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融会教主之真

你能推功揽过,即是教主之化身、代表者。

此篇“佛教徒与天主教徒互相问答”,乃万佛圣城宣化上人与天主教戴维神父,于一九八七年八月十一日互相酬答于加州柏克莱宗教与学者联谊会上。

 

天主教戴维神父开示

今天讨论的题目是祈祷。祈祷根于内心深处一种感激;我虽站在基督教的立场来讨论祈祷,但所言者乃切身经验及体会,希望能与会中听众,包括其它一切宗教徒,产生共鸣作用。

祈祷是人心中最自然、最热忱的一种反应,透过祈祷,能与神的真灵接触。我们祈祷,必须全力以赴,不能半信半疑,敷衍了事,要直达心源,则能与天下齐根,与万物同体。

在人生过程中,在灵性上时会发生一些超常之体会,使我们毕生难忘,心理学家谓之“巅峰经历”。近年来科学界及西方心理学家,努力发掘人类性灵之领域,几经辛苦钻研,才刚踏入宗教灵性领域的门坎,这种“巅峰经历”能提升心灵,与上帝和光,是极崇高的心态活动。在剎那间令我们对人生问题豁然贯通!这时无人无我,赤裸裸地透视一切事相之本体,能无条件地接纳真理的本来面目,便能与上帝之光接灵了。若不祈祷,我敢断定,也不能知道上帝。因此,祈祷是我们向真理觉性,不断深入探讨的一个过程。

某一位禅师曾说:“各宗教互相学习,其目的不是在比较所有宗教相同之处,而是找到一真究竟之境界。”愿所有宗教携手合作,返本还原,达到我们自性真心之源泉。

 

宣化上人开示

各位善知识,刚才这位神父把祈祷的道理说得尽善尽美,是与上帝之“灵”接上了,使我听后心性充满欢喜。而我知道你们亦很快乐,故现在要讲几句令各位内心不太高兴但也不太讨厌的话;因为太高兴乃不合乎祈祷的道理,而太过不高兴也不合乎祈祷的道理。祈祷时,必须庄严肃穆,必恭必敬,正如这位朋友所言,要拿出万分的恳切至诚,如对佛天,如临师保;这和演戏是不同的。

祈祷也即是悔过、改过自新。未祈祷前必须将心里的贪、瞋、痴收拾干净。若以贪心来祈祷,则不能有感应道交;人以瞋心来祈祷,也不会有感应;若再用痴心来祈祷,更谈不上感应了。所以在没祈祷前,先要将骄傲、忌贤妒能等心除去;像耶稣一般的博爱、爱敌,一切恶念扫除,然后你才能和耶稣的光接上,这时你说什么,上帝也会接纳(听众鼓掌)。若人以满腹的忌妒障碍及损人利己之心来祈祷,纵然把喉咙喊破了,也不会有所感应!惟有改恶向善之方法,才能和真神接近。

人若欲见真神、真佛或真圣人,必先去除内心黑暗,报答各位圣贤对我们教化之恩,并做各教教主的好弟子、好门人,要恭敬及利益他人而非利益自己。最重要的是推功揽过,不自满,不要以为自己做了些好事而生骄傲,乃至随时随地皆不能有自满或骄傲之心。

无论你信天主、耶稣、信佛或穆罕默德(回教),都必须了解该教主创教之精神,能了解才是真正的祈祷。你能推功揽过,即是教主之化身、代表者;怎样推功揽过?在祈祷之际,或对佛、或对其他圣人誓言:“世人所有的罪,我愿意代受,而我自己所有的利益及功德,则全部回向一切众生,令彼离苦得乐,了生脱死,得大安乐、大寿命、大智慧。”要把自己忘了而为众生祈祷。但非只为此世界众生,乃至尽虚空法界的众生皆包括在内。若能如斯祈祷,则我相信,不但耶稣、天主,乃至佛及穆罕默德也会皆大欢喜(听众鼓掌)。

各位如此欢欣而鼓掌,乃因各教主的灵光普照,令你们皆大欢喜。可是诸位仍须记得佛的慈悲、耶稣的博爱、穆罕默德的清真认主。无论你是什么宗教徒,都要做该教主的好孩子,勿令教主为我们操心,毋忘教主当时创教的困苦艰难,要记得报恩。无论信奉那一个宗教,皆以该教主做为榜样,依教奉行。

以前中国的于斌枢机主教,曾访三藩市金山寺,初次见面,我即说:“于斌枢机,你应该做一位天主教的佛教徒!”他听后很惊异。于是我又说:“于枢机,你不要惊奇,我愿意做佛教徒中的天主教徒(听众鼓掌),我们两人互相了解,明白我们教主创教之目的,不是为了和其它宗教争执才成立的。我们两个宗教不争,世间人类也不会战争,世界就和平了,你说这样好不好?”于枢机想了一会,即说:“好!我们就这样做!”本来他一向没什么门户之见,由此之后,更打开了门户,遂到万佛圣城住了一个星期。

我告诉于枢机,万佛圣城将会成立一所世界宗教研究院,只是研究性质,而非比较。诸宗教各有所长,各有其短,我们要取长补短,互敬互爱,彼此劝勉。接着又邀请他为此宗教研究院的院长,不晓得他是说真的抑或开玩笑,他答曰:“这本来是你的地方,现在拿出来当世界宗教院,好!旁的院可以有,如天主、耶稣、犹太教等都可以各设分院,惟独不准许你设佛堂,你觉得怎样?”我说:“我绝对依教奉行!在佛教道场中没有佛教,那更好了!”他很惊奇地说:“你是佛教徒,为什么不为佛教争地位呢?”我说:“地位不需要争,有没有地位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此即当时我和于枢机的一番对话,今天借此机会,向大家报告(全场鼓掌)。

 

接着两位主讲者互相问答

戴维神父:很感激上人所说的一番话,尤其是要代众生受苦的那一段,这种心量真是广大无比!记得一位犹太教的老师曾说:“谁距离上帝比我近者,希望他快点到上帝处。谁比我距离上帝远者,亦希望他比我更快到上帝处。”上人所讲的是否与此同理呢?这种祈祷比感激更胜一筹,心量更大了!

上人:他是犹太人,我是中国人,然而我们都在虚空里,我也不一定要答复他是或不是。

神父:上人所说代一切众生受罪苦,乃将他人之罪过做为自己的罪过,即是以一人的力量提高一切人,此乃为人民服务之责任感,令我深感佩服。这种爱人如己之态度,乃因爱己,而爱其它人。现在我想知道佛教徒除祈祷外,是否必须到外利益众生,为民服务?有没有此种思想?

上人:不但有此思想,更要真正实行!所以在万佛圣城的出家众及多数的在家居士,皆日中一食,旨在省下两餐给世间饥饿者。究竟能不能这样呢?我们存这个心,乃尽上我们一点力量。

神父:很感激你的回答,但是由于时间不足,我只好将第二个问题留后发问。

上人:我希望你不要再问,因为我不懂英语,和哑吧一般!如果问一位懂英语的人,比较问我要省时间多了。

 

(司仪问上人,有没有话题欲向神父发问)

上人:假如我要做你的徒弟或教徒,你要不要?

神父:我的回答很简单:“对不起,我绝对不能要!”

上人:那我真是一个“剩人”,没人要(听众大笑及鼓掌)。

 

(司仪让听众们自由发问)

听众发问:在一个道场中,因为有出家人修道,故灵气充满。我的问题是:既然在内祈祷已有灵气,能利益万物,是否还需要到外行善?

上人:修道应是内功外果,非偏于一边。立外功时,不执着外功可得;内修德要清心寡欲,自净其意。少欲望,才能利己;若再能除去贪心,就能利他。

听众发问:耶稣的博爱和佛教的慈悲有何不同?

神父:真正的祈祷即发自内心的“仁慈”,故不需去分别是耶稣的博爱或是佛教的慈悲。若以基督教立场而言,问题并不在基督教主身上,乃在祈祷者本身,是谁在祈祷?我们向谁祈祷?我们和神有何关系?若令真心与神合为一体,即能受神之教化,亦能教化他人,此即谓基督教仁慈、博爱之精神也。

一听众问:祈祷和参禅打坐有何不同?

上人:你想它同就是同,不同就是不同。

神父:这是一个很好的回答,但是我也想说出我的意见,祈祷也和参禅一样,乃同时趋向同一个目的。

最后一个问题:有人曾问佛如何参禅打坐,如何做一个佛教徒?佛言:“欲利己,先要助人,欲利他人,则要打坐去。”这是如何修持?

上人:自己和他人不要分别那么多,利人即利己,利己也是利人,功德是一样的。最后祝福各位,无论你是那一个宗教之教徒,应不忘初心,发愿做个好教徒。道是要行的,不行哪有道?德是做的,不做哪有德!希望各位勇猛精进,使世界各宗教发扬光大,人人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