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当时,六祖大师在南华寺,见广州、韶关,和全国四面八方一些读书人和老百姓;广州就是广东,韶关就是曲江,“骈集山中听法”:大家都一起走到南华寺宝林山,都来想请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所以就升上法座,登坛说法。
说,“来诸善知识”:你们这一些各处来的各位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修坐禅这个心地法门,要从自性中修起。“于一切时”:在所有的时候,“念念自净其心”:念念都要有正念,不要有邪念。你有正念,就是自净其心;你有邪念,就不是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这个法门,要你自己修,自己行,旁人没有法子替你来修行。“见自己法身”:你要自己见着自己的法身;自己的法身,也就是自性。“见自心佛”:你要见着你自己心里的真佛。“自度自戒”:你自己度自己,要守持戒律,“始得”:这才可以。“不假到此”:你能自修自度,自度自戒,你到这个山里,才没有白来这一趟。
“既从远来”:你们都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一会于此”:大家都在这一个法会里头来聚会,“皆共有缘”:我们都是很有缘的,都是在往昔多生多劫种下的缘,今生才能遇到一起。“今可各各胡跪”:现在你们每一个人都右膝着地。“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我先传给你们自性里边的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然后再授给你们无相忏悔。所以你们都胡跪!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师曰”:六祖大师就说了,“一、戒香”:第一种的五分法身香,是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你们听经听到这儿,都要特别留心,特别注意!什么叫戒香呢?你就自己心里无非,没有一切的是非;无恶,没有一切的善恶。“无嫉妒”:没有嫉妒心。你看!你想要持戒,一定要没有嫉妒,你不要妒忌人。“无贪瞋”:没有贪心,没有瞋心。“无劫害”:没有好像土匪打劫旁人、抢劫的劫害。“名戒香”:这就叫戒香,这是第一个。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二、定香”:第二个是定香,什么是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你观看一切的善恶境界,“自心不乱”:心里都不摇动,“名定香”:你不乱,就是叫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三、慧香”:第三就是智慧香。什么叫智慧香呢?就是“自心无碍”:你自己不要障碍自己,不要自己对自己过不去。“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你常常用你的智慧。智慧就是破了无明,没有无明,所以你就观照自性。“不造诸恶”:什么恶事,也不做去。“虽修众善”:虽然你广修众善,“心不执着”:你心里还不要执着。
好像梁武帝问达摩祖师说:“我造寺、度僧、布施、供养、设斋,这有什么功德呢?”这就是有所执着。执着什么呢?执着他有了功德。你做善事,要把它忘了,不要总想着:“啊!我布施出五百块钱,我布施出一千块钱来帮助人。喔!我功德不小,我现在功德很大,我的功德,把天都顶破了,几几乎就跑到三十三天的上边去,我的功德有那么大!”你有这么个心哪,就没有智慧啰!这就是愚痴了!这就和梁武帝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