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蒋公问法书 节录自《虚云和尚年谱》

◎虚云老和尚‧时民国三十二年癸未一百有四岁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正值国难当头的时候。日本侵略中国到了最严重的阶段,南京的民国政府迁到重庆。当时的南京政府主席林子超以及其各部会官员,除了一面忙于战事,为了安定人心,还派出了屈映光、张子廉两位居士到云居山,代表南京政府迎请虚老赴重庆主建息灾法会。是年冬十一月六日,虚老启程,抵重庆后与林主席和法务长戴季陶商定,在慈云、华严两寺分建法会。民国三十二年一月,在息灾法会上修忏仪,至廿六日圆满。林子超、蒋中正、戴季陶及何应钦等都分别设斋招待虚云大师,席间蒋中正先生详细请教佛法,虚老后条列唯物唯心,及神与基督之理,以书答之:

佛教者,实今日周旋国际,趋进大同之唯一大教也。目下世界有两种力——唯神论与唯物论,否认轮回果报之说,故其影响所及,不可说、不可说。基督教之唯神论,虽有为善者神给与快乐报酬,为恶者神施以痛苦惩罚之说。然以神之存在,认为自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不能令人深信。且贻唯物论者口实,此基督教所以不能维系世界和平之故。

实则神即是物,物即是心,心亦是神,然神亦非神,物亦非物,心亦非心。佛明三界「宇宙」本无一法,「事物」建立皆是真心起妄,生万种法。「真心」亦不过因有妄物对待而立之假名。究其实,所谓真心亦非是。所谓唯心唯物,有神无神,皆是识心分别计度耳。或云「若是,佛学亦唯心论耳。」

佛学虽说唯心,然与哲学上之唯心论悬殊;哲学上之唯心论,于心执有,于物执无。释迦所谓以攀缘心为自性,执生死妄想,认为真实者。唯物论者,于物执有,于心执无。释迦所谓颠倒行事,误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者。唯神论者,划分物质实体,与神灵实体,为截然不同之两个世界。释迦所谓惑一心于色身之内,认一沤体,目为全潮者。各执偏见,或因近视,认牛之影像为牛;或以管窥牛,见牛角者则认牛角为牛,见牛头者则认牛头为牛,本无不是,弊在不见真牛全体。佛教则溯本穷源,将真实白牛清楚指出,若因指观牛,未有不见真牛全体者,故欲救唯心唯物论之偏闭,舍佛教莫属。

佛学对于宇宙本体之研究,除前述外,其他对于世界之构造与成坏、人身器官之组织、及其他种种问题,在《楞严经》及诸经论,多有详细论列与说明,且大多与后来哲学科学发见者相合,现未及详指。其于人生价值,则大菩萨之行愿,已非他圣贤可及。经典上在在处处可见之,于此可知佛教之神妙及伟大处。

然佛教绝非标奇立异以衒人,亦非故弄玄虚以惑众。其一言一行,皆从戒定慧三学亲履实践得来。佛教括哲学、科学、宗教三者,一炉共冶;又皆先知先觉者,盖有由来也。

日本以佛为国教,近世之兴,其维新诸贤,得力于禅学不少,为众所周知之事。若非其军阀迷信武力,与道全乖,以杀戮为功、以侵略为能,安有今日之败。

或疑佛教为消极为迷信。不足以为国教。此特未明佛教者之言。实则佛法不坏世间相。岂是消极者。佛法步步引人背迷合觉。岂是迷信者。考「佛」梵名「佛陀」 义译「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谓之为「佛」。「菩萨」梵名「菩提萨埵」义译「觉有情」。有出家在家二种。乃发大心为众生求无上道。一面自修。一面化他者。其积极与正信。恐无有出其上。佛教依折摄二义。立方便多门。

何谓折,折者折伏恶人。昔石勒问戒杀于佛图澄,澄曰:「子为人王,以不妄杀为戒杀义。」盖在家大权菩萨,为折恶利生故,虽执刀杖,乃至斩其首,于戒亦无犯,反生功德。因恶意而杀人,皆知不可;因善意而杀人,固是在家大权菩萨之金刚手眼也。

何谓摄,摄者摄受善人;佛菩萨为利益众生,故不避艰危。有四摄法:一、布施摄。若有众生乐财则施财,乐法则施法,使生亲爱心而受道。二、爱语摄。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心而受道。三、利行摄。起身口意善行,利益众生,使生亲爱心而受道。四、同事摄。以法眼见众生根性,随其所乐而分形示现,使同其所作霑利益,由是受道。佛菩萨之积极为何如。

何谓方便?方便者,量众生根器施诸权巧而渡之也。前述之四摄法,亦是方便之门。世尊分时设教,权施方便之深意。故最上根者与言禅。中根者与言教。重分析者与言唯识。普通者与言净土。权设大乘小乘,不论出家在家,务求普化群机,使一切众生,咸沾法益也。近人观佛子之对像跪拜,及净土之持名念佛,即以其无神论立场,谓为迷信。不知跪拜与对长上致敬何异,念佛对于修心有莫大之功;且持名念佛,不过方便初机之简捷法门;更有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等法门。净土自有无穷妙用者,人自不会耳,岂迷信哉。

愿行菩萨行求无上道者,非必出家而后可行,在家亦无不可;不过出家所以别国主、离亲属、舍家庭者,意在脱离情欲之羁绊、舍私情而发展佛力之同情、舍私爱而为伟大之博爱。以渡一切众生为忠,以事一切众生为孝,此大同之义也。

孙中山先生尝曰:「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宗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持民族一种最雄大之自然力。人民不可无宗教之思想,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今公亦以佛教之输入中国,有裨益于中国之学术思想,故称佛教为今日之周旋国际,趋进大同之唯一大教。岂徒言哉,且今日信教自由,不能强人以迷信,祇可令人心悦诚服而生正信,然则舍佛教其谁与归。