是最毒了。”这所谓“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狮子身上的虫子,它吃狮子身上的肉,这就是表示末法时代魔强法弱,魔王最多了。所以我们修道的人,切记要小心!什么叫魔王呢?这魔王就是与人不同的,你看他那个样子魔里魔气的,就是个魔王,他很特别的,这也是魔王的表现。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末法是魔强法弱的时候,《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得很清楚,说是“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怨害,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这个“嗟末法”就是嗟叹,叹息这个末法的时候。“恶时世”,这个时候是个很恶劣的时候,妖怪邪魔都出现于世了。

电脑是一个最大的妖怪,电视是个小妖怪。这个小妖怪就帮着这个大妖怪,这个大妖怪就要把所有的人都吃了,使令所有的人都失业了,没有工作了。这叫“嗟末法,恶时世”,这个时世真恶劣。众生无福,众生一天到晚那么紧张,人人都搞得有心脏病。没有心脏病,就有肝脏病;没有肝脏病,就有肺病;没有肺病,就有脾病;没有脾病嘛,就有肾病。这心、肝、脾、肺、肾,什么病都来了,就都是中了妖怪的这种邪气;中毒中得太深了,所以把众生搞得这么多病痛都出来了,没有福了。

你以为看电视、听电话、听收音机、玩电脑这是很好的,不知这个令心、肝、脾、肺、肾都受伤了,将来搞得人都不是人,鬼也不是鬼了。那么这样子,这个世界就该坏了,所以我们人就生在这个众生无福难调制的时候,是不容易教化的,你教他不要看电视,他一定要看;你教他不听收音机,他还一定要听;你教他不听音乐,他偷偷摸摸去听,这个时代就这样地坏。这样地坏啊,搞得众生颠颠倒倒的,难调制。

“去圣远兮”,去圣就是离佛很远了。“邪见深”,人人都有邪知邪见,没有正知正见,邪见太深了。“魔强法弱多怨害”,这时侯魔是很强盛的,这佛法是很软弱的。“多怨害”,互相你害我,我害你,这么互相怨害。“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要是听见佛所说的这个正法眼藏顿教的法门,就恨不能即时把它都消灭了。好像一块瓦,把它拽碎了那么样,对这个佛法就仇视得这个样子,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子。

所以我们在万佛城住的人,每一个佛教徒的家庭里头,我们不要有收音机,不要有电视,不要有音乐的唱片,把这个都要改了它。在万佛城住的人,在百忙之中,无论怎么忙,都应该参加早晚课、听经,不应该缺席的。在家人如果不能到庙上做,你可以在家里做,也做早晚课、念念经、研究研究佛法;不要有时候就看电视、听收音机,搞得和一般外边的人一样。

万佛城和外边的世界不一样,我们要不随着流俗所转,所以你们各位在万佛城,以佛法为主,以学习佛经为主。谁能把《楞严经》先背会了,那我是特别高兴的。在家里也要读诵《楞严经》,读诵《法华经》,读诵《华严经》;不然,你跑到万佛城来,这有什么意思,一点意思也没有。你对佛法一点都不懂,说起什么,就说:“哦,问什么?”什么都不懂,那你在这地方是太可惜了。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I2以淫成化

赞叹淫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总为魔眷。

赞叹淫欲:怎么能分别出他是魔呢?他不赞叹正修,赞叹淫欲,公开宣布这个淫欲。破佛律仪:他说,佛这个戒律都没有用的,不要守佛的戒律,那是给小乘人守的;我们都是大乘菩萨、大乘佛,我们既然已经成佛了,所以不要守戒律了。

先恶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前面讲的那些恶魔法师和魔王的弟子,互相宣淫,互相赞叹淫欲说:“啊,这是最好的、是最妙的一个法门了!真空妙有就在这里头啊,就是这个道理!”

如是邪精,魅其心腑:像这一类的邪精,哪一类呢?就赞叹淫欲的这个邪魔。因为有邪魔迷住他的心窍,所以他就贪图淫欲,也就公开宣淫;就是因为魔入他的心窍,被魔魔住了。近则九生:往近来说,就是九生。什么叫一生呢?说人由生到死是一生?不是的。这一百年算一生,这九生就是九百年。多逾百世:往多了说,就超过一百世。多少年是一世呢?三十年算一世。那么一百世就是三千年,那个九生就是九百年。

令真修行总为魔眷:要是往近来说就是九生,这个修道人就会做魔的眷属了;要是往远了来说,就要一百世以后,才做魔的眷属。因为他被魔迷住了,虽然迷住了,都要经过多几个生生世世,这么时间久一点,他才能正式参加这个魔的眷属。若不够这个时候呢,他的性还没有完全变成魔的那个魔性。你知道魔是什么变的?魔也就是这些个不正当的人去做的。他们不正当就会做魔的,但是没有那么快;那个魔王追他、跟着他、迷他,近就是九生,远就是百世。

I3陷魔堕狱

命终之后,必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

命终之后,必为魔民:这个等到九生,或者一百世,他命终了之后,必成魔民。他不能做魔王去,因为魔王就一个,你到哪儿做魔王去?没有那么多;只可以做个魔民,做魔王眷属的老百姓。失正遍知:他失去这正知正见,就变成邪知邪见,他就随着魔王去行事去了。堕无间狱:将来他魔福享尽,寿命终的时候,还要堕无间狱去。

I4悲救报恩

汝今未须先取寂灭,纵得无学,留愿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众生,令不着魔,得正知见。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语,名报佛恩。

汝今未须先取寂灭:阿难!你现在先不要入涅槃,你要在这世界上替我教化众生的。纵得无学:你现在纵然是得到无学这个果位了——现在阿难证到二果,还没正式得到无学位;可是这种修行的道路,他是明白了,所以他现在是已经可以列到无学的位上了。留愿入彼末法之中:你要保留你这种慈悲的愿力,到那个地方去,什么地方呢?到将来正法已过,像法已转,末法的时候,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众生,令不着魔:你要发大慈悲心。阿难发大慈悲心干什么呢?救度一切正心的众生。你要度众生,令众生深信你,使令他们不被魔王所迷,不让魔王得其方便。得正知见:令这一切末法的众生,就是你、我现在这些众生,不是旁人,自己要警惕自己,自己要有正知正见。

我今度汝已出生死:释迦牟尼佛说,我现在度你阿难,你把这生死已经了了。现在你证到二果,将来证四果阿罗汉,你也都明白了,你的生死可以说是了了。汝遵佛语,名报佛恩:你现在听佛的话,佛吩咐你做什么事情,你不要忘了!你要遵禀佛所吩咐你的语言,这就是报佛的深恩了。

什么是报佛恩哪?你只要听佛的话,就是报佛恩了。我们现在想报佛恩,也就是听佛的话。阿难报佛恩,阿难要听话;我们报佛恩,我们也要听话。我们听释迦牟尼佛的话,听法师讲经、讲这个道理,你们也要听话。所以最初我对某个弟子说:“你要听话。”现在都要听佛的话。我不是佛,但是我也要听佛的话,你也要听佛的话,我们千万不要不听佛的话!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起大慈悲”,佛陀叫阿难生大慈悲,因为他那个时候还有自了汉的思想。他那时候心里也有点怕,所以想要做自了汉,因为经过摩登伽女这个关,他心里没有把握了。

“汝遵佛语”,意思是说阿难要听佛的话。我们现在是佛教徒,我们也要听佛的话,不是叫你听法师的话。说:“哦,法师就像释迦牟尼佛!”你不要把法师抬得那么高,当然你也要尊重法师,法师和听众大家一齐要听佛的话,经典是佛说的,我们大家都应该依教奉行,就是这样。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H4结害嘱护(分三)
I1示因交互 I2迷则成害 I3嘱令保护
今I1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阿难,像上边所说,这十种禅那静虑的功夫现境,你用功用到这种境界上了。皆是想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这种的境界从什么地方来的呢?都是从五阴里边的想阴而变化逼拶出来的,你用功用到极点了,就有这种的现境。有这种的现境,你不要认贼作子,不要被这种境界所转。

在这个时候,这是“用心交互”,在坐禅的时候要用心。你用心,在想阴里头,这种阴和你用功这种功夫的力量,互相交战、作战,就好像打仗似的。这一打仗,如果你的定力胜了,把想阴就打败了。想阴若胜了,你的功夫若不存在了,散失了,没有定力了,你就着到魔的境界上了,所以就有这种的事情现出来。

I2迷则成害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这是说众生有一种执着心,顽固不化、愚痴无智,不自己想一想,不量度一下自己,逢此因缘:遇到这种魔的境界来了,迷不自识:最要紧的若“迷不自识”,要是你能识了,就不被境界转;能识,识就是认识,认识就是觉悟,觉悟就是不迷。所以你若是明白了就不迷,你不明白就迷了。迷就是不认识,不认识反而怎么样呢?

谓言登圣:就说,“哦,你知道吗?我现在已经成佛了。我这成佛非常容易的,连两块豆腐那么多钱都不需要用,我就成了佛,你看这太容易了!”自己就说自己成佛了,又说自己得道了,又说自己开悟了,又说自己破本参了。本参,就是他参的那个话头,他说他明白那个话头了。这大妄语成,堕无间狱:将来是要堕无间地狱的。你别看这暂时暂时的,这少则九生,多则百世,他就做魔的眷属了。

好像今天来的这个美国人,和前几天那个“美国的六祖”是一样的。既是一样,所以他佛也不拜,塔也不礼。前边不讲过不礼塔庙?他也不拜佛也不听法,在这儿吃饭,完了就走了。你说为什么他走呢?就是那个魔牵着他走了。学得周身魔气,想在这地方再多停留一分钟,他心里都觉得不舒服,所以吃饱饭就跑了!就是这一个样的,你这要认识他!他的意思就是他已经成佛了,所以不要拜佛的。

为什么他不听佛法?就因为他有一股魔气在身上。他想要听,可是周身都不安乐,在这地方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住。本来我对你们每一个人都讲过,你们都要注意的,以后到任何的庙上,或者佛堂,一定要遵守人家庙上的规矩,看大家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要自己到那地方,好像人家拜佛,我在那儿一站,这是最不好看的一件事;并且这个样子,是到处学不到佛法的。学佛法一定要卑躬折节,谦恭下气的,要这样子。

I3嘱令保护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汝等是谁呢?就是阿难和所有在会的大菩萨、大阿罗汉、大比丘僧与大富长者等,这一切的人。佛都吩咐了,你们必定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将我——如来所说的话,在我灭度之后,你们切记要相续不断地传示给末法的众生啊!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普遍地令一切众生,明白我所说《楞严经》的道理,这五十种的阴魔,色魔、受魔和想魔,前边我所说这个道理,你都要宣传给他们,令他们听着。

无令天魔:不要使令天魔得其方便:这个天魔你要是给他机会,令他们得便了,那就不得了了。你要保持覆护:又要保持这个佛法,又要拥护佛法,成无上道:你才能成就无上的道果呢!

──原卷九终

@@@@@@

G4行阴魔相(分三)
H1具示始终 H2中间十计 H3结害嘱护 H1分二
I1始修未破区宇 I2终破显露妄源 I1分二
J1蹑前想阴尽相 J2状示行阴区宇
今J1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黏,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精真。

阿难!彼善男子:阿难,彼善男子,哪一个善男子呢?就是修反闻闻自性,修楞严大定的这个人。这个人是谁呢?谁修就是谁,没有一定的名字,没有专利权;你修就是你,我修就是我,他修就是他。任何人都有份,任何人都没有份;你若修就有份,你若不修就没有份。所以这是很平等的、很公平的。

这个善男子修三摩地:修就是修行,用功去修行坐禅,不是一天到晚尽吃饭不修行,要修行,坐禅、听经。坐禅,就是打坐;听经,就是要学佛法,这就是修行。“三摩地”,这是修行什么?就是修行定力。怎么修定力呢?你就要打坐,要坐禅。

由戒生定,先就要持戒,所以你们现在都要受戒了。由戒才能生定,先要有了戒,你守住戒,没有邪淫的行为,男人也规规矩矩地守规矩,女人也规规矩矩地守规矩。就像关帝公似的生不二色,一生就一个太太,不接近第二个女人;所以你看他脸红红的这个样子,那就是他有浩然正气。现在你们受戒了,我要先告诉你们,只可以自己夫妇间有这种性行为,如果在外边去胡闹,是不可以的;不可以东去胡闹,西去胡闹的。我讲这胡闹,你们懂不懂啊?你慢慢就明白了。不要不守规矩,要守规矩,做事要光明正大,这才有定力。你要先受了戒,然后再修定,修定就有定力,有定力才能有慧力!

现在为什么有魔了?就因为有点定力,可是慧力不够,所以就发生一种魔障。你若定力功夫深,就把这个魔打退了。

想阴尽者:现在这个修三摩地的善男子,这色、受、想、行、识五阴中的想阴没有了,破了。他用心交互,把这个想阴给战胜了。想阴既然破了,是人平常梦想消灭:这个人就得着一种境界。什么境界呢?不是不吃饭的境界,也不是不睡觉的境界。怎么呢?睡觉可是睡觉,吃饭可是吃饭,可是没有梦了,这个人梦想消灭,不做梦了。

所以孔子不是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他说:“啊,我老得很了!我现在衰老了,很久我也没有梦见周公了。”周公,就是周朝保护成王的那个周公。为什么孔子没有梦?他也是那时候大约想阴破一点了,所以就没有梦了。不过他不知道这是想阴破了,就说:“噢,我怎么没有梦了呢?我怎么不做梦了呢?啊,是老啰!”这个大约孔子也有修身的功夫,他想阴大约也没有了,但是他自己不明白,所以他说他老了,没有梦了。

想阴破了,这梦就消灭了。寤寐恒一:“寤”,就是醒着;“寐”,就是睡着了。古文上你读过那个“郑伯克段于鄢”,不是讲“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那个庄公就是他妈妈本来在睡觉,她睡醒了,这个小孩子就逆着生出了。所以叫寤生。(“寤”通“啎”,逆也。)

醒着的时候,和睡觉一个样;睡觉的时候,又像醒着的时候一个样,这叫“寤寐恒一”。为什么?他不颠倒了,没有梦想了。这就是因为你想阴破了,才能远离颠倒梦想,才能得到这种涅槃的境界。你想阴如果不破,你这个颠倒不会没有的,所以这个地方应该要注意。

我们研究佛法,《楞严经》这五阴是非常重要的。还有那个六结,六结你怎么样解呢?你若知道,可以解的;你若不知道,你总也解不开,那个结就把你绑住了,把你捆住了。捆住你,你就不自由的;你若解开,就得到自由了。

觉明虚静:觉明虚静这个时候,寤寐恒一,他睡着了也醒着,醒着和睡着了是一样。这个是什么境界呢?根本他就睡得很少,很轻很轻的,就这么一闭眼睛,噢,他的神就养足了!不是像这些个人,一天到晚由早晨睡到晚间,晚间又睡到早上,总睡不够!为什么睡不够?他那个想阴没有破,所以他昏沉就重。想阴破了,那个人清清醒醒、明明白白的,寤寐恒一,醒着和睡着一样的;睡着和醒,又是一样的,没有分别。所以他睡着了,你说话他会听见的;这种的境界是很微妙的。你不要以为他睡着了就骂他,他也知道的;你说他不好,他知道的,不过他不向你说穿了。啊,你看这种境界多妙啊!所以为什么天上的人也不吃东西也不睡觉,因为有的天人是常常清醒的。

犹如晴空:这种“觉明虚静”的情形像什么呢?就像万里无云万里天一样,那个晴空,太阳光明照耀万里,无复粗重前尘影事:把粗重的这种情形都没有了,前边这个尘影、一切的事都没有了。

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他看这一切世间的山河大地,就好像镜子照物,照的时候他那个心有了;物过去了,就没有了,不留痕迹,就像一面光明镜子。来无所黏:什么境界来了,也不会着住到这个境界上。“无所黏”,就是不执着。过无踪迹:去了就没有了。这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三心不可得,所以来无所黏,去无踪迹。

虚受照应,了罔陈习:“陈”是陈旧,“习”是习气,“罔”是没有了,“了”是空了。这种“虚受照应”的情形,把以前的那些个习气都没有了,那些旧习气、臭习气、恶习气、坏习气都没有了。你看,有的人一说话就很臭,那是臭习气;有的人一说话很坏的,那是坏习气;有的人,贡高我慢;总而言之,这个习气太多了。所以这些个习气都没有了,这叫“了罔陈习”。

唯一精真:唯一的是什么呢?就是精真的这种念。这个念是什么呢?就是第八识,这个“唯一精真”就是第八识。这个时候,把前六识、七识都没有了,到了这个地方,就到第八识,这一转就是佛的大圆镜智。所以现在到这个地方,他还没有转哪,这是唯一精真。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寤寐恒一”,他寤和寐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分别,就是他这种因没有了,没有这种梦想了。因为他睡觉的时候也很清醒,醒着和睡觉都是差不多的,他很清醒了,所以就没有梦想了。

方才果地说是正定要守戒,这也是很正确的一种理论。你若想有正定,一定要先持戒,持戒就是干什么来着?就是打地基呢!先要把那个基础打好,打坚固了它。打坚固了它,你再把柱子立到那个地方,那柱子就是一个定力,那基础就是个戒力。一定要严持戒律,很精严的,这是很要紧、很要紧的;你基础若是打不好,柱子立到那个地方,也立不住的,就变成邪定,不是正定了。

至于慧,什么叫慧呢?因为那有个柱子立住了,然后又有墙壁,就可以把这个房子造成了。房子有什么用呢?这里边可以拜佛,可以讲经说法,可以教人改过自新,这就是慧的用。

戒就是个体,定就是个相,慧就是用,这叫体、相、用。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很清楚这种的道理。你没有戒力,就没有定力;没有定力,就不发生慧力。好像你基础打不好,就立柱子,那个柱子就不会坚固,那个墙就房倒屋塌的,一点用也没有。所以戒定慧这是缺一不可的,这叫三无漏学——戒、定、慧,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2状示行阴区宇

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

生灭根元从此披露:生灭的根元,就是生死的根元。生死的根元是什么呢?就是第七识和第六识这种微细的动相。因为前面想阴破了,现在到这个行阴,所以说“从此披露”,从此就露出了。见诸十方十二众生:从卵生乃至于非无想,这十二类的众生,毕殚其类:每一类众生的这个道理,他都穷尽了。这个“殚”字当“尽”字讲,已穷尽了,完毕了。

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虽然没有得到,没有通每一个人的生命由绪——“由”,他的来由;“绪”,他的头绪——没有完全清楚。见同生基,犹如野马:可是见到这十二类众生,生的这种根元。这种根元像什么呢?像野马。

什么叫野马?这个野马就是阳焰。什么又叫阳焰呢?就是春天时,从远处看,那个地方好像有水;到了近前,它又没有水。这个在《庄子》叫野马,在《楞严经》上,又叫它阳焰;这是春天那股地的蒸气。每逢地下有这股蒸气的地方,风水都不错。所以在佛经上又叫阳焰,野马就是那个东西。

熠熠清扰:“熠熠”,就是有少少的光,而不清楚的这种景象。“清扰”,就是扰乱的这种境界不太大。为浮根尘究竟枢穴:这也是一种浮根尘的究竟枢穴。浮根六尘,言其眼、耳、鼻、舌、身、意这都是浮根,不是很实在的。

“枢”,就是安置门那个地方的一个门钮,又叫门轴。“穴”,就是安装门轴的那个地方,这个门就可以开关。现在是用门铰——两片铁的这东西;这在中国古来的门就是门枢。“枢”就是门后边的那个枢钮,“穴”就是那个地方的一个窟窿。那么这也就是浮根尘的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这种情形就是叫行阴的区宇。

I 2终破显露妄源

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就是说熠熠清扰这种的样子,有小小的光明这个样子、这种的性质。这种性质久了,它就入元澄,就澄清了。一澄元习,如波澜灭:既然澄清了,就把本来那一种的性现出来了,这种习气也都没有了。把本来这种清净的性现出来,习气没有了,就好像那个波澜灭了。

想阴就好像瀑流,前边不是比方它是瀑流吗?那么现在又说是波澜,波澜也就是瀑流,这个水流得很急的。这个波澜灭了,化为澄水:化为澄清的水了。澄清的水,名行阴尽:这个行阴,好像水上的细波浪。想阴就好像瀑流,清流急湍,流得很急的那个水;行阴就是微细的波浪;到识阴上,就如水无波,那水上没有波了。所以“化为澄水”,澄水就没有波浪了,这个景象就叫行阴尽了。

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这个人就能超越众生浊这种境界。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到这个时候还有妄想,可是这个妄想就不怎么样显著了。有幽隐不容易看得见、不容易觉察得到的这种妄想,很微细的。以这个微细微细的相,做为行阴的根本。

H2中间十计(分十)
分I1二种无因 I2四种遍常 I3四种颠倒 I4四种有边 I5四种矫乱
I6十六有相 I7八种无相 I8八种俱非 I9七际断灭 I10五现涅槃 I1分三
J1标由示坠 J2详释其相 J3结成外论
今J1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二无因论。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这个得到正知,在这个寂照里边,寂照也就是定中,在这个定里边的这一切善男子,凝明正心:“凝”是凝结。凝结这个明,也就是由定中发出这种光明的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因为他有这个凝明正心,那十类的天魔也没有法子来扰乱这个修道的人了,方得精研,穷生类本:所以他就得到这种机会来精研他这定力,把这十二类众生的根本都穷尽了。

于本类中生元露者:于每一类的里边,众生的这种根元都披露出来了。观彼幽清:他又观察一切众生这种“幽清”,很难见得到的这种境界,圆扰动元:就是在七识里边,有这么一种微细的动相,这叫“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在这个圆满的本来自性里边,忽然间也就生了一种变化,他起了一种计度。“计”就是算计,“度”就是度量。是人坠入二无因论:这个人就会堕入两种的无因论里边。

J2详释其相(分二)
K1本无因 K2末无因 K1分三
L1据己见量 L2谬成邪计 L3失真堕外
今L1

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祇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

一者、是人见本无因:这两种的无因论;第一种,是他看见人本来没有因,就做人的。何以故:什么缘故呢?是人既得生机全破:这个人把想阴断了,这叫“生机全破”。行阴犹如细浪,那么在他破了想阴之后,就叫生机全破。生什么机呢?就是生这个妄想的机会全破了,没有妄想了。为什么前边说破了想阴,就没有梦了呢?也就因为他生妄想的这个机破了。

乘于眼根八百功德:他用这个眼根的八百功德。每一根若圆满不是有一千二百功德吗?这眼根因为不全,所以就只有八百功德。那么他用这个眼根的八百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因为他想阴破了,就可以见到八万劫以内的事情。见八万劫以内所有众生“业流湾环”,众生在造业的这个流,这个湾环里边死此生彼。

“业流湾环”,也就是在世界上的这个业就比方一个流、一个海似的,那么众生在这个湾环里边,“死此生彼”,在这个地方死了,又生到那个地方。祇见众生轮回其处:他就只看见众生在这八万大劫以内轮回,死此生彼,死彼生此,这样互相轮回于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在这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情呢,他就不知道了。

L2谬成邪计

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

便作是解:他就做这么一种的见解。因为他看不见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情,所以他就做了一种的判断。怎么判断呢?他说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啊,这所有十方的一切众生,在八万大劫以来,都是没有什么因缘就自己生出来的,自己就有了!

L3失真堕外

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由此计度,亡正遍知:由此他就向旁边计度,把这个正知、遍知都亡失了。堕落外道,惑菩提性:就会堕落到外道里边去,对这个菩提心性,他迷惑了。

K2末无因(分三)
L1据己见量 L2谬成邪计 L3失真堕外
今L1

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人生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从八万劫无复改移。

二者:第二种是什么呢?是人见末无因:第一种是见本无因,这种是见末没有因。何以故:什么缘故呢?是人于生既见其根:这个人于所有一切的众生,既然看见他们的根本。知人生人,悟鸟生鸟:他就自己好像开了悟,好像生了一个大智慧,他知道了,知道什么呢?“哦,这个人,生生世世都是做人,人总是生做人;鸟,生生世世都是做鸟的。”

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乌鸦从来就是黑色的,也不需要用墨染,它就是黑色的;鹄鸟生来就是白色的。人天本竖,畜生本横:人和天上的人都站着走,都竖起来走路的;畜生是横行的,就四条腿趴着在地上走——这都有一定的。白非洗成,黑非染造:这个白,不是洗了才变成白色的;这黑色的——好像乌鸦是黑色的——不是用颜色把它染黑的。鹄这白色,也不是你洗了,然后它才变成白色的。从八万劫无复改移:在八万大劫以内,这都没有改的,不改变的。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弟子:这个人既然可以看到二万、四万、八万大劫的事情这么久远,为什么他看不到人在六道中轮回,又生到旁的众生去?

上人: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你要知道他所看的,虽说是二万大劫,其实只是一个虚妄在那儿管着。一念为无量劫,无量劫为一念。他觉得是二万劫,其实这都不一定的。因为他这还是在虚妄的境界里头转,是一种妄想在那儿支配他,才有这种妄境现出来,都不实在的。所以他看见猪,也是二万大劫做猪;看见牛,也是二万大劫都做牛来的——他觉得是这样,其实这都不是正确的。要是正确的,真是二万大劫,当然猪在六道轮回里头,不是单单做猪呀!那么他说都是这样的,这已经证明他所有一切都是假的。他就说他看二万大劫,这不一定就是二万大劫了,这只是在他个人的一种感觉上,他觉得是这样。

好像台湾来的那个人就说:“啊,我觉得我和某某人在唐朝六祖的时候,就一起在那个法会里!”这其实就是这种境界了。他觉得,觉得就表示那一切事情不是真的。真的,那要有证据的,也不是到处那么自我宣传的。如果是这样,现在这么长的时间又遇到一起,他怎么会舍得那么快就走了呢?他真是放得下吗?不是的。他为什么要再回台湾去干什么呢?就是为的这么样一说,好鱼目混珠来颠倒是非,令人认不清楚了,“哦,他真不得了了!他真是啊,这个人真如何如何,你看,他知道在唐朝就和某某人在一起如何了、怎么样了!”

怎么样?你不修行一样堕落做鬼的。所以各位要有真知灼见,要有真正的智慧,看这个人说这个话,究竟他什么意思要这么讲话?那么他看见某某人在万佛城、金山寺也有点影响力,他如果把那个人一拉上,你说这对他有多大的帮助。那么那个人也就默认了,说是:“哦,是的,我和他是在六祖大师会下就一起学法的!”你看,这无形中,他这个身价就高起来了!就好像有个人跑到万佛城来,说我们怎么样护持他,就是一个样的道理,这个都是大同小异的,不过骗人的方法不同而已。

所以各位对于这一点,要特别注意的,我方才没有说吗?这个假的是给真的预备的。先有假的,那个假的到这儿来,他把人都弄得迷迷糊糊。以后有真正要找真法的,他就要找正法去了,也就可以说是无路可走了,他就要追求正法了。

所以“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这个道是相反的,所以我们人学佛法,要有真正的择法眼,就认识是法、非法、黑法、白法、正法、邪法,要认识。不怕他是邪、是正、是黑、是白、是善法、是恶法,就是你若认识了,就好了;你若不认识,在那地方糊糊涂涂的,真的你也不认识,假的你也不了解,一天到晚在那儿囫囵吞个枣,也食而不知其味,那就糟了。

所以我们这儿要研究《楞严经》,《楞严经》我们应该常常研究,我们那个山门对联是“华严法会、楞严坛场”,我们这儿是楞严坛场。所以研究完〈五十阴魔〉,再研究〈二十五圆通〉;研究〈二十五圆通〉之后,再研究〈四种清净明诲〉;然后我们把《楞严经》一段一段,一部分一部分都研究清楚了。现在这一些魔子魔孙,这些个妖魔鬼怪专门说《楞严经》是假的。他就这么样一说,令人生怀疑,没有信心了,“哦,《楞严经》是假的?说来说去都是假的。”

我们也讲道理的,不论他是假的、真的,他讲得有道理,我们就相信;讲得没有道理,讲得不合乎正法,不合乎戒律,他就是真的,我们也拿他当假的。所以这个真假从什么地方分别?就从黑法、白法来分别。哦,你也糊里糊涂的,那些个邪知邪见,你说它是对的!那个正知正见呢,你说它是不对了。这真是颠倒黑白,颠倒是非!我们有这种的思想,那将来就是主于没有眼睛的,没有眼目的,因为黑白不分嘛!这种邪知邪见的人,将来受果报,也受没有眼睛的果报,因为他都是瞎人的眼目,令人找不着正路。所以这一点各位要特别特别注意的,这因果是特别厉害,丝毫都不爽的。就由我这一生的经验,我就知道不能做错一点事情,稍微做错一点事情,那个果报就来了。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L2谬成邪计

今尽此形,亦复如是。而我本来不见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

今尽此形,亦复如是:这个人能看八万大劫以内的事情,所以他说,现在尽这个身形,也就像在这个八万大劫以内的众生一样,没有一个来源。而我本来不见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他说:“既然在八万大劫以内,我本来也都没看见菩提是个什么形相,我怎么可以更有成菩提的这种事情呢?”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他又说:“应该知道这一切的物象,完全是没有一种因缘就生出来的。”其实他只知道观看八万大劫以内的事情,而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情,他不知道。

在佛住世的时候,有一个老人来庙上出家,那时佛不在庙上,到外边去了。这一切的阿罗汉一看,这个老人大约有八十多岁了,鸡皮鹤发,行步龙钟的这么个样子。

凡是来出家的人,这一切大阿罗汉都要查一查他的前因后果。一看,这个老人在八万大劫以内,没有种过一点善根,一点好事也没有做过,于是乎,这些个大阿罗汉说:“你不能出家的,因为你没有种善根。”“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屡世种菩提”,你不要以为很容易就出家了,要生生世世都种菩提的善根,才能出家的。那么阿罗汉对这个老人说:“现在你虽想要出家,但是没有善根,所以不能收你出家,你还是走吧!”

这个老年人一听,他没有善根不能出家,于是乎就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就走了。走了一想,自己这个命运也不好,这么大年纪想要出家,佛的弟子也不收,于是就想:“我自杀去好了,或者上吊,或者跳河,不要活着了!”他这一念的诚啊,感动释迦牟尼佛回来了,佛就问他说:“你哭什么?”“我啊!想去跟释迦牟尼佛出家,佛没有在庙上,佛的弟子说,我在八万大劫以内,都没有种过善根,一点好事都没做过,所以就不收我出家。因为这个,我想活着也没有兴趣了,莫如死了好,所以我就很悲哀的。”佛说:“哦,那你不要哭了,我许可你出家,我帮忙你出家。你回来吧!”于是乎这个老年人就跟着佛回来,佛就许可他出家了。

这一切的弟子就生了怀疑,说:“这很奇怪的,佛收弟子都要有善根的,这个老年人根本就没有善根,佛怎么收他呢?”就请问佛为什么收他出家。佛就告诉他这一切的弟子说:“你们这些阿罗汉,只能看八万大劫以内的事情,八万大劫以外,你们就都不知道了。这个老年人在八万大劫以外,是一个到山上去斩柴的人。有一天他遇到一只老虎,看见老虎他就跑到树上去了,老虎就咬这棵树,要把树咬断好吃他。正在这棵树要断的时候,他着急了,就念了一声‘南无佛’,老虎也就走了,不咬树了。于是乎等老虎走远了,他就下来回家去,没有被这虎吃了。所以他现在出家,就是在八万大劫以外,他念这一声‘南无佛’的善根种子,现在应该发芽结果了,所以他就来出家修道了。”释迦牟尼佛这样一说,这一切的弟子才解除了这个疑惑。

所以前边那个修定的人说,“一切物象皆本无因”,就因为他不知道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情。

L3失真堕外

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由此计度,亡正遍知:由于这么的想,他亡失正遍知这种的知见,堕落外道,惑菩提性:就会堕落到外道,对菩提性就不明白了。

J3结成外论

是则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

是则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这个就是第一种的外道,他所立的是无因论;他说,什么事情都没有一个来源。

@@@@@@

I2四种遍常(分三)
J1标由示坠 J2详释其相 J3结成外论
今J1

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遍常论。

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阿难!这个定中,修定力的一切善男子,他由定而生出一种智慧的正心。现在魔王没有法术可以扰乱他的定力了,可是他在自己这个行阴里头,有的时候就生出来一种变化,就会堕入一种邪知邪见里边去。这是所谓自心魔——由自心生出来的这种魔。

穷生类本:他穷尽众生种类的根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他观察这一切众生最幽清这种根本的性,在这种幽清,它也有一种常扰动相——这微细的动相。于圆常中起计度者:在这个微细动相、这个圆常的里边,他就生出一种邪见,一种妄度。是人坠入四遍常论:这个人就会坠入四种遍常的知见、遍常的论议里边。这四种的遍常论议是什么呢?

J2详释其相(分四)
K1心境计常 K2四大计常 K3八识计常 K4想尽计常
今K1

一者、是人穷心境性,二处无因。修习能知,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一者、是人穷心境性,二处无因:第一种,他这个人生出来一种邪知邪见,他就研究穷尽了心和境这两种的性,这两处都没有一个根本,没有什么来源,也没有一个种子。

修习能知,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由修习这个定力,他能知道两万劫里边的这十方所有一切众生的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都是这么循环无端的,生了又灭,灭了又生;生了又灭,灭了又生,都是循环的,在这个循环的时候也没有散失过。计以为常:因为没有散失,所以他就说:“哦,这是常的,这是不会改变的!”

K2四大计常

二者、是人穷四大元,四性常住。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二者、是人穷四大元,四性常住:第二种的道理是什么呢?这个人他研究穷尽地、水、火、风这四大的根元,他说地、水、火、风这四种的性都常住不坏的。实际上,这地、水、火、风都是由众生的妄想造成的,它没有体性;那么,没有体性,它怎么会常住的呢?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他因为修习,能知道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的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他说这个生灭的体性是常恒不变的,没有散失过。计以为常:所以他说:“哦,这是恒常不变的了!”这是第二种。

K3八识计常

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性常恒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

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第三种,这个人研究穷尽这六根,六根就是第六意识,第六根这个意识和末那识、执受(就是第八识)。末那识在前边提到,叫染污,就是那个染污识。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性常恒故:在这个心意识的里边,就是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这个里边,本来元由的那个处所,它的本性是常恒不变的。

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他因为用功,用这个反闻闻自性修行的功夫,他能知道八万劫中一切众生这么循环轮回,来回来回的,生了死,死了生,不曾散失,本来是常住不变的。穷不失性,计以为常:他研究这个不失的本性,说这是恒常不变的。

K4想尽计常

四者、是人既尽想元,生理更无流止运转。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

四者、是人既尽想元:第四种,这个人他想阴破了。生理更无流止运转:他在想阴破了的时候,生妄想这种的理也没有了,这个念头也有定力了,也凝明正心了,没有再生妄想的这种情形了。在他这个行阴流止运转的时候,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这个生灭的想心,现在已经灭了,不打妄想了。在这个理论里边,自然就成了一个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因为这样子用心来度量,也就认为是恒常不变的。

J3结成外论

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因为他计度这四种的遍常论,所以就失去正遍知这种的智慧,堕落到外道的理论里去了。他因为跑到这个外道的理论上去,所以对于菩提性,他也就不明白了,就生出一种迷惑。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这个名字就叫第二种的外道,他所立的是圆常论。

I 3四种颠倒(分三)
J1标由示坠 J2详释其相 J3结成外论
今J1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在这个定里边,这一切修行的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他因为坚固他的定力而得到这种正心,所以魔就不能有机会来障碍他,但是他自己会生出来自心的魔。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他研究十二类众生的根本,观察这种幽隐清净的根性,在这时候,修到这个程度上,就是行阴有一种微细的动相。

于自他中起计度者:在这个自他里边生出来一种计度,是人坠入四颠倒见:这个人生这种的妄想,发这种的自心魔,就会堕落四种的颠倒见里边。这四种颠倒见就是又说是常,又说是无常;又说亦生亦灭,亦常亦无常,亦动亦静,亦垢亦净,亦生亦死。他这都是说两边的话,这么来回,没有决定辞,都是两头堵,这么样也好,那么样也好,没有决定辞。一分无常,一分常论:或者他说这是无常,又说是有常,这样子颠倒来回,没有一定,把人都搞乱了。

J2详释其相(分四)
K1双约自他 K2约他国土 K3约自身心 K4双非自他
今K1

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

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第一种的理论,他说什么呢?这个修道的人观看他这个妙明心遍满十方界,他以为这个湛然清净是究竟的一个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因为他看见自己这个心遍十方界,以为是个神我。从这儿他就计度,他说我这个心遍满十方,在那儿如如不动,又有定力又有智慧,这个定慧圆明,定慧都不动了。

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因为我这个心遍满十方,所以这十方一切众生都在我的心里头“自生自死”,这个众生在我心里,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可是我这个心性是不生灭的,遍满十方界,所以这就是一个常,我这个心性是个常的。彼生灭者,真无常性:众生在他心里又生又死,又死又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一种接连不断的性质是无常性。因为他又生又死,又死又生,这是无常的;我这个心是个常,我这个心遍满十方,这是常住不变的。

K2约他国土

二者、是人不观其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

二者、是人不观其心:第二种,这个人不向心里头观。前边他是看自己的心遍满十方,现在他遍观十方恒沙国土:他看外边这恒沙国土。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他看见某一个国土这个劫够了,成、住、坏、空,这个劫到坏的时候了,说这个究竟是无常的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他看那个劫没有坏的地方,就说这是究竟常,这是一个常。所以有一个无常,有一个常。

K3约自身心

三者、是人别观我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性无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其不坏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

三者、是人别观我心:第三种颠倒的论,就是这个人分别来观察自己的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性无移改:“精”,精而又精;“细”,很仔细的;“微”,很微妙的那个地方;“密”,觉察不到的地方。这个精细微密,都是行阴的样子。他观察这一些个好像微细波浪的这种尘境,就好像微尘一样流转到十方,这种的流转性没有移改,不会变的,能令此身即生即灭:能使令这个身又生又灭,又灭又生。

其不坏性,名我性常:这一种流动性不坏,这个不坏的性,是我自性的一个常性。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这个又死又生,又生又死,一切的死生从我这个常性流出,这个叫无常性。

K4双非自他

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见行阴流。行阴常流,计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无常性。

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见行阴流:第四种,这个人修行知道想阴已经尽了,觉察到行阴这个细流了。行阴常流,计为常性:现在行阴这个微细的流,好像波浪的流似的,他因为现在看它没有改变,就说:“哦,这是个常的,是个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无常性:前边那个色阴、受阴、想阴等,现在已经没有了,所以这是无常性;他这样想。

J3结成外论

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由前边这四种不正确的理论来计度,他说这一分就是无常,那一分就是有常。堕落外道,惑菩提性:因为这个颠倒的论议,他自己已经对这个理论不清楚了,所以就堕落变成外道的知见、外道的思想、外道这种理论,所以就迷惑这菩提的正性了。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这个名字就是第三种颠倒论议的外道“一分常论、一分无常论。”

@@@@@@

I4四种有边(分三)
J1标由示坠 J2详释其相 J3结成外论
今J1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分位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有边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在修反闻闻自性耳根圆通这种定的里边,所有一切的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他的色阴、受阴、想阴这三种的阴都破了,这时候他定力坚固,有一种正心,所以天魔外道不得其便。因为在色、受二阴的时候,天魔都可以扰乱他的心性,到了想阴,天魔就不能直接扰乱他的心性,而要附到其他人的身上,来扰乱这个修定人的定力。现在到这个行阴上,魔就是附到其他人的身上,也不能来扰乱他这个定力了,所以这叫“坚凝正心,魔不得便”。

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他穷尽十二类众生的本源,观察众生最幽隐清净的这种性。那么,在行阴这种微细的动相里边,这叫“常扰动元”。于分位中生计度者:这分位有四种,在后边会讲的。于分位中,他就生出一种计度,计度就是想一想,想一想怎么样呢?是人坠入四有边论:他这一想就生出一种妄计,妄计有边;妄计四有边论,这是外道的四种论。

J2详释其相(分四)
K1约三际 K2约见闻 K3约彼我 K4约生灭
今K1

一者、是人心计生元,流用不息。计过未者,名为有边;计相续心,名为无边。

这四种的分位,第一种就是三际的分位。什么叫三际呢?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过去际、现在际、未来际,这叫三际。“三际求心心不有,心不有处妄原无。”要在三际求这个心哪,没有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为什么?你说这个过去,什么是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既然已经过去了,所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现在的迁流不停;你说这个是现在,哦,这个又过去了!你又说这个是现在,这个又过去了。现在不停,那么你现在心在什么地方?未来心,这未来的还没有来呢!没有来的也是没有呀!所以这“三际求心心不有”,心没有了;“心不有处妄原无”,心既然都没有了,哪个地方还有个妄想呢?

你若会得这种的道理,根本就没有;在如来藏性上,什么也没有的。所以,现在不过是这修道的人生出一种执着。什么执着呢?计有计无,他不是说有,就是说无,所谓有边论、无边论。

一者、是人心计生元:第一种的分位,是这个人在心里就算计了,算计什么呢?在行阴这个情形上,他算计这十二类众生的本元,流用不息:他说这个本元流用不息,不停止。这个流用不息也就是行阴的表现。计过未者,名为有边:在这个时候他就计算了,说过去和未来这两种——过去际、未来际,过去有边,未来也有边,他说这是有边;他这种的论根本就是不合理的,根本就没有这个道理。过去、未来怎么就有边呢?没有边的。他就认为有边了。

他以他这种的妄计妄执,就计说这是有边。这个脑筋不清楚的人,也就是没有智慧的这个人,他修道修到想阴破了,行阴上他就迷失正路了;迷失正路,所以就计有、计无。

计相续心:他说这个现在心,现在、现在的相续不断。相续不断,就名为无边:因为它不断,就无量无边,没有边际,这叫无边。

K2约见闻

二者、是人观八万劫,则见众生,八万劫前,寂无闻见。无闻见处,名为无边;有众生处,名为有边。

第二个分位是什么呢?是见闻的分位。他以这个能见、能闻的做一个边,不能见闻的又是一边,所以又落两边了;两边都不是中道。

二者、是人观八万劫:第二种的分位,就是这个人一静坐,这种定力一观察,可以观察到八万大劫这么长的时间,则见众生,八万劫前,寂无闻见:他就看见这所有的十二类众生,在八万大劫以内,他看得清清楚楚的,看见众生头出头没,看见众生生生死死。可是超过八万大劫,他就看不见了,就不见不闻了。

无闻见处,名为无边:在不见不闻的时候,在这个看不见的地方,他就给它起个名字,说这就叫“无边”,没有边了。有众生处,名为有边:在能看见有众生的这个地方,他就说这就是有边。这是又落于二边了,他又着到着无、着有上。着无,就落到空上;着有,就落到色上。这一个着空,一个着色,所以都不合乎中道。因为这样子,所以佛批评他是外道。

K3约彼我

三者、是人计我遍知,得无边性。彼一切人,现我知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无边之心,但有边性。

三者、是人计我遍知,得无边性:第三种的分位就是彼我。彼,就是众生;我,就是修道这个人他自己的一种执着。他又生了一种妄计、妄执,他说:“我觉得自己有这一种遍知的智慧。”什么叫遍知呢?遍知就是无所不知,所以这其中就得到一个无边性。

他说,彼一切人,现我知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彼一切的众生,都在我这个智慧里头包括着,可是我不知道众生他那个知性。名彼不得无边之心,但有边性:这个就叫众生没有得到这无边的心,而他自己得到这无边的心了。因为他不知道彼那个知性,所以他说对方不得这个无边之心了,没有这个无边的智慧,只是在有边的那一个地方,叫“有边性”。这是彼我的分位。

K4约生灭

四者、是人穷行阴空,以其所见,心路筹度,一切众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边,一半无边。

四者、是人穷行阴空:第四种的分位是什么呢?就是以生灭为分位。他研究行阴,研究到极点,研究空了。以其所见:以他所研究的这种见解,心路筹度:因为是在他心里研究的,所以说心路筹度。他就这么想了,这也就是一个算计。筹度什么呢?

一切众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他又生出一种妄计妄执来了。他说,所有十二类的众生,在一个身里边,就有一半是生,一半是灭。那么众生是这样子的,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边,一半无边:乃至于一切世界,一切所有都是一半就在有边,一半就在无边。那个生就是在有边,那个灭就是在无边。他又这么样算计,越跑越远了。

J3结成外论

由此计度,有边无边,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四外道,立有边论。

由此计度,有边无边:由前边这四种的计度,计度什么?不是有边,就是无边;不是无边,就又是有边,就这样来回跑。总而言之,他不住到中道上,一个太过,一个就是不及;一个跑得很远,一个还没有迈步呢!堕落外道:所以就堕落到外道里边。这个外道为什么叫外道呢?他就是一个太过,一个不及。太过不是中道,不及也不是中道,修行就要修中道,佛就讲中道了义,不落于空,又不落于有。你若偏到空上,或偏到有上,这都落于二边了。现在这都是二边,所以叫外道,惑菩提性:他就对于菩提真性不认识了,迷惑了。是则名为第四外道,立有边论:这个就给它取名字叫第四种的外道,立的有边论。

I5四种矫乱(分三)
J1标由示坠 J2详释其相 J3结成外论
今J1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又者,在三摩地这个定中一切的善男子。因为在这个定里边,不是一个人修这个定,是很多很多人都修这个定,所以就说诸善男子。

坚凝正心,魔不得便:他那个坚固而有一种智慧定力、定慧平等、定慧均持的正心。这个魔就没有法子他了,就无隙可乘,没有方法可以来扰乱他了。可是外魔不扰,内魔又生。什么魔呢?就是他自心的魔就生出一种变化。

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他穷尽了这十二类众生的根本,观看他最初的那个清净的性,这个时候,在行阴就有这一种微细的动相,所以这叫“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在这个知见的里边,他生出一种计度的心来。不生这个心,就什么事情也没有;一生心,一动念,就发生毛病了。所谓:“开口便错,举念即乖”,你动一个念,打一个妄想,就生出一种毛病。

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的遍计虚论:“遍计”,就是遍计执性,他生出来一种遍计执性。以前我不是讲过遍计执性?这就是一种妄执,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他就执着是这么回事,这叫遍计执性。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念佛是谁?”这叫参。参呢,我讲过很多次,就是要专一。所谓“专一则灵,分驰则弊”,专一的意思就好像用锥子,在那儿钻窟窿一样,又好像用金刚钻在钻钢铁一样。什么时候钻透了,什么时候那就叫开悟,这是参。

“念佛是谁”,这是念,这个念是在你心里头念。参呢,是找。这个“找”跟那个“计度”又不同。这个“找”是专一只是找,向一个地方来找,就是找这个“谁”,这是“参”这一个道理。那个“计度”呢,它不是一个念头,它是东想想、西想想,它是互相比较一下,互相分别一下,互相又来比量。那么他比量,就是向这儿比一比,向那儿比一比;这计度,是他自己在那儿妄想太多了。

这个“参”,只是一个妄想;这个“计度”呢,是很多个妄想,他就七扯八拉的,上上下下。他想到天上去,上帝在那儿穿的什么衣服?戴的什么帽子?眼睛多大?耳朵多长?鼻子多宽?他在那儿计度上帝的尺寸,用这个尺寸来量、来计度。那么究竟上帝是不是那个样子呢?他也没见过,所以他量出来的尺寸,不一定对的。他又跑到地下去,计度地心吸力,地心是有多大?地的面积是有多大?地有多少粒微尘?大约是由一万万个八万四千那么多微尘集中到一起,这是一个地球。其实这都是一种自己在那儿揣测,自己在那儿算,用computer(电脑) 恐怕也算不出来。但是他就用自己的那个computer,在那儿算来算去,算也算不出个头,也算不出一个尾来,他说这真是个怪物。

所以这个参,也不是行阴,也不是色、受、想、行、识;这个念,就是你心里念,这也是一个专一之念。譬如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只有一个“南无阿弥陀佛”,没有其他的妄想,这叫以毒攻毒。你如果有很多妄想,那毒太多了,一定死的。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

J2详释其相(分四)
K1八亦矫乱 K2唯无矫乱 K3唯是矫乱 K4有无矫乱
今K1

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以理都观,用心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

一者、是人观变化元:“是人”,谁呢?就是将入迷途这个人。他观行阴变化这种的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行阴迁流的那个地方,他因为看见它迁流了,所以就说那是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他看见行阴相续不断的这个地方,他就说是常。这“恒”就是恒常不变的,前边那个“变”就是不常。

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他又在这个行阴,看见他所见的那个地方,那个地方是什么呢?就是那个微细的动相,他说就是“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在这个行阴,那种微细的动相,他看不见了,这就名之为“灭”。这也就是在八万大劫以内的事情,他看见了,说这是“生”;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情,他看不见了,就说这是“灭”了。这和前边的意思都是相同的。

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相续不断的这种因,这因性不断的地方,他就说这不断,就是“增”。这也都是属于行阴的情形,他所看得见的。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在相续中间,会有一个离的处所,他说这就是“减”。就好像二十五圣各述圆通,其中说到鼻子呼吸气,呼出去,吸进来,这中间有个交处,那就是这个离处,他说这就是个“减”。

这根本哪,你不要追究它这个理,这是他自己命的名,他自己所见的,根本就没有理的。你不要在这里边来追究理由,他就是这样讲,拿不是当理说,这就叫横不讲道理。告诉你,外道所以就是外道,他讲的都是没有理由的。

各各生处,名之为有:“各各”,他看见行阴的各各生处,他就说这是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那么互相又有亡的地方,又有没有的地方,他就说这个就是没有,这就是四种颠倒的倒论。

以理都观,用心别见:你若用这个理来观察,他这种的论议都是不对的,他用心都是用错了。

有求法人来问其义:那么在这时候,若有人来求法,向他请开示、问法,来请他开示开示佛教的道理。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他就告诉这个人说:“我也生,我也灭;我也有,我也无;我也增,我也减。”他就这么样子同你讲。

于一切时,皆乱其语:在任何的时候,他说话都是两头来堵,不是说有,就是说无;不是说空,就是说色。就说这两种,他就找不着中道,所以令彼前人遗失章句:“彼”,就是在他前面求法的人。那个人想问什么,被他这么一乱讲,讲得本来的问题都忘了、遗失了,本来想请他开示的道理都忘了。你说,这样来开示人,人家本来想要明白,他却把人弄得糊里八涂、蒙头转向的,东西南北都找不着了,不知道怎么样是对的,所以忘失章句。不单忘了想要说的话,而且连本有的清净心和智慧都没有了,昏了。这不单是自己颠倒,令人家也颠倒!

K2唯无矫乱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

这个就是因为他只知道“无”了,所以就乱讲。无论是有,他也说“无”;无,他也说“无”。你问他什么,他就“无”;你再问他什么,他还是“无”。无、无、无,就是说这一个字,第二个字他不讲。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他观察自己的心,互互无处:在这十二类的众生里边,他觉得行阴这个心,互相都没有;在他看见这个没有的地方,他就因无得证:他觉得因这个“无”字,他得到智慧了;其实他不明白,这就叫矫枉过正,根本没有道理的。他自己就执着这是无,互互都无、互互无处,他就觉得他开悟了。开什么悟?悟这个“无”字了。

所以有人来问:譬如有人一看他是个老修行,一天到晚也不讲话,在那个地方闭目养神,甚至也不吃饭,就吃点香蕉之类的。一般人以为这是个世间的圣僧了,于是乎就来向他请问法。他也就装模作样、装腔作势的,这么就答了,唯答一字:就答一个字,这一个字就是一字禅。这一般人也不明白他说的道理是什么道理,所以就给它取名叫“一字禅”。但言其无:无论你问他什么道理,他就“无”。你再问他:“我怎么样修行?”“无。”“我念佛不念佛?”“无。”“我持律受戒好不好呀?”“无。”

什么都是“无”。啊,他这个“无”字,这一套“无”,把你弄得也蒙头转向的,东西南北也找不着了,也就是遗失章句了!你也不知道,尽想:“噫,他说的无是什么道理呢?什么无?无什么呢?”于是就周围找,也找不着东西。啊,真是无了!

除无之余,无所言说:无论你再问他一个问题、十个问题、百个问题、千个问题、万个问题,他都是就答你一个“无”字。所以你这个问的人,就想∶“啊,他讲的这个禅理太高了,我们都不明白了!”

K3唯是矫乱

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

三者、是人谛观其心:这是第三种矫乱的颠倒,矫乱的虚论。这个人他也观看自己的心,看这十二类的众生,各各有处:各各都有生有死的这个“有”处,因有得证:因这个有,他就觉得他证果了。其实呢,他不是证果,经上这么说,是形容他这种错误。他看一切众生都有,他就:“啊,都有了!”他看见这个道理,他就认为他开悟了、证果了。

有人来问,唯答一字:有人来问他,无论问什么法,他就答一个字。但言其是:他说什么呢?说“是”。你问他:“我出家做和尚好不好啊?”“是。”“我受五戒好不好?”“是。”“我应该做什么好?”“是。”无论问他什么,他就答一个“是”字。除是之余,无所言说:除了“是”字之外,他不讲了。所以你觉得:“啊,这真是一字禅,这个真是高僧啊!他说这个法真是妙到极点,我也不懂。”你不懂,那就是妙了;所以好像我现在讲这个经,你们懂,那就不妙了。你若说不懂,“啊,讲来讲去,法师说什么呢?”哦,那就是妙了!因为你不懂,就是妙;你若明白了,就不妙了。为什么不妙呢?你明白了嘛!你没明白那个东西就是妙。所以你若想“妙”,就不要学佛法了,你不学就不知道,这就是妙。哈!

他就只说一个“是”字,你无论说什么,他还是说一个“是”字。为什么?他以为他就由这个“是”字上开悟了,那么他也这样告诉你,传给你法,Transmit Dharma to you。

K4有无矫乱

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

这第四种的矫乱,就是有无矫乱。什么叫有无矫乱呢?他又说是“有”,又说是“无”;又说“无不是有”,“有就不是无”。他也不知道是有,也不知道是无,这就好像喝醉酒的人那么乱讲。

四者、是人有无俱见:他在这个行阴里边,也见到有,又见到无。见到这个行阴,像水波浪似的这么行,迁流不息,他说是“有”。在这个迁流不息的时候,有断的地方,他又说是“无”。其境枝故,其心亦乱:他这个境界生出来一个叉枝,就好像木头生出一个旁枝来。所以他说这“有”也是,“无”也是。他这个心里也乱了,为什么他心里乱了呢?就因为他自己没有真正的智慧,没有真正的定力。这智力和定力,他不平等、不平均,所以在这个时候,他就生出一种执着,自己也找不着头绪了,就有个错路,他也不知道哪一条路是对了。

有人来问:若有人来请法,向他请开示,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他说:“也有,也就是没有;可是没有的,就不能是有。亦无就是没有,但是没有可就不是有。”你说这究竟是个什么道理?一切矫乱:这就是个矫乱的道理,矫枉过正,说得自己也不知道说些个什么。所以我说这是他说醉话。

无容穷诘:“无容”,你不能和他讲道理的,这个样子怎么办呢?就是我那个办法,你打他两个嘴巴,看看他还说是有、是没有?你这么打他一个嘴巴,他若说:“你怎么打我?”“你没有嘛!我打你也是没有啊!”还有那个办法,你拿刀把他杀了说:“嘿,杀了你!”看看他有没有?这“无容穷诘”,就是不可以和他讲道理,没有道理可讲的,也不要问他了。

J3结成外论

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因为上边这四种矫乱虚无缥缈的道理,讲得无有是处,讲这个没有真实的道理,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所以就堕落外道。为什么叫他外道?就因为他那个理论不正确,邪知邪见,所讲的道理都不是究竟、不是彻底的。那么就把这个真正的菩提觉道给迷住了,给遮盖住了。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这个就叫做第五种外道四种的颠倒性。就是前边那四种,第一种就说他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

第二种,你无论问他什么法,他就用一个“无”字来答覆你,一天到晚,旁的字他不说,就说“无、无、无”。有人和他一讲什么话,他就说“无”。你千问万问,他就是无、无、无,千无万无。

第三种就是那个“是、是”,你无论说什么,他都说“是”。你说:“我可不可以做贼?”“是。”“我可不可以受戒?”“是。”“我可不可以吃屎?”“是。”“可不可以喝尿?”“是。”“你可不可以死?”“是。”“可不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是。”

无论你讲什么,他都“是”,也是千是万是,千万都是“是”,没有一个不“是”。他这个“是”就是有,什么都是有,一切一切都是有,这是第三种。

第四种就是又说“亦有亦无,有就是无,无又不是有”,究竟这是个什么道理?他就讲这种道理——这四种矫乱的性,讲得是矫乱不清楚、颠倒性。

遍计虚论:他遍计虚无。以前讲过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这种道理不知道大家明不明白?什么是遍计执性呢?就是好像晚间,没有什么月光,在地上有一条绳。你看见这一条绳,本来这是一条绳,但是你怀疑,“噢,这是不是一条蛇?”这就叫遍计执性。根本不是蛇,它是一条绳,你就妄加计度,说它是一条蛇。

又好像晚间没有月光,看见一棵树的黑影,或者一株花的黑影,你出去,突然间见这么一个黑影,“噢,这是个鬼吧?”本来是一棵树,或者一株花,或者一块木板,你看了就“噢,这是个人呀?是个鬼呀?”就害怕了。

或者晚间看见一只狗,你就“噢,这是不是狼呀?是不是老虎呀?”就生出这种遍计执性。结果你看清楚了,“噢,这原来是只狗啊!不是狼,也不是老虎。”这就是依他起性。因为你依照这狗,就生出一个遍计执性。原来是只狗,那狗是个什么呢?狗就是一般的畜生,因为你有遍计执性,就以为它是狼、是虎啊,或者是个什么妖怪。那花草树木,也都是这样的。

那么这条绳,你以为是蛇,看清楚了,原来是一条绳,这就叫依他起性。这条绳是什么做的呢?是麻做的,这麻就叫圆成实性。怎么叫依他起性?麻可以造一条绳,这叫依他起性。依着圆成实性而起这个依他起性;这依他起性,然后你看不清楚,认不明,就生了一种遍计执性。

现在这个外道,他也根本不是这样子,他就生出一种遍计执的虚论。

@@@@@@

I6十六有相(分三)
J1标由示坠 J2详释其相 J3结成外论
今J1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又在这个定中,这一切修定的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他坚固他这一种定力,因为他坚固定力而有正心,所以魔王就没有办法了,魔术已穷。虽然魔术已穷,可是他心里又生出来自心的魔。这自心魔呀,是最不容易降伏的。

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他穷这一切十二类众生的本元,他观看十二类众生幽隐而清轻的这个本性,这个本性就是行阴。行阴在这个时候有一种微细的动相,于无尽流生计度者:这微细的动相,就像水波浪源源而来,无穷无尽的,他在这个时候,就生出来一种计度。什么计度呢?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就生出这一种死后有相的计度,他认为死后也有相,所以又生了一种颠倒的思想,颠倒的心。

J2详释其相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生出这种妄执的这一等人,他或者自己就执着要坚固自己的身体,他说这个四大之色都是我。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者见着我自性圆融无碍,十方的国土都在我这圆融性里边包括着。他就说我有这个色,有什么色呢?有大色。

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或者他说这是一种前缘,随着我这么回复,也就是来回来回这么周而复始的,说这四大之色都属于我的。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或者是我所依的;在这个行阴中相续,他说我在这个色的里边。

皆计度言:前边所说这个色和前边的缘,这有四种。他说四大之色都是属于我的,四大之色就是我。又说这个色在我中,我大色小;这个色是小,我是大。又说离开我,无色。总而言之,他这个就是乱讲,讲的都是不合理的,有四种。从这四种,他就计度,死后有相:他说死后是有相的。

如是循环,有十六相:他像前边所说这个道理,这么循环,来回来回地转,在色、受、想、行这四个里头,每一个里头都是有四种这样的理论,所以四四一十六,就分出来有十六种的相。在这色、受、想、行和地、水、火、风之间,他分出有四四一十六种相。这根本你就不要问他,这个相是怎么样子分的,它根本就不合理的,没有道理的。所以我也弄不清楚它,因为它根本就不清楚。

从此或计:从这四四一十六相,他看地、水、火、风和色、受、想、行这四阴,每一个有四相。所以从这个地方,他或者就计度,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他说烦恼永远是烦恼,菩提也永远是菩提;烦恼即菩提,这是不对的。两性并驱,各不相触:“并驱”,就是并行。这两种性是并行而不相悖的,它们两个是合作的。根本这是不对的,根本就没有这个道理,他就这样讲,为什么他这样讲?就因为他惑菩提性了。

J3结成外论

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由此计度,死后有故:由前边色、受、想、行这四阴,四四变成十六相,他这样计度,就说死后是有形相的。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所以他就堕落到外道里头了,也是迷惑了他本有的菩提觉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这一种的人就给他取名字叫第六种的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这说是“五阴”,实际上就是四阴——色、受、想、行,没有识,这只是举五阴的名字。就在五阴里边,他说人死后还有形相的,他立这种心颠倒不正常的论。

I7八种无相(分三)
J1标由示坠 J2详释其相 J3结成外论
今J1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又修这种定力的这一些人,坚凝正心,魔不得便:有这一种坚固的定力,又有智慧,所以魔就不得便。但是他这个智慧,不是究竟的智慧,不是真正的智慧,不过魔王是没他法子了。只是他那自心魔,还不能降伏。

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穷一切十二类众生的根本,他观看一切众生幽隐而清轻的这种根性,在这个里边有微细的动相。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在先前除灭的这色、受、想三阴里边,他又生出计度来了。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这个人会堕入死后无相,他就说死后无相,发心颠倒这种的论议。

J2详释其相

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知其受灭,无复连缀。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如是循环,有八无相。从此或计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

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见到这个色阴灭了,他这个身形无所寄托了。观其想灭,心无所系:观这个想阴灭了,想阴没有了、破了,这个心也无所系了,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挂着这个心了,妄想也都没有了。知其受灭,无复连缀:知道这个受阴灭了,和外面就没有什么连缀了,也没有什么联系,没有什么联络了。

阴性销散:色、受、想这三种的阴性都销散了。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纵然有少少的生理,就是有这个行阴,也没有受,也没有想了。因为没有受,也没有想了,他觉得自己和草木是一样了。

此质现前犹不可得:这个“质”,不是单单指的色,也指的心。他说现前有形质这种的色心,这种色现前犹不可得,没有了。他这就是色、受、想、行四阴,前边那儿他不是说形同草木吗?草木就没有知觉,那么现前在生的时候没有,现前犹不可得,现在什么都没有了,都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那么生前都没有相了,求这个实在的形相都了不可得,死后又怎么可以有诸相呢?

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因为这个就推勘检校,就这么翻过来看,调过去看,来回研究这个问题,说,生前没有相,那么死后怎么会有相?死后也没有相。色、受、想、行这四种,生前也没有相,死后也没有相。如是循环,有八无相:来回这么推求,他变成了八种无相。色、受、想、行,在生有四种无相,死了也是四种无相,这八种都没有的。

从此或计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因为他推求这四种都无相了,所以根据这八种无相的道理,他就或者计度说:“也没有涅槃,也没有因果,只有这么一个名字,究竟都是没有的。”他就这样讲,拨无因果。要是这样子,人都不要修了,也不要什么成佛了。为什么?他按着这种理论,什么都没有的。

J3结成外论

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由此计度,死后无故:由这个,他计度死后什么也没有了,一切都空了。堕落外道,惑菩提性:就堕落到一种外道,也是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这个叫做第七种的外道,在这个五阴中,他说死后无相,他的心有这一种颠倒的论议。

@@@@@@

I8八种俱非(分三)
J1标由示坠 J2详释其相 J3结成外论
今J1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又修定力这一切的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坚固他的定力而有正心,这个魔没有办法他了,可是自心魔是很不容易降伏的。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他穷尽了一切十二类众生这个本元,观看彼幽隐而清轻的这个心,在这时候,行阴里边有微细的动相。

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在行阴存在的这个地方,受、想这两阴都灭了,双计有无:这时候,他又说是有,又说是无;又说是无,又说是有。自体相破:他的自己都弄没有了,自己也不存在了。你说是有,他自己是有了;说是没有,他自己都没有了。这个自体相破了,自己就把自己的这种理论都不成立了。

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他死后也没有“有”,也没有“无”。那你说有个什么?也没有个“有”,也没有个“无”。那么说这就是中道了?不是的;他根本也不讲中道,也没有中道的。因为这样,所以这就错了,就颠倒了。

J2详释其相

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

色受想中,见有非有:他在色、受、想这三阴都破了这个里边,见到这个有,又不是有。行迁流内:在行阴迁流有微细的动相这里头,观无不无:他看见没有,又好像有。所以这也不是有,也不是无,他建立这种的理论。

好像前边,他说观看这“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这一种的情形,如是循环:他来回来回这么循环推求这个道理。穷尽阴界:对色、受、想、行这四种阴界,他都穷尽了,就把它研究、追究,翻过来调过去,互相这么研究。八俱非相:他说这八种都是没有相,随得一缘:他就得到一个答案,皆言死后有相无相:他说死后,色、受、想、行也不是有相,也不是无相,这有相无相。

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讹”,可以说是改变,也可以说是讹错。他又研究行阴的这种性质。因为行阴有一种微细的动相迁流的缘故,这个“性迁讹”,它迁流而讹变,在他心里发出这一种的邪通邪悟,他就判断,有无俱非:有相、无相都没有。那么都没有了,是不是中道呢?不是。因为他不明白中道了义的道理,所以他也不讲中道,只讲有无。因此他就虚实失措:也不是虚的,也不是实的。你说实的,他又说非实;你说虚的,他又说非虚。所以他这样非实非虚,非虚非实,这都失措。

J3结成外论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由上面这种种的计度,所以他说死后就俱非,也有相、也无相。后际昏瞢,无可道故:这个行阴的后际,他也不知道,因为他不知道,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指出来、说出来的。堕落外道,惑菩提性:于是乎,这也堕落到外道里头去,迷惑菩提的本性了。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这个就给他取个名字叫第八种的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在这个五阴中,他说死后也有相、也无相,他这个心非常颠倒,就立出这么一种的论议来。

I9七际断灭(分三)
J1标由示坠 J2详释其相 J3结成外论
今J1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无,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七断灭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又修定的诸善男子,坚固这定力,而又有一种正心,魔就没有办法来扰乱他。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他研究十二类众生的根本,观察这种幽隐清轻的体性,这时候,在这行阴里边有微细的动相。于后后无,生计度者:在行阴的后边,他观察不到有什么境界,所以就生了一种计度。是人坠入七断灭论:这个人就会坠入七种的断灭论。

J2详释其相

或计身灭,或欲尽灭,或苦尽灭,或极乐灭,或极舍灭。如是循环,穷尽七际,现前消灭,灭已无复。

或计身灭:或者他计度这个身,在南瞻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这四大部洲,再加上六欲天,所有有身的这种众生,这个身他观察它将来是灭的。或欲尽灭:或者是在四禅天的初禅天,它欲尽灭。初禅天是“离生喜乐地”,离这个众生的染污,而生出一种喜乐,这叫离生喜乐地。或苦尽灭:或者在二禅天,他苦尽灭。二禅天叫“定生喜乐地”,这时候有一种定力了,生出一种欢喜。或极乐灭:他计度或者三禅天这种极乐的境界也会灭的。三禅天就叫“离喜妙乐地”,离开欢喜,而生出一种妙的快乐。他计度这三禅天也会灭的。或极舍灭:或者他计度四禅天这个“舍念清净地”也会灭的;他生出这种计度。

如是循环,穷尽七际:像前边所讲的这七处,他这么循环推究,把这七个地方都研究遍了。现前消灭,灭已无复:现前也没有什么相,那么已经灭了,也不会再生出来,不会再有的,所以这是七种断灭。

J3结成外论

由此计度,死后断灭,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由此计度,死后断灭:由前边这七种的推究穷尽,他说死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就断灭了。堕落外道,惑菩提性:这种的人就堕落外道里边,对菩提正觉的性迷惑了。是则名为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这种的人就名叫第九种的外道,在色、受、想、行这五阴里边,他立这种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I10五现涅槃(分三)
J1标由示坠 J2详释其相 J3结成外论
今J1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五涅槃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在修定的里边这一切的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他有坚固的定力和纯正的正心,所以这魔王也没有法子他。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他穷究十二类众生的本元,观看众生幽隐而清轻这种的心,这个微细的动相。于后后有生计度者:在行阴以后,他又观见有了。他因为这个行阴念念迁流不停,他就认为是有了,所以生出一种妄执的计度。是人坠入五涅槃论:这个人就堕入五种涅槃的论里边。

J2详释其相

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如是循环,五处究竟。

或以欲界,为正转依:或者他以欲界天做为一个正当的转依,他到那个地方去,以欲界做他所依的一个处所。为什么?他观见圆明,生爱慕故:他因为看见欲界天有一种圆明的体相,就生出一种爱慕,生爱着了;所以他就要到那个地方,以欲界做为他的一个归宿,做为他涅槃的处所。因为他以为这欲界是真正乐的一种境界,所以他就生出一种爱慕的心,以这欲界做为他的涅槃处。

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或者他觉得初禅天这一种天人,因为初禅是离生喜乐地,离开众生的忧恼了,生出一种欢喜,所以他说“性无忧故”,因此他欢喜生到这个地方。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者有一等人修到二禅天,他二禅天这个定生出来了,是定生喜乐地,所以他就要以二禅天做为他的归宿。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者以为三禅天非常快乐,遂心满愿,他要以三禅天做为他的涅槃处。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或者他以四禅,苦也没有了,乐也没有了,苦乐双亡,再不轮回到这个三界里来。这个舍念清净地是非常清净的,所以他欢喜以这个地方做为他涅槃的皈依处。

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他迷惑这有漏的天;本来这个天都是有漏的,他就认贼作子,认为这是无为,做无为的来解释。五处安隐,为胜净依:他觉得这五处都非常安稳,为一种特别殊胜清净的所依处。如是循环,五处究竟:他像这样子来周而复始地循环,认为这五个地方都是究竟处,都是可以涅槃的。他这也是因为不知道这个天都是有漏的。

J3结成外论

由此计度,五现涅槃,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

由此计度,五现涅槃:由以上这五种的计度,他现出五种现前的涅槃这种的计度。堕落外道,惑菩提性:就堕落到外道里头,迷失了菩提觉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这种就名叫第十种的外道,在五阴的里边,他立出五种现在涅槃,这种颠倒不正确的论议。

H3结害嘱护(分三)
I1示因交互 I2迷则成害 I3嘱令保护
今I1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像前边所说这十种静虑的狂解,这种不正确的误解,这是什么毛病呢?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这都是在行阴没有破的时候,你修行,这定力和行阴互相来交战。如果你自己这种正知正见胜了,那么就可以打破这种关头;行阴如果胜了,你就着魔了,所以现出来这种狂解狂悟。

I2迷则成害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以迷为解,自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众生顽迷不悟,也不想一想自己是个什么人,是个什么根性?逢此现前,以迷为解:遇到这种的境界现前,以迷为悟。本来是迷,他因为没有明师指点,也没有善知识教导,所以自己就以迷做为他的解释。自言登圣:自己说自己证圣果了,自己说自己开悟了,自己说自己成佛了。大妄语成,堕无间狱:这真是,真真实实地打大妄语,既然打这大妄语,那么一定是要堕无间地狱的。

I3嘱令保护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护,消息邪见。教其身心开觉真义,于无上道,不遭枝歧。勿令心祈得少为足,作大觉王,清净标指。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阿难!你们在会大众必须把如来我所说的话,等我将来灭了之后,传示给末法时代一切的众生。遍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心魔自起深孽:普遍令所有的一切众生明白这个道理,不要令自心魔自己生起来这种深的孽,造这种孽。“孽”,也就是起这种的罪业。保持覆护,消息邪见:你们保持佛法,拥护佛法,把邪见消灭了它。

教其身心开觉真义:你们教末法这一切众生,身心都开觉这真正的了义。于无上道,不遭枝歧:对于这无上的道果,不遭受枝末。枝末就不是根本的法。不遭受尽去求末梢的法,而不求根本的法。遇着歧路,这歧路就是不知道走哪条路是对的。勿令心祈得少为足:不要令这一些个心里祈求无上觉道的人,得到一点点就知足了。作大觉王,清净标指:应该做大觉之王,做一个清净的榜样、清净的模范、清净的领袖。不要得少为足,应该向前加功进步!

@@@@@@

G5识阴魔相(分三)
H1具示始终 H2中间十执 H3结害嘱护 H1分二
I1始修未破区宇  I2终破显露妄源 I1分二
J1蹑前行阴尽相  J2状示识阴区宇
今J1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行阴尽者:就是修行阴的这个善男子,他修行这个定力,在行阴尽了的这个时候,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所有世间一切十二类众生这个性,幽隐轻清那个微细的动相,这时十二类众生这个同分的生机,忽然就隳裂了,就破坏了这个深沉、微细的大纲,那个枢纽、总枢的地方。也就是中有身在互相酬报、业果交流这种深深的脉络里头,已经因果悬绝,没有了。

“同分生机”的“机”就是那个处,也就是那个地方。“倏然”也就是忽然。“沉细纲纽”:“沉”就是深沉,“细”是微细,“纲”就是网的一个大纲,那个大绳;“纽”,就是身上衣服的纽扣,还有枢纽、总枢的地方也叫纽。

“补特伽罗”翻译过来叫“数数取趣”,就是生了又生,生了又生,就是那个“中有身”,又叫“有情”。我们所有一切有情的众生,活着的这个身都叫“中有身”,死了就叫“中阴身”。“感应”,也就是因果;“悬绝”,好像在空中忽然间就断了。因为在行阴尽了,这个生死已经了了,所以这因果也就断绝了。在这个地方,这是行阴终了,识阴开始的时候。

J2状示识阴区宇

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

于涅槃天,将大明悟:于自性的涅槃天,已经将要大的明悟了,要开悟了。如鸡后鸣:好像什么呢?这有一个比方,就好像鸡第一次、第二次报晓的时候,东方还没有白,天还没有亮,没有光呢!现在这第三次,这是最后的鸡鸣,就是最后鸡叫的时候,瞻顾东方:这时候你向东方顾盼,你向东方看一看,已有精色:“精色”,就是天将要光的时候了。

六根虚静:受阴尽的时候,六根无所受了;没有领受,所以就“虚”了。想阴尽了,没有妄想;没有妄想,所以就“静”了,所以说六根虚静。这个时候,这六根也没有所领受,也没有妄想各处跑了。无复驰逸:行阴尽了,已没有迁流变化。行阴是迁流变化,好像波浪常流不断的。那么现在行阴这种微细的动元也没有了,所以就“无复驰逸”,哪个地方也都不跑了。

内外湛明:这时候,只剩一个识阴没有破,已经内也光明,外也光明。入无所入:因为根尘都断了,六根和六尘合而为一了,也没有根也没有尘,根尘不偶了。既无所缘,所以根尘就不偶了,没有相对的地方。因为没有相对的地方,这时候六根和六尘都互相没有分别了,所以入流也没有所入了。

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这时候,深深地通达十方这十二类众生得着生命最初的根元、由绪。观由执元,诸类不召:观察得这种根本的元由,这时候也不受这十二类众生所招引,他就不能把你牵引动了,不会和这十二类众生再有来往了,这叫“诸类不召”。

于十方界已获其同:于这个十方界已获同体的这种情形,和十方界虚空都同体了。精色不沉,发现幽秘:这种的精色,即这种智慧不沉没了;最幽隐的、最秘密的、最不容易发现的这种境界也发现了。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这个名字、这种境界、这种情形,就是识阴的一个区宇,在识阴的范围领域之内。

I2终破显露妄源

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若于群召,已获同中:在这十二类众生的因果已断,已经得到和十二类众生虽然同,可是不为它所召了,和它已经断了来往,断绝和它的轮回。销磨六门:这个时候,六根门头都没有用了,销磨了。可是怎么叫“没有用”?这个没有用,不是说眼睛不会看,耳朵不会听,鼻子不会闻香,舌头不会尝味;不是的。是怎么样呢?就是六根互用了;你若把行阴破了,就有这种境界现前。六根互用,眼睛虽然是看,但是它又可以听,又可以说话,又可以吃东西;这个耳朵,它以前只能听,现在也可以看了;可以用耳朵来看,可以用鼻子看,可以用嘴看。这六根每一根都有六种的作用,这叫“销磨六门”,以前这种尘相都没有了。

合开成就:“合”,就是六根合而为一了;“开”,就是一根能开出六种的作用;这叫“合开成就”。见闻通邻:这个见、闻都是通着的,就好像邻居似的,可以互相帮助,可以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互用清净:六根互用,而且还是清净的,你说这多微妙啊!到这种境界上,噢,那是很妙的!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十方的世界和这个身心,就好像青色的琉璃宝,里边可以明彻到外边,外边又可以明彻到里边,玲珑透体地那么明彻,这个名识阴尽:若到这种程度上,这叫什么呢?就是识阴也尽了,五阴完全都尽了,没有了。你到这种境界上,这是识阴尽;若不到,那还没有尽呢!

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若识阴尽,这个人就可以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罔”,不是有,所以叫罔,就是没有;“象”,不是没有,就叫象。观看它(识阴)所行所作的这个原由,有、无这种的情形也都虚无缥缈,以这种颠倒的妄想做为得到这种情形、这种境界的根本。

H2中间十执(分十)
I1因所因执 I2能非能执 I3常非常执 I4知无知执 I5生无生执
I6归无归执 I7贪非贪执 I8真无真执 I9定性声闻 I10定性辟支 I1分三
J1行尽识现 J2谬解成咎 J3出名警觉
今J1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阿难!你应该知道这个修定的善男子,他虽然有这么多魔的境界,无论是天魔、心魔,种种的魔也没有摇动他的定力。或者他修定,根本就没有起这种魔境界;或者他已经起这种魔的境界,但他能觉悟、能不迷,所以就打破这种的迷关了。这种迷的关头打破了,行阴也就破了;行阴破了,现在是识阴的开始,所以“穷诸行空”,这行阴已经空了。于识还元:现在在识阴上又要还元了,又要把识阴也都破了;识阴如果破了,就返本还原回到如来藏性上了。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他已经灭了生灭这种的境界,而于寂灭的性,这种精妙处还没有得到圆满。

J2谬解成咎

能令己身,根隔合开,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觉知通[淴-心+日],能入圆元。若于所归立真常因,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因所因执,娑毗迦罗所归冥谛,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能令己身,根隔合开:他在识阴生出一种妄想,说在前边精妙未圆这个境界上,这个修道人他能令自己六根互用,每一根都可以有六根的能力,眼睛也会说话,又会听声;耳朵又可以吃东西,又可以嗅味闻香。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互相都可以通用。

你说耳朵不能吃东西吗?这回六根互用,它可以吃东西了。那么说:“它的牙在什么地方长着?”那你问那个耳朵去!它吃东西,不是我们吃东西。它会吃东西,自然有个牙,它不会掉牙的。或者它不用牙,现生出来也可以,这是真正科学的作用,真正科学的一种能力。

所以每一根都有六种的能力,这叫“六根互用”。“根隔合开”,“合”就是六根合而为一了,六根变成一根了;“开”,那么虽然一根,能有六根的作用,你说是不是神通?你科学再研究,就算能换人的心,能换人的肝,能换人的……,也不能令人的每一根都有这六种的作用,这是办不到的。我相信科学再发明,也不会有这种能力的。那么这自性的科学发明了,就有这样的作用。

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这个不单他自己六根互用,有开合这样的能力,就是和十方的一切众生,也都有这种的互相通觉,彼此相知。觉知通[淴-心+日],能入圆元:这种觉知性能知道十方一切众生的根性,他能入圆满的那种根元本性。

若于所归:假设他于所归的这个地方,生出一种妄执。什么执呢?立真常因:他说这一个就是真常了。生胜解者:他既然认为它是真常,就生出一种胜解脱、胜知见。可是他不生出这种的知见,还没有什么毛病;一生出这种知见,是人则堕因所因执:他以真常为因,根本是不对的。他以为这个地方就是真常的,其实这还在一个识上,并不是真常,他就变成“因所因执”。本来不是这个因,但是他立这么一个因;立这么个因,就生出一种执着;生出这种执着,他就和外道合而为一,和外道归伙,合股做生意去了,好像股份有限公司。他跑到外道,和外道去做股份有限公司了。

和什么外道呢?娑毗迦罗:就是那个黄发外道。以前讲过,就是摩登伽女她妈妈跟着学的那个师父,他用“娑毗迦罗先梵天咒”,这个就叫黄发外道。这种黄发外道所归冥谛:“冥”,就什么也没有了。他这个冥谛,就是第八识在现在这个境界上变化出来的。他说一切万物都从冥谛上生出来的。成其伴侣:这个修道的人一执这个非因,因立得不对了,所以就和以冥谛为归宿的黄发外道做了朋友,开了有限公司。这个有限公司,不知道到什么时候完;这“有限”,不知道是有限,还是无限。

迷佛菩提:他迷失了佛的菩提觉道,亡失知见:因为他所立的这个“非因计因”,不应该立这个因,而他立这个因。这因所因执,他立得不对了,所以就没有真正的智慧,这叫“亡失知见”。亡失知见就是没有真正的智慧,把真正的智慧丢了。丢到什么地方去了?那你想要帮他找找,你也会丢了!

J3出名警觉

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种。

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这是第一种,他立这个有所得的心,成他所归的一个果。他这种的宗旨就错了,怎么错了呢?违远圆通:和修耳根圆通,反闻闻自性入流亡所的这种道理完全相反了,完全都不合了。为什么?因为他生出一种执着,背涅槃城:也违背涅槃的那个大城市。什么是涅槃的大城市呢?在什么地方呢?涅槃的大城市在常、乐、我、净涅槃四德那个地方。生外道种:他这种非因立因,就变成执着的外道了,变成黄发外道那个冥谛,和黄发外道合股,做朋友去了。

I2能非能执(分三)
J1行尽识现 J2谬解成咎 J3出名警觉
今J1

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阿难哪!又这个修定的善男子,他把行阴已经研究穷尽了,已经空了。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他已经灭去了生灭的这种境界,而于寂静、寂灭的这种境界,他“精妙未圆”,这种的寂灭乐,他还没有得到完全,因为现在这个识还没有尽。

这个识,就和真如差一点点,识是有生有灭的,真如就是不生灭的。那么现在在第八识上,有这种生灭的、微细的相,和真如这个不生灭和合起来,这有个名字叫“和合识”;就是生灭的这个识,和不生灭的真如,非常接近,互相和合起来,这叫和合识。因为它是个和合识,所以就精妙未圆。

J2谬解成咎

若于所归,览为自体,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能非能执,摩醯首罗现无边身,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若于所归:这个修道的人,假设在他这个所归宿处,所归宿是什么地方呢?就是还在八识这个生灭的识上,览为自体:把本来不是他自己的,就拿来认为是他自己的一个身体了。

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他又生出一种妄执,什么妄执呢?他觉得尽虚空这所有十二类的众生,由卵生到非无想这十二种的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他说:“啊,这所有的众生,你知道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都是从我自己这个身体跑出去的,是我生出来的。”也就好像前面说的那种情形,说这一切众生都是我的儿子,甚至于连佛、菩萨、阿罗汉,都是我造出来的;我可以造佛、造菩萨、造阿罗汉。你看,生了这么大的这种我执!生胜解者:他生出来这种胜解;可是这不是正当的胜解,是一种邪知邪见,不过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胜解”。如果真是胜解,就合佛法了。所以这修道,你就是看经,也要看清楚了。

是人则堕:这个人就堕落了,堕落到什么地方?堕落到能非能执:变成有一种“能”,他说他能生一切众生。根本不是的,这是他一种妄识的揣测。“非能执”,本来他不能,但他有这种执着,这种执着就是谁呢?摩醯首罗:就是大自在天王。自在天,就是天上色界天的顶天,叫摩醯首罗天。这个“摩醯首罗”又叫大自在,他有三个眼睛,这三个眼睛都是肉眼,他也有个佛眼,是在中间这儿长着。就中间这个眼睛,也是他生来就有的,这个天有这么个眼睛。

那有多少只手呢?他有八臂,有八只手,前边四只、后边四只。前边他可以拿东西,后边又可以偷东西。他嫌一只手不够用,两只手偷东西也没有那么得力,生了八只手,这只也可以拿一点东西,那只也可以拿一点东西。到了百货公司,相信稽查员也看不住他,因为他手太多了。他骑着的是一头大白牛,手里拿着一个白拂,到处悠游自在的,非常地自由,这是大自在天。他说:“我最自在了!嘿,你看我,你比不了我,我最自在了!”所以叫大自在。

现无边身:这个大自在天,他执着他可以现无边身,他说一切众生都是他现出来的。那么现在这个人修的也是这个法门,也有这种执着了,他也说一切众生是他现出来的。你看,他也没成佛呢,怎么能现出众生来了?这就是一种妄执——“能非能执”。成其伴侣:现在这个修道的人与大自在天王做了朋友,他也跑到自在天去了。迷佛菩提,亡失知见:他对佛真正的觉——正觉菩提,就不认识了,也就没有真正智慧了,所以就堕落到天魔外道里头。

J3出名警觉

是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圆种。

是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这是第二,他立这个能生众生做为他的心,成就他这种遍圆的果。违远圆通:他和修耳根圆通这种法门,反闻闻自性这个道理,相违背的。背涅槃城:对涅槃不生不灭这个道理,他也是相违背的。生大慢天:他将来要生到大慢天。那个大自在天也就是大慢天。怎么叫“大慢天”?他就看不起人,总骑到大白牛身上,自己有三个眼睛、八只胳臂,噢,他觉得他了不起了!觉得骑着大白牛那么自自由由的,很惬意的。他认为他这个生活非常地优越,所以就生了贡高我慢了,入了我遍圆种:说我能遍圆一切,能成就一切。

I3常非常执(分三)
J1行尽识现 J2谬解成咎 J3出名警觉
今J1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又这个修定破了行阴的善男子,他对于行阴已经空了。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已经灭了他这个生灭的心了,而于寂灭乐,他还没有得到,还没有圆满,没有真正得到这个寂灭的乐。

J2谬解成咎

若于所归,有所归依,自疑身心,从彼流出,十方虚空咸其生起。即于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无生灭解。在生灭中,早计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灭,安住沉迷,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常非常执,计自在天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若于所归,有所归依:假设他于所归的地方,做他一个归依处。自疑身心,从彼流出:他自己就生出一种怀疑心,怀疑他这个身心是“从彼流出”。前边那个妄计是怀疑自己生出一切众生;那么现在,他又觉得自己是从那个归依处流出来的。十方虚空咸其生起:所有的十方虚空也都是他所归依处那里生出来的。

即于都起,所宣流地:“所宣流地”也就是他所生出来那个处所。“地”,也就是个处所,那个地方。即在这个所有一切都是从它生起来的地方,作真常身,无生灭解:他认为这个地方就是他的真常身了,他说这个地方就是无生灭了。那么为什么他生出这个解?就是不对嘛!因为这个地方不是没有生灭,他却做这个解。

在生灭中,早计常住:在生灭这个识里边,他就计度说这是常住,这是不变的。既惑不生,亦迷生灭:他既不明白这个不生的道理,也把那个生灭的道理不明白了。安住沉迷:他执着又居住到这个地方,就守着这个境界也不放,就在这个地方修行用功,沉迷了。生胜解者:他若再生出来一种胜解,就是执着上再生出执着来。是人则堕常非常执:这个人就堕落到“常非常执”,他执着那个常,但是不是常啊?不是,这不是一个真常!计自在天成其伴侣:他计度这个自在天是他一个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也迷失了佛这个菩提觉性,也亡失了真正的智慧。

J3出名警觉

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圆种。

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计果:这是第三种,立这个因依心做为归依处所,立这么一个心,他就成非果计果这么一种的妄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圆种:这也是与圆通这个道理上,既违背而又遥远,又相离得更远了,和涅槃城也违背了,生出来一种倒圆的知见。

@@@@@@

I4知无知执(分三)
J1行尽识现 J2谬解成咎 J3出名警觉
今J1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又这善男子,他穷究这个诸行已空了。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他已经灭除了生灭的这种性,但是对于这个寂灭乐,他精妙未圆,还没有圆满。

J2谬解成咎

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假设于他所知的,他说这个“知”就是遍圆的。因为这个知,他就立了一个见解。立什么见解呢?他这个见解,你是想不到的,我也想不到的。什么见解呢?他说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中国人有一句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那么足证明草木是无情的。可是现在他生出这么一种的见解,他说十方的草木都是有情的,和人没有两样的,它也有生命。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草木可以做人;人若死了,又去变十方的草和树木。

无择遍知:他没有智慧来选择这个遍知一切。生胜解者:在这个时候,他又自己标异现奇,生出来一种邪胜解法。是人则堕:这个人就会堕落知无知执:他说他知道这个道理,其实他是无知,他是不知道的,但是他执着说他知道。

婆吒、霰尼执一切觉:这好像什么呢?就好像有一种外道,“婆吒、霰尼”,这是两个人。“婆吒”是梵语,中文的意思就是“避去”。他怎么叫这么个名字呢?他以前是个牧童,是个放牛的,或者放猪、放羊的一个童子。那么在毗舍离王还没有做皇帝的时候,也在外边玩,玩哪,就拿婆吒当床铺,在他身上睡觉。他就很不高兴的,回去对他母亲讲:“这个毗舍离他拿我当床,睡在我的身上。”他母亲知道这是个未来的皇帝,也不敢怎么样,因为他有势力,就说:“那你以后不要和他在一起,你避去,离他远一点,避开他。”于是他的名字就叫“避去”。“霰尼”也是梵语,翻成中文就叫“有军”。大约他就欢喜去当军人,他有军人这种的气概,所以叫这个名字。这两个外道“执一切觉”,他们自以为什么都知道。这个修行人就成其伴侣:成为他们的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他也迷惑于佛这个菩提觉性上,失去他的正知正见。

J3出名警觉

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是名第四:前边所说这种的情形是第四种的执着,执着什么呢?计圆知心:他说他什么都知道,无所不知,其实他是一种执着,他对于一切都不知道。成虚谬果:他就是成,也成个虚谬的果,就是没有这么回事。“谬”,是错误;虚谬,就是没有这么回事。

违远圆通:也与耳根圆通这个法门相违背而离得太远了。背涅槃城:也违背涅槃城这种不生不灭的道理。生倒知种:他生出一种倒知的种。“倒”就是颠倒,颠倒这个知。就好像草木,任何人也都不能把它算计到有情里头;而他把草木都算到有情里头,说“人就是草木,草木也可以做人”。那么有的人就说:“有的树木有灵啊,那它岂不是有知吗?”那不是的,因为那是有一个精灵附到那棵树上了,并不是那棵树本身有知,是一种有情。

I5生无生执(分三)
J1行尽识现 J2谬解成咎 J3出名警觉
今J1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又有这种修定的善男子,研究这个诸行空,行阴已空了。已灭生灭:他已经灭了这个生灭了,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虽然说灭了生灭,但是他于寂灭这种的境界上,还没有圆满,还有很少很少这种生灭的种子在这儿。

J2谬解成咎

若于圆融,根互用中,已得随顺,便于圆化一切发生,求火光明,乐水清净,爱风周流,观尘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尘发作本因,立常住解。是人则堕生无生执,诸迦叶波并婆罗门,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若于圆融,根互用中,已得随顺:假设于圆融这种境界上,在六根互用的里边,已经得到遂心满愿这种随顺了。便于圆化一切发生:就执着在这个圆化一切发生这里边,求火光明,乐水清净,爱风周流,观尘成就:他对于火有光明,非常崇拜;这个水性清净,他也非常崇拜;他又欢喜风的周流这种性质,他也崇拜。“尘”就是地,他观这个地的成就。

他对地、水、火、风四大这种种情形,各各崇事:他向火叩头,向水叩头,向风叩头,向地来叩头。他说这真是不可思议,你看,这火它怎么就会有光明呢?啊,水它这么清净的!真值得我崇拜,我给它叩多一点头。他一天到晚给水磕头,给火磕头,给风磕头,给地磕头。就崇拜这四大,又供养四大。“事”,就是供养。火有火神、水有水神、风有风神、地有地神,于是乎他就把地、水、火、风这四大的神,当他的老祖宗了,所以就事地、水、火、风。摩诃迦叶尊者以前也就是事火的外道,专门向火来叩拜。

以此群尘发作本因:他以地、水、火、风这四大的尘象,发作他自己的本因。立常住解:他说这个都是常住的。不错,地、水、火、风都是这个如来藏性,可是你应该恭敬如来藏,不应该去恭敬地、水、火、风。这就是头上安头,不在根本上用功,不去恭敬如来藏性,不去恭敬佛,却去恭敬末梢,跑到末梢上去了。是人则堕生无生执:他想要了生死,而实际上,不能了生死,就生这种执。

诸迦叶波并婆罗门:大龟氏迦叶波和梵志婆罗门,修清净行这一类的人,他们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勤苦其心而役使其身,就是修种种无益的苦行,给火上一上供,给水上上供,来叩几个头,以事奉供养地、水、火、风,来求得了生死。成其伴侣:这个修定的人,就和这一类的人做为朋友了,做为伴侣了。迷佛菩提,亡失知见:这也是迷惑了佛这个菩提真性,而亡失真正的智慧了。

J3出名警觉

是名第五,计着崇事,迷心从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颠化种。

是名第五,计着崇事,迷心从物:这是第五种颠倒的种,他计度这个执着,来崇拜地、水、火、风这四大,来事奉供养这四大。他把自己这个如来藏性、常住真心迷了,跟着物跑了。立妄求因:他立这么一个妄的知见,求出生死的这种因。求妄冀果:他用这不正确的知见,而妄希冀了生死这种的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这是违背圆通法门了,也违背了涅槃的城。生颠化种:生出一种倒化的种子,不正确、颠倒的这种造化的种子。

I6归无归执(分三)
J1行尽识现 J2谬解成咎 J3出名警觉
今J1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又者修反闻闻自性、耳根圆通的善男子,研究行阴已经空了,把行阴破了。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已经灭了这生灭之道,而对于寂灭之乐,还没有得到圆满。

J2谬解成咎

若于圆明,计明中虚,非灭群化,以永灭依为所归依,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归无归执,无想天中诸舜若多,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若于圆明,计明中虚:在这个圆融而光明的境界上,他计度这个明还不是实在的。非灭群化,以永灭依为所归依:“非”即毁。他要毁灭群尘所化一切身土,想要灰身灭土,纤尘不立。但这不是把一切的造化都灭了,就是究竟归依处。所以这个也不是永远灭的一个归依处,可是他用它为所归依处,生胜解者:他生出这一种的狂悟。

是人则堕:这个人就堕归无归执:他本来想归依,但是无所归依。因为这个不是永远的生,不是永远的灭,所以他不能拿它来做所归依处,可是他以这个做所归依处,这是无所归依。无想天中诸舜若多,成其伴侣:由于这一种执着,在无想天,可是这不是四禅天那个无想天,是四空处的非非想天。那么非非想天中“诸舜若多”,那些个只有一个空的空神,就做这个修定的人的伴侣了。迷佛菩提,亡失知见:他也迷失这个菩提,亡失正知正见。

J3出名警觉

是名第六,圆虚无心,成空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断灭种。

是名第六,圆虚无心,成空亡果:这个名字就是第六种狂解——圆虚无心,他这种的果也是空亡,没有的。违远圆通,背涅槃城:和圆通法门相违背,和涅槃这种妙果也相违背的。生断灭种:生出一种断灭的种来。

I7贪非贪执(分三)
J1行尽识现 J2谬解成咎 J3出名警觉
今J1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又修定的这个善男子,这行阴已空了,已灭生灭了,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而对这个寂灭的妙乐,他还没有圆满。

J2谬解成咎

若于圆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圆,长不倾逝,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贪非贪执,诸阿斯陀求长命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若于圆常:假设于圆满而常住的这个时候,固身常住:他坚固其身,愿意常住在世,愿意得到长生不老。同于精圆:在精微而圆满的这个寿命里边,长不倾逝:很长的时间,他也不会死的,这“倾逝”就是死。生胜解者:在这个时候,生出一种邪胜狂解。

是人则堕贪非贪执:他贪长生而不得长生,这叫“贪非贪执”。诸阿斯陀求长命者:“阿斯陀”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无比”,没有再可以比的;这是在天上的一种外道,贪求长命这样的人。这修定的人成其伴侣:就成他们的眷属。迷佛菩提,亡失知见:与佛的菩提这种法门他是迷了,失去了正知正见。

J3出名警觉

是名第七,执着命元,立固妄因,趣长劳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妄延种。

是名第七,执着命元:这个名就是第七种,他执着他这个命的根元,命的元由,立固妄因,趣长劳果:他立出这么一个坚固的妄因,想要得到长生不老的这种果。长生不老又可以叫“长劳”。违远圆通:他与反闻闻自性耳根圆通这个法门,相违背的。背涅槃城:不单违背耳根圆通,而且又违背涅槃城。生妄延种:生出来一种妄想延长寿命的种。

I8真无真执(分三)
J1行尽识现 J2谬解成咎 J3出名警觉
今J1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这个修定的男子,他把行阴已破了,已灭了生灭这种的道理。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而于这个寂灭的妙乐,他还没有圆满。

J2谬解成咎

观命互通,却留尘劳,恐其销尽;便于此际坐莲华宫,广化七珍,多增宝媛,恣纵其心,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真无真执,吒枳、迦罗,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观命互通:这个人观他这个生命和一切众生互相通着,却留尘劳,恐其销尽:他就不愿意把尘劳去尽了,想留这种尘劳,恐怕尘劳销尽了。便于此际坐莲华宫:就在这个时候,他坐在一个莲华宫里边。在这个莲华宫里,广化七珍,多增宝媛:他化出七种珍宝,又多增加他的妃嫔、美女。“宝媛”就是美女。就恣纵其心:他也恣纵他这种爱欲、贪欲。生胜解者:在这个时候,他又生出一种胜解了。

是人则堕:这个人就会堕落到真无真执:他想他是得到真了,但不是真的这种的执着。吒枳、迦罗,成其伴侣:这个“吒枳、迦罗”,怎么叫吒枳呢?“吒枳”翻译成“结缚”。结,就是用一条绳把它拴个结子;缚,就是用一条绳把它绑上了。这就言其用绳子把众生绑住了。“迦罗”,这是印度话,翻译成中文叫“我所作”,就是我所作的,什么是我所作的呢?言其一切众生的这个结缚,这个不自由,都是我所作出来的,我教他不自由的。这两个外道天,他们这样的思想。那么这个修定的人,就成他们的眷属。迷佛菩提,亡失知见:迷失佛这个菩提,也就把正知正见都丢了,只剩邪知邪见。

J3出名警觉

是名第八,发邪思因,立炽尘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种。

是名第八,发邪思因,立炽尘果:这个是第八种,他发一种邪思的因,立出来这种“炽尘”,炽然而盛,这种尘劳非常盛的这种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这与耳根圆通的法门相违背的,也违背涅槃这个道理。生天魔种:生到天魔的种族里头。

@@@@@@

I9定性声闻(分三)
J1行尽识现 J2谬解成咎 J3出名警觉
今J1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又者这个善男子,研究一切诸行是空的。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已经灭了生灭的这种性,而于寂灭的妙乐,还没有得到圆满。

J2谬解成咎

于命明中,分别精粗,疏决真伪,因果相酬,唯求感应,背清净道,所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居灭已休,更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声闻,诸无闻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于命明中,分别精粗,疏决真伪:他在这个命虚明的里边(“命明”就是生命的由绪,是指识阴),分别哪个是细的,哪个是粗的,选择真的和假的。因果相酬,唯求感应,背清净道:“感应”,也就是因果。他知道这个因果互相酬报,不过唯求因果的感应,违背这种清净的道。

所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见苦”也是知苦,这个苦就是苦谛——三苦、八苦、无量诸苦。“集”是集谛,就是一切的烦恼。“断集”,断了这个集谛。“灭”就是修道得到证灭了,得到这种涅槃的妙乐。“道”就是修道。这就是所谓的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居灭已休,更不前进,生胜解者:他在这个灭的时候,就不往前再进了,生了这一种狂胜解这样的人,是人则堕定性声闻:什么叫定性声闻呢?

定性声闻前边已经讲过,就是他不回小向大,他裹足不前,不往前走了,就在那个地方停止住了。诸无闻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侣:和无闻比丘以四禅为四果那个无知一样,而且增加这个增上慢的这个人,做为他的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迷失佛这个菩提觉性,失去正知正见。

J3出名警觉

是名第九,圆精应心,成趣寂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缠空种。

是名第九,圆精应心,成趣寂果:这是第九种,圆精而有这一种感应的心,造成一种趣寂的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这也与耳根圆通法门相违背,也背涅槃城。生缠空种:什么叫“缠空”呢?他耽空滞寂,就在这个地方,也不愿意往前进,也不愿意往后退,就认为这个空是他生活里最需要的。那么,他就在这个地方,好像缠绵缠住了,和这个空缠到一起。空本来什么也没有,他又在这空上加出一个空来,所以在这个地方,他也是一种执着。

I10定性辟支(分三)
J1行尽识现 J2谬解成咎 J3出名警觉
今J1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又这个善男子,穷尽了行阴这种境界,行阴已空了,已经灭了生灭的这种境界,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而对于寂灭之乐,他还没圆满。

J2谬解成咎

若于圆融,清净觉明,发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辟支,诸缘独伦,不回心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若于圆融:假设于圆融这种境界上,清净觉明了,这时候他发研深妙:发研究深妙这种的理性,即立涅槃,而不前进:在识阴还没有破的地方,他就立成涅槃了,也不向前再去修行了,生胜解者:他就生一种狂解——狂妄的胜解。

是人则堕定性辟支,诸缘独伦:这个人就会堕落到不回心——不回小向大的这种定性辟支佛,缘觉、独觉这两种的种类。不回心者,成其伴侣:不回小向大的定性罗汉,做为他的眷属,他的伴侣了。迷佛菩提,亡失知见:也迷惑于佛这个菩提觉道,而亡失正知正见。

J3出名警觉

是名第十,圆觉[淴-心+日]心,成湛明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觉圆明不化圆种。

是名第十:这是第十种,是在识阴里边最后的一种,把这一个关头通过,就不要紧了,就没有什么危险了。可惜,这一步也不容易过去。那么在这个地方,所相差的也就很微细了。所谓“差之丝毫,谬之千里”,也就是差一根头发这么多,等到果位上就相离有一千里这么远。

在这个时候,圆觉[淴-心+日]心,成湛明果:他这个圆觉的道理,和常住真心已经将要吻合了,成很清净光明的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虽然是这样子,但是与耳根圆通这个法门还是不相合的,因为他也还有所执着,也是违背涅槃的这个妙果。生觉圆明不化圆种:他生出来一种觉圆明的执着,不能透化过他所执着这种的圆影,所以叫“不化圆种”。

这是在识阴没有破以前,他还是有这么一点点没有明白。那么在这个地方若一破,不被这个狂解所变,这就是把五阴都破了。五阴破了,那时候就可以证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个果位,你就可以成佛,有把握成佛了。

H3结害嘱护(分三)
I1示因交互 I2迷则成害 I3嘱令保护
今I 1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于未足中,生满足证。皆是识阴用心交互,故生斯位。

阿难!你在这个地方要特别注意、特别明白,如是十种禅那:像这十种静虑的法门、十种静虑的境界、十种静虑的功夫所显现的魔境,你都应该认识。中途成狂,因依迷惑:他在半路上,成了一种狂解,因为他所依据的事,他迷惑了。于未足中,生满足证:在未满足的这个时候,未证言证;就是没有得道,没有证果,他说:“噢,我证果了!”

没有证初果,他说证初果;没有证二果,他说证二果;没有证三果,他说证三果;没有证四果,他说证四果。那么没有成佛,他说他是佛了。你问他怎么样成的,他也不知道。你说成佛都不知道怎么成的,这真是一个糊涂佛了!可是佛都是明白的,没有糊涂的。这若是糊涂,就是妖魔鬼怪,他不明白真理。

皆是识阴用心交互:这都是色、受、想、行、识中的识阴作怪呀!你用功夫的时候,这识阴就和你的功夫来作战。如果你稍微生出一种贪心、一种欲念、一种妄想,这就会入魔的境界。前几天我不是讲走火入魔吗?你着到这个境界上,这就叫走火入魔了,生出一种狂解。这种狂解,你很不容易把它破了。就是旁人指破他说:“你这个不对!”他都不相信的。他说:“嘿,你懂什么?我现在就成佛了嘛!你讲那个都不对的。”你告诉他,他也不相信。故生斯位:所以生出这种境界。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刚才果地说我们一般人把破五蕴的境界估计太高了,这是很对的。《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个“观自在”也就是在那儿打坐,这个人在那儿打坐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就是那个禅的功夫一步一步地进到智慧的阶段,所以他能明了五蕴是空的。这五蕴——色、受、想、行、识都是空的,因为你把这个都看空了,就不被五蕴遮盖住了;不被它遮盖,就是智慧现前了。

这时候还谈不到什么证果、出三界,谈不到的。智慧是有了,所以才能离苦得乐。在离苦而没有离、得乐还没有得的这个阶段上,还有一段的路程,还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不被境界所转。他还是被境界转,被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的境界转,这不单没有证四果,而且连初果也谈不到的。人证了初果阿罗汉就可以走路脚不需要碰到地下,离地下会有半分那么高,脚不沾地了,在任何地方都脚不沾泥了。他怎么能这样的呢?就因为他把这见惑去了,断了八十八品的见惑,因为他断见惑就能这样了。

什么叫见惑呢?就是“对境起贪爱”。对着这个境界,就被这个境界所迷了,生出一种贪爱心来,这叫见惑。证果的人,“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什么都空了,无所执着了,那他怎么还会走火入魔呢?根本就没有什么魔可走、可入的;没有什么火可走的,他没有火了。

“迷理起分别”,这是思惑。二果、三果的圣人要断思惑。你想一想,在这五蕴的阶段,他修道若断了思惑,怎么会想东、想西、想南、想北,计度上、计度下的?用种种的分别心来研究道理呢?没有的!什么事情来了,他都迎刃而解,不需要去分别计度它。这些妄想都是一些个识,尤其那个“识”,那分别更细微,细微、细微的地方,它都在那儿分别。不要说他没有证果,他甚至于也不能升到非非想处天,为什么?他这身体根本就没有看破,没有放下呢!还是在这臭皮囊上来用功夫,打转转。

所以你们以为破了五蕴证了果,证了什么果?破五蕴那只是修道一个应行的路子,在那路子上走。所以各位要认识清楚这种境界,不要像那无闻比丘似的,以四禅天就认为四果了。这个破五蕴也就是在这初禅、二禅的境界上。这要是按着修行的步骤来讲,还很早很早呢,这可以说是刚刚入门。你不要对那刚刚开蒙的小学生,就以为他大学毕业了。就是神童,也没有那么多。或者有的小孩子读书读得快,那是神童,但是很少很少的。所以对于法要认识清楚,我早不讲这话,就看你们各位的智慧怎么样?今天我告诉你们,没有断见惑、思惑,这怎么能谈到证果呢?谈不到的。

所以他没有证果,都是虚妄的境界,所有的都不是真实的。就是他色、受、想、行、识都破了,也还没有证果,这不过只是在修道的路上跑着呢。他若是证果,就得到不退转了,怎么会着魔呢!证了初果也不会着魔的。

心经上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破了五蕴,他只是明白这个空理了,谈不到什么了生死和证什么果位,这还是在那个路上走着呢,还没有到家,所以谈不到了生死。他这个落到一个偏空的理上,这时候他也不觉得有什么苦,也不觉得有什么乐,他在这个地方要是停止了,就落入外道去了;若再往前进步,那么他是可以开悟,可以证果,但是要精进。所以修行,无论你到什么程度上,你如果以得少为足,就认为在那儿就可以了,那就叫中道自划了,半途而废,也就是就懂得那么多,就没有再往前进步了。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I2迷则成害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各以所爱先习迷心,而自休息,将为毕竟所归宁地。自言满足无上菩提,大妄语成。外道邪魔,所感业终,堕无间狱;声闻缘觉,不成增进。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众生这种顽固不化的迷惑,他也不想一想自己是个什么东西,狗皮还没有脱,猪皮也没有掉呢,就说是佛了!唉,自己太不自量了!逢此现前,各以所爱先习迷心,而自休息:逢这种种的境界现前,各以他所贪着的这种爱——这是他以前生生世世愚痴的迷心,在这个地方休息。他以为这个地方就是宝所了,其实是住到化城上。

化城,不是宝所。因为这个人向前去想要取宝,走、走、走,走到半路上就觉得太辛苦了,不去取宝了。于是乎,一个有神通的人,就变化出来一个化城,说:“前面那个地方就是宝所了,我们到那个地方去,就拿到宝贝了,所有的奇珍异宝都可以拿回来。”可是,等到在那个地方休息完了,还要再向前走。而现在这一些个人,就是到这个化城——变化城,却以为是宝所,再不向前进,所以就休息了。将为毕竟所归宁地:这一些个人说这就是毕竟了,这就是他们的所归宿、究竟处,是他们想要去的地方。

自言满足无上菩提:自己就说自己满足了,已经证得无上菩提了,已经成佛了,这大妄语成:没有成佛,他说他成佛了。你说若是聪明人,谁说这个愚痴话?没有到那种果位上,就说是那种果位,这是愚痴的!

好像民主国家人人都可以做总统;不错,人人都可以做总统,但不是人人都是总统!得要大家选你出来,才正式做了总统。不是说人人都是总统,那么哪个是正总统?哪个又是副总统?所以就是这个道理。你也没有读过书,也没有研究过什么道理,你就去做总统,你连签自己的名字都不会签,你怎么做总统啊?这个成佛也是,你也没修行,也没有受过雪山六年、菩提树下四十九天,这种的功夫你一天都没做,你就成佛了?那你真是太容易了,所以这就是一种狂妄。

外道邪魔:这就是一种外道邪魔的思想,所感业终:他所感的邪魔这种魔业终了之后,堕无间狱:将来这个魔也有寿命终了的时候;寿命终,他那个灵性也堕落到无间地狱去。声闻缘觉,不成增进:如果他是定性声闻和定性辟支,这两种虽然打妄语,他不会堕地狱的,但是也不能往前有所进步了,所以“不成增进”。

I3嘱令保护

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沉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歧路。

汝等存心秉如来道:阿难!你们这些在会的大菩萨、大阿罗汉、大比丘、大富长者等,秉承着如来所说的这个道理,将此法门:把我《楞严经》所说“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种圆通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在我灭度之后,你们要天天传示末世,令所有的一切众生觉悟明了这种的道理。

无令见魔自作沉孽:这个“见魔”,又有见爱魔。见魔是见着境界被境界转了;有的见着就生出一种爱心,被这境界转;这都是见魔和见爱魔。你不要令见魔和见爱魔让你自己堕落。“沉”,是堕落;“孽”,是造的罪业,造的这种罪孽。保绥哀救:你保护而安绥这一切的众生,来哀怜救度他们,消息邪缘:把这种邪的、不正当的狂心野性、邪知邪见都停止了它,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令他身和心到佛的知见这里边来。从始成就,不遭歧路:从一开始,乃至于到成就,不要遭受这个歧路。“始”,就是开始;“成就”,就是末、终点。“歧路”,就是在正路上分出一条岔路。

@@@@@@

F3结示超证护持(分二)
G1先示超证  G2后示护持 G1分三
H1诸佛先证 H2识尽所超 H3圆证极果
今H1

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

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像《楞严经》这个法门,这是过去世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劫里边,像微尘那么多的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都是秉承着这个楞严大定的法门而得到心里开悟,成就无上的道果都是从这条路来的。

所以现在我们也要研究这条路,把这条路修好了,我们才能成佛呢!不是一步也没有迈就走到佛那个果位上去了,没有这么容易的事。不要说成佛,你就是在世界上读书,得到个学士,要多少年的功夫;得到个硕士,又要多少年的功夫;得到个博士,又要多少年的功夫,何况得到一个出世的佛的果位?你一步也没有迈就成佛了?这说梦话也不要说得这么妙,说得这么没有边际呀!

H2识尽所超

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

识阴若尽:在前边行阴尽了,到识阴上。识阴本来要是在八识的本位上,这时候已经可以看十方世界,好像净琉璃一个样子,无障无碍的。可是现在这个识阴并不是完全第八识,而是第七识这个微细的生灭还没有了。所以,如果第七识这个微细的常扰动元——这种微细的动相没有了,就纯粹是第八识。这时看三千大千世界,犹如净琉璃一样,那么,再转这个第八识,就是佛的大圆镜智。但是在第七识没有破尽的时候,就不能有这种的境界。

所以说识阴若尽,第七识这微细的动相如果没有了,则汝现前诸根互用:则你现前“诸根互用”,诸根就是六根,就是以前所讲的六根互用,每一根都有六种的用途。眼睛本来是看东西的,但是它也可以听,也可以嗅,又可以尝滋味,又可以吃东西,又可以有触觉,又可以有思想。这六根互用,每一根都可以有这六种的用途,这是所谓“成就合开”,成就六根互用的这种能力。

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从六根互用里边,能入到菩萨“金刚干慧”。“金刚”是不坏,不坏就是不退了。不退,是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这证得三不退。“干慧”是干慧地。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得到这种圆明精心,在这个里头会发生一种的神通变化。这种神通变化像什么呢?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好像没有尘垢的琉璃一样,在那琉璃之内又含着一个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像这样子就超过去前边所讲的十信的位,和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位,加上菩萨所行的金刚十地,和等觉圆明这种的境界,这种的功夫。“四加行心”,各位记得不记得?是暖、顶、忍、世第一,这叫四加行位。

H3圆证极果

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这种境界,就是入到如来的妙庄严海里边,圆满所修的这种菩提,最终就是无所得。为什么无所得呢?菩提本来是自有的,并不是从外来的;这个如来藏性不是从外边得来的,而是自己本有的,所以说“归无所得”。

G2后示护持(分三)
H1首明遵古辨析 H2正令谙识护持 H3叮嘱钦古教范
今H1

此是过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觉明分析微细魔事。

以上所讲的是这个识里边十种的种子,十种的境界。此是过去先佛世尊:以前的佛世尊奢摩他中:奢摩他就是一个定,这个楞严妙定。这毗婆舍那,觉明分析:那个微密观照的功夫,由这个觉明而分析微细魔事:这是微细的魔事,这种的境界很微细的,不是很容易觉察得到的。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日补述

弟子:在这里说楞严妙定奢摩他,可是在前面说奢摩是三止三观。

上人:三止三观,这都是一个比喻,道理差不多。

弟子:可是它并不是楞严妙定。

上人:在后面或者就证入这个楞严妙定。这一个道理,有的地方讲法不同,这都是观前后文有关连的,就是那又讲了深一层。一样的名词、一样的人,他那时候只是一个小孩子,以后长大了,那作用又不同了嘛!这都是变化的,没有什么,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这个地方这么讲,那个地方那么讲。你若一定执着那个,那就是不通嘛!

弟子:可是要上人这样的智慧才有办法。

上人:好像我问那个禅宗里头说:“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什么意思?我讲过,你们都听过?这没有什么啊!当然空手才能把锄头嘛,你手里若拿着东西,怎么能把锄头呢!这一般人一看,说:空手怎么把锄头呢?就不懂,转不过来这个弯。禅宗就是这样的。

弟子:因为禅师们讲的话,一向古古怪怪的。其实他讲得不古怪了,很合逻辑的时候,也搞不清他讲什么。

上人:这个是对当时的机宜,你拿这来讲,就照葫芦画瓢描一描,那又走样了。那就是那个禅师故意这么说,教你不懂,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弟子:那要对当事人的机,旁边不是当机的人。

上人:所以后人拿着它做公案来讲,这个都是在那儿说食数宝呢!

弟子:就好比说当时那个人快开悟了,那禅师打他一棒,他就开悟了,那以后人就随便打,也打不出开悟?

上人:一打,他就发脾气了。你用功用到了,磕着、碰着都开悟的;你不到的时候,你想开悟,那开不了的。愈想愈不开悟,因为只是妄想嘛,你不认识妄想,还顺着这个人心想想想… …,想,想到什么时候也想不到的。

──上人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日补述至此

H2正令谙识护持

魔境现前,汝能谙识,心垢洗除,不落邪见。阴魔销灭,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魉无复出生。直至菩提,无诸少乏。下劣增进,于大涅槃心不迷闷。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

魔境现前,汝能谙识:这个魔的境界现到你前面,你能认识这个境界,知道这是魔或者是佛。心垢洗除:这个境界有的是外魔,有的是内魔。外魔容易降伏,内魔很难降伏了;因为你起了邪知邪见,这不容易解除。所以你外魔认识了,你自己心里边这个心垢也要洗除。什么叫心垢呢?心里头的垢,最要紧的就是这个贪欲,讲来讲去还是这一个贪欲;这个贪欲,也就是淫欲。你要是淫欲心没有了,心垢洗除了,就不落邪见;如果淫欲心不洗除的话,你就很多的毛病都来了。这些个毛病都是由这种的贪欲生出来的,所以种种的问题,种种的烦恼、无明都生出来了;生出,就落邪见了。不落邪见:所以你如果把这个毛病洗除了,那邪见也没有了。

阴魔销灭,天魔摧碎:以前所讲的五阴魔销灭了,你有了真正的智慧,不落邪见,那个天魔也摧碎了,把天魔的胆都吓落了。大力鬼神褫魄逃逝:乃至这个大力鬼神,他虽然力大,不是吗?他可以把须弥山用手一推都推崩了。可是你的正知正见现前,你有这楞严大定,那大力鬼神也就跑了,你把他那个魄也都给丧了。他一见到你呀,亡魂丧胆的,结果就那么恐惧逃跑了。魑魅魍魉无复出生:这个魑魅魍魉都是妖怪之类的,再也不会出生了,再也没有了。

直至菩提,无诸少乏:一直就到佛的境界上,没有一点的困难,没有一点的问题,没有一点的麻烦。下劣增进,于大涅槃心不迷闷:就是那种下劣的根性,也会向前增进去到这个地方,在大涅槃这个妙果上,心不会再像以前那种的迷闷了。

若诸末世愚钝众生:假设这个世界在末法的时候,这个愚钝众生,你教他学好,你怎么样教他,他还往那个坏的路上走;你不教他学坏,但是他自己就向那个坏的路上走。学好,好像登天那么难;学不好,就好像下山那么容易。为什么?就是习气太重了,贪欲太多了,这一种的旧习气、旧毛病、旧业障、宿世的冤孽债太多了,所以你想往上走,它就往下拉你。学好就像登天那么难,学不好就像下山那么容易,为什么?众生就是没有智慧,就是愚钝。愚钝的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他不知道修道这种重要性,不知道静虑是这样子的需要,他也不知道说法。乐修三昧:虽然他不晓说法,不知道怎么修行用功打坐,不知道静虑,可是他乐修三昧,他欢喜修定;欢喜修定必须要明白道、明白法。

汝恐同邪:你如果恐怕这种人入到邪知邪见去的话,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那你没有旁的办法,你就劝他,劝令什么呢?劝令他诵持〈佛顶陀罗尼咒〉,也就是〈楞严咒〉,你就劝他念〈楞严咒〉。

若未能诵:假设这个〈楞严咒〉,他念来念去也背不出,总要拿着本子来念。你就教他写于禅堂,或带身上:写到他坐禅的房子里边,或者带到身上。怎么呢?因为经典所在之处皆为有佛,何况这个咒呢?这个咒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就有金刚藏菩萨和他的眷属及一切的护法善神。一切诸魔,所不能动:你若带到身上,这一切的诸魔,他都没有法子你。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至于说着魔的人,若能念〈楞严咒〉,魔会不会走?你能念〈楞严咒〉,什么魔都会走的,但是要专一其心来念;你若专一其心念,不打旁的妄想,没有什么贪心,什么魔都会远避的。只怕你一边念咒,还一边打妄想,这杀生的念也不断,偷盗的念也不断,邪淫的念也不断,打妄语也不停止,喝酒呢,更是心里总想着喝酒;这样子,你就念什么咒也都不会灵的。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H3叮嘱钦古教范

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最后垂范。

释迦牟尼佛悲心切切,殷勤咐嘱,告诉阿难说,汝当恭钦:对于楞严妙定——耳根圆通反闻闻自性这个法门,和〈楞严神咒〉这个〈佛顶陀罗尼〉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的法门,你应该恭敬而钦奉。十方如来究竟修进:这是十方如来的心,这就是十方如来的性,也就是十方如来的母亲,这是最究竟、最彻底、最微妙的一个修进法门。最后垂范:也是十方如来最后的垂范,最后所开示的最要紧的法门。“垂范”,这是最要紧的一个模范,最要紧的一种法则,最要紧的一种开示,令你得佛知见的这条道路。

D2因请重明五阴生灭(分三)
E1蹑前请问 E2具答三问 E3结劝传示
今E1

阿难即从座起,闻佛示诲,顶礼钦奉,忆持无失。于大众中,重复白佛:如佛所言,五阴相中,五种虚妄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来微细开示。又此五阴,为并销除,为次第尽?如是五重,诣何为界?惟愿如来,发宣大慈,为此大众清明心目,以为末世一切众生,作将来眼。 阿难即从座起:阿难听见释迦牟尼佛这样吩咐他,于是乎从他那个座位就站起来。闻佛示诲,顶礼钦奉:他听见佛所开示这种的教诲,就向佛叩头。阿难尊者这回可没有哭,以前哭了那么多次,这回不哭了,吃饱了;好像小孩子吃奶吃饱了,他就不哭了。你看那个小孩要糖,有糖了,也就不哭了。这回阿难也是得到甜头了,吃到甜东西了,所以也就不哭了。“顶礼钦奉”,他恭恭敬敬地顶礼奉持这个楞严大定的法门。忆持无失:他忆持这个〈楞严神咒〉,一个字都不错,一个字也都不漏,字字清楚、句句明白,口诵心惟。口里在念,心里就想这个咒,身上就不造恶业,身、口、意三业清净诵持〈楞严神咒〉。

于大众中:他在大众里边,重复白佛:可是大家不要误会,阿难这个于大众中“重复白佛”,并不是说想出风头,想要叫大家看看他,不是的。是怎么样呢?他为众生来求法,他不是为他自己,而是想到你我现在,他这些个同参道友。他说:“在美国将来有一个法会,有一个人讲《楞严经》,那么那些个人或者不太了解,我现在再给他们请一请法。”所以我们应该多谢阿难尊者。

如佛所言:五阴相中,五种虚妄为本想心:好像佛所说的,在色、受、想、行、识这五阴的相里边有五种的虚妄,这个就是本来的妄想心。这五种的虚妄,每一种就有十种的魔。那么我等平常:我们现在大众在平时日用中,未蒙如来微细开示:我们从来就没有听过佛讲出来这么微妙的道理开示我们,令我们简直是得未曾有,身心泰然,身心都安泰了。

又此五阴,为并销除,为次第尽:又者,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的阴,是一起同时就可以销除了,还是要一点一点地、有次第地,好像一重一重地销除呢?如是五重,诣何为界:像这样子,这五阴以什么做它们一个一个的界限呢?

惟愿如来,发宣大慈:我现在惟独就愿意如来,发扬而宣露出你这个大慈悲心。为此大众:为这在会的大众清明心目:“清”,就是清理清净了;“明”,就是明白了。清净什么呢?清净心目。心若不明白,也不会修行;眼睛若看不清楚,要是有一些个染污在眼目里头,这也不会清净的,所以要清净大众的心目。

不单清净大众的心目,以为末世一切众生:以做末世,就是现在你我这个时候。你看看,所以我说包括你、我、他都在内,这“一切众生”嘛!你、我都在一切众生之内,他也没有跑到众生之外去,所以你我他都在这个里头了。我说这个你、我、他,也就是你、我、他谁都有了;也就是一切众生——你想跑到外边去,也跑不了的。

你说:“我不算数,我没有在这一切众生之内!”那你是个什么?你说,你想跑也跑不了的!真所谓“插翅难飞”,除非你跑到月球去。跑到月球也还是众生嘛!也不能变一个名,所以你就乖乖地承认,自己也就在我们这个团体之内就好啰,不要跑了!

“乖乖地”,懂不懂?乖乖地,就是不要耍脾气,不要发魔气,不要觉得心里总有点放不下,不要心里总觉得“滋滋喇喇的”那么难受。滋滋喇喇的,这是中国北方的土话,好像烙饼烙得糊了,它滋滋喇喇,这滋……喇……那么一叫,心里滋滋喇喇的难受。

所以作将来眼:做我们将来的眼睛,也是做我们的眼睛。你看,这个风水到这儿还没有停止呢!这个将来眼,要到将来,将来是什么时候呢?就是还没有到来的那个时候。没有到来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就是未来的时候。未来是什么时候呢?未来就是未来的那个时候。

讲得你们听得怎么样?听得妙不妙?是没有意思?是有意思?你们这么笑,把他们笑得糊涂了,说:“讲的什么?你们这么笑啊?”那听不懂中文的人呢,又着急了,“啊,Quickly translate !”(赶快翻译!)

@@@@@@

E2具答三问(分三)
F1答生起妄想 F2答因界浅深 F3答灭除顿渐 F1分三
G1标说妄想之由 G2详示五重妄想 G3总结妄想所成 G1分三
H1推原生起元虚 H2判决倒计非是 H3结归故说妄想
今H1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生死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精真,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

佛告阿难,在精真妙明,本觉圆净这个境界上,这个境界是什么样子呢?就是那个精真妙明本觉的圆净,就是这个样子,非留生死及诸尘垢:这里头没有生死的,生死在这个地方是留不住的;不单生死留不住,这个精真妙明本觉圆净,尘垢也没有了。这个是什么?这就是如来藏性,就是真如的本体,也就是你我共有的佛性。不是你有,我没有;也不是我有,你没有。大家都是一样的,就是在这个地方,就是这个精真妙明本觉圆净,这个里头一尘不染、一法不立,什么都没有的。你要是能返本还原,返到这个地方,那时候你也没有无明,也没有淫欲,也没有贪欲,也没有这个痴心妄想,什么都没有了,乾而洁净。所以我们现在修,就是想回到本有的那个地方去,如果没有那个地方,人人都不要修了。

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我们人人都见到这个虚空,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虚空就是在我们这个妄想里边生出来的。所以由这个妄想,而有五阴,又有五浊,又有六结,生出种种麻烦的东西来,这就是没有事情来找事情干。为的什么呢?就因为你没有工作了,要找一点工作。找一点工作,你若有代价也可以;可惜越做这个生意越亏本,给人家去打工,越做是越亏本。好像做生意越做越亏本,亏来亏去,亏得把你这如来藏性,就压到五阴山的底下了。于是乎就被六根、六尘这些个土匪据为己有了,他们就占据五阴山,做他们的巢穴了,各处去抢东西、打家劫舍;你看你招贼窝匪到现在!

先先你做生意做得蚀本了,然后现在人命又背上了;你这些个土匪各处去打家劫舍,焉能不杀人呢?就杀人!所以你这个自性压到五阴山底下,就有六根、六尘这些个土匪各处去打劫。明白吗?你明白这个道理了,我这一堂经就没有白讲;没有明白吗?没有明白,要慢慢去学。

斯元本觉妙明精真:这个根元,一法不立、一法不生,这个精真妙明本觉的圆净是一个根本的本觉,这种由本觉发明这个妙明精真,妄以发生诸器世间:由这个时候就依真起妄了,在如来藏性上生出这种妄,就有了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有情世间,就是众生;“器世间”,就是山河大地、房廊屋舍。

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好像这个演若达多迷头狂走一样。他一早起,一照镜子,看着镜子里边这个人,有鼻子、有眼睛、有耳朵,又有嘴巴。他说:“噢,我怎么没有头呢?镜子里这个人有头,我怎么没有头呢?”所以就怖头狂走,各处去跑,找他的头。你说他这个头丢了没丢?

这个“演若达多”以前讲过了,你们还记得吗?不记得就去想一想,若记得就讲出来。演若达多倒是怎么个样子,倒是怎么样一个人?他是个聪明人,是个愚痴人?是个有头的人,是没有头的人?如果你说那是没有头的人,你看见会不会认为他是个怪物?你想一想!

卍       卍       卍

今天是我们在座这些人新生命的开始,既然是新生命的开始,我们必须要洗涤身心,把以前那些个不清净的东西都放下,以后拿起来的东西都要清净。所谓清净,就是没有贪、瞋、痴、慢、疑这五钝使;你若能把这五钝使没有了,这就是清净了。

那么今天授这个戒,在美国这国家,在美国人里头,这可以说是第一次,空前未有的,所以你们都是一些佛教的先进者。先进的人,没有什么好处,要吃苦的。为什么?因为在你以前没有,因此你也不知道怎么样去做?有时候就蒙头转向的,东西南北都不知道了,做了错事,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根本就不明白,也没有地方去学。

日本的佛法虽然传到美国来很久了,可是日本的佛法是一种化学的佛法,非常的化学。所谓化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虚无缥缈的。他们所行的,你说是佛法吗?又不像佛法。你说是世间法吗?他又说他是佛法。所以简直地认不清它是个什么?换一句话说,它可以说是四不像,似驴非驴,似马非马,似牛非牛,似羊非羊,不知道是个什么!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根本也就没有什么根据。

好像现在一个高丽的和尚,说他是曹溪派。你说你高丽怎么能生拉硬拽,把这个曹溪派拉到你高丽去了呢?这简直不是尽挂羊头卖狗肉吗?挂着曹溪水的招牌,卖他高丽那地方的沙和泥土,一点水都没有!一点水都没有,这你怎么能叫个曹溪?我并不是想要说这种的话,我看这一切的人太可怜了,以盲引盲;他说他是曹溪的,这些个聪明的美国人也跟着变成曹溪了。究竟曹溪怎么个来源?他不知道。曹溪是在什么地方?那地方怎么个样子?都不知道!这真是硬贴狗皮膏药,真是可笑!“贴膏药”这个话,美国人恐怕不懂。

你们现在受到正宗佛教的戒律,正宗的佛法;不是那种旁门左道,藉道骗财,说:“我传给你个法,你给我六十五块钱!”不是的。我现在传给你一个衣(缦衣),你给的钱不是给我的,是给你那个衣的钱;那个衣是要买的,是不是啊?现在你搭着这个衣,以后每逢任何的法会,都应该搭着衣;搭衣表示恭敬佛、恭敬法、恭敬僧。我们这个法会明天就圆满了,以后有什么法会,搭衣的人要在前面站;没有搭衣就单单穿着袍的人,要在后边站;受戒久的人也是站到前边,初受戒的人站到后面——这是佛教的一个次序!
今天恭喜你们各位,在这三个多月的期间,已经圆满你们的学业。学业圆满了,可是你们的工作要开始了。什么工作呢?要去把世界整个人类的痛苦解除了。因为人类的痛苦,必须要有人帮忙,然后才能解除。人类的痛苦,不是单单某一个国家有,是整个世界的人类都有痛苦。那么整个人类都有痛苦,必须要有大智慧的人来提醒每一个人这种痛苦,然后他才能知道寻求一种真正的快乐。

人类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呢?就是人类有一种贪心。有贪心,这是最苦恼的;有瞋心,也是最苦恼的一件事;有痴心,也是最苦恼的一件事。贪、瞋、痴这是三种毒药,每一个人都认为它是最好的朋友,所以和它就不脱离关系。为什么?就因为他没有明白。若明白了,那么人类的痛苦就没有了。

这一次,这楞严讲习法会由六月十六日开始,每天早晨六点钟到晚间九点钟,这样不停地来修行,不停地来学习。这三个多月的时间是非常宝贵,可是现在这个宝贵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宝贵的学业也学到你们身上了。你们要把所学的佛法告诉整个世界,令世界上的人都能离苦得乐,得到真正的大智大慧;不要再去做一些个愚痴的事情,不要再去做一些个对人类无益的事情。

在整个世界上,这一次可以说是佛教的第一次,所谓“空前未有”,从来就没有的;因为讲经的时间是很多,可是没有这样一天到晚不休息地这样去做。你们现在把所学的这些佛教的道理去成就整个世界上在苦海里的人,令他们统统都离苦得乐,早成佛道——这是我所希望的!

H2判决倒计非是

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

这一段文是说,我们这妄念的因缘。那么什么叫因缘呢?这个人不明白因缘,就惑为自然了,落到自然外道里边。所以才说妄元无因:妄想它的根元没有一个基础。没有基础,就是没有一个体性,所以这叫“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那么在这个妄想里头,就妄立说它是有一种因缘性。

关于妄想,有人问我:“什么叫妄想?”我说:“你现在问的妄想就是妄想。你现在问的‘什么是妄想?’就是妄想。”这个妄想你到什么地方去找?它有没有一个根?过去就没有了。“妄”就是虚妄,虚妄就是没有实体的一个东西。说是一个东西,已经不合这个题目了,根本就没有个东西,所以也不能说它是个东西了。

那么在这个妄想里头,立因缘性,迷因缘者:你有一种因缘性,你若明白因缘,还没有毛病;可是这迷因缘者,根本就不明白什么叫因缘。说是:“那么,法师你讲这个因缘究竟是什么?”这前边讲了很多了。这个因缘就是破外道的一种法,是小乘的一种法。既然是小乘的法,本来没有什么深妙的道理,就是因缘——如是因、如是缘。那么不明白因缘的人,就称为自然:就称这个因缘就叫自然了,所以他就是囫囵吞个枣。什么叫囫囵吞个枣呢?这个枣,或者你们听不懂,就是囫囵吃个苹果,这个苹果你也没有嚼,也没有咬,就囫囵个吞下去了。究竟什么滋味,那不知道。所以这个迷因缘的——不明白因缘的,就称为“自然”,这是外道的一种理论。

彼虚空性:现在也不讲因缘,也不讲自然,现在讲它那个虚空去了。虚空是什么呢?犹实幻生:虚空也是从你那个妄想里头生出来的。前边文殊师利菩萨那偈颂不是说过:“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这个空在大觉性里边,好像海里一个水泡沫一样,所以它是由妄想生出来的。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什么叫因缘?什么叫自然?因缘和自然这两种的说法,都是一切众生以这个妄想心去推度、想像出来的,都是由妄想生出来的。我说的不知道对不对?不过你们想一想看。这个“度”字,读“堕”音。

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你知道这个妄想怎么样生起的?怎么样有的?从什么地方来的?你知道吗?那么你知道这个妄想从什么地方来的,才可以真正说这个妄的因缘。

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那么本来就没有一个妄,你再说这种妄想的因缘,从什么地方说起呢?因为这个妄没有体性;既然没有这个体性,这个妄就“元无所有”,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的,是诸法空相。既然没有这个妄元,它没有根本,何况不知,推自然者:何况又不知道的呢?连因缘都不知道,就推究是一个自然,这就落于自然外道,那又怎么可以呢?是不可以的。

H3结归故说妄想

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是故如来与汝发明:因为上边所讲这个道理,所以怎么样子呢?我给你讲,为你发挥明白,告诉你。告诉你什么呢?五阴本因:色、受、想、行、识这五阴的本因是什么?就是妄想!这个妄想,你若追究它,它没有自体的,五阴就是它的一个母亲,从那个地方来的。从哪个地方呢?就是从妄想那儿来的。五阴也是从妄想那儿来的,妄想也是从五阴那儿来的;这是依真起妄。

同是妄想:所以前边我没讲吗?这五阴山就把你压住了,又有了六贼,就在那个山上招兵买马、聚草屯粮、打家劫舍无所不为。这五阴山把你这个如来藏性遮盖着,露不出来了。单单有个五阴山,还不要紧,又来了六贼,六贼在那儿就做土匪,土匪周围去打家劫舍,所以就把如来藏性给埋没到里边了。你若能把这个六贼、五阴都降伏了,那你如来藏性也就显现了。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我们天天在这儿研究佛法,要“朝于斯,夕于斯”,天天如是;一天不如是,就错过机会了。你就在那儿想,不知是哪一秒钟,就失去你所得到的利益。

我们举一个譬喻,像什么呢?就像猫在那儿扑老鼠,在那儿等了几天,然后它就跑了。这猫没有忍耐心,就走了;它一走,老鼠出来了,没有被捉住,就是这么奇怪。又像钓鱼,在那儿钓了几天鱼,鱼也不上钩,因为小鱼被大鱼都给吃了;这个大鱼吃饱了小鱼,也不愿意再吃旁的东西,就在那儿睡觉了,所以几天也不吃东西;等到它刚刚饿了,出来了,这个渔翁没有忍耐心,走了,所以也没钓到鱼,一条鱼也没钓到。

这本来都是杀生的事情,这钓鱼也是杀生,猫捉老鼠也是杀生,我们修道也是在这儿杀生。杀什么生呢?就杀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贼。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贼,那么看着、看着、看着它几天,六贼也不得便。刚刚懈怠了,喔,这六贼又作怪了,在那儿造反了,就这么厉害!

所以你修行,时时刻刻都要念玆在玆的,不能放逸,一秒钟也不可以放逸。你一放逸,那个魔也就来。不单现在我们修道那个魔是这样的,就佛住世的时候,人修道也是这样子,也是要谨谨慎慎地常常用功修行。

有什么证明佛在世的时候也有魔呢?你就看佛入涅槃之后,在结集经藏的时候,阿难尊者升法座,坐在法主坐的座位上。因为结集经藏要有一个人在那儿主持这法的法会,在这时候,阿难尊者相貌就现出来一种不可思议端严毕备的样子,下边那些阿罗汉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咦,怎么阿难成佛了?”又想:“怎么这是旁的地方来的佛吗?”有的阿罗汉又想:“喔,这是不是魔啊?”你们想一想,如果佛住世的时候没有魔出现,为何佛刚刚入涅槃,这些大阿罗汉怎么就生了这些个怀疑?一定在佛住世的时候,也就常常有魔的出现的,所以他们就生这种种的怀疑。

所以各位想一想,我们用功修行,一时一刻也不可以马虎的,时时刻刻都要认真,脚踏实地来修行。我们是追求真理的,稍微一不用功啊,那个业障就现前了。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G2详示五重妄想(分五)
H1色阴妄想 H2受阴妄想 H3想阴妄想
H4行阴妄想 H5识阴妄想 H1分三  I1示体因想 I2引喻详释 I3结名妄想
今I1

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命。

汝体先因父母想生:释迦牟尼佛说,阿难!你现在这个身体,为什么有你这个身体呢?由什么来的?由你父亲母亲这种“想”。这种“想”,其实就是一种情,这是说得尤其明显一点。为什么说是“情”呢?卵因想生,胎因情有。阿难是胎生,并不是卵生,所以这个想就是个情字。

这往粗了说,就是“妄想”;往深一层说,就是个“想”;再往深了一层说,就是个“情”。这先因父母这个情生,怎么说是情呢?父亲母亲因为有这种欲心、情欲,所以就发生一种男女的问题,于是乎就有了小孩子;这岂不是因情而有的呢?

汝心非想,则不能来:虽然你父母因为有情想,而有这种男女的问题,那么你在中阴身的时候,如果你没有一种情感,没有一种爱父憎母、或者爱母憎父的这种情感,也不会有你这个身体的。所以在你的中阴身的时候也是有这种情想,有你这种情想,所以你这中阴身才来投胎;你要是没有情想的话,你就不会来投胎的,不会有你这个身体的。这是一定的道理,你想不承认也不可以的。你看“则不能来”这个语气说得很决定,这是决定辞。就是你若没有情想,就绝对没有你这个身体,“则不能来”。这个是怎么样?想中传命:就是由这情想而传承接续你这个生命。

你有生命,都是由彼此的情想互相传递而有的,所以这叫“想中传命”。“传命”就是继续的意思,继续你的生命。你有这个想,才能继续你的生命;如果你没有这个想,你生死就了了。所以想阴断的时候,“远离颠倒梦想”,一切的梦想都没了。你若妄想没有了,生死也就了了。为什么你有生死呢?就因为你妄想太多了,前念灭、后念生;后念灭、后念又生,生生不已,如水波浪,川流不息。所以这川流不息,也就是“想中传命”的道理。

I2引喻详释

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悬崖不有,醋物未来,汝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如何因谈醋出?

《楞严经》这个哲理讲得是最彻底了!这是究竟的哲学、究竟的真理,可是究竟的真理也就是究竟的妄想,你不要把这个就说是究竟真理了。我说的这个真理,就是它讲就有这个情形,这个情形从什么地方来的?从妄想那儿来的。所以,我说它具有究竟的一个道理,这个道理从什么地方来的?从妄想那儿来的。你说出妄想,它就有了;没有妄想,就没有了。

如我先言:阿难!像我以前告诉你的,记得吗?告诉你什么?心想醋味,口中涎生:你心里这么想:“噢,这个醋啊,真酸!啧啧,真酸!这个酸梅呀,酸哪!一吃我这牙都倒了,也软牙了。”你这样一想酸的时候,这口里口水就出来了,就流口水了。这个口水不是馋出来的,而是想这酸味想出来的。所以无论谁,不要妒忌人,妒忌人在中国话就叫吃醋,不要吃醋;一吃醋就有酸味了。

心想登高,足心酸起:你一想登高,这足心这个酸味又起来了,足心就发酸了;发酸了,脚心也软了;脚心软了,就站不住了;站不住,就要跌到那个万丈悬崖里去了。你说危险不危险哪?

悬崖不有:这个悬崖不是有的,只是心里这么想一想;心里这么想一想,这足就发酸了。以前想酸梅、想醋,是嘴酸;现在想悬崖,他腿酸了,足也酸了。你说这个足怎么也会酸呢?

有一个人就讲了:“我知道了!法师你不要讲这个道理了,我已经明白了,我已经开悟了。”开了什么悟呢?“你前面所讲的那个六根互用,每一根都有六根的作用,所以现在脚也会吃东西了,所以它就酸起来了。”真是这个样子?啊?我不相信你这个开悟。你开这个悟,为什么我不相信呢?我还没有开这个悟呢,你就开了这个悟?那没有这个道理的。这个道理,我不承认的。那怎么样子呢?因为这就是个妄想,这个脚并不会吃东西,也不会听东西,也不会看东西。六根互用说是眼、耳、鼻、舌、身、意,并没有一个脚,所以你开的这个悟,我绝对不承认的。

悬崖不有,醋物未来:那么悬崖也不是有的,这个醋物也不是有的,只凭你一个妄想,嘴也流涎了,足也酸软了。汝体必非虚妄通伦:如果你这个身体不是由这个虚无的妄想来的,和妄想做朋友、做同类,不是由这个情想而有的话,口水如何因谈醋出:那么你口里流的口涎,这个口水,为什么我和你一讲这个醋,它就会出来?讲这个醋,这只不过讲一讲,并不是真有这个东西。讲一讲,这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为什么它酸味就出来了?就觉得口里也酸溜溜的,脚上也酸溜溜的。这么样子,你想不承认是妄想来的,可以吗?不可以的,那是从妄想来的。

I3结名妄想

是故当知,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

是故当知:因为上边所讲这个道理,所以你就应该知道。汝现色身:你现在这个色身,就是你这个身体,名为坚固第一妄想:虽给它起个名字说它“坚固”,只不过是个名而已,其实这就是由你第一个妄想,由这色阴而造成的。

H2受阴妄想(分二)
I1转想成受 I2推广结名
今I1

即此所说,临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涩。

即此所说:就是上边我所说的这一段文。说的什么呢?临高想心:你做这么一个妄想,想自己站在那个万丈悬崖上。就是这个妄想的心,能令汝形:它就可以使令你自己这个身体,真受酸涩:就这么讲一讲,想一想,啊!你这个脚上就觉得酸,又觉得涩了。什么叫“涩”呢?这个涩就是不光滑,就觉得很酸涩的,就觉得这个脚好像站不住了,要跌倒要跌倒那么样子。你走到那个万丈悬崖上去,往下一看,噢,看不见底,这个脚心就发软了!即刻就是不向下跌也要向下跌了。这什么道理?就因为你这个妄想做成的。你若没有这个妄想,同样的路,你在平地上走来走去,走多少路,这个脚心也不发软,也不发酸的。

你走一座独木桥,底下看着那个水流得清流湍急,噢,这一掉下去,就没命了,就会被水淹死了!不想,没有事;一想,这个脚就即刻迈不动步了,就软了;迈不动步,就跌下去了。这个就是你这一想的关系,你若没有这个妄想,闭着眼睛往前走,不知道有这么座独木桥的时候,反而没有事。那说我闭着眼睛走独木桥试一试,那也一样掉到里头去。为什么?你看不着,一脚就踩不住那个独木桥了。所以你看见,你若一打妄想,一知道下边是清流急湍,你也就生恐惧心了。可是你要是闭着眼睛走独木桥,也一样掉到水里去。

所以不要睁着眼睛打妄想,也不要闭着眼睛死妄想。你若闭着眼睛死妄想,那也是行不通的,所以要紧的就在这个地方。你也不要闭着眼睛死妄想,怎么死妄想?把那个妄想死了。你睁着眼睛打妄想,生出这个妄想,也一样脚心发软;你闭着眼睛也一样掉到万丈悬崖里去;所以闭着眼睛,这也不是一个办法。因此,最难的就是在这个地方,怎么样呢?你最好就是不打妄想,那就没有事了。

I2推广结名

由因受生,能动色体;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

由因受生,能动色体:因为由想心而有受,才能牵动你这个色身,这有色质的形体。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你现在现前,顺着对你有益的事情就欢喜,有损害你的事情就不欢喜,这两种的妄想互相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虚”是不实在的,“明”就是光明;但是这个光明是不实在的光明,这就是你这个虚明,你第二种的妄想。

H3想阴妄想(分二)
I1身念相应 I2推广结名
今I1

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

由汝念虑,使汝色身:因为你这种的妄念,役使你的色身。身非念伦:身并不是这个念;身和这个念不是同类的,可是它们为什么互相有一种的感觉?汝身何因随念所使:为什么你起一个念,你的身就随这个念来使用?被这个念来支配?种种取像:在种种的取像里边,心生形取,与念相应:你心生一个念,形就想去取这个东西,身和念是相应的,是一致行动的,你的身为什么和念就会一致行动呢?

什么叫做“念”?念是想念。一念、二念、三念、四念、五念、六念、七念、八念、九念、十念,这个念就是一念。在《仁王护国般若经》上说,一念里边就有九十个刹那。刹那是很短很短的一个时间。“在一刹那里边,就有九百个生死。”有九百个生死,也就是九百个生灭,所以才说:“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你若能一念不生就全体现。什么全体呢?就是全体大用,也就是如来藏性,你本有的家珍,本地的风光,本来的面目现前了。“六根忽动被云遮”,你六根稍微一起的时候,就被云遮住了。所以才说修道的人能到一念不生,那时候鬼神都没有办法你了。你若能一念不生,就能一念不死;若不能一念不生,也就不能一念不死。这个地方很要紧的,你若把这个地方明白了,一念不生,你全体现了;你六根再一动,就又被乌云遮上了。

I2推广结名

寤即想心,寐为诸梦,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

寤即想心:“寤”,就是醒着。前几天我不是讲过庄公寤生?他妈妈因为他寤生,“遂恶之”,就讨厌他。“爱共叔段”,她欢喜第二个儿子共叔段,“欲立之”,她想立共叔段继承父亲的王位。所以武姜左一次右一次向郑武公请命,说是叫小儿子继位,不要大儿子继位。可是郑武公不准,所以还是庄公立了。庄公立,武姜就叫共叔段去造反,结果也失败了,这就是那个寤生的故事。

这个“寤”就是没有睡觉。“寤即想心”,醒着的时候,就是想阴当权的时候。寐为诸梦:你要是睡着了,这就是梦,这个想阴就会有梦,会变梦。以前讲到想阴的时候,不是说他这儿睡着了,旁边在捣衣舂米的,他就听这是撞钟,或者敲鼓,也就是这个想阴;他睡着了,就有这种错觉。

则汝想念,摇动妄情:那么在梦的时候,你这个想念摇动,就知道撞钟击鼓的这种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这个名字就叫“融通”。融通,就是融而通之,通而融之;就是互相合作。我告诉你,无论醒着,或睡着了,这想阴现在的名词就叫互相合作;互相合作就是融通,这就是想阴的妄想,这是第三想阴。

@@@@@@

H4行阴妄想(分二)
I1体迁不觉 I2结名妄想
今I 1

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

化理不住:这就是行阴。行阴像水波浪似的,那么川流不息,它不停止的。也就是前念生,后念灭;后念灭,后念又生,这么互相生灭。“化理不住”,它这种变化的道理不停止,总是这样地去工作,不停止、不休息。运运密移:“运”,就是运转的意思,运转运转就川流不息。“密移”,是你看不见,它这个是很轻微的,在你不知不觉地,它就搬家了;你不知不觉地,它就变样了。

什么“运运密移”呢?好像甲长发生:“甲”就是指甲,指甲你两天不剪,它就长得有这么长;这三天不剪,它又长一点;四天不剪,它又长一点。它一天比一天长,一天比一天长,可是它怎么样长呢?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长多少?你知道不知道?它怎么长出来的?你知道不知道呢?这个“甲长”,长啊,就一天比一天长。“发生”,你我这个头发一个月不剪,大约就有四分长。那一个月不剪有四分长,你知道它一天长得多少呢?也不知道!说:“那我可以统计一下。”你统计,这不一定是正确的,你用电脑算术机算一算,看一看它知道不知道?

气销容皱:气一天比一天就衰败了,这叫“气销”。好像青年的人,天真活泼;壮年的人就壮;老年的人,这气就销了。“销”不是当“没有了”这么讲,就是衰败了。“容皱”,这个面容也鸡皮鹤发了,面貌也老得不得了了,再想装一个后生的人,装一个年轻的人,也做不到了。你就怎么样化妆,八十岁的人也不能变成二十岁的男子,所以这叫“容皱”。

日夜相代:这个甲长、发生、气销、容皱,白天晚间都一样工作的,它不停止它的工作,真是比钟表都勤力。钟表有的时候你不上链,它会停止呢;这个你不要给它上链,它也一样地工作。除非死了,死了就不工作了。曾无觉悟:它就这样日夜相代——日夜来催你,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死了再生,生了再死,这叫死死生生,生生死死,永远都不觉悟。永远在这里头迷迷糊糊地,糊涂而来,糊涂而去,这就是行阴的一种妄想。

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你这个身体甲长发生,气销容皱,如果不是你的话,怎么你这个身体会迁变呢?你若说这个指甲不是你的,它怎么在你身上长长呢?你说这个头发不是你的,它怎么在你头上长长呢?你说这个气不是你的,怎么你觉得气不足,就衰弱了呢?你这个面如果不是你的,它怎么会皱呢?你说这个容皱也不是你的,那么你的面怎么会自己皱呢?它怎么会在你身上变化呢?所以如果不是你的,怎么你这个身体会迁变呢?会由少年的时候就搬到中年的时候,由中年的时候又搬到老年的时候,由老年的时候又搬到死的时候。所以你不能说,不是你的。

如果这不是你的身体,“汝必非真”,那你就不是真的。如必是真,汝何无觉:若说一定是你的,你怎么不知道呢?你为什么一点感觉都没有呢?甲长,你也没有感觉;发生,你也没有感觉;气销,也没有感觉;面皱,也没有感觉,你也不知道哪一天,它就变了样了。

这是两边都给破了;你说是你的也不对,说不是你的又不对;这都不对了。那么你说这怎么办?就是妄想!就是在这个地方,由妄想造成的。

I2结名妄想

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则汝诸行念念不停:你的行阴它也是念念不停的。名为幽隐第四妄想:这一种念念不停,不容易觉察得到的,它有微细的动相——“幽隐”,你不容易觉察得到的这种变化。变化密移,毫无感觉,一点感觉都没有,这就是第四种行阴的妄想。

H5识阴妄想(分四)
I1纵夺真妄 I2正申喻示 I3的指灭时 I4推广结名
今I1

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

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在你这个精明湛清而不摇动这个地方,这个名字如果叫它恒常的话,于身不出见闻觉知:然而在你身上仍然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假设它真是精真的话,就不会有这个习气和妄想发生了。

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那么是什么原因呢?你在以前看见一个很奇怪的东西,经历不知道多少年岁,这个忆也没有了,忘也没有了。你若有个忘,说我把什么事情给忘了,那还有个记忆呢。你现在“忆忘俱无”,也没有记,也没有忘了。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以后忽然又看见以前所看过那种奇怪的东西,在这时候你就想起来了,啊,以前怎么样记忆的,怎么样遇到这个奇怪的东西,那时候怎么样见的,一点都不会忘的!

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那么这个能回忆以前的这种精了,在湛清不摇的里边,念念有这种熏习的情形,是怎么样子算计算计呢?怎么样想一想啊?怎么就已经忘了这件事情;然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会又想起来了?那么没有再遇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已经忘了,想不起来了;遇到了之后,又随着就想起来了,这是“有何筹算”———谁给记的账呢?谁给算计的呢?由这个证明,在你八识田里边记得,不过你说忘了,于是就想不起来了。那么你几时再见着它,就又回忆起来。这并没有一个人给记上账,就是在八识田里边,天然地在那儿存在着。

I2正申喻示

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

阿难当知:阿难!你应该知道,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前边“湛不摇中”,这个湛不是真的。怎么说它不是真的呢?就好像急流水,它那个水流“望如恬静”,你看着它好像没有波浪,没有流。可是流急不见,非是无流:它那个水流因为没有波浪,它流你也看不见,这不是没有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前边是行阴,现在是识阴,这个识阴假设不是妄想根元的话,就不会受妄的习气来熏它了。

I3的指灭时

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

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如果不是到你六根能互用开合这种境界、这种程度上,这个妄想没有时候可以灭的。除非你到六根互用的境界上,这个妄想就消灭了。

I4推广结名

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微细精想。

故汝现在,见闻觉知:所以你现在见、闻、嗅、尝、觉、知,这种六根的知觉性里边,中串习几:中间串合着最微细的习气,就好像用绳串起来一样。“习”,是习气;“几”,是几微,最微细的这个地方,就是你不容易觉察得到,不容易看得见的。则湛了内:就在你湛了这种性内,罔象虚无:“罔”,你说它有嘛,它又没有;“象”,你说它没有嘛,它又有。这一种虚无缥缈的情形,是第五颠倒微细精想:这就是第五种的颠倒微细精想,这是个微细不容易觉察得到的境界。“精想”,这种妄想也是很细的,也是很不容易觉察到的。

G3总结妄想所成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阿难哪!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的阴,你都有领受的这种情形,所以五种的妄想也就发生出来了。

F2答因界浅深

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汝今欲知因界浅深:你现在想要知道五阴这种妄想,每一个阴它的界限是浅、是深,是怎么个样子,它的边际在什么地方。我现在告诉你。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色而对空,就是色的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这个触尘和离,就是受的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这个记和忘,是想的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唯灭和生,是行的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你清净又合清净,这就是归八识的边际。

F3答灭除顿渐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这五种阴的根本,它重复而重复地叠生,生了又生,这样地互相循环,互相帮助。生因识有:那么这“生”就因为识(识阴)才有的。灭从色除:灭就从色(色阴)除。怎么会灭呢?因为有色。若灭色,它就归空,所以灭。因此,“生”,就由识生出来的;“灭”,就由形色而灭。

理则顿悟:在理上来讲,这个道理你很明白了,可是乘悟并销:你悟了,也没有这个乘,也没有悟了。“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你若明白这个理了,那么你就连悟都销了。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在理上讲,你是悟了;在事相上讲,你还要“因次第尽”,你要好像脱衣服,脱了第一层,又到第二层,然后脱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所以你在事相上要由次第而尽。现在这个理你是明白了,但是你还没有修呢,还要修,才能把这五阴都破了。

我已示汝劫波巾结:我以前已经告诉过你,我用那个巾结了六个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你怎么还不明白呢?还来这么向我多问,又这么啰啰嗦嗦的。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在中午有人讲,以“穿五层衣服”来比喻“五蕴”,这个比喻不太恰当。因为《心经》上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果像穿五层衣服似的,那五层衣服都剥下来,人就裸体了。所以果舟说:“这教人打妄想”,是真的。

那么不破这五蕴,还有这五层衣服遮着,人没有打那么多妄想。要是破了,裸体了,这怎么办呢?所以这比喻是有一点问题,难怪你说令你打妄想。那你说这怎么办?你对这有什么解释法没有?用五层衣服来比,这是一种有形的,而五蕴是没有形的,没有形和有形来比,这是不一样的。

这五蕴只是一种阴气,这阴气也可以变成阳气,阴魔也可以变成阳魔,就看你会不会用。你若会用,在这修行上不被它所转,这个境界不是不好。你贪图神通,贪图好处、境界,这就被它所转了。

所谓五阴,又叫五蕴。五阴是五种阴气,因为有阴气,所以就着魔了;有阳气,这就是菩萨了。不过,要紧的就是不执着。不执着了,就是“终日穿衣,未穿一缕纱”,不要执着穿没穿衣服。“终日吃饭,未吃一粒米”;真正用功的人,对这些都没有执着了。不一定就像五层衣服这么脱光了,没有衣服穿,那怎么办呢?这只是一个很浅显的比喻,就恐怕你不明白,所以才这么样说。

其实五阴根本就是一股气在那儿作怪,这气有邪气、有正气;邪气就是阴气,正气就是阳气。你要是不会用它,就变成阴魔了;你要是会用它,就变成阳魔了。在这个时候,就是要用这个不思善、不思恶,你也不要贪好境界,也不要怕坏境界。就是遇到这种境界,还若无其事似的,不生一种执着心。我知道果舟对这五层衣服是不愿意脱,脱了就觉得很怕丑的,所以我今天提出来讲一讲。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E3结劝传示

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阿难!你应该将这种妄想生出来的根本来源,令一切的众生都明白、了悟这个道理。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你再把这个道理传给将来末法的时候这一切修道的人,令他们也都知道这虚妄的妄想,是自己生出来的,令他们很明白、很了悟,知道这种妄想的来源和脉络,而生一种厌恶的心。知有涅槃,不恋三界:令一切的众生知道有涅槃可证,不留恋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火宅了。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莲池大师是中国很有名的一位法师,他出家了,还总想回家看看他太太。左一次、右一次,看了很多次。他太太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一想自己的丈夫出家也不修行,还有这一种的情爱放不下,老回到家里来,这不是一个好办法。于是乎她就在进门的地方挖了一个坑,上边用席子之类的东西遮上。这个坑里边放的什么呢?就放一些个火。

那么莲池大师有一次又回来了,一迈步,就掉进这个火坑里了,他说:“啊,你这儿怎么弄个火坑呢?”他太太说:“你知道是火坑,为什么你还回来?”这一句话,他开悟了,以后再也不回来了。这也就表示“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都不是安乐的地方,就好像火宅那么样子。

@@@@@@

A3流通分(分五)
B1较供佛之福 B2答获福之多 B3叹灭恶之功 B4举两利之胜 B5结大众法喜
今B1

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

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阿难哪!假设有这么一个人,在十方世界所有的虚空里,装满了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这七种的宝物,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拿它来奉上供养无量无边微尘那么多的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又叩头、又礼拜、又供养,这个心没有一时一刻空过了。

于意云何:在你的意思里怎么样呀?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这个人用这么多的七宝来供养佛,把他的七宝都供养给佛了,这种因缘,他所得的福报多不多啊?你讲一讲。

B2答获福之多

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遍,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阿难答言:阿难答覆佛这个问,就说了,虚空无尽,珍宝无边:虚空是没有穷尽的,珍宝是无边的。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以前有一个众生,就只布施佛七个钱,在他死后,尚且得到转轮圣王位。这转轮圣王有一千个儿子,那有几多个太太?没有讲。总而言之,有一千个儿子。这个转轮圣王有大威德,他有一种车,在一个时辰里头,可以周游四大部洲,比现在的火箭大约都还快,他有这种宝物。

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遍,皆施珍宝:那么这个人布施给佛七个钱都得到转轮圣王这么大的果位,况复现生在虚空也穷尽了,所有佛的国土都充满了,“皆施珍宝”?他不只布施七个钱,他布施尽虚空、遍法界这么多的七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这一种的功德,就是穷尽无量不可思议那么多的劫数,也是算不过来,算不尽他这个福德。是福云何更有边际:这个福,你怎么可以说它再有一种边际呢?它没有边际的。

B3叹灭恶之功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消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佛告阿难:佛告诉阿难说,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诸佛不打妄语,不撒谎的,不讲假话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假设有人,身具四重和十波罗夷。四重是什么呢?就是杀、盗、淫、妄,这叫四重罪;在《楞严经》上,这叫〈四种清净明诲〉,前边你们都听过了。十种波罗夷,就是你受菩萨戒,那不有十重吗?就是那十种。犯波罗夷就是弃罪——撇弃到佛法大海之外,不通忏悔的这十种罪。这十种罪,若是你想明白,就看看菩萨戒前边那十重,那就是十种波罗夷罪。

瞬息即经:这么一转眼就经过了,经过什么呢?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经过这一方,又他一方的阿鼻地狱,乃至于到十方国土的无间地狱,任何地方的地狱,他都游遍了,受遍了这些罪,这叫“靡不经历”。

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你能以一念这么短暂的时间,将《楞严经》楞严大定这个法门,在末法的时代开示没有学过佛法这些个人。是人罪障应念消灭:这个人的罪业,应念就消灭了;也就是很短的时间,罪业就消灭了。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变他所受这个地狱的苦因成安乐国了,不会再有痛苦了。

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这个讲《楞严经》的人,他所得的福报超越“前之施人”——就是前面用尽虚空、遍法界的七宝来布施给微尘数的如来、诸佛,供养承事的这个人。可是你能讲《楞严经》,能给不懂佛法的人说这种的法门,你所得的福报,就超越过这个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像这样子,重重加起来,乃至算数和譬喻也算不出来究竟是多少,没有法子算得出来。

B4举两利之胜

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

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将来若有众生,能读诵这部《楞严经》,能持诵这〈楞严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假设我要是广说,详详细细地说,多少个大劫也说不完这种好处。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你们各位要依照我所教诲你们的这个话,照着这个方法去修行,直接就可以成就无上的菩提觉果,不会再有一切的魔业。

B5结大众法喜

佛说此经已,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及诸他方菩萨、二乘、圣仙童子,并初发心大力鬼神,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佛说此经已,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优婆塞”是梵语,就是男居士,翻译过来是“近事男”,就是近事佛的男人。“优婆夷”就是近事女。佛说完了这部经,这一切的大比丘,和一切的比丘尼,所有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天”,天上的天人。“人”,人间的人。阿修罗你们也都认识了,他是脾气最大,好打架。我的一个弟子说他的狗是阿修罗,或者他那个人也是个阿修罗,我相信听过《楞严经》,就会变菩萨了,不会再有阿修罗的气了。

及诸他方菩萨:你看这菩萨就来了!他方的菩萨和二乘、圣仙童子:“二乘”,就是二乘的圣人——声闻、缘觉。“童子”,就是童真入道的。并初发心大力鬼神:方才发心的这个最大力的鬼神,皆大欢喜,作礼而去:一起都高兴,作礼而去了。

──全经终

卍       卍       卍

现在我们听完了这部经,无论是谁,是天上的人、人间的人、是阿修罗、是地狱、饿鬼、畜生,无论哪一类的众生,都要发菩萨心,都要行菩萨道了,都要做一个菩萨。不要再去做那些其他因的众生,要种菩萨因,要种佛因,结菩萨果,结佛果,将来是成佛的。我们所有一切众生,释迦牟尼佛早就给我们授记了,说是“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你不要说念多了,就说“南无佛”,将来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一定会成佛的。

我们现在听了这部《楞严经》,你明白了很多的佛法,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所以说你就用满十方虚空的七宝来供养佛,都没有你讲《楞严经》这个功德大。所以我们这次把这部《楞严经》也讲完了,你们苦也都了了,我的苦也没有了。为什么?不必这么辛苦了。那么将来去行菩萨道,或者那时候还有苦;不过那时你自己愿意受了,不是人家勉强叫你受的。那时候你自己就愿意去接受这种的问题了。

在这个法会圆满之后,要休息二个礼拜,再继续讲〈普门品〉。这观音出家日就快来了,是中国的阴历九月十九,今天是八月初一,还有一个月零十九天。〈普门品〉就是《法华经》的第二十五品,〈普门品〉讲完了,如果有人真心想要听,就可以讲《法华经》。在休息的这两个礼拜期间,无论谁想要到这佛堂来研究佛法,还可以照常来。现在果前在这儿,大家也可以和果前来互相研究,只要愿意学佛法,随时都可以来的。我或者还有一些事情没办的,要处理处理。再过两个礼拜之后,我想叫果地也辛苦辛苦,请他为大家研究一点佛法,不过现在还没有决定研究什么。

果璞(Paul)也发发菩萨心,为大家再把这《楞严经》再往深的来研究一层,因为他会中文,他都懂。中文虽然懂,把中文的意思翻译成英文,这是很难的一件事,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因为他明白了,就很容易;他若不明白,就很难的。所以要发发菩萨心,行菩萨道,我希望我们听过这《楞严经》之后,每一个人都发菩萨心。现在我再说一遍,无论是什么,是天上的人、人间的人,是阿修罗和地狱、饿鬼、畜生,都要发这觉悟的心,不要再迷了。觉者就是佛,迷者就是众生,我们现在都希望快一点觉悟!

——上人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二日结经开示

卍       卍       卍

光阴过得非常快的,不知不觉把暑假的时间就过去了。在中国孔子说过,这个人生就好像流水似的,川流不息,过去时光就不会再回来了。古人又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这一寸的光阴,就好像一寸黄金那么样宝贵。这黄金,你若丢了,还可以想法子再把它找回来;可是这光阴过去了,就没有法子再把它找回来了;由这样看来,这光阴比黄金更贵重。在佛教里说,一寸时光,就是一寸的命光,这个时光已经过去了,这个命光也就少一点;所以才说:“时光减处命光微。”时光减少了,命光也就少一点了;因此我们对这时间一定要看重了,不要把它随随便便地就放过去了。

在我们这个暑假的时间,由早晨六点钟就开始,或者打坐,或者研究佛经。那么由早晨到晚间九点钟这段时间,每一个人都很认真地去用功修行;我相信这个期间,比黄金更贵重,比钻石也更有价值。所以大家能以在一起闻熏闻修,在我们每个人生命里头,这可以说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一段时间;可惜这个时间不太长,转眼之间就过去了。过去了,可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学的佛法,在每一个人的脑筋里头,在每一个人的八识田里边,都种下去一个宝贵的金刚种子;这个种子种下去了,等到将来一定会结金刚不坏的果,金刚不坏的果就是佛果,就是成佛。

那么在什么时候成呢?这就看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耕耘灌溉。这个种子种下去了,好像种田种到地里头,你必须要给它灌一点水,除一除草,把这个地耕得掀腾起来。那么你把这个地的杂草除去,怎么样叫除这个杂草呢?就我们每一个人要时时刻刻“防微杜渐”。防微,就是防备这个微细处,防备这个很微细的念头生起来。杜渐,就是杜绝这一切的妄想,这个妄想把它没有了。所以,我们的心念不要打妄想,不要令它生很多杂念;不要有妄想,不要有杂念,这叫防微杜渐。

这是每一天这样地用功,每一天这样去修行,栽培灌溉。好像种田,灌一点水,再把这个地收拾得没有草,那么一天一天的,你这个金刚种子种到地里去,就生这菩提的芽;你菩提芽生出来了,这就是菩提树长出来了;菩提树生长出来,将来就结菩提果。可是你要保护这个菩提芽,保护这个菩提果,你不要不管它,若不灌水,也不去栽培,那么它就会枯槁了,会乾了。你能以灌溉——怎么叫灌溉呢?你就天天学习佛法,用佛法的法水来灌溉这个菩提芽;久而久之,你这个金刚的果也就会成就了。

如果你过去了这个时间,就不继续理它,这个金刚的种子种是种下去了,它也不容易生出来的。你必须要好好地保护着你这个金刚的种子,不要再做以前所欢喜做的事情;就是要守规矩,要循规蹈矩,不要再像以前那么样子不守规矩,做一些个不守规矩的事情。你守规矩,这就合佛法;不守规矩就不合佛法。所以我们做人一定要循规蹈矩,要依照规矩去做去,不要太放逸了,不要太浪漫了!这是我对每一个人的期望都是这样子。

在这个暑假的期间,讲这《楞严经》,这一定是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经耳朵一听这个经典的道理,永远在你八识田里边,有这种菩提的种子!

──上人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九日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